我感觉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感觉我好像得了抑郁症怎么确认是不是抑郁症

作者&投稿:毅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出现抑郁怎么办?下面几招要学会!
如果你只是一时情绪上的抑郁,那么:
①保证睡眠
②均衡饮食
③积极地进行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和血清素的分泌,这两者恰好是对抗焦虑和抑郁最有效的“药物”)
⑥注意释放压力
⑦有意识地认识和接受自己
都能帮助你加快摆脱这种情绪。

普通人怎样远离抑郁
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病房主任张玲介绍,对于正常人群,想要较好地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应该从下面这几方面着手:

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每天睡眠时间不低于7-8小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酒等。
加强体育运动:运动能促进神经内分泌,帮助大脑产生愉悦感,提高耐力和动力水平。可以结合身体条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最好能培养运动习惯。
调整心态,合理宣泄:遇到压力应激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不同角度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合理宣泄,使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适当放松,减低压力:避免连续、高强度工作,减少对不良环境和事件的接触,及时休息放松身心,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应激水平。
学会分散注意力: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扩大生活圈子,将身心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来,分散对不良情绪的关注。都有助于预防抑郁症的出现。

而一旦明确诊断为抑郁症,就应开始进行抗抑郁治疗。
最后想说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上面这些也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小姐姐我也21岁,爸妈离婚,我也感觉没人爱我,但我们可以自己爱自己啊,安全感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这个过程可能有点难过,但你想想,我们已经好不容易活了这么多年,怎么可以轻易放弃!!



这些都是你自己在胡思乱想,他们只要没有亲口说出来就是爱你的,现在你最重要的是找回自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做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多接触社会和人,多交朋友,有些事你越想越不明白,随其自然吧。

一样,抱抱你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 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2. 思维迟缓 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 意志活动减退 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4. 认知功能损害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5. 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

    以上就是抑郁症的表现,如果存在两项以上,可能患有抑郁症,建议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确诊一下。



我感觉自己好像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因和相关因素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遗传学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亲属患病率比普通家庭高10~30倍,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为14%,叔伯姑姨舅、祖父母等为4.8%,堂兄妹、表兄妹为3.6%。单卵双胞胎为46%,双卵双胞胎为20%。 [3] 由此可以看出,抑郁症与遗传关联密切。
现已发现,染色体1p,1q,2q,4q,5q,8q,10p,10q,11p,11q,15q,18q,19p和Xq上共19个区域和重度抑郁症有显著连锁,其中10个区域为强连锁。 [4] 一般来说,跟抑郁症相关的生理结构,其基因往往也跟抑郁症有关联。比如CRHR1、FKBP5等(与HPA轴有关)、BDNF(Val66Met)等(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有关)等。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是有丝分裂后细胞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可能在应激引起的异常方面参与基因表达的长期改变。人们已经发现,部分抑郁症相关因素与HPA轴相关基因、前额皮层p11启动子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启动子区等的甲基化有关;在参与HPA反应及抗抑郁治疗的启动子区,某些部位甲基化水平发生了改变。比如,慢性社会失败应激引起的抑郁样症状伴随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的上调,并引起CRF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减少,这个效应可以被丙咪嗪逆转。
组蛋白修饰中,组蛋白乙酰化和组蛋白甲基化都被发现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一些关键性的发现包括:
一、组蛋白乙酰化
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模型中,在小鼠伏隔核,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2的过表达导致抑郁样行为增加,而过表达显性失活的HDAC2后则有抗抑郁作用;HDAC5的伏隔核水平减少则能导致抑郁样行为增加,使HDAC5表达增加,结果抑郁样行为减少。可见,HDAC2和HDAC5效果相反,分别介导促和抗抑郁反应。
临床发现,抑郁患者外周血HDAC2和5增加,HDAC6和8减少,双相情感障碍患者HDAC4增加。研究还发现,在难治性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外周血中,乙酰化酶(sirtuins,SIRT)1,2,6均减少。
二、组蛋白甲基化
慢性社会失败应激可引起易感动物伏隔核的组蛋白转甲基酶(G9a、GLP、SUV39H1等)和共同抑制剂(CoREST)的减少,尤其是H3K9的甲基化。过表达G9a将导致个体出现抑郁样症状。
在社会失败和孤立两个抑郁模型中,许多基因的启动子上均出现了H3K9/K27的甲基化改变,且其中大多数可被抗抑郁治疗逆转。
广泛前脑区过表达SETDB1(set domain bifurcated 1,又称ESET或KMT1E,一种催化H3K9甲基化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也可以产生抗抑郁作用。 [5]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参与了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例如情绪反应,精神活动,体温调节,睡眠等。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学说中,比较公认的是单胺假说。20世纪50年代,“单胺代谢异常假说”被提出,它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浓度水平,或功能下降是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增加单胺类递质的含量,是临床各种治疗抑郁症手段的共同途径。
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发现:5-HT神经传递机能的减退不仅导致情绪障碍包括抑郁与焦虑的形成,它还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神经递质的活动诱发抑郁症。比如,研究指出,5-HT功能低下是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标志,与抑郁症的患者各种症状密切相关。体内DA的产生不足,下丘脑NE浓度降低也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
单胺假说的提出意义重大,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抑郁药都是基于此假说,即几乎都靶向性增强5-HT和NE的系统功能。但临床上,它不能解释为何5-HT水平增加与药效产生的时间相隔近一个月,而且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也较低(60%~70%)。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是重要的生理应激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压力会激活HPA轴,提高循环糖皮质激素的水平。这原本可以在应激反应的急性反应期给人提供生理支持,但是反复地暴露于压力以及糖皮质激素水平持续升高会对包括脑部在内的很多器官造成损伤:
抑郁症与HPA轴的活性异常、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升高以及负反馈调节机制的破坏有关。啮齿类动物持续地暴露于高浓度的糖皮质激素会导致突触数量的减少,功能减弱,引起前额皮质和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
急性的压力会升高啮齿类动物细胞外的谷氨酸含量,兴奋性中毒引起神经元的凋亡。
糖皮质激素能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调节分子转录的信号通路,包括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本身。压力和糖皮质激素直接影响负调节突触蛋白合成的因子表达。
HPA轴的功能缺陷在约50%的患者体内出现,抑郁症患者的HPA轴负反馈系统的功能紊乱后,对地塞米松治疗有非典型的反应,会产生更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抑郁症发病的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pituitary-thyroid)轴的功能减退学说由Whybrow于1981年提出, [8] 认为甲状腺功能与抑郁症有关。有的研究支持了该学说:抑郁症患者血浆甲状腺激素(T3、T4)显著降低,可降低发生抑郁症的阈值,为抑郁症易感。
但该学说又被某些研究结果否定。 [9] 总之,这个方面的研究依然十分有限。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一大类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15~25kDa),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等合成与分泌。此外,定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小胶质细胞与星状胶质细胞等也被证实能够释放细胞因子。一般而言,依据其效应不同,可将其分为促炎性和抗炎性两大类。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现阶段研究较为深入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而IL-4和IL-10则属抗炎细胞因子的主要研究范畴。 [1]
它们在抑郁症的病理发生中作用重大。炎性因子常引发抑郁样症状,如干扰素治疗。严重的抑郁症与免疫激活相关,且特别与细胞因子的浓度升高有关:升高的炎性因子的活性可影响外周的色氨酸(5-HT的前体)的清除,并能影响NE的活性。
(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分子含量的变化被脑部认为是压力源,会强化对HPA轴的激活。)
在细胞水平上,小胶质细胞在暴露于压力时可被募集,它们能影响突触的可塑性和棘突形成。低水平的TNF-α和IL-1β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传导促进突触的可塑性,但压力、老龄化和炎症却会诱导炎性因子的异常升高,通过调节p38和NF-κB这两种信号分子引起神经元的损伤、凋亡和棘突的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区富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BDNF在成人脑部的边缘结构高表达,在神经元生长、存活、成熟,树突的分支和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作用重大。
压力激活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抑制海马区BDNF的合成,抗抑郁药物则会增加其在海马区和前额皮层的合成和信号转导。BDNF分别通过两种受体发挥作用:
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通过影响细胞的转运、凋亡和存活,产生神经酰胺发挥作用;
原肌球蛋白相关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family o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Trk),包括TrkA、TrkB、TrkC。其下游的主要通路包括Ras、Rac、PI3K、PLC-γ1及其下游的效应分子。
压力会减少前额皮层和海马区的BDNF的表达和功能,致使神经元萎缩,也会减少抑郁症患者血液中的BDNF水平。抗抑郁症治疗能增加BDNF的表达,阻断压力所致的生长因子表达的缺陷。
但这个假说受到了质疑:在大量的临床试验中,没有发现压力及抗抑郁药物会影响BDNF的表达。在动物实验中,敲除BDNF也没有出现抑郁样的症状。此外,在脑部的其他区域,比如伏隔核、腹侧被盖区(VTA),BDNF反而产生了促进抑郁的效果。因此,现在只能说BDNF的假说只局限于海马区的区域及SSRIs。
性激素
1.雌激素
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抑郁症与性激素的波动,尤其是妊娠、青春期、绝经期、月经期。比如有研究表明,产后雌激素水平的骤减与产后抑郁症相关度非常高。 [10] 此外,根据报道 ,其他的一些研究发现:
1.雌激素会破坏由压力和糖皮质激素导致的神经元萎缩,破坏雌激素的通路就导致突触损伤和抑郁样表现。
2.雌激素影响神经递质的活性、神经元的生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并会影响胶质功能:
(1).BDNF的水平随着发情周期波动,注射雌激素会增加前额皮层和海马区BDNF的表达。
(2).树突复合体和棘突的密度随着卵巢周期波动,注射雌激素可增加海马区和前额皮层的突触密度,跟啮齿动物模型中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有关。
3.雌激素对5-HT系统的调节也有益于突触的生成和抗抑郁的效果。
4.除了调节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可以作用于PI3K/Akt、MAPK/ERK和mTORC1等信号通路,这些通路由生长因子调节,可以保护神经元并且对突触产生类雌激素样的作用,同时也参与了啮齿类动物和人体中雌激素诱导的记忆增强。
尽管已经取得突破,但关于雌激素在人体中有抗抑郁效果的结论,至今仍然存在争议。
2.雄激素
在老年人和性腺功能减退的男性中,慢性情绪疾病发病率较高,这一时期个体易患上认知和社交心理障碍。
有研究发现雄性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之间存在联系,血浆中睾酮浓度降低及AR基因中CAG片段的长度改变都有可能作为抑郁症的预测指标。
睾酮水平降低会使得患抑郁的风险增加5倍,而性腺功能减退未得到治疗则会使该风险增加3倍。 [11] 我们所知的有:睾酮能增加中脑边缘的DA,以及新皮层、伏隔核和隔区的DA及5-HT的释放;注射睾酮增加中缝背核5-HT能神经元的放电;睾酮的代谢物也能与5-HT受体作用。但是睾酮与5-HT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知。海马区的MAPK、ERK、CREB等信号通路很可能是将睾酮与抑郁症相连接的途径。
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其中63%有精神障碍,40%患有抑郁症。 [12] 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海明威、三毛、张国荣、 [12] 徐行、李晓、罗宾·威廉姆斯、乔任梁等 [3]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检查
对疑为抑郁症的患者,除进行全面的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要注意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迄今为止,尚无针对抑郁障碍的特异性检查项目。因此,目前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物质及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有2种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意义,包括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TRHST)。
诊断
抑郁症的诊断主要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一般有ICD-10和DSM-IV。国内主要采用ICD-10,是指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不包括双相抑郁。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是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②自我评价降低;③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④认为前途暗淡悲观;⑤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⑥睡眠障碍;⑦食欲下降。病程持续至少2周。
治疗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5.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预防
有人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13

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答:我好像得了抑郁症我觉得以前可能面临的打击太大了,还有别人对我的侮辱,以及亲人对我的责骂,我都觉得活着没多大意义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觉得我很没有信心,自从受了打击和伤害... 我好像得了抑郁症我觉得以前可能面临的打击太大了,还有别人对我的侮辱,以及亲人对我的责骂,我都觉得活着没多大意义了,无论我走...

我好像有抑郁症 ,我该怎么办,我有时会好想死,有时会有点正常点,我很...
答:2多做深呼 吸 3勤洗澡,多休息,养好自己精神 4转移话题,可以做做家务,唱歌,和朋友聊天,出去玩等,也运动一下,舒缓身体的劳累,放松肌肉 5,在房间放一些小花小草的,有压力的时候看一看,想自己是他,合二为一,想想风吹过的感觉,自然就轻松多了,而且有一些花香的也不错,如桂花这淡淡的清香很适合,...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答: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其实这就是由于自己长时间对睡眠过分关注导致自己能够检测到入睡的那一刻了,快要入睡的时候总有个恶魔跑出来阻碍自己,越不想让它出来它就来的越猛烈,这便又陷入深深地强迫中去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网络好人」是什么意思? ...

...经常感觉全身都没力气,对什么都不想管,不想去理会, 感觉自己得...
答:回答:问题分析: 如果是抑郁症 ,主要表现的神经性障碍,多半有焦虑,身体不适和明显的睡眠障碍,患者要求治疗,一般功能不受影响常用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和多赛平等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等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意见建议: 抑郁症也是慢性精神性疾病, 以上疾病也需要有精神科医师结合病情指导用...

我觉得自己有点抑郁症,怎么办?
答:不要总以为自己是抑郁症,这种心理暗示就不利于恢复正常,你要告诉自己我什么事都没有,我很好,我不是抑郁症 可以在心情浮躁的时候听听舒缓的音乐,跟着哼唱一下也不错啊 不用在乎身边的人能力怎么样,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就行了,你也许是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了,也可以说是一种自尊心的表现,你不...

我好像得了抑郁症,我该怎么和家人说?
答: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千万不要自我诊断 ,根据心理学上的著名的‘预期心理效应’,一旦你‘预期’了,你的行为模式就会向着‘预期’的方向改变,根据你所了解的‘抑郁障碍’的模式进行改变,这是‘潜意识’的操作,你根本无法阻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要自我诊断~不要自我诊断~不要自我诊断!‘抑郁...

总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容易焦躁不安,求专家解释
答: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2.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

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像有忧郁症?
答: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看起来阳光的人也会得抑郁症的原因:1. 遗传和生理因素:抑郁症有遗传倾向,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抑郁症的历史,那么他们可能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此外,生理因素,如化学物质不平衡、神经递质的异常等,也可能对抑郁症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2. 环境和生活事件:即使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

老是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无法自拔 我该怎么办 我是一个孩子 高考过的过...
答:身心健康者是极少数;亚健康者绝大多数;严重不健康;轻度忧郁症;中度忧郁症;重度忧郁症;轻度精神障碍;中度精神障碍;精神分裂。这九种状况是一孔之见,不见得那么科学,只是想概括一下人们的精神心理状况而已。下面侧重讲一讲忧郁症的表现特征这个热门话题。抑郁症者一般有下面一些表现:性格脆弱、...

我总觉得我得了抑郁症。
答:不要自己吓自己,想要知道是否有抑郁症,一是可以去医院做心里检查确诊,二是可以自查,自查的方法如下:可以做一个《SCL-90症状自评量表》,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抑郁症,量表是有信度和效度的,测量的结果是可信的,量表网上有下载的。也可以对照一下抑郁症的症状,如果有下面的症状,同时有三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