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第三段改写成第三人称的记叙文 外国文学作品有哪些, 要那些著名的

作者&投稿:毅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木兰从军 在军营里他开始保持着女儿心态,后来木兰决定抛下女儿心态,和那帮男人一起喝酒,大笑,不洗澡,和他们一样尘埃满面,豪迈爽朗,和他们一样踏入战场,将生死踩于脚下。 初上战场,木兰举起手中的兵器无法杀敌。就在怔忡之际,左手被一个敌兵砍中,鲜血汩汩而出。 同伴手起刀落,替木兰解决了那人,在千军万马之间,他大声向木兰喊,战场上没有人,不是他死就是你亡! 手上痛意尖锐,木兰流着泪用力喊,我不想死,我不想死!右手疾舞兵器,寒光所及之处都是血光与哀嚎。木兰哭着,一路哭过去,从不知道自己会一气杀了那么多人,一定不是我杀的,我与他们素不相识,从小到大甚至连只鸡都不曾杀过。 战鼓终于停了,万籁死寂,残阳如血,战场上一片狼籍,尸横遍野。木兰被眼前的残景惊得双膝发软,一下子跪倒于地。 这是我第一次杀人。当连长问木兰杀了多少人时,木兰脑中一片空白。有人站出来替木兰回答,二十八个。 “没有,没有那么多! “ 有的,他镇静的说,只多不少。你当时左手被砍伤了,我在你身后一直看着。 那个疯狂的时刻又回来了,木兰红了眼睛,忍着左手的痛意,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杀出重围,挡我者死,挡我者,那么多,一片片如伐木。 木兰对杀人有很高的悟性与灵气。战场上木兰与齐彼此较量,渐渐的,木兰杀人的数字接越来越多!

中国文学的特点?~

中国文学的特点
一·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
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
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二·独特文学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受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所支配,其思想渊源在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其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为核心的入世思想;
其二,“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
其三,“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
其四,“允执其中”(《论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
三·在中国思想史上,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是互为补充的,儒、道、释3家也常常合流 。儒家 、道家 、佛教思想有相异和对立的一面,又分别给予中国文学以不同侧面的影响。
在中国文人身上,积极入世和消 极 避 世思想往往交织在一起,彼此消长。在文学作品中,这种现象有着鲜明的表现。

扩展资料

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有先有后。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二、朝代的不平衡。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相对繁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这很容易理解。
三、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 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文学史

1.《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2.《童年》《人间》《我的大学》[苏联]高尔基 3.《羊脂球》《项链》[法]莫泊桑 4.《变色龙》 [俄]契柯夫
5.《战争与和平》、《复活》[俄]托尔斯泰
6.《双城记》[英]狄更斯
7.《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
8.《对话录》[希]柏拉图
9.《荷马史诗》[希]荷马
10.《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11.《红与黑》[法]司汤达
12.《草叶集》[美]惠特曼
13.《神曲》[意]但丁
14.《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15.《浮士德》[德]歌德
16.《社会契约论》[法]卢梭
17.《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18.《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19.《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20.《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
21.《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22.《荆棘鸟》[美] 考琳 ·麦卡洛
23.《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24.《绞刑架下的报告》 伏契克,
25.《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美]比彻·斯托夫人
26.《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 [法]雨果
27.《三剑客》 [法]大仲马
28.《简·爱》 [英]夏洛蒂·勃朗特
29.《茶花女》[法]小仲马
30.《基督山恩仇记》[法] 大仲马
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32.《老人与海》[美] 海明威
33.《泰戈尔短篇小说选》[印度]泰戈尔
34.《死魂灵》[俄]果戈理
35.《罪与罚》(上下)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36.《双城记》 [英] 狄更斯
37.《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38.《在路上》[美]杰克·凯鲁亚克
39.《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40.《了不起的盖茨比》[美]菲茨杰拉德
41.《肖申克的救赎》[美]史蒂芬·金
42.《雾都孤儿》[英]迪更斯
43.《天使,望故乡》[美]托马斯·沃尔夫
44.《第22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
45.《裸体的午餐》[美]威廉·巴勒斯
46.《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47.《追忆似水年华》[法]普鲁斯特 48.《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49.《牛虻》[英]艾捷尔·丽莲·伏尼契50.《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

《木兰诗》第三段改写成第三人称的记叙文
答:战场上木兰与齐彼此较量,

以行军途中为题,把木兰诗第三节改写成一篇现代文.600字
答:第二清早,花木兰就出门到街头上,买骏马、买马鞍、马笼头、马鞭,忙乎了好一阵子,备齐了战装,然后辞别父母,女扮男装头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辞别了父母,晚上花木兰宿在了黄河边,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到的只是黄河流水的“哗哗”声.第二天早上,她辞别了黄河,晚上又宿在黑山头.经过了十几天的...

以"行军途中”为题,把《木兰诗》第三节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答:木兰在集市上选好了骏马鞍鞯,又准备好了辔头长鞭。到了第二天的清晨,木兰辞别了父母,踏上了征途。她随着大队人马,一路往北而行,日落西山的时候,大军驻扎在黄河边上,木兰枕戈待旦,一夜听的都是大河奔流的声响。到了清晨,大军又离开了黄河,晚上到了阴山下,回望家乡,一片苍茫,父母关怀凄切...

小学生木兰诗古诗改写作文
答:第二天,刚刚拂晓,木兰就辞别爹娘出发了。 木兰东奔西走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唯一不舍的,还是爹娘啊!“爹,娘!多保重啊!儿未能在身边照顾二老,是儿的不孝啊!”木兰面对着滚滚黄河水,一座座高山,不禁失声呐喊。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象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一座座山。 边疆严酷的气候,使木兰那嫩白细致的...

以军中多务为题把木兰诗第三节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答:第二天木兰就辞别父母踏上征途。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人称改写作文
答:人称就是文章选取的角度,应该一个称呼一直到文章结束都不改变。 如果确需改变的话,必须加以说明。如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他不断地咳嗽着,从里屋走出来。 妈妈看着他的样子,很是心疼。”到这里,都是第三人称,接下去就要改变人称了,如果不加以说明,就成了这个样子:“其实你小子没有大毛病,只是为了逃学,...

改写《木兰诗》 作文500字左右
答:拿蛋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会下蛋。 母鸡有尖嘴,人类无;我若不下蛋,焉能知我是鸡人? 改写《木兰诗》的作文600字的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 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

《木兰待》第三节改写成一篇现代文400字
答:——(改写《木兰诗》)话说北魏年间,中原有一位聪明美丽的姑娘叫花木兰,她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一家人过着农耕生活,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正像民国一支小曲唱的那样——“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不短暂哪来这千古盛传的美谈呢?),有个叫柔然的少数民族...

木兰诗改写作文300字
答:1. 木兰诗改写记叙文300字 文一:唧唧复唧唧 .又是木兰对着窗户织布.听见她一阵阵的叹息.我便上前问他.为何所想.为何所忆.她台起了头告诉了我 我没有想什么 也不想思念什么.只是昨日见到了军贴.见到每卷上边都有我爹爹的名字.我爹爹没有儿子.我没有兄长.想要替爹爹去应征.即日 木兰便去东市买了骏马.西...

把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
答:木兰骑着赏来的骏马与将军奔驰在最前方。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庞然大物,将军不知所措。硬拼是不行了,正在千钧一发之时,远方传来了老鼠“吱吱”的叫声。原来是小牛肥肥带领着“老鼠军团”来了。“对呀!大象怕老鼠!”将军拍手叫好。果然,老鼠一出,大象那边就溃不成军了。回到营里,木兰又被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