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有味,弃之可惜

作者&投稿:穰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近几天,我的日更都是在说《三字经》。一则是为了应对宝宝的提问,二则也是为了方便每天的日更选题。

我的宝宝最近跟着有声书在听《三字经》,听一句,问一句:“妈妈,为什么呀?”说实话,《三字经》我会背的,也就是前面那几句而已,其中的历史典故,我根本没记住几个。

原本是想,每天在《三字经》中选上几句,要么做个小解读,要么整理个小故事,怎么着也能解决一个月的日更吧。

可是昨天,受到尘埃老师和清浅老师的双重刺激,还是决定放弃这种“变相水更”的行为,不求立即能像清浅老师那样,每天的日更都如此有深度,但是至少要像尘埃老师那样,坚持每天都是有感而发,用心日更。

不管怎样,还是要给《三字经》一个交代。那么,今天就来说一说《三字经》的前世今生吧。

《三字经》大约成书于南宋末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发展史。它的作者不详,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南宋末年的大儒、礼部尚书王应麟。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读的《三字经》应该是宋元以来不断修订的一个合成品,它的发展从雏形到更定,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三字经》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取材典故范例,其内容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却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因此有言:“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在《百家讲坛》,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三字经》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道理。他说:“在传统文化中,把一部书称为经,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

其实,钱文忠教授的讲述更像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详细梳理,来帮助大家辨别何为精华,何为糟粕。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说《三字经》的主要内容。《三字经》全文共千余字,其内容可划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主要说的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父母老师的责任义务。

每个人生下来,天性、资质都差不多,是因为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教育方式不等,所以才出现了能力、资质、水平的差异。

第二部分,从“为人子,方孝时”到“首孝悌,次见闻”,主要说的是儿童要懂得孝顺父母、亲近师长、友爱弟兄,并且强调了学习这些礼仪和礼节,远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主要说的是传统生活中需要具备的一些常识。比如,算术、四季、方向、五行、天干地支,等等。

第四部分,从“凡训蒙,需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主要说的是儿童致学的顺序和一些重要的史书典籍。

第五部分,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主要说的是一部极简版的中国通史,讲了三皇五帝以来朝代的名称更替。

第六部分,从“口而诵,心而维”到“戒之哉,宜勉力”,主要说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勤奋和专一。

从内容上看,《三字经》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具体的学习内容,而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内容也使得它具有了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从形式上看,《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甚至还可以吟唱,是完全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的。

从影响力上看,《三字经》的文化象征有着远大的感染力,对弘扬优秀传统、凝聚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塑造中华形象有着特殊的作用。

所以说,《三字经》在当代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不少学校、教育机构也都把《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必读本,把其列为入学必背经典国学读物。

但是,《三字经》毕竟是封建时代王权政治下的作品,当中也有许多糟粕,最显著的就是宣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习的意义在于做官”。

这些观点放在如今,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会误导和扭曲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所以,当今社会,我们引导孩子学习《三字经》,不仅要多听,会背,更要引导孩子知晓文字背后的典故和道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孩子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记得有一期《经典咏流传》节目,王力宏弹唱了自己谱曲的《 三字经》歌曲。当流行乐与经典文化相碰撞,瞬间便惊艳了全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录制《三字经》这首歌曲时,王力宏把女儿带到录音室,让她坐在一旁听,没想到录完歌后,女儿已经自行哼唱起来!

《三字经》真乃“食之有味,弃之可惜”。至于如何食,那就要依靠各位父母的“十八般武艺”和“火眼金睛”啦。

~

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怎么解释
答:1、释义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是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2、出处 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3、...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的是什么
答: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指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说的是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是什么意思?
答: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一般指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是什么意思?
答:比喻东西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就此放手又舍不得。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处事。例句为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齐木德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家伙。”...

“弃之可惜”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这句话没有下一句,只有上一句:食之无味。1.释义: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2.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3.典故:曹操与刘备对垒于...

食之有味,弃之可惜
答:记得有一期《经典咏流传》节目,王力宏弹唱了自己谱曲的《 三字经》歌曲。当流行乐与经典文化相碰撞,瞬间便惊艳了全场。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录制《三字经》这首歌曲时,王力宏把女儿带到录音室,让她坐在一旁听,没想到录完歌后,女儿已经自行哼唱起来!《三字经》真乃“食之有味,弃之可惜”。至于如何...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什么意思?
答:大致是丢掉可惜,但没太大价值。 或者瘦弱的意思 一的意思曹操在汉中与诸葛亮交战失利兵退斜谷,进退两难。在帐中休息正感怀于庖官端上来的鸡汤中的鸡肋,便向请示夜间口号的夏侯惇说鸡肋鸡肋,而后行军主簿杨修便收拾东西准备撤军,众人问他,他解释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说本身没有太...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什么意思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解释
答:比喻东西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就此放手又舍不得。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处事。例句为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齐木德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家伙。”...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指的是什么食物?
答:(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指的是什么食物?——答案: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解释】: 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嚼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什么意思
答:比喻东西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就此放手又舍不得。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作宾语、定语、谓语;用于处事。例句为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齐木德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