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思

作者&投稿:晋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贵有思

读第8条《关于获取知识》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阅读第八条《关于获取知识》一文,我从中搜集出了苏霍的八句话建议,结合我略知的《论语》,正好对应找出了孔子关于治学方法和治学态度的言论,请各位看看古今中外的两位教育家的时空对话,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

苏霍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苏霍说,“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苏霍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论语》有言,“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苏霍说,“我深入地思考教材:那因果联系挂钩的交接点究竟在哪里呢?”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苏霍说,“这种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的办法,就是获取知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苏霍说,“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子曰:“柴(高柴)也愚(愚直),参(曾参)也鲁(迟钝),师(子张)也辟(偏激),由(子路)也喭(yan粗鲁)”。

苏霍说,“我努力寻找重复讲解已经学过的教材的最恰当的形式,以便使学得最好的学生也能从中发现某些新东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苏霍说,“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称之为学生对自己思想的‘回顾’,对自己的知识仓库的‘清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个人将苏霍的这八句话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出“获取知识”的宏观思想,如第一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此为教学知识的价值观,是上位的教学观;第二个层次是教导“获取知识”的中观策略,如第二到第五句,“教师应当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思考教材:寻找因果联系挂钩的交接点究竟在哪里”,这几句重点是讲教师教学准备思路的,或者说应该如何备课设计的,关键点在于教导学生如何思考寻求因果关系,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观;第三个层次是落实“获取知识”的具体方法,如第六到第八句,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我努力寻找讲解教材的最恰当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进行‘清点’” 等,这些做法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是完全一致的,真还有“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特点,这就是苏霍教学的落地做法。

在这三个层次中,我最看重的是承上启下的第二个层次,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学会思考,发现新旧知识的因果关系,教师的备课准备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教会学生学习,就是教会学生思考,只有学会思考,知识才会周转,知识才会变成学习新知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我把苏霍的八句话建议浓缩成一句话,叫做“学贵有思”。

对教师而言,在备课设计上,我们经常提出“知识设计问题化,问题设计活动化,活动设计生活化”的备课要求,其实就是让教师为学生搭建一条“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应用问题”的学习路径,先用主要问题和场景引发学生疑问,接着合作探究,相互交流,群体思考,获得新知,再去解决新的应用问题,让知识周转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以致用”。由此看来,一个好的备课设计应该是教师“教学有思”的结果。

对学生而言,在课堂活动上,我们希望看到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是美好的课堂愿景,但更多的场景还是他们的合作交流和观点质疑,因为这是课堂思考的常态。教师此时对学生点拨应该是苏霍所说的“因果联系挂钩的交接点究竟在哪里”。我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期间,有两节课的设计和点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节是初一年级孙伟玲的语文诵读课《弟子规》,有一个发散的思辨问题,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话语,并说出原因,有一个学生说对“有余力,则学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大体是“先学习行为规范,耽误以后学习”之意,孙老师先是从《论语》说明出处,“弟子,出则孝,入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再联系我校校训“崇德弘毅,学文攀峰”说明意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做了引申含义的解读,说明做人做事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要意义,孙老师的即时点评正好说在了学生思考因果关系的矛盾之处,及时矫正了学生的认识偏差。

另一节课是初三年级刘宝辉老师的生物课《生物的进化历程》,课堂结构是“分-总-分”,第一个“分”是小组合作分析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始祖鸟)、生物分析学证据(微观蛋白质比对)等三次合作活动;第二个“总”是归纳生物进化的大体历程,形成一个基本的生物种类的“进化树”,也是课堂学习的核心内容;第三个“分”是评价性的思辨问题,让学生依据生物“进化树”,分三组分别推理写出“单细胞生物-腔肠动物扁形(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藻类植物-苔藓-蕨类-裸子-被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等三条进化线,然后,各组学生在展示中调整修改,让知识的前后“因果关系”变得越来越清晰,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和相互借鉴中获得深刻印象。

所以说,教师有思考的教学设计,带来了学生有思维含量的学习活动,这是当前课堂制教学条件下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关于“学贵有思”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儒家在《论语》基础上做了很好的传承。《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应该是学习“思辨”的最早记录;宋朝朱熹读书有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特别是他的“读书有三到”论,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最急,“心到”即为“精思涵泳”,说的就是思考的重要性;明代学者陈献章《论学书》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惑就有思考,有觉悟还是思考的结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就是来做“解惑答疑”的。如何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我们不妨借鉴苏霍的建议方法和中国儒家优秀的治学思想。

~

学贵有思是什么意思
答:学贵有思,是指学习不只是死记硬背,更应该思考和理解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思考、质疑、探究,避免单纯的机械记忆。学贵有思的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出创新思维,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学贵有思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教育方式上。传统教育往往是单向灌输,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目的,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

学贵有思
答:关于“学贵有思”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儒家在《论语》基础上做了很好的传承。《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应该是学习“思辨”的最早记录;宋朝朱熹读书有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特别是他的“读书有三到”...

学贵有思学思结合,正如孔子所言的什么?
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释义】: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00字作文《学贵在思》怎么写
答:我们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他多次强调光学书本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看其能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看其符合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的我们采用,不符合的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从理论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实践的...

教贵有思,功成有法
答:2.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的老师。政治敏锐性强,时刻牢记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本节课我能够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当有位同学谈到对祖国的情感时,我立马说到自己也感同身受,还提到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当学生说到对环境,小动物时我立马补充了关于生态文明的知识!3.在讲解文本情绪与情感...

思贵有疑成语的意思
答:学贵有思,思贵有疑 。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意识地设 障 布 疑 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自己质疑与解疑的能力。通过质疑与解疑,来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

"学贵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的引文出处
答: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情形。陈献章《论学书》)这说明生疑、发问很重要,尤其是能够在“不疑处有疑”,...

学贵有疑的意思
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心存怀疑。出处:明代·陈献章劝导学子的一句话。原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白话译文: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心存怀疑,你有小的的疑问和困惑,就会有小的进步,你有大的的疑问和困惑,则会有大的进步,怀疑这东西,...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是什么意思...
答:原文: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译文: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于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

为学贵有疑后面是什么?
答:译文: 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心存怀疑,你有小的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就会有小的进步;你有大的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则会有大的进步。怀疑这东西,是觉醒领悟的基础。注意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道出了质疑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任何思维活动都是从“疑”开始,又在“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