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到秦始皇,这中间出过哪些大事? 秦始皇做了哪些大事?

作者&投稿:盛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约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11世纪中期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公元前1046年 西周 武王 都镐京(今西安)
成康之治

西周自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建立一套礼乐典章制度,巩固了统治。成王、康王两世四十余年,政局稳定,社会安宁,相传“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为西周最繁荣昌盛之时期,后世史家称“成康之治”。

国人暴动

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目」。召公虎规谏厉王,但监谤更甚,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 年,举行暴动,攻入王宫,厉王仓皇逃奔彘,公元前828 年,厉王死于彘。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共和行政

西周厉王暴虐,被国人驱逐,流亡于彘(今山西霍州东北),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主持政事,称为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前841)为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之始。十四年(前828),厉王死,太子静被拥立,是为周宣王,共和行政结束。

公元前771年 平王东迁 犬戎攻镐京杀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 东周 周平王 都洛邑(今洛阳)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

春秋历史上的著名霸主被称为"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春秋中期以后,晋、楚争霸激烈,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大小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兵连祸结,无有宁日。

召陵之盟

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与齐抗衡。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等八国军队攻溃楚的盟国蔡国,陈兵楚境,以楚不向王室朝贡相质询。楚为避齐锋,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齐也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即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订立盟约,史称「召陵之盟」。这是齐桓公「尊王」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北杏之会

春秋时齐国主持的一次诸侯之会。齐桓公四年(前682),宋国内乱,大夫南宫万杀宋闵公。次年,齐桓公邀宋、陈、蔡、邾等国于齐北杏(今山东东阿)相会,商讨平定宋乱。为诸侯主持天下会盟之始。会后,宋背齐,齐即联合陈、曹,又请王师参见,讨伐宋国,迫宋屈服。

葵丘之盟

春秋时齐桓公主持的一次诸侯盟会。桓公在阻止戎狄、荆楚对中原侵犯和安定王室之后,于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邀集鲁、宋、卫、许、曹诸国君于宋之葵丘(今河南民权)会盟。周襄王命卿士宰孔莅会,赐齐桓公祭肉。盟约规定:凡同盟诸侯都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等。

城濮之战

春秋时晋国、楚国之间的战役。鲁僖公二十七年(前633),楚成王率兵攻宋,宋线晋求救。次年,晋文公伐楚盟国曹、卫,晋、楚两军对峙。楚成王命楚将子玉撤兵,子玉不听。晋文公退避三舍(九十里)。四月,晋军及宋、秦、齐军与楚、陈、蔡军战于城濮(今山东)。晋下军先击溃陈、蔡,楚右军随之而溃。晋栾枝率部佯退,诱楚中军追击。晋中军与上军击楚左军,左军亦溃,楚全军大败,晋文公遂成霸王。

贱土之盟

春秋时晋文公称霸之盟。晋文公五年(前632)四月,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师,五月,邀诸侯于郑的贱土(今河南原阳)相会,并召周襄王在贱土朝见,行献楚俘之礼,襄王命文公为诸侯之伯。其后,晋文公率齐、鲁、宋、蔡、郑、卫诸侯结盟。盟约规定结盟各国协力辅助王室,不得相互侵犯。这次会盟,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初税亩

公元前594年即鲁宣公十五年鲁国的一次赋税改革。开始实行以亩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弭兵之盟

春秋晋国、楚国平分霸权之盟。春秋后期,晋、楚两国国内矛盾尖锐,皆有停止争霸、弭兵(休兵)之愿。宋国执政华元、向戌倡导诸侯弭兵,晋、楚皆同意。鲁成公十二年(前579),华元约合晋、楚在宋国西门外相会订盟,约定:晋楚互不交兵,互通聘使,互救灾害,互相援助抗击侵略者。鲁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向戌因与晋赵武、楚屈建皆友善,再次倡议弭兵之盟,得到晋、楚、齐等国响应。是年夏,晋、楚、齐、鲁、卫、陈、郑、蔡、许、曹、邾、滕和宋,又在宋之蒙门(东北门)外相会订盟。盟约规定晋、楚公为霸主,余国分别向晋、楚进纳贡赋。秦、齐和晋、楚为对等大国,不向晋、楚纳贡,也不受贡赋。第二次弭兵之会后,中原诸侯间的战争得以减少。

田氏代齐

春秋初陈国内乱,公子完惧祸奔齐,齐桓公十四年(前672),齐使为工正,陈完改姓氏为田氏,此为陈(田)氏立于齐之始。齐景公时,田桓子为大夫,以大斗出贷,小斗收进,笼络民心,民归之如流水。天桓子又联合鲍氏,攻灭公族栾氏、高氏,并救济国之贫弱孤寡者,甚得民心,田氏之势日盛。田乞承桓子之业,于齐晏儒子元年(前489),尽逐齐世卿国氏、高氏、弦氏、晏氏为相专齐政。田常执政后,复修田乞之政,民竞相归附。齐简公四年(前481),田常杀齐简公与右相监止,对残留的旧贵族尽行诸戮。齐平公五年(前476)田常割齐地自安平至琅邪为封邑,比平公自领之地为大,齐政皆归田氏。齐康公十四年(前391),田和迁齐康公于海滨,使食一城,以奉其祀。十九年,周天子立田和为齐侯,列于周室。不久,齐康公卒,姜齐亡,田氏卒有齐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期 封建社会开端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商鞅变法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 灭六国统一全国

武王伐纣——周公辅佐成王——匈奴南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诸侯问鼎出现春秋五霸——百家争鸣,中国思想界活跃——商鞅变法——长平之战,赵国败落——嬴政即位——李斯上《谏逐客书》,为相——灭六国,一统九州——派蒙恬出击匈奴,夺得河套草原

匈奴南下~~~导致西周开始衰败,诸侯势力开始崛起
周天子东迁~~~~标志西周灭亡,周天子失势力,同事秦人因为护送周天子有功成为1个国家。
齐宣王称霸,标志春秋春秋的开启。
百家争鸣,中国人文思想开始崛起。
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崛起。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嬴政即位到嬴政勤政改革内阁废吕不韦、任李斯为丞相、王翦为大将开始统一战争。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沙丘暴毙,李斯、赵高假传圣旨杀扶苏、蒙恬,立胡亥为帝,赵高独揽朝政杀李斯清除异己,秦朝内部完全腐化灭亡不可避免。

周平王东迁,商鞅变法,长平之战,六国一统。

相比较来说,这几件我认为是最大的了。。。

周公摄政
成康之治
国民暴动(周厉王)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平王东迁
秦襄公立国
齐桓公称霸
晋文公称霸
秦穆公称霸
三家分晋(权利下移)
秦昭襄王称帝(采纳范雎远交近攻策略)
嬴政扫六和
秦王始称帝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

谁有武王伐纣之后封侯的具体情况!?~

  齐:周朝建立时,姜尚(姜太公)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其子孙继承王位。

  楚:国君为芈姓(普通话拼音读作mǐ),熊氏。楚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它在周朝初期曾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楚国由周成王封熊绎于楚地开始,居楚地丹阳(今湖北秭归,有争议),从一个附庸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强国。

  燕: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所以燕国国君是周文王后代。

  韩、赵、魏: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封皇室宗亲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公卿。这时的战国韩、赵、魏三国国君仍然是周王室后代。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

  秦:秦以赢为国姓,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赢姓始祖是大禹治水助手伯益。其后代第一个秦国国君只是一个附庸他国的子爵(诸侯等级为公、侯、伯、子、男,如宋国为公爵,此时已被齐国所灭,齐国、晋国为侯爵,韩、魏、赵三家分晋),后因秦襄公(不是公爵之意,“公” 当时是对诸侯的尊称)护送周幽王之子平王姬宜臼到洛阳建立新王廷而立功,因此升为伯爵,列位诸侯。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所以战国七雄的最先的国君并不都是周文王的后代,有的是异姓诸侯王。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主要表现在他统一六国上面。战国末年,从诸侯割据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当时,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和宦官缪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平定缪毐的叛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令其徙处蜀郡;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始皇统一了中华文字;广修驿道使其政令讯速通达;大力连接改建古长城;长城作为防御工事,还兼有囤兵和信息传递网络的作用。 一、统一度量衡。其标准为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这样可以买卖公平,促进商贸的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二、统一文字。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大篆为基础,命李斯简化之而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即书面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来六国分裂复辟的机会和可能。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是继续秦始皇的“书同文”,即“语同音”。这一任务更是任重道远。 三、统一货币。废除六国通用的货币,统一使用的货币,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这样有利于中央政府用财政和经济手段加强对各地区的控制,巩固政权。 四、统一法律。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这样可以让全国人都只知道有秦律,遵守秦律,而不再思念“故国”,凡违反秦律者,肯定要严惩不贷。 五、统一行政区划。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为了避免使周王朝覆灭的分裂重演,他决心要根除整个旧的封建体系。他把所辖的领土重新划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的郡首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始皇下诏令郡首的官职不再实行世袭制。结果很快就实行了郡首任职几年后在郡与郡之间互相调换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有野心的郡首建立自己的强大的势力范围。这种郡首之间调换的方法,我们现在还在使用,说明这一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六、统一思想。也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下令除了《秦史》、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外,将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此即“焚书”。对于有不满言论的儒生坑杀,即“坑儒”。以此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从思想上铲除异己。 七、统一车轨。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更为重要的还是军事用途,如此可以更快地调兵遣将,镇压一切反秦复辟或闹事者。意外的利益是便利了交通,加快了地区之间的交往。另外,修建灵渠,加强对珠江流域的控制,也与统一车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统一长城。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笔者不想把秦始皇做的事用功过来划分,而是从他巩固自己政权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统一措施的运用和落实。所谓功过,只不过是人们对于过去历史人物的一种主观判断,而更重要的是客观判断。 九、统一管理枪支。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防止有人利用这些武器,进行复辟或暴乱。 十、统一管理六国遗老。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

中国的上下五千年的朝代变化顺序
答: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余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3、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

中国有名的三大古战场在哪里?叫什么?
答: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晋楚城濮之战(今山东鄄城西南)吴楚柏举之战(今湖北麻城市境)齐魏桂陵之战(今河南长垣西北,另有长葛北之说)齐魏马陵之战(今山东莘县大张家镇马陵)秦赵长平之战(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项羽巨鹿之战(今河北平乡西南)项羽刘邦垓下之战(今安徽固镇濠城沱河南岸,...

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之前秦国经历了哪些王?
答: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出身与关系 资料出处 秦非子 约40余年 约前900年 - 前858年 恶来五世孙 《史记.秦本纪》 秦侯 10 前857年 - 前848年 秦非子之子 《史记.秦本纪》 秦公伯 3 前847年 - 前845年 秦侯子 《史记.秦本纪》 秦仲 仲 23 前844年 - 前822年...

秦始皇横扫六国的虎狼之师是怎样炼成的呢?
答:秦人先祖原是商朝的得力干将飞廉,是商朝贵族。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忠勇的飞廉家族力战周军。在战场上表现出不俗的战力,自己也损失惨重并且引起周朝的忌惮。商朝灭亡后,把飞廉家族流放到华夏西方边境――犬戎之地。从此,秦人的祖先――赢氏离开了人们的视线。在戎狄肆虐的边境地区,弱肉强食是...

秦始皇临终前所发生的三起诡异事件
答:也有学者认为,这位神秘的神明是周武王。周武王通过玉璧将秦始皇比作商纣王,表示“武王伐纣”的时间已经成熟。听闻此事后,秦始皇再不像先前那样怒不可遏,而是默然良久,然后自我解嘲道:“这人是山鬼,顶多知道一年之事”。此后他又说:“祖龙,指得是人类的祖先,并不是指我”。其后,秦始皇将玉璧...

刘邦建汉,周平王东迁,禹建立夏朝,武王伐纣,司马炎建西晋,秦灭六国的时...
答: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又接近戎、狄等外患,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将国都迁至雒 ,周平王东迁: 公元前770年 ,禹建立夏朝,:夏 约公元前2070年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 司马炎建西晋:266年司马炎建晋朝 秦灭六国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传奇故事
答:因为很多文字便是从楚字中 孕育 出来的。另一方面“书同文”本身这个制度在两千年前也是首次出现,在当时可谓最先进的文化改革运动,即使在夏商周一统的情况下,也没有全国同文的先例,各地文字语言各不相同,《封神榜》中可以看出,周武王伐纣时,都有专人进行商都文字翻译和解释。“...

中国历史
答:事件:秦始皇统一中国 人物:秦始皇及他的官员 秦始皇统一中国 从而开创了封建王朝时代 从此中国大一统 再也不像五代十国那样战争频繁了 事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物:汉武帝 董仲舒 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 汉武帝接受了 从此确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王朝了地位 事件:隋朝大运河 人物:隋炀帝 隋朝...

秦始皇的祖籍是哪里呢?
答:次子若木被封于徐,开创徐姓,其后代更是数不胜数。到了飞廉这一代,他和其子恶来一起被纣王赏识,嬴姓也在商朝时成为大姓,非常显贵。武王伐纣,恶来被处死,飞廉也“触棺而死”。嬴姓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没落期。到了恶来的五世孙秦非子时,他已经沦为为周王养马的官吏了。

秦始皇的老家是泰山吗散文
答:从东夷中分化出来的商族兴起于河济之间,终于代夏建立商王朝。商代在泰山与古济水流域,形成了以奄(今曲阜)与薄姑(今山东博兴县)为中心的赢姓方国。东夷之大国奄、薄姑是少昊集团的中心所在,其中奄是赢秦的先族所在。 武王伐纣,特别是周公东征,坚持反周的秦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作为战俘一部分强迫迁到成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