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5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请按要求填空:(1)如何

作者&投稿:务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产生的明显现象来判断,所以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试管中液面不再改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试管中液面不再改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和品红溶液不反应,但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气和水反应也生成盐酸,所以实验Ⅱ无法判断是哪部分的盐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为: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
②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分液漏斗只能盛装液体,所以甲装浓盐酸,乙盛装二氧化锰;丙是用来检验氯气的性质,所以盛装溴化钠溶液;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氯气,所以会看到烧瓶中有黄绿色的气体生成;氯气和溴属于同一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氯气能置换出溴化钠中的溴,试管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由此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则证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
故答案为: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二氧化锰、溴化钠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则证明Br-的还原性强于Cl-
(上)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Cu+bH6O(浓)=Cu(6O2+26O2↑+2H2O.
故答案为:Cu+bH6O(浓)=Cu(6O2+26O2↑+2H2O.
②若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则烧杯内气体的压强会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溶液会倒流于试管丁,所以先关闭止水夹 1b再打开止水夹 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
故答案为:1b;c;双手紧握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于试管丁.
③设容器的体积为VL,所以二氧化氮气体的物质的量为6=
VL
22.bL/mol
,二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所以溶质是硝酸.
设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
b6O2+O2+2H2O=bH6O
bmol&6bsp;&6bsp;&6bsp;&6bsp;&6bsp;&6bsp;&6bsp;&6bsp;&6bsp; bmol
VL
22.bL/mol
&6bsp; xmol
x=
VL
22.bL/mol


C=
6(H6O)
V
=
VL
22.bL/mol
VL
=0.0b1mol/L
故答案为:0.0b1mol/L.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1)~

(1)该装置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药品一般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能反应,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Zn+H 2 SO 4 =ZnSO 4 +H 2 ↑,锌难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当将装置中的导气管关闭后,生成的H 2 使装置中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所以能用图中的装置制取氢气;金属铜能稀硝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即3Cu+8HNO 3 =3Cu(NO 3 ) 2 +2NO↑+4H 2 O,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能用图中的装置制备,故答案为:H 2 、NO;(2)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和品红溶液不反应,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将氯气滴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实验Ⅰ结论合理;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气和水反应也生成盐酸,所以实验Ⅱ无法判断是哪部分的盐酸,所以不合理,故答案为:实验Ⅰ结论合理,实验Ⅱ结论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不能说明酸性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造成的;(3)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故答案为: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②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则烧杯内气体的压强会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溶液会倒流于试管丁,所以先关闭止水夹 ab,再打开止水夹 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故答案为:ab;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丁中.

(1)H 2 、CO 2 、H 2 S等;(2)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的HCl气体,HCl溶于水后也能与NaHCO 3 粉末反应产生气泡;(3)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HCl、MnO 2 、NaBr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有无色变为橙色,证明Cl 2 的氧化性强于Br 2 ;(4)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双手握热试管丁,使2NO 2 与水接触; 42.08或44.04 试题分析:(1)利用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应该是: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制取的气体难溶解于水。可以制取H 2 、 CO 2 、H 2 S等。(2)(2)不合理;因为制取的氯气中含有的HCl气体,HCl溶于水后也能与NaHCO 3 粉末反应产生气泡;应该先将HCl除去再进行实验就可以了。(3)氧化性强的能把氧化性弱的物质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HCl、MnO 2 、NaBr溶液,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试管中溶液有无色变为橙色,证明Cl 2 的氧化性强于Br 2 ;(4)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是Cu+4HNO 3 (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②,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双手握热试管丁,使2NO 2 与水接触;③剩余气体可能是O 2 也可能是NO。假设试管容积是10V,若剩余气体是O 2 。则根据4NO 2 +O 2 +2H 2 O=4HNO 3 ,可知剩余氧气为V,反应9V其中NO 2 是(4/5)×9V,O 2 =(1/5)×9V,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4/5)×9V×46+{10V-(4/5)×9V}×32]÷10V=42.08。若剩余气体是NO根据3NO 2 +H 2 O=2HNO 3 +NO相当于剩余NO 2 3V。反应消耗气体7V。根据4NO 2 +O 2 +2H 2 O=4HNO 3 可知氧气体积为(1/5)×7V. NO 2 体积为{10V-(1/5)×7V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V-(1/5)×7V }×46+(1/5)×7V×32] ÷10V=44.04. 2 与O 2 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情况的计算的知识。

某化学兴趣5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
答: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试管中液面不再改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试管中液面不再改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所示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小明将5g镁条...
答:(1)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后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生成的氧化镁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去了.(2)因为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应该等于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a>5g.(3)有气体或烟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物质性...
答:(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a.10%的H2SO4溶液,SO2是一种没有颜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由于SO2气体是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不能选择10%的H2SO4溶液,故a错误; b.80%的H2SO4溶液,由于SO2气体是易...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性质等...
答:加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在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固体中有NH 4 + (4)装置E中的NaBr溶液变橙红色(5)向烧瓶中插入一只温度计,并使温度计水银球没入烧瓶内液面下(6)打开瓶塞,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
答:(1)B装置为块状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并不用加热,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H2、CO2、H2S 等,故答案为:H2、CO2、H2S 等;(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有杂质气体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要进行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的验证试验,再进行实验Ⅰ才能得到结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塘沽五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其实验操 ...
答: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滴加D有气体,说明碳酸钠是过量的,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均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NaCl、HCl.故答案为:(1)碱;(2)CO2;(3)Na2CO3+Ca(OH)2═CaCO3↓+2NaOH;(4)HCl;(5)NaCl、HCl.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请...
答:故答案为:B;E;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6)某同学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应该用c测氧气的体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得越快;丙用图f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总质量减少的快慢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总质量减少的快慢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性质等...
答:证明固体中有NH 4 + ;Ⅱ、(4)利用装置A、E,可设计实验比较Cl - 和Br - 的还原性强弱,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反应为:Cl 2 +2NaBr=Br 2 +2NaCl,溴单质溶于水溶液呈橙红色;故答案为:装置E中的NaBr溶液变橙红色;(5)若利用装置A、...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性质等...
答:2 ,再通NH 3 ,因为Cl 2 有颜色,便于观察;一开始若通NH 3 ,由于弹簧夹3打开,容易形成喷泉。证明NH 4 + 要注意“操作→现象→结论”,同时还要注意细节,如浓NaOH,加热,湿润等。(4)可利用Cl 2 +2NaBr===2NaCl+Br 2 ,证明还原性Br - >Cl - 。(5)CH 2 ==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
答:设容器的体积为VL,标准状况下NO2的的物质的量为 V/22.4(mol),根据3NO2+H2O=2HNO3+NO可知,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V/22.4*2/3=2V/(22.4*3)mol,NO不溶于水,产生溶液的体积为2V/3,故用硝酸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等于1/22.4=0.045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