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和下册所有的文言文有哪些 初一上册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有哪些?

作者&投稿:石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按人大版教材,不包括诗词曲,课本注明要求精读的文言文有: 初一上册4篇:《童趣》、《论语十则》、《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初一下册5篇:《伤仲永》、《木兰诗》、《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以前是《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后来改了) 初二上册6篇:《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三峡》、《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初二下册5篇:《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初三上册2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还有《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要求精读,不过这是古文中的古白话文了) 初三下册6篇:《公输》、《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1、童趣 沈复〔清文学家〕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
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
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
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
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学而》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7、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龟虽寿 曹操 〔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1、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除钟磬音。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泊秦淮 杜牧 〔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浣溪沙 晏殊 〔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7、如梦令 李清照 〔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观书有感 朱熹 〔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教版初一到初二所有文言文古诗
答:我懒啦,谁帮我整理好,要四本全的,包括文言文、古诗的标题,内容,以及作者的简介。谢谢啦。举个例子:观沧海东汉(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我国汉、魏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 我懒啦,谁帮我整理好,要四本全的,包括文言文、古诗的标题,内容,以及作者的简介。谢谢啦。举个例子:观沧海 东汉(曹操) 曹操,...

中小学重点文言文分类
答:3. 中小学所有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

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
答: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2. 九年级语文下册的古文有哪些 全文是什么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1、威尼斯商人(节选) 2、江村小景 3、《陈毅市长》先场 4、一厘米 5、藤野先生 6、生命与和平相爱 7、热爱生命 8、享受生活 9、曹刿论战 10、愚公移山 11、...

小学语文书中的古文有哪些
答: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1、《伤仲永》王安石。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3、《口技》林嗣环。4、《短文两篇》。5、《夸父逐日》。6、《共工怒触不周山》。7、《狼》蒲松龄。三、八年级上册文言文:1、《桃花源记》陶渊明。2、《短文两篇》。3、《陋室铭》(刘禹锡)。4、《爱莲说》周敦颐...

初一文言文有哪些,并且诗文附上。
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紧啊!!)
答:展开全部 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学语文有文言文么
答: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

高中、初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列表
答:高中、初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列表 小学1-6年级古诗词 1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北朝

还有哪些文言文
答:3.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1、童趣(沈复)2、《论语》十则3、山市 蒲松龄4、《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5、咏雪6、陈太丘与友期7、寓言四则8、智子疑邻9、塞翁失马 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1、伤仲永 王安石2、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3、口技 林嗣环4、短文两篇5、夸父逐日6、共工怒触不...

高一语文上册书要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有哪些?(人教版)
答:第一册 1 毛泽东诗二首 沁园春 长沙……… (1)采桑子 重阳……… (1)3 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郑愁予(1)5 荷塘月色………朱自清(1)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2)22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3)23 劝学……… 《荀子》(3)第二册 17 过秦论………贾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