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

作者&投稿:苍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司马迁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出师表》——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公输》——墨子 《孟子》两章 《鱼我所欲也》——孟子 《庄子》故事两则 《曹刿论战》——《左传》 《邹忌修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愚公移山》——列子 古诗 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范仲淹 《江城子》苏轼 《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 《商山早行》温庭筠 《卜算子•咏梅》陆游 《破阵子》晏殊 《浣溪沙》苏轼 《醉花阴》李清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九年级下册 《关雎》 《蒹葭》 《从军行》杨炯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

2. 九年级语文下册的古文有哪些 全文是什么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 1、威尼斯商人(节选) 2、江村小景 3、《陈毅市长》先场 4、一厘米 5、藤野先生 6、生命与和平相爱 7、热爱生命 8、享受生活 9、曹刿论战 10、愚公移山 11、出师表 12、观潮 13、送行 14、给我的孩子们(节录) 15、台阶 16、呼兰河传(节选) 17、雪 18、《雪》四人谈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20、《孟子》二章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墨池记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166353037,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 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 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 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生于。



~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答: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中学 七年级上册: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2.《次北固山下》3.《钱塘湖春行》4.《西江月》5...

人教版初一上下册文言文
答:(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初中的文言文有哪些课文
答:一、七年级上册文言文:1、《童趣》沈复。2、《论语》十则。3、《山市》蒲松龄。4、《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5、《咏雪》。6、《陈太丘与友期》。7、《寓言四则》。8、《智子疑邻》。9、《塞翁失马》。二、七年级下册文言文:1、《伤仲永》王安石。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3、...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答: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的思想认识、民族情感。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2 (一)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1-6年级所有文言文
答:五下第十课《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六上25课《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八年级的文言文有那些
答:三、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1、桃花源记 陶渊明2、短文两篇3、陋室铭(刘禹锡)4、爱莲说(周敦颐)5、核舟记 (魏学洢)6、大道之行也 (《礼记》)7、三峡(郦道元)8、短文两篇9、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0、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1、观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张岱) 四、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1 、与朱元思书 吴均2 、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册共有哪些文言文?知道的朋友说一下,谢谢。_百度...
答:文言文作者和出处分别是:①魏学洢,②《礼记》,③周密,④张岱,⑤陶渊明,⑥分别是刘禹锡,周敦颐,⑦郦道元,⑧分别是陶弘景,苏轼。⑨袁宏道,(10)吴均,(11)陶渊明,(12)韩愈,(13)宋濂,(14)l柳宗元,(15)范仲淹,(16)欧阳修。参考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下...

人教版小学有文言文么
答:2.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中学 七年级上册: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2.《次...

1至6年级人教版所有文言文
答: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和琴弦断绝关系,一生不再弹琴。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此后,因为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

九年级上、下册的文言文和古诗
答:六.九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