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人进步,古时候有关劝学的故事有哪些? 古时候有关劝学的故事。。

作者&投稿:实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释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2、《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释义: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5、《师说》节选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释义: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扩展资料

名言警句

1、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 爱因斯坦

2、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3、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 —— 报摘

4、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 萧楚女

5、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 高士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古人劝学四篇:大楷名文名篇





古代学习都文人很多 。就我们熟知的如孟子,孟母三迁就是好的典故。还有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都是劝学类的典故。

故事劝学
故事之一 上帝为什么不救我?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

其实,生命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的无知所造成。人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很实际,总是固守自己僵化的思维,在别人救援之际,也难以接受与改变!譬如说提高民警队伍素质,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的“568”工程来说吧,上级有指标要求,工作实际需要,学历与考核晋升挂钩,渠道有函授、自考、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业务晋修、培训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学费单位给报销相当比例,应该说“舢板”“快艇”“直升机”机会频来,随心所欲,但认真审视真正抓住机遇,学有所成的却寥寥无几,结果是学历、文凭直线上升,能力、水平原地踏步,为什么?一是认识误区:舍本逐末,自欺欺人,拿到文凭为要;二是态度误区:蒙混过关,知难而退,认为成人学习无非是“瞎子戴眼镜,多了一层遮眼皮”。三是方法误区:囫囵吞枣,不得要领,门门粗通,门门稀松。因此,提高认识,务真求实,抓紧时机,勤学苦练应是民警队伍素质建设的关键所在和重中之重。

故事之二“给自己掘一口井”
两个小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熟悉了。突然有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左边山上的和尚仍然不见踪影。右边山上的和尚决心去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等他来左边山上的庙里之后,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的朋友竟在练太极拳,而且很精神很好,一点也不象一个月没有喝水的人,练拳的和尚带着右边山上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一个月前,井口终于冒出了清水,我也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读完这个故事,我问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为自己挖一口井呢?在你匆忙的生活中,哪怕每天拿出很少的点时间去多读几页书,多学习一点实用的知识,多留意一些别人平时不在意的事情,多与资深民警交流工作经验,不经意间,你的积累也许就能在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要小看了那一点点的收获,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你就会走在别人的前面。记住,先人一步处处黄金,多留意从你身边溜走的时间,和时间赛跑,那你就会离成功不远了。

故事之三 大象与锁链
物资文化交流的时候,城里迎来了一支马戏团。人们成群结队地来观看马戏团撑帐篷。人们简直被大象不可思议的力量迷住了,大象竟然可以毫不费劲地抬起巨大的帐篷柱子,还可以撑起巨大的帆布!但们注意到,大象被安静地栓在一根小小的木桩上。“大象为什么不把那么小的木桩连根拔起,然后伺机逃跑呢?”人们随即便找训象员询问。
训象员解释道,当大象还很小、力气也不大的时候,它便被一根粗锁链栓到了一根牢牢固定的铁柱子上。每天,小象都会拼命地试图挣脱锁链逃跑,但是,它的每次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小象得出结论,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锁链都牢不可破,铁柱也会毫不动摇。于是,小象放弃了努力,从此不再尝试。日复一日,这一习惯逐步巩固,直到小象长成大象,它仍然习惯性地坚信自己永远不可能挪动那根栓住它的桩子,无论桩子是否真正结实和牢固。我们也可能被“训练”,或者用心理学家的话来说,象大象那样“条件反射”地受到某种定性的思维、行动以及结果的禁锢。这时候,我们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自己强加于自己的某种陷阱之中。应该承认我们在学习上之所以收获不大是因为自身存在一定心理障碍,一是吃大锅饭多年,“干多干少、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差不多”的陋习禁锢和封锁了人们的上进心,不少人认为“艺多不养人”“干得越多毛病越多”;二是认为学习的孩子们和秀才们的事,老大不小了学不进去了,从而发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之慨;三是好逸恶劳,见异思迁,耽于各种吃喝玩乐之中不能自拔。实际上,成年人纵使机械性记性差了些,但理解记忆能力却很强,“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理解,但理解了的东西一定能够感觉到”(毛泽东语),成年人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厚积薄发。古往今来,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事例,甚至还有年逾古稀尚知“秉烛之明”的奇迹。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成人是国家的栋梁,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我们不应该因为贪图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啊!当然,玩,是每个人的天性,没有一个人会打心眼里说“我就喜欢学习,不喜欢玩”的,否则,那他就是虚伪的,或者是他的心理已经有了问题,需要找心理医生了。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玩,更是这样,玩过了度,就不行了。就会荒疏专业,荒废学业,让光阴虚度,给自己留下终身的遗憾。并且,也不会从中得到真正的快乐。一个不会控制自己的人,一定是个一事无成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有张有驰”,劳逸结合。做为我们人到成人来说,不可不玩,但更不可只知道玩。苦趣,便是只有从求知进取过程的艰苦中得到的真正乐趣。

故事之四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擒杀关羽的武将,此人文韬武略均令人赞叹。《三国志》中有他的传记。裴松之在对其传作注时,援引了《江表传》,内有吕蒙通过读史增长才干的记述。当时鲁肃对吕蒙才学的变化很是惊奇,说了一些赞美的话,吕蒙则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回答了鲁肃,反映了吕蒙通过学习、读书,特别是通过读史书对自己能力的更加自信。

吕蒙本是一介武夫,自幼随其姐夫邓当征战,打仗勇猛。他性情暴烈,有一人因说他年幼不中用,不过是敌人宰杀的对象而被他怒杀。以后,他在战场上多次立功,受到孙策、孙权的重用。有一次,孙权劝吕蒙和另一大将蒋钦要多读书,说:“卿今并当途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吕蒙回答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就是说,整日忙于军务,哪有时间读书?可是孙权却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意思是说,你们再忙难道比我忙吗?我让你们读书不是让你们都成为博士,只是希望你们增长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孙权还用孔子的话教导他们,说:“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以光武帝刘秀和当世的曹操为例对他们进行勉励:“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从此以后,吕蒙开始努力学习,史书说“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这是说,他读了很多书,有些老儒还不如他。周瑜死后,鲁肃接替周瑜的位置。鲁肃每次路过吕蒙的营地,总要与吕蒙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常被吕蒙的见识所折服。鲁肃拍着吕蒙的背膀说:“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从这一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半路出家”发奋读书,也可以增长人们的工作才干和政治智慧,对提高自身素质亦大有帮助。

故事之五 “我要点石成金的指头”
我国古代一个穷困潦倒、沿路求乞的书生遇到了一位仙翁。书生向仙翁祈求帮助,仙翁欣然答应,叫书生看看地上的石块,接着用右手食指轻轻一点,石块立即变成了黄金。仙翁叫书生拾起黄金变卖为生。书生俯身拾起了黄金,恭恭敬敬地交还给仙翁,说:“这块黄金我不要,我要你的手指头。”

这就是成语“点石成金”的典故。故事中的书生很聪明,他知道一千一万块黄金也抵不上一个“手指头”。他要仙翁的手指头就是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方法,因为掌握了这种方法一辈子受用。这个寓言启示我们:工作和学习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调查研究,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正确掌握事物运动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又要遵照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及时调整部署、协调组织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促进和推动事物向良性发展变化,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总之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我们的决策、计划、指挥、协调、控制措施也随之变化,做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各种形势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如在当前劳教场所改革与发展中,全区各劳教所及全体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在劳教工作中围绕一个中心,以稳定场所秩序,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为中心;抓住一条主线,以抓班子、带队伍、促规范、保稳定、求发展为主线;以落实以能力为本钱,以贡献为荣耀,以素质为根本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一专多能、一专多强的高素质、综合型队伍;以建立健全长效稳定机制和细节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生共长;以做好场所规划为重点,建立完善绿色生态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场所中长期规划体系等等,就是认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认真坚持了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就是找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从而使自己能够正确把握劳教工作发展方向,认真履行劳教工作法定职能,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挥了聪明才智。

励志故事-师旷劝学
春秋时代,晋国的国君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是个聪明人,他故意问:“晚了.那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
晋平公认为师旷很不礼貌,生气地说:“我跟你讲正经事,你怎么能开玩笑?”
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我听人家说过,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的人,好像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时期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烈日当空,虽然只有半天,可是锐气正盛;老年时期才开始刻苦学习的人,好像是蜡烛的光,虽然远远比不上太阳,但是比在黑暗中瞎碰乱撞,可要好上多少倍啊!”
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启示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年纪与成功是无关的。

朱熹劝学

历史上曾有不少名人写了各具特色的劝学诗,但朱熹的一篇劝学诗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写成的。
相传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学校。当时正是秋天,当他看到梧桐黄叶随风飘落,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啊!”这时忽然看见一群青少年离室在外打闹戏耍,他深深感到,年轻人不懂得珍惜时间,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时间宝贵,特别是白发苍苍的人更有惜时如金之感,于是诗兴油然而生,低头思索片刻吟道: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绿,阶前梧叶已秋声。
吟完诗后,到学堂里将此诗写在书桌上,希望那些不知道珍惜时间的青少年看到诗后,能够珍惜光阴。据传这些年轻人看到诗后,确实受到启发,又见是名人朱熹所作,争相传抄,学习也更加勤奋了。

《劝学》荀子
孟母三迁
韩愈的《劝学》
光阴似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光阴易逝

初,权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古时候有关劝学的故事?~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孙权劝学》
宋代: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释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2、《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3、《劝学诗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释义: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5、《师说》节选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释义: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跟从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扩展资料

名言警句
1、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 爱因斯坦
2、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3、学习本无底,前进莫徬徨。 —— 报摘
4、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 萧楚女
5、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 高士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古人劝学四篇:大楷名文名篇

学习使人进步,古时候有关劝学的故事有哪些?
答:5、《师说》节选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急求 中国古代关于劝学的故事
答: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3师旷劝学 2010年01月12日 读书 【小故事-大道理】 师旷劝学 一天,晋平公对一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问道:“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再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说:“您要是觉得晚了,为什么不...

关于劝学的诗句
答:46、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47、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48、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

关于劝学的古诗句有哪些
答:劝学的诗句如下:1、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傅玄 《杂诗》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3、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 《留诲曹师等诗》 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5、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赵恒《劝学诗》 6...

有关劝学的古诗词
答: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简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

请你写出两个有关劝学的诗文或典故
答:请你写出两个有关劝学的诗文或典故 1、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傅玄 《杂诗》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3、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 《留诲曹师等诗》 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5、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

十个字关于劝学的诗句
答:《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

有关劝学的诗句
答: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韩愈《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宋太宗《勤读》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

孙权劝学 讲的是名人读书的故事,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名人读书的...
答:5、朱熹劝学 历史上曾有不少名人写了各具特色的劝学诗,但朱熹的一篇劝学诗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写成的。 相传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学校。当时正是秋天,当他看到梧桐黄叶随风飘落,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啊!”这时忽然看见一群青少年离室在外...

孙权劝学 的启示
答: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2.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5.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