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 什么是“难得糊涂”的境界?

作者&投稿:养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郑老爷的“难得糊涂”告诉我,它是一种超越,一种策略,一种睿智,一种坦荡,一种悠然,一种处世之道,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的思维不要糊涂,而是为人处世却是糊涂一点的好。心胸开阔些,心情平和点,淡泊以明智,宁静以致远。坦然面对一切,以静养心,那便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太较真,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却觅得人生的大滋味。太清醒的人注定活得辛苦,总有看不惯的,总有放不下的,苦苦挣扎;糊里糊涂的日子照样可以过,却潇潇洒洒。


  有时候,与其清醒,不如难得糊涂。非常喜欢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四个字,主要是欣赏郑老爷的处世哲学。其实,在道出“难得糊涂”的一瞬间,郑老爷是天下最明白的。极为聪明的郑板桥,把官场上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因此,他无法糊涂,但不糊涂却要装糊涂。宦海沉浮,一朝梦醒!在泼墨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字幅后的不久,便罢官归隐。大千世界,智以应对。叫一个清醒的人去装糊涂,真的是糊涂难,难于上青天!但是无奈之中,不得不装糊涂。因此,有人看破红尘,有人唯命是从,有人听天由命,所以就有了郑老爷的“难得糊涂”。大智若愚,好像更接近它的解释和原义。心神合一,心知肚明,却又不露声色,坦然处之;该糊涂时则糊涂,该明白时绝不揣着明白装糊涂!实在是一个大智者的人生智慧和智举,非常人可为。“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我觉得这个糊涂并非是让你做个糊涂虫,做个稀泥抹墙的人,而是让你看清是非看透人情之后一种豁达明智的糊涂吧。“糊涂”既“难得”,那就应该让这“难得”的“糊涂”发挥它自身的价值。难得糊涂,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是为人处世的艺术,有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更是一种思想境界,体现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折射出心态,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比如在工作中,自己和同事意见分歧时,再无力解释时,我觉得最有风度的表现是付诸一笑,微微点头。我想这就是大度糊涂的一种表现吧。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如一个瓶子则感性装多一点,则理性必然装少一点。反之亦然。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握一个平衡。难得糊涂是一种“悟”。顿悟者寡,渐悟者多。从精明于世到“糊涂”一生是一种选择,意味着要有所放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放弃(名利、地位、金钱等等)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洗涤、磨炼之后,才能够使自己的灵性得到升华。因此才谓之“难得”二字。其实你经历就并非是你想的如此痛苦。淡然处世,宁静人生啊。在有些事情上,我们可以为了追求快乐而多释放一些感性,即使会有一些后悔;在有些事情上,我们却只能多一些理性,即使那会让我们痛苦。“有些路必须要自己走过去,前人的经验不足深刻到让我们谨记。”同理,我们每个人的瓶子里到底要装些什么,比重又如何调解,别人很难给我们指点,唯一的标准就是我们自己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我们的感觉,有利于我们的存在,有利于我们的生活。“糊涂”一点,能让人得到一种安宁,一种轻松。所以有时候,人没有必要太“聪明”。一个人如果太“聪明”,也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记得《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写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她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令人羡慕不已。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毁在了她的聪明上。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了吗?

  聪明不好吗?聪明固然很好,但聪明很累。“难得糊涂”,对家庭来说,是理解、包容、平等。对老人的唠叨多一些理解,对爱人的错事多一些包容,对孩子的想法多一些平等。对社会来说,是宽容、爱心。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睁着眼睛看自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聪明一点。眯着眼睛看别人,对别人的看法糊涂一点。也许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难得糊涂”。而“难得糊涂”的最高点,应该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宽如大海的胸襟。一个人倘能真正修炼到这种“难得糊涂”境地,实为人生一大幸事!培根说:“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这是‘小聪明,大糊涂’。”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看起来非常聪明,凡事都去斤斤计较,凡事都拾掇的毫厘不爽。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一个不知道“激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如此把自己累得身心疲惫,真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难得糊涂”的思维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换得个泰然安详。


  难得糊涂,只是休养自己的身心、适应环境、自我完善、自我排解的思维方法和艺术。郑板桥做知县时,为堂兄与邻居的墙基官司而写下了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是多富有哲理啊!万里长城依旧在,秦始皇如何?何况我们只是一介草民呢?让人警醒的诗句,值得今天的我们思考。“糊涂”的是表象和行为方式,豁然的是内心,是大度,是超脱,是不斤斤计较;收获的是坦然,是开朗,是快乐,是睿智。纵观板桥一生,一官归去来,两袖清风。世人叹其才,三绝诗书画。一生志趣融诗文,高风亮节常画竹。曾在竹画题佳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板桥处世,枝枝叶叶关情重,为人洒脱见风骨,可也常叹“难得糊涂”!深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小不忍则乱大谋”、“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和气生财”的人生道理,也熟知“小事糊涂,大事精明。”、“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的处世学问;道理易懂都懂,得心应手难为,想得到又做得到更难,所以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难得不糊涂!希望大家糊涂的忘掉烦恼,在糊涂中学会享受人生。“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难得糊涂”是一种智慧。大儒大雅苏东坡,大智若愚说糊涂,“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几句诗深深体现了苏翁的大觉悟,他并非真愿自己的后人愚且鲁,而是希望自己的后人要真正聪明,要学会装糊涂,要能觉悟到大智大愚的境界。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难得糊涂”是一种气度。它能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去计较,什么都不去想,该有多幸福!但也许有人会说,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计较的人,是没有理想、没有生活目标的傻子。走在大街上,经常看见一些头脑不健全的人,我会倍加怜惜他们,但当看见他们无比的开心,没有常人的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又会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眼光。也许,他们真的很幸福,真的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楷模。“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难得糊涂”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

  世人活来活去,几经人事,虽然常拍脑门骂自己好糊涂,可后悔中都觉得还是糊涂些好,至少不为“清醒”累!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做一个人,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在经历了人生的漫长旅途之后,看透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阅尽了人间兴衰,尝遍了人生苦辣酸甜,体验了争强好胜的无聊。顷刻间,是非成败转头空。什么当年笏满床?什么曾为歌舞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可那是真糊涂,至少他们还以为自己太精明了。想做到清醒着的糊涂实在是难,因为谁都认为自己明白着,而且都在一直算计着。能够做到“难得糊涂”的人,必定是真正的智者,曾经沧海阅尽人间兴衰,从苦辣酸甜的百味中,体验到人间争强好胜的无聊,争名逐利的无耻,从而淡泊功名利禄,不去计较个人的成败得失,一切都淡然处之,以静养心。此即前人所说的“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聪明,却把自己深深的陷入尘世的污泥中不能脱身。正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难得糊涂并不是要人去糊里糊涂的生活,而是于茫茫红尘中觅得一时的糊涂,休憩自己的身心。糊涂是需要能力的,许多人就是因为没有这个能力,才达不到糊涂的境界。清醒着的糊涂,活的是禅的思想。它所承载的,是一般人无法领悟到的大智慧,大觉悟。它不乏体现着豁达、包容、接纳、付出与睿智



怎样理解“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

“难得糊涂”的解读


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从字幅上标明的日子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难。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产生了出世思想。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


怎样理解“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
答:“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从字幅上标明的日子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

人生难得糊涂,你怎么理解?
答:“人生难得糊涂”是一种生活态度,意思是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松心态,不要过于计较细节,适当地“糊涂”一下,能够让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和清晰,适当地妥协和让步,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糊涂...

人生要怎么去理解“难得糊涂”这四个字?
答:‘难得糊涂’是一种处世哲学,是揣着明白装糊糊涂,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境界。在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多数的人都愿意和实在厚道之人打交道。如果和一个过于精明,斤斤计较之人交往,往往使人感到太累,疲于防备,人们都不愿意和这种人来往。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

如何理解难得糊涂
答:郑板桥的这种心理和处世哲学,既有积极的一面,即表现了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骨气;也有消极的一面,即看破红尘的悲观脱世思想。“难得糊涂”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消极的脱世思想。 现在,许多人爱买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字幅,主要是他们很欣赏郑板桥的处世哲学。不过,据我看,不少人是取消极态度的。“...

怎么解读“难得糊涂”这句话?
答:难得糊涂是一种美好的心态,当一个人在自己感觉到有些糊涂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比较郁闷,而且认为这种感觉就像是比较傻气的一种状态,所以希望自己始终清醒,但是如果你能够真正的糊涂一把,也会有一些比较好的的方面。第一,如果你在糊涂的情况下,就会不知道一些事情的烦恼,而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如果...

贵在难得糊涂什么意思
答:难得糊涂,反映的是一种境界、一种思维高度。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其实就是让人不较真、不偏执。让人放下、让人退一步更加心安,而最终达到不伤害身体,身心愉悦,人体健康长寿的目的。反之出现一些人将“难得糊涂”视为我假装看不见,假装听不到的不负责任的表现。纵观我们现实的诸多古语,都被一些人利用为不...

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
答:8、但是,“难得糊涂”又是一种比较深奥的人生哲学,能不能实践并不是靠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它所需要的是一个人丰富的社会的经验和复杂的人际技巧,因此对希望自己实践“难得糊涂”的人来说,就有一个怎样“糊涂”的问题。关键是在对“难得糊涂”中的“难得”这二个字的理解和应用上,而这却不...

“难得糊涂”什么意思?
答: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郑板桥的这种心理和处世哲学,既有积极的一面,即表现了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

难得糊涂什么意思
答:同时,“难得糊涂”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与人交往中,我们不要过于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和包容。有时候,如果我们过于较真,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别人,那么我们就会失去朋友和信任。而“难得糊涂”则提醒我们要学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过于直接和尖锐,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而失去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