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门阀政治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机制?有何利弊 士族门阀制度是怎样一种社会分层制度,它与国家政治体制有什么关...

作者&投稿:谈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魏晋的门阀政治源于士族制度,从汉初,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如袁绍加成为“四世三公”四代人都高居三公的要位上。

其优点就是在初期促进了经济迅速积累,为东晋对南方开发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基础。在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第一,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第二,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品官占田荫客制为士族制度提供经济保障;)第三,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阶级分化,穷奢极欲,极其奢靡。第四,在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追求神仙生活,竹林七贤、陶渊明等就是代表。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其弊端就是:

  1. 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因为占有大量土地、钱粮、把持地方势力,对政敌不满时,就发动战争,造成社会动荡。高门阀地姻亲世代联姻,近亲结婚后代比较弱智,身体较差,朝政基本上落在外戚手中,也是造成社会动荡的原因。

  2. 高地阀门丧失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统治能力;社会阶级矛盾的冲突和激化,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寒族地主乘机以军功崛起,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进而典掌机要,控制地方,统帅军队,以武功 称帝,如刘裕、萧道成等,打破了门阀地主一统天下的局面。世族地主此时虽据高位,却已无实权,走向必然的灭亡。



门阀政治的实质是封建社会血缘礼制制度在政治位面的延展。

  • 门阀政治有利于政治统治,门阀制度形成了一种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是有利于遏制皇权和专制主义的。同时门阀政治在混乱的三国,两制南北朝有利于保护某一地方的百姓,使他们获得一片相对安宁的土地生活。
  • 弊端就是压制寒门,世家大族长期把持政治统治,使占大多数的寒门子弟无出头之日,长期以往导致内乱的隐患。


门阀制度(System of Dominant Family),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门阀士族,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一个阶层专称。东汉世家地主是其前身,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时代高官,“门生故吏遍天下”。门阀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就是门阀可以继承官位,从国家层面来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因为封赏的一般都是皇帝的亲戚。
其实也是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因为有能力的人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魏晋时期有很多非常大的家族,比如很有名的王谢,他们当时是掌握整个国家的统治,虽然也有皇帝,但是皇帝的能力并没有这些世家大族大。

门阀政治其实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这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和选拔,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平等。

魏晋门阀统治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机制?有何利弊~

魏晋时期的门阀统治实际上是一种地主阶级的家族统治政治机制。这样的统治制度有利于统治阶层进行分权。但是也容易造成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从而带来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门阀制度是按照门户等级区别士族在经济、政治、文化上所处的不同地位。其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低选拔与任用官吏。
它与国家政治体制的关系是,在门阀制度下形成了门阀政治,即士族与皇权的共治。
它的形成与西晋建国的社会基础是分不开的。即西晋司马氏在一批士族官僚的支持下,通过政变而取得政权,因此,建国后制定的政治、经济措施,自然是保护士族地主利益。

简述东晋时期的门阀政治。
答:【答案】:【答案要点】门阀政治实际上是一种皇权同世家大族间相互制衡,共同行使国家政权的统治形式。它的产生是因为在西晋瓦解的过程中,南渡的大族和南方的大族共处,需要共同拥戴一个政权,所以东晋王朝才建立起来,而且东晋王室本身是大族拥戴上台,没有极具说服力的皇权,无法达到集权,只能是与大族分权...

魏晋门阀政治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机制?有何利弊
答:门阀政治的实质是封建社会血缘礼制制度在政治位面的延展。门阀政治有利于政治统治,门阀制度形成了一种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是有利于遏制皇权和专制主义的。同时门阀政治在混乱的三国,两制南北朝有利于保护某一地方的百姓,使他们获得一片相对安宁的土地生活。弊端就是压制寒门,世家大族长期把持政治...

魏晋门阀政治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机制?有何利弊
答:魏晋的门阀政治源于士族制度,从汉初,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如袁绍加成为“四世三公”四代人都高居三公的要位上。其优点就是在初期促进了经济迅速积累,为东晋对南方开发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基础。在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

门阎政治是什么?
答:门阀政治是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门阀士族,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一个阶层专称。东汉世家地主是其前身,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时代高官,“门生故吏遍天下”。门阀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附录:门阀士族政治
答:一、门阀士族政治兴盛 (一)产生原因 门阀士族产生于东汉末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政治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在政治方面,政治模式和政治制度为其提供了掌控政治的机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禅让式的政权更迭使得统治集团逐渐封闭化;而恩荫制、九品中正制和征辟制等选官制度,也...

西晋门阀政治
答:这样,汉魏以来政治经济势力不断上升的世家大族终于形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个特权阶层,士族门阀制度因而确立,门阀士族遂成为东晋南朝政治中一种最为活跃的政治势力。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格局?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魏晋南朝的门阀政治和十六国北朝的胡汉杂糅。所谓门阀政治,就是讲究门第阀阅的贵族政治,本质上是皇权政治的一种变态形式。士族的形成及其特权。西晋司马氏是在一批士族官僚支持下,通过政变而取得政权的。因此,建国后所制定的政治、经济措施,自然要采取保护士族地主...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是怎么回事?
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多指的是一种国家选拔与任用官吏的政治制度,但这种说法又不是很恰当,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的正式称谓是九品中正制,它和之前汉代的察举制,之后的科举制并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只不过由于九品中正制中最主要的执行者很被执行者几乎都是出自士族门阀,也就...

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是什么样的
答:表面上看起来,孝文帝似乎完全符合理想中打破门阀政治框架的“贤君”标准,似乎理所当然,在这一方面应能做得比昙花一现的苻坚政权更好。然而孝文帝别处都锐意改革,偏偏在用人方面不仅墨守成规,任人唯亲、唯宗、唯门第,而且显得颇为顽固不化。这位名气不小的北魏皇帝,在用人时不单重用士族,将他们任命为...

门阀政治的名词解释
答:是指东晋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