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什么叫“供给侧改革”

作者&投稿:宜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处于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从以中低端产业为驱动力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时期发展驱动力应该是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金融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

从20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驱动力还没有太多地着力于思考新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而是忙于救火。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动荡,瞬间蔓延到全球,而且在后续的几年里这种危机还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国家经济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以后,经济就需要转型到新经济增长模式中。可是往往想想容易做却难!

从2008年的4万亿投资开始,在此后的数年里这种投资拉动经济的天量货币且乘数效应达到了近10倍。很多国家到了2012年以后就慢慢走出困境,甚至这种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美国也很快挺过来了,通过转嫁给全球各国来实现经济复苏。

我国在2012年以后也逐步转换经济增长模式,想通过高质量增长来实现转型。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一条鲶鱼,搅动经济全面转型。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金融产业发展和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可是,2015年530以来股票市场的暴跌等同于当头一棒!

于是,又一次走回了老路,用投资拉动、基础建设、房地产市场来推动经济增长,成为了最重要是经济发展驱动力。

但是,靠投资拉动经济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到了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进入了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未来更是需要用科技创新、现代制造业、高端产业、研发产业和金融产业来推动经济增长。

摘要先对有关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综述,然后通过建立有关增长的统计模型结合中国改革开放(1980~2003)以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该期间经济增长中各主要驱动因素的构成及比例进行估计分析。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驱动因素实证分析1主要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技术进步和经济组织制度改进等原因引起的经济总产出规模和总量的扩大。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范畴,它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变化方向和程度。历史上对增长理论的研究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和整个60年代,第二个时期在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在20世纪60年代,增长理论主要由拉姆齐(Ramsey,1928)、索洛(Solow,1956)、卡斯(Cass,1956)和库普曼斯(Koopmans,1956)建立的新古典模型组成。
第一个时期的研究创造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集中注意力于资本积累及其储蓄决策等的联系。罗伯特·索洛的最显著贡献在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圆满地解释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观察到的许多现象,而且它在数学上也比较严密,因此它得以统治经济思想长达30年。然而在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在理论和经验两方面都对该理论产生了不满。新古典增长理论将长期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但未能解释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它对经济增长与储蓄率在稳定态是否无关联的预言出现经验性的偏差,数据表明,各个国家的储蓄率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增长理论家们认识到模型的这种缺陷,他们通常的修补办法就是假设技术进步以一种不可解释的方式(外生方式)出现。这种方法能够使理

主要因素是 不断增长的出口
中国经济只要靠 三驾马车 一 出口 二 投资 三 消费
投资只要指投资,民营投资比重太低 限制太多
物价高 工资低 社会保障薄弱 所以消费也基本刺激不起来
所以只有出口还好 否自就没有这么高的增长率了
根据经济要素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过了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根据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关系,迄今为止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过了资源配置型—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外延扩张型—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知识运营增长方式、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新常态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化提升,既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经济主体性提高、经济主体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结果,其中创新驱动是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根本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宏观调控是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必要一环。低级增长方式和高级增长方式不是对立;低级增长方式是高级增长方式的基础,高级增长方式包容提升主导低级增长方式。增长方式属于宏观经济范畴。广义的增长方式是GDP增长方式向发展模式转化的中间环节

金融小白宏观经济基础课 第4课



创新驱动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吗?~

创新驱动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对)。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供参考。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出了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一,新...

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
答:通常来讲,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人口多少,资源多寡,科技水平,资源配置效率和来自国外的因素。1.人口多少影响经济增长很好理解,因为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每个成年人都要工作,工作就创造价值,所同样情况下的两个国家,工作人口多的国家经济总量就大,工作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影响经济增长...

宏观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资本存量就是投资减去折旧,这三个要素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古典的索洛模型将投资和劳动力作为外因变量,认为投资和劳动力投入只能短暂促进经济增长,而技术进步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在索洛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因增长模型进一步发展了索洛模型,将投资作为内因变量,得出投资和技术进步都是经济增长的内因...

...支撑中国经历未来发展的五大驱动力分别是什么
答:26元、0.25元。五、补短板,日子越来越舒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发展短板加速补上。1—11月,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6%、23.3%和16.6%,快于全部投资16.4、16.1和9.4个百分点。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5. 政府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调控和促进政策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6.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丰富和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度的开发可能会损害环境。7. 文化、教育、制度等因素:它们的影响可能不如其他因素显著,但它们可以在宏观层面影响经济增长。

试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7)国际经济活动状况。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经济增长还要受到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状况的制约。一国经济发展可以突破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实行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上述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共同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应当通过实现各个...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答: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2.实现较快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量度经济增长速度快慢...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答:中国目前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全球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都至关重要。记录中国经济发展“成绩单”,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经济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未来我们仍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具体来看,五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原因
答:而目前我国这些区域性概念与规划的提出也必将形成新的区域性市场需求,发掘出潜在的生产要素,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第二,新经济区域的发展将会推动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与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带的形成是市场推动和市场选择的结果,政府及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只是其中的推动因素之一。市场力量推动的产业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