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最后结局如何? 文学历史都有什么

作者&投稿:驹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薛仁贵,山西人,唐初名将,少时家贫,以种田为生。唐太宗远征高句丽,派将军张士贵征兵。薛仁贵在其妻柳氏的劝说下,应募从军。


薛仁贵自恃骁勇,安市城外对阵高句丽来援的20万大军时,身穿白甲、白袍,手持方天画戟,腰别两弓,在万军之中左冲右突,所向披靡。薛仁贵的装束和英勇,成功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自此得到赏识,从诸多将领中脱颖而出,为大唐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自此,薛仁贵征东,讨伐高句丽的故事,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越传越神奇,故事人物也越来越多,情节也是越来越丰满。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就出现在经典评书《薛仁贵征东》的故事中。


与其说是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倒不如算上薛仁贵,称之为结义九兄弟,或者九大火头军,更为贴切。只是因为薛仁贵武功最高,又精于排兵布阵,所以,成了大哥。薛仁贵的这其他八位兄弟,分别是周青、姜兴霸、姜兴本、李庆红、李庆先、薛贤徒、王心鹤、王新溪。


我们先来看一下薛仁贵九兄弟聚会的过程。

周青和薛仁贵曾经同师学武,而且是结义兄弟。薛仁贵一日射雁时,周青恰巧路过,两人重逢,并一同投军。负责募兵的张士贵留下了周青,以不知避讳为由,赶走了薛仁贵。两人名中都有一个贵字,要避尊长讳,的确是薛仁贵坏了规矩。当然,正史中没这回事,张士贵也曾参与玄武门之变,深得李世民信任,也没记载他害过薛仁贵。


薛仁贵被拒,劝周青留下,准备再找机会投军。薛仁贵心情郁闷,错过了客栈,只能借宿樊家庄。庄主樊员外说有山大王要抢他的女儿樊绣花为压寨夫人。薛仁贵得了樊员外赠送的神兵,汉初樊哙用过的方天画戟,抓住了三个来抢亲的山大王,就是李庆红、姜兴霸和姜兴本三人。


四人是不打不相识,英雄惜英雄,在樊员外的主持下,义结金兰,成为了兄弟。樊员外的女儿樊绣花,倾慕薛仁贵的英武,誓要嫁给薛仁贵。但是,薛仁贵家中已有妻子柳氏,无奈之下,只能纳樊绣花为偏房。这……薛仁贵娶了樊绣花,而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可是娶了樊梨花。

到这里九兄弟已经有了五兄弟了。薛仁贵带着新收的三位小弟,以薛礼的名字成功投军,跟已在军中的周青,一同做了火头军。换个说法,薛仁贵成了炊事班班长,其他几个都成了火夫。


唐军进军至思乡岭,岭上有四名武功高强的结义兄弟,分别唤作李庆先,薛贤徒,王心鹤,王新溪。思乡岭下,薛仁贵白甲白袍,手持方天戟,大战王心鹤、薛贤徒、王新溪三人,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怎么看都是三英战吕布的翻版。而在后观战的周青、李庆红,看对方三将战薛仁贵一人,拍马上前参战。思乡岭最后一位大将李庆先,也拍马持兵器冲上迎敌。李庆红原是李庆先的亲哥哥,走到近处,兄弟相认,一场大战结束。


自此,薛仁贵结义九兄弟齐聚,都成了张士贵军中的火头军。哪除了薛仁贵以外,其他八人的结局如何呢?


薛仁贵征东之后,受封平辽王,接谕令开镇山西。周青等八人,在程咬金的表奏之下,皆被封为了总兵官,号称“平辽王下八总兵”。


八大总兵,在《薛丁山征西》时,再次悉数出场,随同薛仁贵一同镇守山西,只是有些人的名字被换来换去的,也许是评书在流传中,被抄写乱了。时不时少了姜兴本和李庆红,换成了周文、周武。


八大总兵在锁阳城外,遇到铁板道人,被铁板道人的法术所伤,幸得薛丁山用仙丹所救。此后,八大总兵官中,除了周文、周武之外,就再未出现过。周文、周武最后分别被派遣镇守金霞关和接天关,推测其他几位总兵,也都各有任务,驻守城池去了,最后老死在了驻防地。后来,薛刚反周,前往西辽,请李大元、江兴、江霸、薛飞、周龙等十兄弟出山相助。这十兄弟就是八大总兵的后代。

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除周青外,其他七总兵皆死于非命。对比死亡原因,应该是有人将评书中秦怀玉、尉迟宝林、尉迟宝庆、罗通等人的死,给硬安到了八大总兵身上,这纯粹就是张冠李戴了。


九结义兄弟中,只有薛仁贵一人死于战场。薛仁贵、薛丁山父子征西,遇到了番将杨潘。薛仁贵追击杨潘,被杨潘使法术困于山中的白虎山神庙。薛仁贵困乏之下,坐于拜台之上朦胧睡去。薛丁山救父心切,远远看去,将薛仁贵当成一头白虎,一箭射去,正中虎头。薛仁贵被自己的儿子薛丁山射死了,好惨呀。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歌谣、传说、神话、故事、寓言、童话、传记、诗篇、稗史、游记、剧本、小说、随笔、评论……繁多的体裁构成了文学,也构成了文学的历史。然而,并不是每种抒怀或记叙文字都能进入文学史。就每个具体时代而言,能以经受时光的筛簸,穿越后世历代的传述而存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必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历史实质上是精品文学的历史、经典文学的历史。
在一个技术手段已经能够无限量提供资讯与娱乐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在阅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探究心灵和人性方面,在摹写生存状态方面,在张扬想像力方面,在文明的传承与塑造方面,有哪一种文化样式的能力可在文学之上?答案是没有。文学无疑是表现力最为宽广最为强大的人类情感工具,其生命力既古远又蓬勃,自从以歌谣传说之类的形式诞生于口述年代以来,它的历史从未中断过-哪所是洪水滔天还是暴政窒息一切之时。只要生活在继续,人类就会把故事一直讲下去,把情愫不断表达出来。面对文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特质-核心作品的价值亘古不变。尽管作家的写作技巧在不断提高,大众的阅读趣味也日新月异,但即使在已经进入电子阅读的今天,《荷马史诗》或唐吉诃德的魅力依然丝毫无减。

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的最后结局如何?
答:然后第二个是王心鹤,此人喜欢使用一手好的长枪,对来犯的敌人绝不手软和姑息。他最终的结局是被杨凡所杀。第三个是薛先图,这个人是薛仁贵的堂弟,挥舞着一手好的紫金枪。他足智多谋,曾多次依靠其的智慧将仁贵救出险境。他最后的结局是在攻打白虎关的时候被关守将杨凡击毙,和王心鹤的结局一样。...

薛仁贵手下的猛将,最后结局都是怎么样的?
答:最后,两人在征战途中,先后英勇牺牲。(网络配图)7.李庆先 李庆先,为李庆红的胞弟,最早是东辽国的总兵,后来归顺到唐朝,并和薛仁贵成为了结义兄弟,并跟随着薛仁贵出生入死。不过,结局也很惨,在白虎关战场上,战败壮烈捐躯。8.薛先图 薛先图,原为东辽国的部将,后来归顺于唐朝。在八大火头军当中,...

薛仁贵手下的猛将,最后结局都是怎么样的
答:征西路上白虎关前,薛仁贵被薛丁山误伤射死。周青带走薛仁贵的震天弓,在锁阳关山寺落发为僧。2、王心溪,他为人沉着冷静,原为东辽国的总兵,后来归顺大唐,随薛仁贵东征西讨,在征东路上,屡立战功,被封为御驾总兵。在征讨西凉时,被大将军杨藩所杀。3.还有王心鹤,姜兴本;姜兴霸,薛先图,李庆...

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分别都有谁,他们最后的结局分别如何?
答:这八大猛将中结局最好的算是周青,但是周青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弟一个个战死,估计他更加气愤为什么自己不一起死在征西之旅中吧。

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最后结局如何?
答:但最后薛仁贵手下的这八大猛将却有着一样的结局,都是牺牲在战场之上。周青作为薛仁贵的手下,对薛仁贵那是非常的忠心,在一些描写周青的一些小说中,周青是一个使用钢鞭的人。在薛仁贵外出征战的时候,周青一直跟在他的身边,时刻都在保护薛仁贵的安全,在战场上他是打头阵的,也是战斗到最后的人,...

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最后结局如何?
答:在小说中,周青最后的结局是因为染病而死。薛先图 想必大家在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会觉得此人和仁贵的关系不一般。没错,此人在小说中的设定为仁贵的堂弟,最为象征性物件和形象的,便是其挥舞着一手好的紫金枪。如果说周青是一位猛将,那先图就是一名智将,曾多次依靠其的智慧将仁贵救出险境。其最后...

薛仁贵及其手下八大猛将最后分别有什么样的结局?
答:而在后观战的周青、李庆红,看对方三将战薛仁贵一人,拍马上前参战。思乡岭最后一位大将李庆先,也拍马持兵器冲上迎敌。李庆红原是李庆先的亲哥哥,走到近处,兄弟相认,一场大战结束。自此,薛仁贵结义九兄弟齐聚,都成了张士贵军中的火头军。哪除了薛仁贵以外,其他八人的结局如何呢?薛仁贵征东之后,...

薛仁贵麾下的八大猛将,最后全都战死沙场了吗?
答:后跟随薛仁贵征西,战斗过程中与周青等一起被困在锁阳关,幸得薛丁山解救。白虎关一战,周青、姜兴霸等7位御总兵上阵迎敌,但不料守将杨藩凶悍无比,除了周青侥幸逃脱,姜兴霸等6位皆命丧白虎关前。薛先图 他是薛仁贵的堂弟,是八大御总兵中最有智谋的一位,善使紫金枪。早年间他和李庆先、王心鹤、...

薛仁贵手下的猛将下场如何?有哪几位可以寿终正寝?
答:一、罗通 我国民间文学的经典《说唐三传》对八位猛将有过详细描述,往往民间文学有一条奇特的规律:许多猛将都是当时的英雄,然而英雄往往战死沙场。薛仁贵和八大猛将中的七位,最终因为征战沙场身死,恰好印证了这一规律,不过人们对于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的身份,至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认为八大...

薛仁贵手下八大猛将最后结局如何呢?
答:在民间文学中,薛仁贵的部下,有八位猛将,而在我国民间文学中,存在着这样的定律:那就是猛将多半是英雄,而英雄的结局多半是战死沙场为终结——比如秦琼是一个英雄,而秦琼的结局则是在罗通扫北的时候,和北番元帅祖车轮大战,最终内伤发作病死。因此,薛仁贵在民间文学里,以死于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