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对地主的土地所有制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结果如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们对于处理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处理...

作者&投稿:杨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已经在11900万农业人口(总人口13400万)的老解放区完成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还有大约29000万农业人口(总人口约33600万)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快速恢复国民经济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首要任务。?   1950年6月28日,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由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于3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总结了以往土地改革的经验教训,在1947年10月全国土地会议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集成上修改制定而成。其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了没收地主一切财产的办法,《土地改革法》第二条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二、保持富农经济政策。不再使用“平分土地”的口号,明确提出“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和“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三、增加了划出一部分土地收归国有,“作为一县或数县范围内的农事试验场或国营示范农场之用”。四、规定不没收、不分散使用进步设备耕种和技术性经营的农地政策,“使用机器耕种或有其他进步设备的农田、苗圃、农事试验场及有技术性的大竹园、大果园、大茶山、大桐山、大桑田、大牧场等,由原经营者继续经营,不得分散 。”等。?   尽管与之前中共的历次土改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基本精神没有改变。《土地改革法》开篇开宗明义第一条规定:“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在此精神的指引下,从1950年到1953年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农民无偿分得土地和生产资料,新中国彻底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春,除中共中央决定不进行土地改革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中国内地的土地改革已经宣告完成。短短三年时间,就使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获得了7亿多亩土地,被免除了350亿公斤的粮食地租。更重要的是,通过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即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挖掉了民族贫困落后的一条重要病根,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搞得最好的一次,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在这一时期,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而且对拥有的土地“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土地改革法》第30条)可以说,新中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真正赋予了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权利。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分”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刚刚从革命中走来的农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那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中共的这一举措,对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投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所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历史问题~

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赎买
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是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实行了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了土地,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和赎买政策。1956年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转变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特点是适合中国国情,不是没收,而是和平过渡。

人民政府对地主的土地所有制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结果如何?
答:其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了没收地主一切财产的办法,《土地改革法》第二条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二、保持富农经济政策。不再使用“平分土地”的口号,明确提出“保护中农(包括富裕中农在内)的土地及其他财产”和...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 )所有。
答: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近代中国封建半封建剥削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支柱。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广大农民生活极端贫困。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实行“耕者有其田”,满足广大农民对...

土地改革对地主阶级和富农阶级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答: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党在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在对地主和富农的问题上有什么...
答: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此次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又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2] 在土地改革中,国家...

为什么说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答:原因: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2、新中国成立之初,占农民总数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

...政府颁布了哪部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答: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和乡村在土地改革以前的一切债务;以乡或村为单位统一分配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所有权归农户所有。山林、水利、芦苇地、果园、池塘、荒地等可...

政府对 地主 富农 政策 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
答:采取中立富农的政策,消灭地主阶级的政策.因为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

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被彻底废除是什么时候,或什么文件后?_百 ...
答: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全国3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地分期分批进行。每期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地主土地...

中共哪进行三次土地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内容?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第三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了减少抵抗,孤立和分裂地主阶级,为了帮助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尽快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我们实行了经济上保富农,政治上中和富农的政策。意义: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超过3亿的...

为什么说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
答: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