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难时挺身而出的文人 中国文人究竟因何伟大?

作者&投稿:暨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生于1881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父亲周伯宜,爷爷周福清。爷爷曾在京当官。鲁迅十岁时周家没落,18岁时鲁迅去南京水师学堂读书;后又去日本留学学医。最后,鲁迅弃医从文。鲁迅决计要用文字喊醒‘喝醉’了的中国人。醉因是孔孟和老庄的文字和思想。鲁迅一生都在中国人的思想上除旧和布新。

回国后,鲁迅在教育部工作。任‘检事’。鲁迅在读【容斋随笔】时发现,中国是个吃人的民族。1918年,鲁迅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首篇小说【狂人日记】,被认为是拉开了中国新文化的序幕。中国现代文学史开始了。至1926年,共发表小说【呐喊】、【彷徨】两本20多篇,杂文数本。1927年,经广州、厦门至上海。1936年去世。
从鲁迅的文字上分析,鲁迅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有伟大的思想。可以使我们的思想走出痛苦的泥沼,知道我们的言、行、思,哪些对、哪些错。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祖籍广西桂林,出生于北京,蒙古族。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1917-1924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师,后升为教授,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阐发其“东方精神文明论”和新儒家思想,在学术界颇有影响。1924年,他辞去北大教职,到山东菏泽办高中,又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发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等著作,推行乡村建设运动。1925年任山东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高中部主任。1928年至1929年,梁漱溟担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雅中学)校长,他将广雅精神提炼为“务本求实”四个字,并成为延续至今的校训。1931年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战活动,曾在重庆北碚办勉仁书院。1939年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次年赴香港办“民盟”刊物《光明报》并出任社长。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并代表“民盟”参与国共两党的和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四川北上,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0年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 1955年,由于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梁漱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岁启蒙读书,但还不会穿裤子;上了四所小学,学的是ABCD;只有中学毕业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在城市出生成长,然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是著名的新儒家学者,可是却念念不忘佛家生活……一生不断追求的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
在1953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后来转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周恩来总理作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梁漱溟的发言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梁漱溟说道:过去中国将近30年的革命中,中共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城市之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
对于梁漱溟的发言,毛泽东很不以为然,他在讲话中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以仁政的意思吧?但须知仁政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1972年底,全国掀起“批林批孔运动”。梁漱溟参加政协组织学习近一个月,却一言不发。于是,有人说梁漱溟与孔子有着割不断的“阶级感情”。梁漱溟终于开口了,他花了两个半天时间,讲自己对“批林批孔”的意见。他说,我只批林,不批孔。批孔是从批林引起的,我看不出林彪与孔子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不批孔,至于批林,我认为林彪谈不上有什么政治路线,不过一心要搞政变夺权而已。
梁漱溟这番话一出口,政协学习组立即开始批判梁漱溟。从1974年2月到9月,先后6个月地分小组批判,然后是两个月的批判大会。然而,当组织者询问梁漱溟有何感想时,他却一字一句地回答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76年,“四人帮”垮台,在“两个凡是”笼罩的气氛中,梁漱溟在政协会议上一针见血地说:“文革”搞糟了,“文革”的祸因是治国不靠法治而靠人治。此时,真理标准大讨论还没有开始,梁漱溟的话可谓先声夺人。

黄宗羲
清军入关后,黄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反清战斗,达数年之久。失败后返乡闭门著述,清庭屡次诏征,皆辞免。
http://baike.baidu.com/view/49159.htm
顾炎武
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
http://baike.baidu.com/view/19739.html?wtp=tt
文天祥是朝廷命官,忠贞是他份内的事情,不属于挺身而出

文天祥…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临安陷落后,南宋大臣文天祥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元。不久,文天祥被俘,他严词拒绝元军的劝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句,后来在大都英勇就义…

梁启超···康有为

郭沫若

闻一多

中国文人因何伟大?~

关于文人有没有用的问题,这其实比较好回答。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文人,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读书能文的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读书人,多指会做诗文的读书人。再次,我们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一个民族之所以传承的载体就是文字和语言。读过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导致一个民族彻底毁灭的原因,就是文字和语言传承中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和玛雅文化的毁灭。这些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就是因为语言和文字没有了传承,导致现在我们只能根据遗迹和考古发掘猜测这些文明的大致概况。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传承数千年,就是因为无数代文人的努力,将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到一个非常庞大的存在,这是我们这个民族虽然历经磨难但还是坚强屹立的根本。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承,玛雅人只能成为拉丁美洲可有可无的弱势民族,而犹太人仅仅根据《圣经》和本民族历史中的记载,终于在历经两千年的流浪后,成功在以色列建国。在一个太平盛世,文人显得可有可无,但是在外族入侵,焚烧我们的图书,残害我们的文人的时候,文人才会显得更加重要。正是你说的民族危难时期,陈寅恪先生所有的藏书都在战乱中遗失,但正是因为他的存活,才能在岭南迅速建立文化重镇,正是在战乱期间,四川李庄傅斯年、李济这些文人孜孜以求的研究,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在血与火中间得以延续,这个民族的根才没有断绝。加入你看过《斯巴达三百勇士》的话,你一定会记得薛西斯给抵抗军首领说:“你们的历史记录者和说唱诗人都会被屠杀,书籍都会被焚烧,没有人会记得你们所做的一切”,而最后三百勇士阵亡前还是派出了一名战士,把他们的故事传达到了希腊每一个城邦,最终鼓舞希腊人民战胜了波斯的入侵。我们历史上那么多抵御外族、扬我国威的故事,那些已经沉淀在我们民族文化基因里面的故事,还不是由一个个文人的记录传承下来的,你怎么能说文人不伟大呢?

1.文人其实是一个社会高端的人群,所以就像你说的他们的思想宣传是很难直接被下层民众所熟知的,但是你忽略了一点就是思想的交流是没有阶级的,当社会上层的文人有了那种思想精神之后会表达出来然后会逐渐的延伸。当时没有电视等传播媒介,但是只要有传播的载体,哪怕是下层的民众也会在很快的时间内熟知。
2.那时候的文人的文章并没有代表所有人,而是代表了自己。但是估计那时候的文人,只要是被称为文人就应该能看到国家的,民族的现状。他们写出的文章更多的是针对那些处于统治阶级的人。着重批判了上层社会的糜烂和腐败的生活现状。
3.文人并没有说自己伟大,而是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而做出的评价。

民族危难时挺身而出的文人
答:鲁迅(生于1881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父亲周伯宜,爷爷周福清。爷爷曾在京当官。鲁迅十岁时周家没落,18岁时鲁迅去南京水师学堂读书;后又去日本留学学医。最后,鲁迅弃医从文。鲁迅决计要用文字喊醒‘喝醉’了的中国人。醉因是孔孟和老庄的文字和思想。鲁迅一生都在中国人的思想上除...

中国封建社会不乏拥有“一成傲气,三分自信”的文人,请你写出两位这样的...
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生仕途坎坷,有雄心壮志难以施展。辛弃疾【破阵子】马上能武马下能文,为抗金作出了贡献,是爱国主义词人的代表之一。

中国封建社会不乏拥有“一成傲气,三分自信”的文人,请你写出两位这样的...
答:回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生仕途坎坷,有雄心壮志难以施展。辛弃疾【破阵子】马上能武马下能文,为抗金作出了贡献,是爱国主义词人的代表之一。

《管宁割席》中宁读如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答:华歆在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救他人与水火之中,不得不令人佩服其品行之高尚。 初平元年(190年),经历了两次磨难的华歆三次出山,被朝廷任命豫章(今南昌)太守。本以为这回该相安无事的华歆,却又一次受到了老天的“眷顾”。孙策的虎狼之师略地江东,华歆知策善用兵,只得幅巾奉迎。随后,华歆于建安5年(200年)又...

关于赞扬古代历史人物的作文
答:他们多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斗,大多在民族危难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气取得了重大胜利。例如,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英雄侯景、于谦等领导爱国力量,反抗外族入侵,保卫国家疆土。其次,我们还可以赞扬古代文化名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有着出众的...

潮州爱国人士的资料 急用! 急用!
答: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

爱国主义者的故事
答: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

急需作文,800字 秀才赶考,梦见墙上中菜戴斗笠打伞,一人让他回家一人让...
答: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

鲁肃,诸葛亮,周瑜的个人资料
答: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关于"七子"的历史~
答: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