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散文《还是应该常去看望一下土地》 周涛散文的图书目录

作者&投稿:濯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萌生读周涛散文冲动的时候,是看到了在初中二册的一篇课文后,补充了周涛的《巩乃斯的马》选段。在这个小小的片段里,周涛把巩乃斯的马写得如此大气磅礴,进退倏忽。这一定也该是位大气磅礴的散文家吧?
后来就买来了这本《周涛散文》,这是和《鲁迅散文》、《朱自清散文》等一起出版的一套散文集。不过,“书非借不能读也”,一直没有抽时间仔细品读。这两天,天气酷暑,整天呆在家里,这本书终于摆上了我的读书日程。
平心而论,周涛不是我读过的散文作家中写作技巧最漂亮的,虽然文章也不乏值得回味的佳句哲言,但和朱自清先生的不露痕迹的华美相比;和鲁迅先生的字字坚硬,针针见血相比;和贾平凹的浓得解不开的民风民俗相比,都显得略逊一筹,但我还是很喜欢周涛的散文,将近三百页的篇幅,上百篇作品,只用了短短三天就一口气读完了。
林则徐流放新疆,成就了那样多的爱国诗篇;左宗棠进兵收复新疆,在新疆留下了那样多的左公柳。周涛虽然只是随父亲流放到新疆,但他却成为了一名新疆真正的歌者。祖籍山西,童年在北京,十岁以后才随受政治迫害的父母来到新疆,来到这个被人称为蛮荒之地,过去长期作为流放之地的西部边陲,本是他的一片伤心之地,他却来了就不再离去。他特别喜欢这新疆《干爽的高地》,特别喜欢这永恒的雪山,喜欢这《天山的额顶与褶皱》。周涛已经把他的生命和这片土地深深地结合在了一起。因为爱这里,他抛开了盆地的湿热,忘却了平原的一览无余。
周涛散文的重头戏之一是新疆的人情风俗。回忆中的《吉木萨尔纪事》,当年父母下放的地方那么艰苦,但还是那样让人回味。那只会跟主人斗气的小黑猪,那只傻傻的小猫,像投篮一样飞到吊筐里下蛋的母鸡,还有父母亲面对艰难处境的坚韧……《哈拉萨尔随笔》则是周涛对这个以回民为主体的小地方——哈拉萨尔的赞歌。回民就是中国的“犹太民族”。他们被一路追杀,一路逃亡,但无论到哪儿都要有尊严地活。对几位回族伊斯兰“师父”的描写也很精彩,有热情好客,古道热肠的,有不怒而威的,仿佛是一个指挥百万军队的将军,他们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
周涛的散文是包容的。他文章中也有新疆的愚昧和落后,也有对不公平待遇的愤懑,即使是对当年左宗棠进军新疆的那场战争,回民起义十万大军惨遭镇压的那段历史,也有自己的诸多异议。但这一切都是建立深爱这养育自己的土地之上的,建立在客观地评价,人道主义的立场之上的。所以,周涛的散文才显现出了一个大家应有的包容和深广。
周涛的散文有很多是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我特别佩服他讲真话的胆量和勇气。作为一名注定受到诸多制约的军人作家,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里,说真话是多么不容易啊!周涛《谈友谊》谈到了很多人不敢说的地步。他的《历史与山河同在》、《大树和我们的生活》、《还是应该常去看望一下土地》《行者》等则充满了作者半生对现实人生深层的思考。正如周涛所说:散文就是散步,中年最喜欢的便是散步。人到中年,在散步的时候,已经到了可以通过细细地咀嚼品味生活,品出生活滋味的年龄了。
好的作家必定应该是有良知的人。周涛的文章充满了爱,哪怕是自己身处逆境,也爱着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他同情红嘴鸦的命运,赞美那只嫉恶如仇,毫不屈服的猛禽,巩乃斯河边的那只机灵的鼬鼠的眼睛让人难忘。还有《隔窗看雀》、《黄蜂筑巢》,都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但是周涛的文章也是嫉恶如仇的,他的《贪官九像》一定会让读过它的一些贪官从梦中惊醒的。

散文和杂文的区别
通常说来,人们总喜欢把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小品文、随笔、游记等说成散文,那么我就概括为一般散文和杂文两个类型加以分析.
一是一般散文侧重点在于创造意境,而杂文侧重点在于有很强的政论性和思辩.
一篇散文,只有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才能产生感人心魄的艺术力量.井岩盾同志说:“对于一篇作品我们如果说到意境,这是指的是什么呢?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写对象融合为一所产生的一种艺术的境界.它不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但比具体形象更高一等,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于形象所形成的结晶体.”意境的构成,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一种思想;二是作者在作品中所抒写的感情;三是作者在作品中为表达思想感情所描写的形象(景与物、人和事).
而杂文是文艺性的政论文,在现代,由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的提倡和实践,杂文成为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极为犀利的投枪和匕首,也是批评人民内部不良倾向的武器.此外,也可用来赞颂新思想、新品格、新风貌,乃至传播知识、启迪思想、给人以身心愉悦.
杂文不是政治学,但人不能超世绝尘,你虽然远离政坛,也不想步入仕途,但你只有读懂政治,方能不迷失政治选择,只有了解政坛,方能把握生命的密码,只有领悟仕途,方能解释身边的所有变数;杂文不是社会学,然而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万花筒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如果你在社会上存在,就必须通晓社会的潜在规则,就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因为杂文是社会的医生;杂文不是历史学,但杂文能拨开历史的雾障,看清历史的来龙去脉;杂文不是生理学也不是心理学,但它能解剖人生、解读人生,能理顺人际关系;杂文不是方法论,但它无处不闪耀着思想方法的光芒;杂文不是文艺学,但它评价文艺现象既深刻又形象……
二是一般散文的语言在于叙述和抒情,而杂文的语言多以幽默和讽刺.
散文的语言要求自然简洁而优美,散文的语言,多以抒情和叙事为主.而杂文的语言多以幽默和讽刺为主,讽刺和幽默杂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揭露敌对的和落后的事物的一种生动有力的手段.杂文中常常运用辛辣或轻松风趣的语言,通过夸张、讽喻、双关或影射等修辞手法,在无情的嘲讽或善意的微笑中,突出矛盾所在和可卑可笑之处,并表露作者的信心和优势.但并不是随便说一些尖酸刻苛的俏皮活,而是必须以作者的敏锐深刻的思想见解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基础,才能写得亦庄亦谐,发人深思.
三是一般散文在思想情感上多侧重抒发思想感情,而杂文在思想情感上多侧重剖析事理,揭示规律.
世人皆知,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抒发情感成为散文的思想主题.而杂文却侧重于思考分析、揭示社会矛盾、评击丑恶现象,歌颂美和向往美.读点杂文,便可从善如流,事业的成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要闯关夺胜,也非探囊取物那样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或是健康,既不可简单从事又不可望而生畏,杂文对每个人来说是如影随形,用知识为你提供思想认识和启迪!

求《周涛散文》~

阳光容器

周涛

阳光从清冽、蔚蓝的天空中泼洒下来的时候,仿佛是被一个透彻的、空明而又高贵的容器过滤了。它看起来还是那样炽烈,那样明晃晃的,和所有正午的阳光一样炫目,但它其实已经不再灼烫闷人了。它从高空垂落下来,光芒四溅,游动跳跃,从这朵花转瞬蹿到那朵花,从这片草丛倏忽掠向那片草丛,依然可人和煦,但带着清新可爱的滋味,像一团充盈在天地之间的光芒的水流。

草原塌陷或隆起在一些山岗旁边,线条流畅自然地结合着,宛如床和枕头的关系。

远些的背景上,裸露出白岩石的山壁峻峭地雕刻出一些模糊粗犷的脸型,奇特地、一动不动地盯视着草原,表情怪异。

再远,钢蓝色的山体便从浓艳的绿野中分离出来,组合成天边的一列坚硬而又披挂了深雪的高大尖顶营帐,它总能被人一眼望见,却让人总也走不近它们。这些耸立天庭的雪峰和草原浓艳的夏天离得似乎是太近了,近得令人不敢相信,这就使这些巨大的实体看起来很像是假的。纯钢一般湛蓝的山体,耸峙并插进蓝得宁静明洁的天空。两种蓝,高度和谐而又截然不同,你无法说清这两种质地的蓝是怎样在空间里被鲜明区分的。

阳光正是从这样一种蓝得发亮的容器中倾泻下来,恣意地溅洒在草地上,饱满充沛,看样子不像是能够枯竭、不会有光芒泻尽的日子。

这些光芒的瀑雨无声地向下降落,无声而缓慢,均匀而有力。一俟接触地面,触碰到白的岩石和各种颜色的明媚的野花,便会在花瓣的光彩上惊跳起来,反弹并四处迸溅,光芒像是撞碎散开的水珠,向各个方向惊跳,划出优美的弧度,纠缠、交织,在宁静无人的夏季牧场上织出一片炫目的、灿烂的光芒彩雨。这奢华的、浪费的阳光,正独自毫无目的地倾泻着,仅仅是为了漫无边际的茂盛的牧草繁荣滋长。

牧草长深了。滩上或山坡上的草已经没过了足踝,偶然有些地方裸露出小块未被草植遮盖的地皮,好像是大自然的随意和疏漏;山岗顶上的牧场正透着阴凉之气,草长得更深厚,已经可以陷没人的膝盖。

草原这时是一位画家,但只是画家而并不同时又是音乐家。它在这块大画布上涂抹油彩的时候,是非常愿意宁静的,在它色块汹涌奔流的空间里,任何细微的声响都能成为注意的中心。光斑在花朵上弹射、迸溅,却在草色深浅中被吸收,被融入,阳光渗入绿色的时候就好像水珠渗入厚壤那么容易。

有时候蓦然间会从天空中跌落下来一两只黄鸭,嘎嘎地大叫着,扑喇喇的翅膀的扑扇声回荡震颤在原野山岗上,惊天动地,使人惊奇那么小的生物何以竟会发出如此之大的声响。黄鸭很像一只笨重、金黄的傻瓜不慎从云朵上一脚踏空,划着弧度栽落下来,穿过光芒交织的彩雨,直向下跌,它嘎嘎的怪叫声仿佛是在大喊“救命”。结果,它一着地,就摇摆着屁股跌跌撞撞地走进草丛里不见了,虚惊一场。

还有时候,会有三五只天鹅像一组大型客机在草滩上降落。它们不大怪叫,只是平稳地飞行着,渐渐降低,仿佛互相商量了一下,然后沿着一条看不见的斜度轻盈而下,保持着飞行距离,着陆;它们像银子铸就的一般,把自己优美的身体合适地放在碧绿草毯的陪衬之中。

然而这一切并不引起草原的格外注意。它仍然宁静,光芒炫目或者因一朵云影的移动而暗转阴凉。

山岗在远处盘绕着。

几匹像是失散的无家可归的马,悠闲地甩着长尾———尾巴上粘着刺球、草秆———驱赶蚊蝇。它们谁也不答理谁,谁也不想独自走得太远,就那么吃着草,偶或扬起长鬃披散的颈子来怅望一下远方,像一伙子离家出走有些后悔但又想不起家来的流浪汉。

山岗依然在远处盘绕着,没有移动。

草的生机使它毛茸茸的、混漉漉的,像是伏卧在那里的蜗牛,很久很久,它都没有动一下。巩乃斯河流得非常平静,随着地势的起伏偶而闪露出一段水流,光芒并不耀目。它的拐弯处或平阔处长满了大片的芦苇,遮掩着它,使它像一个藏而不露、很有心计的动物。

离河不远的略微高起的坡地上,正露出一排土房子。

阳光容器二十四片犁铧牧人的姿态红嘴鸦及其结局过河巩乃斯的马猛禽天似穹庐忧郁的巩乃斯河高榻细狗饮马谷仓顶上的羊看那个马车夫犯错误北塔山纪事祖脉的意义西部与西部迁徙者的家园河与沙历史与山河同在混血的城天山的额顶与皱褶大树和我们的生活还是应该常去看望一下土地干爽的高地虫子,爬吧梦寥廓病室小札谁在轻视肉体?捉不住的鼬鼠老父还乡老将暮年狗狗备忘录

周涛散文《还是应该常去看望一下土地》
答:他的《历史与山河同在》、《大树和我们的生活》、《还是应该常去看望一下土地》《行者》等则充满了作者半生对现实人生深层的思考。正如周涛所说:散文就是散步,中年最喜欢的便是散步。人到中年,在散步的时候,已经到了可以通过细细地咀嚼品味生活,品出生活滋味的年龄了。好的作家必定应该是有良知的...

求《周涛散文》
答:结果,它一着地,就摇摆着屁股跌跌撞撞地走进草丛里不见了,虚惊一场。还有时候,会有三五只天鹅像一组大型客机在草滩上降落。它们不大怪叫,只是平稳地飞行着,渐渐降低,仿佛互相商量了一下,然后沿着一条看不见的斜度轻盈而下,保持着飞行距离,着陆;它们像银子铸就的一般,把自己优美的身体合适地...

抒情散文:泥土
答: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土路上的各种野草和草籽都是天然纯绿色环境生长成,籽粒里含有特殊营养,咱农民用它做的特殊“美味佳肴”度过了特殊的饥荒年代;使我们拥有了健康的好身板;下工时土路上的杂草供咱随意采伐,使咱养活了猪、羊、兔……

陪你一起看草原散文欣赏
答:终于远远地,我看见黄灿灿的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地,尽管我来的不是油菜花盛开的鼎盛期,但此时的油菜花还没有完全开败,远远地望去,那一片金黄色的油菜地,发出一片金黄色的光芒,疾步走近一看,这满眼金灿灿的油菜花,在微风的吹动下,竟然也泛起一波波金黄色的波浪,阵阵花香随着风儿扑面而来,纯香袭人,天然的芬芳立刻...

描写 秋天 900字 散文 如知道,请帮助,帮助一下吧!!! !!!
答:当然,寒山寺你是一定要去的,虽然那里的钟已经不是张继当年所说的那个钟,但你还是要去看一看的,看一看那层林尽染、万山红透的颜色,在这里,红色才是秋天。寒山寺的寺院并不大,其规模和洛阳的白马寺不相上下。寺院大门前有一条河,江村桥横跨河上,水面上停泊着几只小船,供游客使用。沿河两岸...

【散文随笔】生活随写
答:暂住别人家,其实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是无所谓的,关键在于外公,他是一个有安土重迁、落叶归根传统思想的人。外公今年年初告诉母亲:“他后悔当初跟着舅舅上泸州了。”外公他还是舍不得老房子。爬上陡峭的小山,浅浅的石阶由于常年少有人走,昨晚又下了雨,走起来滑滑的,好在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跟着外公外婆也...

关于风土人情的散文
答:其实,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长白山上走了一趟,车进山门,天已暮色朦胧,高山上显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机人很好,在山上时间长了,有些经验,他提醒说,应该抓紧时间赶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来,一天两天不容易晴起来,天池就会藏进云雾中去,要想看到,几乎没有可能。司机...

田园风光的的散文
答:我之所以说炊烟是坐标,是因为家家户户树立的烟囱,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且顺着天空的炊烟,你就能找到那低矮的青砖瓦屋或茅屋土房。 小时候,我就是从炊烟中找到外婆家的方向的。母亲在一个下午,锄完最后一畦地后,牵着我去看望外婆。越过村前的茅岭头,走过洼里的水库,经过一段接一段的田塍,我累得吃不消,跟着母亲...

急求一篇以恩情为主题的散文
答:远在广州的父亲来信说,还是入土为安吧! 可是,哪里去买这一方土? 四年前那时候还不像现在,现在倒新辟了好几处安葬骨灰的墓地。那时,只有一个别无选择的,形同乱葬岗子的普通百姓的墓地。我去那里看过,普通百姓身后的居处和他们生前的住处一样拥挤。我辈本是蓬蒿人,把妈妈安葬在这里,并不委屈。然而,想到性...

春的散文
答: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