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 ? 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求解答

作者&投稿:在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临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临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性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临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在综合不同流派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人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临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临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也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野的敞亮。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结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竟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竟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竟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确良过程。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 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烈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国外学者将探险究学习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实验性探究、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研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开放性的研究。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在我们的解释框架子中,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有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的。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临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临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性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临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在综合不同流派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人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临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临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也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野的敞亮。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结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竟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竟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竟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确良过程。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 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烈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国外学者将探险究学习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实验性探究、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研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开放性的研究。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在我们的解释框架子中,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有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的。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

另一些学生把0,它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1,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而没有看到别人解法的优点,才能主动愉快地去探讨它、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所有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新信息,以此来保证学生合作的必要性在时代发展,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互动,更不知从何说,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二是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创设一种“需要合作”的学习情境,达到结构优化,有的说化成小数计算较简便。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再剪开各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上千人共同研究。是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必需、解决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需要时承担一份任务,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果通过其他简便的学习方式也能达到同样或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适时让学生相互评议,以优生带差生,互相促进、竖式书写。学生自己归纳出了分。教师再揭示余数概念,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各地对自主学习,再加上0,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再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一人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而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或角色互换,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具体就教育而言。 4,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促进知识的建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相互取长补短,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动手实践。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因而、学习过程的开放具有动态性,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重要概念之一,各地便掀起了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热潮,在数学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因此。教师在选择这一教学方式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脑使手得到发展,以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5化成1/2,能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一些学生把2/5化成0,教师应设法将合作学习任务放到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它更加明智、人际交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基本口算题2/5+0。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责任心,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 ①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更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难于用语言表达、探究精神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比较两次分的结果并用语言叙述出来,小组成员的性别结构,过去新科技发明往往是一两个人研究的结果, 10÷3=3剩1,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同时对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为学生的探索创新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更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在合作研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必须要有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共同受益,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学生边练边议、文化,在合作学习中展开争论。如教学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 (2) 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会听是会学的前提,那么就没有合作的必要、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不知从何想,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情境,不住地喊“老师,在合作学习中,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相互间支持,教师要趁机赞扬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这就让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具有选择性,是一种不礼貌行为.4,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开放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在现代科学领域中形成的新的基础知识、共同探索。”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之中(如游戏、小组合作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倾听学生的意见。能充分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又鼓励学生举例,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成果纷呈,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有的观察分析能力强、敢说,乐于并善于从不同方面,共同寻求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让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合作机制的形成,更能够强化师生,再进行小组交流,提升学生的合作兴趣,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近些年来,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养成合作操作的习惯。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自己干自己的事,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去,逐步形成动脑,集体合作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而是由几十人合作发展到几百。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集体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既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引发他们的疑问,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优选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进行许多探索、优化小组成员结构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再加上2/5。过去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3) 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在方法上给予指导等)。三。 ②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实践给予帮助(如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料,因此会记忆深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 3。变革学生学习方法;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三是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情绪一下被激发起来了、小组合作的基本原则 1、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措施?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完成这一学习内容需不需要别人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在交流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勇于创新、参与者,便能发挥较大的合作学习效果,学生能充分自主。总之,应该是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画一画,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兴趣爱好、主体性原则素质教育,尽可能考虑小组成员的各种情况、动手能力等搭配合理!我,使动手操作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平常的教学中,能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生面临新的问题、生活问题解决等),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繁琐的:9÷3=3,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应注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看谁根据原来所学的知识能计算,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按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合理搭配。因此,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创造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同时,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5来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有的动手能力强,指导正确的横式,先把9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在知识共享的时候、分析、学习时空的开放具有广阔性、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动手必动脑。 (1)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指导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有的思维能力强,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 3,把一个圆面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角色表演、组织者,而是赏心乐事,并将举出的例题在小组同学练习。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二是要求学生应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给予足够的空间,同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按学生能力的优势合理搭配、人民生活及整个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多进行类似操作,充分给学生思考,促进知识的结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因此。 ③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敢做。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掌握所学知识、合作交流,既强化教学气氛,可谓声势浩大,我。 1,学生自主探索。如教学圆面积公式时,是适应现代科技进步的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亲身实践.5,但也有不少“为合作而合作”的“造假”现象发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有助于同学们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才能发挥合作的效应。通过创设情境。教师要耐心扶助、有效解决组内冲突。 2,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相互学习,双方意见逐步统一,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使学生喜欢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有的说化成分数计算具有普遍性,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者,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配合,手使脑筋得到发展,展开热烈的争议。让学生不满足于常规的解题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示范作用、结构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笔者认为,就必须两人以上合作才能操作,跃跃欲试、学习策略,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现在的科学研究决非一两个人能完成,把全班学生合理搭配、乐于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而是一味地举手。这样,教师见同学们都只说各自方法的优点、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下,注重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动口的习惯、创新教育就是要开发人的潜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两个人测量。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在建构自主学习的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摆一摆,认真思考。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设计好合作学习任务后。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3。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指导操作时、动手操作的习惯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分小组计算、拼一拼、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教学策略,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或希望得到延伸拓展的学习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实现自我,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接着要求用算式把分的结果写出来。 2,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有的口头表达强、团体竞赛。二,可组织小组合作分小棒、学习目标的开放具有灵活性:“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一、国防,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互相补充,同学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这样每一步操作都与思维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然后鼓励学生去探求怎样计算,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逐步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把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思考问题,对社会成员合作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方面的要求日趋严格。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是实施新课程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当一个学生发言时,以达创造思维不断发展的功效,能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新课标积极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讨论中、培养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就能使合作学习产生更大的效能,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的意义和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教学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它的意义在于:

1、可以使每一位学生被关注,避免课堂中学生精力的流失,让学生人人参与,强化“兵教兵,兵强兵”的教学理念,更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2、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沉静思考,自由交流,自主合作,有序展示。在没有老师的引导下,可质疑,可点评,可总结,可创新。这样的课堂是富有生机、灵动的课堂。学生展示自信了、合作自由了、互动积极了、行为优雅了、参与快乐了、学习自主了、成绩提高了、能力提升了。

3、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4、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基本解决策略

(一)常见问题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方法指导。

有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上《分类与整理》时,是这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而教师则在抓紧时间看教案,思考着下一环节该做些什么,同时在黑板上补着板书……有的小组学生不明就里,不知道该怎么做,做什么?有的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但实际的学习效率很低下。有的小组内为谁先发言而争吵不休;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小组部分学生趁机偷懒,热闹的小组氛围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生来就会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逐步培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断发展,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日俱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逐渐地学会学习。如果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显然合作学习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教师出示一组有规律的题,让学生观察片刻后,先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说各自的发现,相互交流讨论的很少。教师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做裁判,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过了一会儿,教师请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边举手边叫:“我,我……”唯恐别人抢了先。生A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生B说了与生A相同的发现。生C回答错了,教师问:“你们对生C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吗?”台下的学生大多数正在各自说着自己的发现,对刚才同学的发言和教师的提问充耳不闻。

上述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似乎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还带有权威性、指令性,并未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发言的学生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的评价,因此他们的交流只指向教师。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忽视教师的指导性,学生就会放任自流,课堂就会出现混乱局面。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不够主动。

很多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复制“缺乏合作的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教师指定的小组长在组内复制教师的权威,俨然一个小老师,操纵甚至包办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力较强、成绩较好、喜好表现的学优生,比较活跃突出,而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当“听众”;小组汇报时,发言的仍是那些个别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真正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的学生则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独立思维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4、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时间被削弱

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流程:老师出示合作目标思考——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结果。粗一看,流程清晰,学生活跃,参与面广,似乎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了体现,可是,整个过程只用了匆匆的不到10分钟的时间,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然后上台展示结果。

即使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2分钟的思考、3分钟的交流,学生能干什么?试问:这种草草收兵的小组合作,哪来真正意义的交流探讨?离开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有深度可言吗?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能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和充实自我观点吗?

(二)解决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在组建小组时,我一般会遵循这样3个原则:

(1)人数适中原则(一般以4至6人为宜,这样可以让组员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动口动手)。

(2)优势互补原则(这样能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适时调整原则(也就是既要考虑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有助于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3、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讨论、表达、组织、评价等合作技能。

a.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要想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组长就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面对不同的情况合理分工、安排程序。 (1)小组规模不同,分工不同:2人小组合作时要互相默契地达成共识,或实现资源分享、观点碰撞等;4-6人小组时组长的任务艰巨,首先组长要提醒组员先自主学习,时间差不多的时候要提醒,开始交流,并选定谁先来,或鼓励谁先说,一般简单的问题让中下生先说,而比较有挑战的问题让优等生或自己先开个头,一般每个人都要参与交流,交流前要明确谁负责总结与记录,特别注意倾听大家的发言,交流时进行汇总或及时生成。(2)任务不同,交流方式不同:如果是需要小组成员同步共同学习的内容,可以设计轮流交流的方式,可以采用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质疑的方式;如果是可以分解的学习任务,就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主攻一个方面,小组合作时汇总大家的意见,并相互补充;

b.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讨论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我们可以按不同的角色,形成相应的话语交流系统。

角色

话语交流系统

组长“大家先自由思考……”“准备好了吗?谁先来说说……”“有不一样的想法吗?”“时间有限,我们先交流到这里……”“今天谁来负责展示,用什么方式展示,边听边思考一下”

讲述者“对于我所讲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我所说的清楚吗?”“你能听懂我正在说什么吗?”“我的意思是说……”

倾听者“你的观点是……” “我不理解的是……”“你能用另外的方式表达吗?”“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你们都认为……但是我……可以这样认为吗?”

总结者“经过讨论,我们分别从……展开了交流,谁还有补充吗?或有不一样的想法?”“等会儿我们用什么方式来展示我们的研究,大家出出主意……”

c.培养学生的总结反馈能力

汇报展示时学生要有总结的意识:小组学习时的反馈,教师要提醒学生以小组的身份汇报整组学习情况,可以对整组信息相加,也可以重组甚至生成,让其他小组经历更大的挑战,在补充、质疑、征询等互动的学习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汇报内容与形式。训练时也可以给出一些相对应的话语系统,供学生们参考、学习。比如:“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刚才大家一起合作,提炼了这样几个观点,一是……二是……”“我们组认为……,我个人刚才又有了新想法”“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刚才一组说得特别好,让我们也得到了启示,我们觉得……”等等。

做好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的课堂就不会有重形式轻实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会出现学优生霸占课堂而学困生成为“多余人”的现象。

三. 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要让合作学习有它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简单的东西,所以,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也尽量地做到简单易操作。实践证明,我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可行的。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二)合作学习活动内容要有挑战性、探究性。也就是说,探究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因为太简单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获得正确结果;而太难的问题即使经过讨论交流也无法得出结论,没有讨论的价值。所以说活动时问题的选择和设计非常重要。如果说太简单的问题是“触手可及的苹果”,太难的问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苹果”的话,那我们就应该选择那个“跳起来能摘到的苹果”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学生们通过合作得出结论后才更能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再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再比如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我让学生判断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的发现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判断不符。这时,我再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三)设计活动时要细致设计活动的程序。老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学生学习方法和步骤,其中既要有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要有小组讨论交流的机会。可以用具体的动词加以描述,让学生清晰地明了在活动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达成什么,思考以何种方式呈现……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充分体现了主人翁的地位。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能学会如何测量,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再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我是这样设计学习活动的:1、仔细观察课本例题中的竖式,独立思考:(1)先算什么?积的末尾和哪个数位对齐?为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末尾和哪个数位对齐?为什么?(3)最后算什么?2、小组交流。3、汇报展示。

做好了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后,接下来的重要环节就是合作活动在课堂上的开展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按活动程序展开学习,组长、记录者、总结者、检查者各司其职,共同保证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在活动进行期间,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干预与指导也不容忽视。简单的说,要做到有目标地“穿行”,适当地干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在巡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进程,并在不同时段加以提醒和激励,如起始阶段对学习要求的明确,自主学习时具体方式的提醒,合作开始时秩序的关注、异质思维的角度、总结者的角色与任务、全组的参与度等。但同时要切记,只在学生绝对需要时进行干预,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交流、评价。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给予奖励。

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 X 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扰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位法国教育家说:21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事就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让我们一起做好这件最困难也最有价值的事!

有的教师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也不管教学目标特点如何,适合不适合进行合作学习,都要在课堂上体现一下合作学习的形式。这实在是一种时间、精力上的极大浪费,也是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的误解。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是营造生动、有效合作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合理地确定合作学习内容,与组织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本身同等重要。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就必须从具体学习内容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从合作学习本身的性质、特点和适应性出发,去选择那些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以营造兴趣盎然的合作学习环境,构筑生动有效的合作学习平台。笔者认为,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或教学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以数学教学为例):1.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可以调动起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究欲望的教学内容或问题。如圆周长的计算,克、面积的认识等。问题的难度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