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实验室容易发生哪些安全事故?

作者&投稿:标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实验室防火安全

1.实验室内必须存放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指定专人管理,全体人员要爱护消防器材,并且按要求定期检查更换。

2.实验室内存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氢气、氮气、氧气等)必须与火源、电源保持一定距离,不得随意堆放。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烟火。

3.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头,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电源开关箱内不得堆放物品。

4.电器设备和线路、插头插座应经常检查,保持完好状态,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和绝缘破损、老化等情况必须通知电工进行修理。电加热器、电烤箱等设备应做到人走电断。

5.使用电烙铁,要放在非燃隔热的支架上,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用后立即拨下电源插头。

6.可燃性气体钢瓶与助燃气体钢瓶不得混合放置,各种钢瓶不得靠近热
源、明火,要有防晒措施,禁止碰撞与敲击,保持油漆标志完好,专瓶专用。使用的可燃性气瓶,一般应放置室外阴凉和空气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内,
氢、氧和乙炔不能混放一处,要与使用的火源保持10m以上的距离。所有钢瓶都必须有固定装置固定,以防倾倒

7.实验室内未经批准、备案,不得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以免超出用电负荷。

8.严禁在楼内走廊上堆放物品,保证消防通畅通。

二、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

1.各级各类实验室所用化学药品的必须由学校统一组织购置,任何实验室和个人不得私自购置。购置剧毒类和易制毒类药品需经公安部门许可,持许可证方可购置。

2.化学药品要分类存放,相互作用的药品不能混放,必须隔离存放。所有药品都必须有明确的标签,贮存室和柜必须保持整齐清洁。有特殊性质的药品必须按其特性要求存放。无名物、变质过期的药品要及时清理销毁。实验室内不得存放剧毒类药品。

3.危险化学药品容器应有清晰的标识或标签。遇火、遇潮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药品,不得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受阳光照射易燃烧、易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药品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区域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4.剧毒物品必须存放在学校专门的剧毒品库内,库房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必须做到“双人双锁”妥善保管。领用剧毒物品必须经学校保卫处批准,应根据使用情况领取最少数量,做到“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同时要做到并且做好使用登记和消耗记录,须严格按管理规定,做到“双人双锁”妥善保管。

5.从事危险化学药品实验的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做到熟悉所使用药品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应药品的操作方法。特别是使用易燃易爆、剧毒、致病性以及有压力反应等危险性较大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实验,严禁盲目操作,必须有相关的操作规程,并以国家和行业的相应规定为标准,严格执行。

6.各实验室产生的验废液废物不得随意丢弃,随意排入地面、地下管道以及任何水源,防止污染环境。实验废液废物要采取适当措施做“无害化”处理,确实无法处理的各实验室不得私自排放、处理,实验室应采用专用容器分类盛装、存放,防止渗漏、丢失造成二次污染。

7.各实验室将收集的各类废液、废物统一运送至实验室设备管理处下设的废物回收库,由实室室设备管理处联系环保局指定认可的具有处理资质的部门统一处置。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

1.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国家对生物安全的管理高度重视,各有关实验室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有效监控和预防实验室生物污染,要定期检查和自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报告并处理解决。

2.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未经学习培训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根据本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进行进行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4.未经农业部或市农业局批准,不得擅自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重大动物疫病病料,不得转让、赠送已初步认定为重大动物疫病或者已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病料,不得私自将病料样本寄往国外或者携带出境。

5.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动物残体等)应用专用容器收集,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后处理。生物实验中的一次性手套及沾染EB致癌物质的物品应统一收集和处理,不得丢弃在普通垃圾箱内。

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6.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7.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新建、改建、扩建应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经有关部门评估,确定实验室级别,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8.实验室应当建立病源微生物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病源微生物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0年。实验室建立并保留的实验档案应当如实记录与病源微生物安全相关的实验活动和设施、设备工作状态情况,以及实验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以及检验的情况。

9.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场所、设备必须与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级别相适应,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实验室从事生物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10.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

11.实验室所需病源微生物样品不得随意采集和私自购买,样品的采集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且必须由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在具有相应的防护措施的情况方可进行,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如需购买必须报学校,由学校联系具有相关资质的经销商统一购买。

12.实验室对各种病源微生物要严格保存、保管,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内不得随意保存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经上级主管理部门批准充许保存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

13.实验室发生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进一步扩散,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并同时向学校及上级部门报告。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

14.我校执行国家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制度,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国家、行业均为制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

15.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16.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时,必须向上级管理部门申请实验动物充可证,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未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实验室,不得从事与实验动物有关的活动。

17.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实验室和个人不得随意购买实验动物,应当从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供应单位购买实验动物,并索要合格证。

18.动物实验环境设施要符合相应实验动物的等级标准,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等用品;涉及放射性和感染性等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19.进行动物实验应根据实验目的,使用相应等级标准的实验动物及饲料、用品、用具。不同品种、不同等级和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不得在同一试验间进行。

20.利用实验动物从实验工作的实验室,要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准许的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进行相应的实验。

21.实验动物患病死亡的,应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记录在案。做好实验动物的防疫免疫工作,防止病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22.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实验室必须具有标准操作规程;使用的实验动物饲料、垫料及饮水以及实验动物的相关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3.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当通过专业培训,并经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岗位证书,持证上岗。未经培训和未取得岗位证书的,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24.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对工作人员应当采取预防保护和保健措施,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及时调整健康状况不宜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

25.使用实验动物中,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应对饲养室和实验室内外环境采取严格的消毒、杀虫、灭鼠措施。同时要封锁、隔离整个区域;解除隔离时应当经消毒、杀虫、灭鼠处理。发生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时,要立即向校实学校及上级部门报告,并视具体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26.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实验室和个人对不使用的实验动物尸体以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废水、废气等,应当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符合环境保护规定。

四、实验室防辐射安全

1.各涉源单位开展相关工作前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申领许可证和环评,通过环评和取得许可证后方可开展相关工作。

2.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并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有资质单位举办的辐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持培训合格证、个人计量检测数据、健康体检结果参加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定期审查。

3.辐射工作场所必须安装防盗、防火、防泄漏设施,保证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使用安全。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射线装置、辐射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必须放置辐射警示标志和工作信号。

4.各涉源单位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各实验室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辐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相关实验室应经常性检查辐射表面污染状况,并做好记录。检测记录要妥善保存,接受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和上级部门的检查监督。

5.购买放射源、同位素试剂和射线装置时,应首先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审核并报保卫处备案同意后,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办理“准购证”,方能委托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6.各涉源单位要建立健全放射性同位素保管、领用和消耗的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实验过程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7.对同位素实验等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包括同位素包装容器),不得作为普通垃圾擅自处理。必须向学校申报,经学校同意后,由学校请有资质的公司或单位进行统一处置。

五、大型仪器设备安全

1.每台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每台大型仪器设备配有一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要如实记录使用情况。

2.要根据大型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提供安装使用仪器设备的场所,做好水、电供应,并应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情况落实防火、防潮、防热、防冻、防尘、防震、防磁、防腐蚀、防辐射等技术措施。

3.必须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

4.注意仪器设备的接地、电磁辐射、网络等安全事项,避免事故发生。

六、实验技术安全

1.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前,要提前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在进行安全教育时,要对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警示。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学生要严格按照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

2.对进行受压容器、强电、驾驶、易燃、易爆、剧毒等实验的实验室,应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制定本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细则。对从事上述实验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3.实验室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针对高温、低温、
辐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要切实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管和劳动保护工作。

七、实验室网络安全

1.实验室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实验室网络安全具体细则参照《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2.对所承担的保密科研项目或实验技术项目的分析测试数据和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图纸等信息、资料,必须按保密等级存放,设专人管理,严禁外泄。

八、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注意事项

各实验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保持镇定,确定发生事故类型,及时拨打相应的报警电话,并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和实验室设备管理处报告。

1.应急措施注意事项:

致电求助时应说明:①事故地点;②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③你的姓名、位置及联系电话。

2.发生紧急事故时,应以下列优先次序处置:①保护人身安全,即本人安全及他人安全;②保护公共财产;③保存学术资料。

3.重要电话号码:

①火警电话:119;②匪警电话:110;③医疗急救:120。

对2001年以来100起典型实验室事故的类型、发生原因、危险物质类别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火灾和爆炸是实验室事故的主要类型,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仪器设备和压力容器是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实验室的安全标准化建设需要符合安全建设资质的实验室企业来承接。例如,国内实验室龙头企业华盛控股在承接陕西正元粉煤灰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的实验室搬迁改造项目时,就会充分考虑粉煤灰的可燃易爆和相应的实验室作业条件,严格依照实验室的建设标准,进行防火防爆设备和分散系统的改造设计,为企业实验人员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1.火灾事故

  原因:

  忘记关电源, 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 导致线路发热, 引起着火;乱扔烟头, 接触易燃物质, 引起着火等。

  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任何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2.爆炸事故

  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



  3.生物安全事故

  原因: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物甚至比化学实验室的更危险,生物废弃物含有传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构成极大的危害。

  4.毒害事故

  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 造成误食中毒;设备设施老

  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 酿成中毒;管理不善, 造成有毒物质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

  5.设备损坏事故

  原因: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这类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

  6.机电伤人事故

  原因:

  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 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

  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 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

  7.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

  原因:

  实验室人员流动大, 设备和技术管理难度大, 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这类事故是实验室安全常发事件, 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 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

提供的企业实验室建造方案,都是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华盛控股有技术人员,都做了层层把关,大可以放心了。

1论述实验室易发事故的种类,并说明在实验室中如何做好自身安全防范 2国家与安全的关系~

1. 1􀀁 火灾性事故
火灾是实验室最常见的安全事故。有些物理实验、化学
实验和机械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发光、发热、带电、强烈
震动等现象, 这些都是容易引发火灾的隐患。因此, 防火是每
个实验室必须高度重视的事情。
1. 2􀀁 毒害性事故
有些化学药品本身具有毒性或强腐蚀性, 操作不慎很容
易造成人身伤害。有的化学实验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有毒
的气体或液体, 一旦这些毒气或毒液没有及时排放和妥善处
理,很容易造成实验设备被腐蚀损坏,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接触
者的人员伤亡。
1. 3􀀁 爆炸性事故
有的实验设备是压力容器和易燃易爆设施, 如果在压力
过大或发生火灾事故时, 瞬间高压超出设备的承受范围, 势必
会引起爆炸性, 出现实验设备损坏及人员受伤的事故。
1. 4􀀁 机械伤人性事故
机械实验室内有很多机床, 在操作不慎或机械故障的情
况下, 高速旋转或强力冲击的机械设备很容易将人击伤, 从而
引发安全事故。
1. 5􀀁 漏电伤人事故
物理、电气和机械实验室内的很多设备都需要带电作
业,而线路老化、操作不当等都很容易造成漏电伤人事故

下午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注意防范生物安全事故
一些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群感染;生物废弃物具有传染性的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甚至比化学实验室的更危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都可能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注意防范设备损坏事故
因为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从而导致设备损坏;或者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上述这两类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
三、注意防范机电伤人事故
因为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
四、注意防范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
因为实验室人员流动大,设备和技术管理难度大。如果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就会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此类事故是实验室安全常发事件,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
预防措施:
1、 要杜绝人为隐患
因为人的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只有从“人”着手,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比如研究生在使用实验室前,均需接受大学安全与环境事务处安排的强制性安全训练及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理工类本科生也要强制进行安全训练,既有大课教育,也有网络课程,并开设防火、逃生等一般性安全训练课程。
2、要构建安全环境
因为良好的安全环境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实验室要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报警装置、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急救箱、废弃物收集装置等。要经常对安全通道进行检查,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保证实验用电和用水安全、合格。针对各个实验室的潜在危害张贴明显标志,对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注意事项、使用规则明确告知,对药剂的危害、应急处理措施予以明确标注。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安全学习和安全知识实验技术与管理竞赛,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营造安全氛围。
3、要完善制度,提高安全意识
要建立完善、明确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是实验室安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安全准入制度运行的必要条件。
希望有帮助,谢谢。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答: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火灾、爆炸、生物安全。1、火灾事故: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等。2、爆炸事故:违反操作规...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答: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人和设备损坏。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五种: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人和设备损坏,故题干说法正确。①火灾性事故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

高校实验室常见哪几类安全事故?
答:1、火灾事故 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火灾。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供电线路老化,短路;忘记关电源,致使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发热;电器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等引起火灾。2、爆炸事故 多发生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和高压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章操作;设备老化...

实验室安全事故名称及事故原因还有预防措施
答:常见实验室事故的类型 1火灾性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① 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 起着火;(2005年8月8日,首都师范大学一实验室失火,火灾原因:该校硕士研究生魏某上午在实验室做实验,中午出去吃饭 未关电源,实...

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答: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五类:1、火灾事故的发生。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任何实验室都可能发生。2、爆炸事故的发生。违...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答: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化学烧伤:实验室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烧伤。如果化学物质不慎溅入眼睛、皮肤或呼吸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伤害。火灾:实验室中的易燃物质可能会引起火灾,例如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如果发生火灾,应该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并尽快撤离实验室。泄漏:实验...

高校什么主要是指实验室进行化学研究时发生意外,或者对化学物品保管不当...
答:高校实验室的事故主要是指实验室进行化学研究时发生意外,或者对化学物品保管不当造成的事故。高校实验室常见事故类型分为: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生物安全事故、毒害事故、设备损坏事故、机械伤人事故、漏电伤人事故等。1、高校实验室的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答:南航爆燃事故发生后,据报导其中一名死者吴可的老家在河南农村,父亲主要以务农为生,有时会打点零工,而母亲是一名教师,孩子是家里面的独生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是学校的2020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等学业奖学金,身高接近180,是一名笑口常开的小伙子。惨痛的经历一次一次...

实验室安全类型包括
答:实验室安全类型包括化学类、生物类、辐射类、机电类和其他类。化学类:涉及化学反应和化学品的实验场所(房间),主要危险源为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管理重点是剧毒、易制毒、易制爆、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等国家重点管制的危险化学品、爆炸品、实验气体、化学废弃物等的安全管理。生物类:...

实训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以下是实训室安全事故的几种常见表现形式:实训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实训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化学品泄露事故 化学品泄露是实训室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正确使用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化学品可能会泄漏出来,导致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