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作者&投稿:毋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由于河南曲剧的曲调来源于民间生活小戏,因此歌词易学,并大多采用本嗓来演唱,表演也相当接近生活,传播速度极快。

曲剧的唱腔是采用曲牌体式。曲剧最初登上舞台时,腔调大多采用“杂牌小调”的形式,仅有阳调、剪靛花、诗篇等十余支。后逐渐吸收流行于南阳一带的曲艺“大调曲”,丰富了唱腔的形式。

曲剧的曲牌大多由两句、三句、四句以及各种垛子组成,有大牌子、中小杂牌和丝弦曲牌之分。总的风格具有质朴、自然、婉转、柔美等特色,还有悠扬缠绵、抒情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等特点。

曲剧的唱腔结构为长、短句,即曲牌联套体制。唱腔、曲牌大约有150多种,其中有来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阳调、剪剪花、诗篇、打枣竿、茨儿山、太平年、罗江怨,有来自鼓子曲的马头、青阳扇、潼关、小桃红、满江红、劈破玉等。伴奏用的丝弦曲牌有大起板、状元游街、山坡羊、高山流水等130多种。

大牌子一般均在百板以上,主要有马头调、边关、黄鹂调、满江红、劈破玉、背弓、叠落、寄生草、叠断桥、小桃红、起子、重楼、金纽丝、上小楼等。这类大调一般慢板长腔,表现婉转柔细,缠绵悱恻。

中小杂牌则均在百板以下,主要有阳调、太平年、诗篇、满舟月、打枣竿、罗江怨、银纽丝、剪剪花。

这类小调多表现为声韵清亮,灵活多变,音域宽广,音调随高就低舒展自如,可塑性大,表现力强。也有一些把原有曲牌改编成新曲调的,如小汉江、软诗篇等。另有吸收其他剧种的,如书韵、瓦碴堆等。

丝弦曲牌则主要有老八板、过街俏、葡萄架、开手、哭周瑜、山坡羊、羝元游街、大起板、高山流水、小雀等。这类曲牌主要在剧中用来烘托气氛,配合各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按表现内容风格的不同来分,曲剧的曲牌中表现活泼愉快的情绪的有银扭丝、垛子、太平年等。表现悲伤哀愁的情绪的有在汉江、诗篇等。表现激越愤慨的情绪的有阳调等。

在表演方面,曲剧比较注意运用舞蹈动作用以表现现实的各种生活内容。如《赶脚》中的耍伞、赶驴、骑驴。《游乡》中的挑担子赶路、爬山。《下乡》中的推车、拉车。《掩护》中的划船过封锁线及骑马等,都特别设计了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的舞蹈动作。

曲剧的主奏乐器是曲胡,另外还有三弦、唢呐、琵琶、二胡、筝、笙、月琴等。

新中国成立后,有些剧团还分别增加了诸如木管、铜管、弦乐、定音鼓等西洋乐器。打击乐器最初仅有锣鼓,只用于“打闹台”。

后来,曲剧吸收了京剧、豫剧的锣鼓经,打击乐器才逐步得到完善,有象鼓板、大锣、二锣、铙钹、小钹、风锣、木鱼等。1950年后,曲剧乐队的文场主要乐器有曲胡、古筝、三弦、琵琶、二胡、笛子、唢呐、笙、闷子、大提琴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加了电子琴。武场主要有手板、班鼓、大锣、手镲、小锣、战鼓、大鼓或定音鼓等。

早期器乐曲牌只有“大起板”及数支“游场”,以后不断增加了如高山流水、思春、和番等板头曲以及菠菜叶、十番、错字等弦乐曲牌,和欠场、尾声、三枪、唢呐皮等唢呐曲牌。武场锣鼓经基本来自豫剧、越调、京剧等剧种。

早期的河南曲剧在表演上继承了高跷曲的歌舞身段和行当分工。高跷曲一般有5个角色,分别为老婆、媳妇、姑娘、相公、和尚。

和尚经常兼扮演老旦,并且有时还会增加诸如“二姑娘”、“瞎子”等配角行当。早期的河南曲剧无论演什么戏,角色一般不外乎以上5种主要形式。

早期演出时,剧中的人物出场,一般开始时都是背对观众,走至台中心后才转身亮相,然后踩着“大起板”的弦乐伴奏节拍跑“剪子股”圆场,形式与踩高跷时的打场子相同,必须跑完48板再进行正式演唱。

曲剧的动作、身段、架势还基本保留着高跷曲舞姿的原型,即表现为不停地前走和后退,而和尚或瞎子,即丑角则在其间不断地插科打诨。

在1933年,曲剧流传到河南中部周口和东部开封一带。后来,曲剧又流行于陕南和鄂北。在流传的过程中,随着上演的剧目的丰富,曲剧在吸收了豫剧、京剧、越调、汉剧等兄弟剧种的表演艺术后,才逐渐建立起生、旦、净、丑完整的各行当,并出现了一批较有成就的演员。

旦行是曲剧各行当之首。曲剧因早期大多演出“三小戏”,又多以旦角为主,所以河南曲剧的旦行名角颇多,在表演艺术上也各具特色。

新中国成立前,旦角多由男性来扮演,较著名的演员有许文兴、胡定、李金波、朱天水、李九常等。新中国成立后,曲剧又培养了诸多女演员,象张新芳、王秀玲等在表演艺术上就较有成就。

许文兴擅长表演农村少女形象,当时有“活闺女”之美誉。胡定是青衣,他擅长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塑造人物形象,表演时稳重大方,擅长演出的剧目有《游龟山》等。朱天水人称“洛阳迷”,表演时嗓音细腻、音色朴素自然,唱腔甜美,声情并茂,以演《蓝桥会》著称。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张新芳。张新芳是曲剧张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曲剧皇后。她天资聪慧,记忆力强,嗓音洪亮,善于模仿,从7岁开始学唱戏,9岁便已在曲剧舞台上唱红。张新芳首先打破曲剧男扮女装的传统,开创女扮女角的先例,成为曲剧的第一个女演员。

张新芳从艺70余年,演戏100多部,但她从不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是在保持曲剧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成功地吸收兄弟剧种的唱腔艺术,创造性地丰富了曲剧的艺术内涵,拓展了曲剧的表演领域和流行地域,成为河南曲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张新芳以擅演悲剧人物见长,一生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舞台艺术形象,代表作有《陈三两》、《秦香莲》、《荆钗记》、《祥林嫂》等。梅兰芳、田汉等戏剧界知名人士看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曲剧的生行多以小生为主,表演时一般以文生、空生一类角色居多,没有武生。从1940年左右,曲剧开始演出“袍带戏”后,发展了须生。

小生朱六来在河南曲剧发展的初期,在没有锣鼓伴奏的情况下而创造出一套载歌载舞、柔和自然的表演艺术,使曲剧的表演突破了高跷曲的传统程式。

须生海连池、马琪均以表演质朴,并富于生活气息见长。后者的所演《寇准背靴》中的寇准,在台步、水袖、髯口、帽翅等技巧的运用方面,有颇高的造诣。

丑行在曲剧发展的早期,作用仅限于插科打诨、逗人取笑。自王振东开始,注意从人物的性格出发,逐渐向唱做并重方向演变,形成了诸如娃娃丑、正丑、官丑、恶丑等不同类型的丑角。

如王庆生,在以丑角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就有过颇多创造。净行自张广耀、李云城开始,逐渐成为河南曲剧的专行。他们从阳调中分出净角的专门唱腔。

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成为行当角色清晰,分工明确,深受百姓喜爱的“高台戏”,其中蕴含了诸多艺人们的不断努力,最终使之成为了河南省第二大剧种。



中国戏曲表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舞台布景却可以简单些。中国戏曲主要有四大主要特点1 、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京剧的表演艺术有什么特色?
答:除表演之外,戏曲在剧本的形式、脚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各方面皆有各自的程式。程式的普遍广泛的运用,形成了戏曲既反映生活,又比生活更美的特色。戏曲是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反映生活的。然而生活是无限的,舞台的时间和空间却是有限的。戏曲表现生活的时间跨度往往很大,牵扯的空间也是多空间的,只能...

京剧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答:京剧的艺术特色有:1、综合性。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虚拟性: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3、程式化 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族民间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

京剧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答:京剧的艺术特色有哪些?1. 综合性:京剧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及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将这些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元而和谐的艺术整体。2. 虚拟性:京剧以简约的布景和道具传达深远的意境,演员通过象征性的动作和表情,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共鸣。3. 程式化:京剧的...

戏曲的种类及特点
答:1. 彩调剧:彩调剧流行于湖南、广西等地,以桂林方言为表演语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2. 藏剧:藏剧是藏族人民的戏剧形式,主要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区,以藏语为表演语言,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3. 潮剧:潮剧流行于广东、福建等地,以潮汕方言为表演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4. 楚剧:楚剧...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答: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第三,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

川剧有什么特色
答: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悠久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二,腔调特色 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

曲剧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答:河南曲剧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曲调源自民间生活小戏,易于学习,且多采用本嗓演唱,表演贴近生活,因此传播迅速。其唱腔采用曲牌体式,最初以“杂牌小调”为主,后融入南阳曲艺“大调曲”,丰富了唱腔。曲牌由两句、三句、四句及垛子组成,有大牌子、中小杂牌和丝弦曲牌之分,风格质朴、自然、婉转、柔美,...

戏剧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答:唱、念、做、打的综合表现手法,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同为戏剧范畴,话剧是以语言和行动为表演特色,只说白,不歌不舞;歌剧是以音乐和歌唱为表演特色,只歌唱,不说、不舞;舞剧是以音乐和形体语言为表演特色,只舞,不说、不歌;而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征体现在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是集唱念、做、打于...

徽剧的艺术特点
答:徽剧艺术以朴实、粗犷、重排场、擅武功、具有浓厚生活气息为特色,徽剧表演历来讲究功底扎实、技术全面、阵容整齐、色艺兼优,歌、舞、乐、白高度综合。要求演员能文能武,唱念做打具佳。即重视排场,讲究舞台艺术完美,如以“三十六顶网子会面,十蟒十靠,八大红袍”来显示班社阵容强大和行当齐全,又重视表演朴实、粗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