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节丰收的谚语 淮安市人文,民俗,特产是什么

作者&投稿:尧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也包括丰收的喜悦:
立春(2月3日至5日之间):
立春俗称“打春”。前一天叫“迎春”,民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是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开始备耕之时。史载,周武王曾责令地方官每年举行 “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乡民、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宣告春耕播种大忙开始。后来,春牛用竹篾扎成牛状,以纸糊成,内装花生、核桃枣,于立春之日,用鞭击牛,击破之后,人们争食散出之果以庆贺春季之到来,也有内装五谷的,像征五谷丰登之意。现在没有打春牛的活动了,但社旗周围仍把立春说成“打春”,并有“春雷动,阳气生”,“春打六九头,种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种上谷子也吃米”,“打罢春,阳气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农谚。立春日天气与年景有关,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有民谣“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则诸事吉,阴则万事愁”。“立春晴一天,农夫好种田。” “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阴,一春阴,立春晴,一春晴,阴阴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连清明”的说法。对于一年两个“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两个春,黄牛贵似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农谚。
雨水(2月18日至20日之间):
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雨水过后,开始植树,并准备下红薯母、育红薯苗的牛粪。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
惊蜇(3月5日至7日之间):
像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蜇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农事活动主要是埋红薯母、育种开始。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蜇不过不下种”,“惊蜇点瓜,不开空花”之农谚。是日闻雷兆年景丰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俗语云:“雷打惊蜇谷米贱”,“惊蜇闻雷米如泥”,“过了惊蜇节,耕地莫停歇”,“前晌惊蜇、后晌拿锄”,指天气连阴,“雷打惊蜇前,高岗能种田”、“不过惊蜇听雷声,四十五天雨难停”, “雷打惊蜇后,河湾能种豆”,预示雨水不多。“惊蜇打雷,小满发水”,“惊蜇云不动,寒到五月中”预示有倒春寒。“惊蜇不放蜂,十笼九笼空”。
春分(3月20日至22日之间):
春季过半,气候转暖,昼渐长,夜渐短,麦子生长迅速,开始起身,有“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谚。应加强麦田管理,施肥、中耕,严禁牲畜吃青。春分有雨,兆人们身体康健,有“春分有雨,病人稀”之俗谚。
清明(4月4日至6日之间):
气候清新,草木茂盛,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有“清明前,去种棉”,“清明种瓜,船装车拉”,“清明十天种高粱”,“清明去播种,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喂个饱(上肥),瘦苗能长好”,“清明种高粱,六月接饥荒”等农谚。清明节忌讳天阴、下雨。是日天晴,兆大丰收。有“清明晒干柳,窝窝撑死狗”,“明清明,暗谷雨”,“清明无雨多吃面”之说法。俗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风,主旱,有“清明西北风,旱了不会轻”之说。但也有“清明南风起,收成好无北”的俗谚。清明夜落雨,对麦子不好。谚语云:“麦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谷雨(4月19日至21日之间):
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开始。一般天气变暖,断霜雪,雨量也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种出土的重要季节,开始种高粱、谷子、春玉米、红薯等早秋作物。此时枣芽萌发,春播棉花开始种植。谚曰:“枣芽发,种棉花”,“谷雨栽秧(红薯),一棵一筐”,“谷雨下秧,立夏栽”,“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谷雨麦怀胎”。此外,谷雨无雨,亦为荒年之兆,民间忌之。有“明清明,暗谷雨”、“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谷雨有雨棉苗肥”之俗谚。也有“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受干,后三天叫受淹”的说法。雨后开始糙场,“三月不糙场,麦打土里扬”。
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
是为夏季之始,小麦齐穗,开始养花上浆。农谚有“立夏不出头,割了喂老牛”、“立夏麦挑旗,小满麦秀齐”。此时各种侯鸟相继入境,红薯芽普遍移栽下地,并继续播种旱秋作物,黄瓜成熟。农谚有“四月八,鲜黄瓜”,“立夏种棉花,有苗无疙瘩”。本县有“立夏见三新—大蒜、樱桃、豌豆”之说。立夏日忌无雨、无风。俗以为立夏日无雨,主旱。俗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高挂犁耙”,“立夏刮东风,药铺把门封”,“稻花要雨,麦花要风”。
小满(5月20日至22日之间):
部分早冬作物开始成熟。俗云:“小满见三新”,即大麦、油菜、蚕茧。农民购置农器家具,做收麦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套种晚秋作物。农谚有:“小满不满,芒种不忙”,“小满不种棉,种棉也枉然”,“小满十八天,不熟也要干(指小麦)”,“小满种谷,憋满仓屋”。
芒种(6月5日至7日之间):
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黄经75°时开始。全县农事活动主要是收割小麦,抢种晚秋,管好大秧。农村大忙开始,故有“打春一百,掂镰割麦”,“芒种忙,三两场”,“春争日,夏争时”之语。夏收、夏种、夏管统称“三夏”。三夏生产突出四个“抢”字,即一是抢收。“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小麦蜡黄就收,“麦穗发了黄,绣女也下床”,“七成收,八成丢”,“麦熟八九动手割,甭等熟透籽粒落”,“等了一粒青,损了十粒黄”,“要保粮食大丰收,一粒一穗不能丢”,“麦天弯弯腰,拾个白卷糕”,“夏收有五忙,收、运、打、晒、藏”;二是抢种,小麦收后趁墒抢种秋作物。“收麦不顾种,秋后难顾命”,“麦茬耩芝麻,苗出快灭茬”,“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三是抢打(脱粒),夏至前要打完场。“夏至不打场,再打是把糠”,“拉到场里算一半,装到囤里才收完”;四是抢管,“种子落地,管子上马”,及时定苗,锄草保墒。“一种得九管,收成才保险”,“五黄六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锄头有火,锄头有水”,“夏天撞破皮,胜似冬天犁一犁儿”,“人勤地不懒,全在人照管”。夏收时,进场不带火,不吸烟,不许光肚娃儿进场,忌 “净光”,“少见”、“没风”、“净啦”等话,过去有“妇女不进场,进场不吉祥”的说法。
夏至(6月21日至22日之间):
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是秋田管理的紧张季节。气温升高,天气变热,开始锄头遍地。“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锄草不宜迟”,“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朵花,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夏至三庚入伏,伏有30天或40天,分头伏、中伏和末伏。每伏10天,中伏有20天的。民间有“热在中伏”和“三伏里头加一秋”之说。俗以为夏至天气变化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农家在夏至里忌讳很多。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谚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掏钱难买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棒”,“夏至西北风,十雨九场空。”“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夏至风从东南起,夏秋不断雨淅淅”。还有夏至赶逢在五月前期,后期的占侯禁忌。谚云:“夏至五月端,麦子贵三千”,“夏至五月头,不种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终,十个油房九个空”。不种芝麻也吃油,说明其他庄稼长得好,丰收了。十个油房九个空,则表示出整个年景的歉收、萧条。
小暑(7月6日至8日之间):
天气逐渐炎热,汛期到,作物旺长,主要是加强秋作物管理。可犁炕地。农谚有“小暑前后种绿豆”,“小暑种芝麻,头顶一串花”。小暑忌旱,俗谚云: “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旱,喝稀饭”,“六月要雨难得雨,八月要晴难得晴”,“小暑南风十八天,坑里泥巴都晒干”。“伏里无雨,谷里无米”。“小暑泥鳅赛人参”。
大暑(7月22日至24日之间):
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正值伏中。谷子甩大叶,黄豆二棚楼,头二茬地均中耕完毕。注意治虫、防旱、防涝等事。农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大暑,热死老鼠”,“小暑不算热,大暑压草肥”,“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大暑到立秋,割草压肥不能丢”,“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伏里种豆,收成不厚”,“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六月六,芽子红薯线穗粗”。
立秋(8月7日至9日之间):
秋季开始,时在三伏之中。农事有“立了秋,挂锄钩”之说。意为庄稼不再锄了,还有“立罢秋,万事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意为此时各种作物不能再种了。但亦有“立秋前后,燕瓜绿豆”,“立秋栽葱,白露种蒜”,“六月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之谚,是说在立秋时绿豆还可播种(收成不多),可栽葱。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移栽的秧苗还能有收成。立秋是当地农家的大节气,是庄稼接近成熟的季节,“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穗变红成熟。“棉花立了秋,大头、小头一齐揪”。立秋日忌雷、雨、风。俗谚云:“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到底”。
处署(8月22日至24日之间):
暑尽天凉,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也不收”,但可种荞麦,俗谚云:“处暑荞麦甭等肥”。“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白露(9月7日至9日之间):
时值中秋,天气转凉,夜间露水发白。农事活动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腾茬子,早耕,小麦备播,育油菜苗。农谚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川(小麦)”,“白露割谷”,“白露没有雨,犁地要早起”。“秋收打谷又犁田,来年又是大丰年”。
秋分(9月22日至24日之间):
秋季的一半,此后北半球渐短,夜渐长。秋分后,既要抓紧送粪犁地,积极备播小麦,又夹带收秋,是秋季最忙时期。农谚有:“秋分一半家,寒露满天下”,“秋分一到,谷场见稻”。“秋分过五,小麦入土。”“秋天弯弯腰,强似春天转一遭儿”。“一年辛勤在于秋,粮不入屋不算收”,“三春不如一秋忙,收不到屋里不算粮”。“七月底,八月岸儿,新谷子米汤麻杆盐儿”。秋分前后,月亮落地的变化,将直接预示着来年年景的好坏。俗谚云:“七月十五早看天,强似抽签问神仙;月亮落地接云彩,年景好的说不得;月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粮食打不发”。
寒露(10月8日至9日之间):
进入寒露,气候明显转凉,夜有寒冷之感,开始播种小麦。农谚云:“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过了寒露节,种麦穗如铁”,“抓着一季早,两季产量高”,“打蛇打在七寸上,庄稼种在节气上”,“一早三分忙,一壮三分旺”。
霜降(10月23日至24日之间):
以天冷,露水结成薄霜而故名。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十月不下霜,种地一包糠”。霜降后进入种麦高潮时节,俗云:“霜降至立冬,种麦莫放松”,“有墒不等时,到时不等墒”,“犁犁耙耙种下田,最晚不过立冬前”,“前耧后耧,差一穗头”。晚秋普遍成熟,开始刨红薯,切红薯干。
立冬(11月7日至8日之间):
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太阳黄经为225°。抓紧播种晚茬小麦。谚云:“立冬到小雪,种麦晚半月”,“种麦过立冬,来年少收成”。移栽油菜,收完红薯。古有“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谚有“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冬耕深,出黄金”之说。立冬日忌讳吃生冷食物,如萝卜、水果等。否则以为会损伤身体。立冬忌无雨。俗谚云:“重阳无雨立冬晴,立冬无雨一冬晴”。
小雪(11月22日至23日之间):
气温下降,始飘雪花,冬播结束。开始拉沫子,为牛铺备土,修建房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修道路,开展副业活动。农谚有:“千家万户,沫子粪土”,“小雪不破股(分孽),大雪不出土(麦苗)”,“修渠筑坝,天旱不怕”,“修好水渠筑好塘,年年丰收有保障”,“修好水利,一本万利”,“光靠自己莫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修渠如修仓,积水如积粮”,“不修沟渠不修塘,五六月里水汪汪”,“地埂不修,有田也丢”,“条条沟渠都打通,排水浇地不费工”,“农闲全在冬,水利莫放松”,“没雨先修房,没旱先修塘,没涝先筑坝,没荒先备粮”。小雪到冬至是冬灌的好时机,俗谚云:“小雪到冬至,浇麦正适时”,“冬浇半年墒”,“麦子浇五水,馍馍送到嘴”,“有水无肥一半出,有肥无水望天哭”。小雪忌无雪。有“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小雪要是下雪多,来年五月旱天多”之说。
大雪(12月6日至8日之间):
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而故名。瑞雪兆丰年。“麦盖三床被(大雪),头枕蒸馍睡。”农事活动继续进行水利建设,整修道路水渠,开始磨粉,生产粉条、粉皮,从事商业经营及商品生产等活动。农谚有“场光地净,五沟挖通”,“薄地想丰收,冬闲挖深沟”。大雪忌无雪,俗谚有“大雪不见雪,来年不收麦”,“今年大雪把门封,来年一定好收成”,“雪水化成河,麦收不会薄”,“大雪丰收来,无雪少吃麦”之说。
冬至(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日交九,此后天气渐入严寒。有冬九九歌:“一九二九袖装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开冰走,七九八九抬头看柳,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农业生产上,除继续进行防冻,积肥、深耕等工作外,还要注意人畜的安全过冬。“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白天将逐渐变长。冬至忌无雨。俗谚云:“立冬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雪一冬晴”意指来年将旱。
小寒(1月5日至7日之间):
进入严寒天气,“小寒大寒,滴水成团”,“小寒冻土,大寒冻河”。
大寒(1月20日至21日之间):
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时在十二月,准备过春节。“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立春 西园梅放立春先
雨水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 清明时放风筝误
谷雨 谷雨西厢好养蚕
谷雨 谷雨西厢好养蚕
立夏 牡丹立夏花零落
小满 玉簪小满布庭前
芒种 隔溪芒种在渔家
夏至 农家同耘夏至间

又有: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回答者: 萧雯静 - 初入江湖 二级 4-30 20:48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啦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100% (3)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 二十四气节表
• 二十四气节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它还有存在的...
• 关于春天六个气节的谚语各两句
• 5个关于春天气节的谚语
• 气节的谚语(潮汕)
更多关于气节丰收的谚语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二十四 气节 谚语
其他回答 共 10 条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天又转晴。春季的气旋最多,天气也就变化无常,好像孩儿面,忽哭忽笑的样子。
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广西贵县

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广西贵县

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
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河南开封

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
相传惊蛰是全年初雷之期,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的。愈北的地方,初雷愈迟;愈干冷的年份,初雷也愈迟。假使那一年,南方气团来的特别早、特别强,初雷之期也可提早。南方气团既经北来,此后下雨的机会自然多了,但是不一定有四十八天。
——湖南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江苏常州

反了春,冻断筋
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山东即墨、河南太康

民谚: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在四川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

立春 西园梅放立春先
雨水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 清明时放风筝误
谷雨 谷雨西厢好养蚕
谷雨 谷雨西厢好养蚕
立夏 牡丹立夏花零落
小满 玉簪小满布庭前
芒种 隔溪芒种在渔家
夏至 农家同耘夏至间

又有: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回答者: 萧雯静 - 初入江湖 二级 4-30 20:48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啦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100% (3)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 二十四气节表
• 二十四气节是怎么来的?在21世纪的今天它还有存在的...
• 关于春天六个气节的谚语各两句
• 5个关于春天气节的谚语
• 气节的谚语(潮汕)
更多关于气节丰收的谚语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二十四 气节 谚语
其他回答 共 10 条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天又转晴。春季的气旋最多,天气也就变化无常,好像孩儿面,忽哭忽笑的样子。
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广西贵县

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广西贵县

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
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有此一说。
——河南开封

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
相传惊蛰是全年初雷之期,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的。愈北的地方,初雷愈迟;愈干冷的年份,初雷也愈迟。假使那一年,南方气团来的特别早、特别强,初雷之期也可提早。南方气团既经北来,此后下雨的机会自然多了,但是不一定有四十八天。
——湖南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江苏常州

反了春,冻断筋
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山东即墨、河南太康

民谚: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在四川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立春晴,雨水均。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惊蛰闻雷米似泥

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米价便宜。

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惊蛰闻雷米似泥

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米价便宜。

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淮安市人文、民俗、特产是什么?~

淮安市由原淮安市和淮阴市合并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故乡,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淮安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馆藏文物4万余件。除明祖陵、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韩信故里、吴承恩故居外,淮安还有不少人文胜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淮安的民俗农历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间得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也叫“龙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 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他时间的剃头,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长们选此日送孩子们入学读书。

淮安市由原淮安市和淮阴市合并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故乡,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处于江苏省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北接连云港,东毗盐城,南连扬州和南京,西邻安徽滁州,西北接宿迁。淮安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与扬州为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淮安是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馆藏文物4万余件。除明祖陵、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韩信故里、吴承恩故居外,淮安还有不少人文胜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值得前去游访。
  ●青莲岗文化遗址●
  青莲岗文化遗址是在1951年12月由当时治淮文物工作队发现的1958年《考古学报》第1期的一篇专题文章中定名,后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史学家的公认,从此便载入了史册。
  据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称:青莲岗文化是江淮流域最早的原始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分支,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阶段。就因为它首次在淮安宋集乡青莲岗发现,所以命名为“青莲岗文化”。
  ●东阳城遗址及东阳汉墓群●
  秦汉东阳城遗址是江苏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遗址。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贯穿南北交通的古邑重镇,秦汉时为东阳郡县所在地,曾被汉高祖刘邦封为侯国,经济文化繁荣。东阳城古墓丛葬就在该遗址东南,面积有三四十万平方米,有数以千计的古墓葬,因为汉代有厚葬习俗,所以地下文物极为丰富。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有着极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其中1974年出土的西汉木刻星象图比世界公认最早的耶鲁撒冷彗星图还早110年。
  ●古泗洲城遗址●
  300多年前,被黄河夺汴入淮洪水淹没的古泗州城,在传说中一直被认为在洪泽湖和淮河水中。然而,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经过近一年的勘探证明,这座曾经作为汴河漕运中心的繁华古城,并非沉没在洪泽湖,而是仅有十分之一淹没在淮河水中,其绝大部分与盱眙县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
  ●管鲍分金亭●
  管鲍分金亭座落在盱眙县。相传东周时期,管仲、鲍叔牙都是齐国著名良相、政治家,两人自幼相处,情同手足。皆因家境贫寒,从事小本买卖养家糊口。一次,他们来到商贾云集、酒坊密布的古泗州从事酒水贩卖,收入渐丰后便以此为业。但不管赢利多少,二人都到一僻静处平分。有一天,他们在分钱后哀叹如此下去难得大利,难成大事,商谈下一步打算。一名老者飘然而至,教给他们赚大钱的“秘方”:让他们在酒中加水,可得暴利,被他们严词拒绝。可是,那老者还不知趣,仍在那里喋喋不休,二人便愤然离开。刚走几步,突见一条大蛇拦住去路,二人大惊失色,吓得不知所措。这时,那名老者扛锄而至,执锄将蛇断为两截,然后将断蛇拾在手中一敲,竟是两段黄金。老者将黄金送给二人后说:“你们都是国家栋梁,不要因生活窘迫而误了前途。”然后,飘然而去。二人自知遇到仙人,感恩不尽。但管鲍认为,“天赐金,焉私分,当遗于民”,旋即分黄金与当地南北两乡村民。后人感念管鲍的分金精神,自筹钱款建分金亭。又传后人为纪念此事,于明代万历年间在管镇镇街西约50米处建有一座蔚为壮观的“管鲍分金亭”。该亭被毁于1959年。
  在原址复建的管鲍分金亭,底部宽10.5米,高13.6米,整体呈方形,上面矗立着四个高大巍峨的铁人,东西两面分别是年轻时管仲和鲍叔牙的雕像,手里捧着熠熠生辉的金条,另两侧分别为管鲍老年时的封侯雕像。四个大门两旁的八面墙上分别绘有拾金、待领、分金、赠金等八幅浮雕,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管鲍分金时的情景。
  ●文通塔与勺湖公园●
  文通塔,原名尊圣塔,巍然屹立于淮安古城西北隅运河之畔、勺湖之滨的“文通塔苑”内,古朴而又庄严,是富有佛教风格的古典建筑。
  文通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距今已一千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据清代《淮需小记》所载:唐代武则天时,西域碎叶和尚僧伽大士曾来楚州(淮安),景龙二年僧伽大士应召入宫,尊为“圣僧”,称为弟子。唐中宗李显令楚州这僧伽大士(圣僧)建造“龙兴万寿禅寺”,并造“尊圣塔”一座。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尊胜塔重修,因旁有晋代的文通寺,故改名为文通塔。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秋又重修,与明初建的城南隅的龙光阁(今已毁)遥遥相对,“以壮文峰”
  这座塔现在成了勺湖公湖公园的第一景点:湖光塔影。每当红日高照或皓月当空,塔身便倒映于湖中,偶或点缀以白云、蓝天、垂柳、奇葩,其景之幽,令人观之叹绝。
  塔后的勺湖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处名,拥有水面114亩,陆地40亩。这里自古即为淮安名胜。据说从隋唐时代起,这里建有著名寺院,来此游历或焚香膜拜者常年不绝。而这建勺湖公园。半个多世纪以前,当代一位伟人童年时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注),来此观赏的人们,每念及此,游兴陡增。当你踏进"文通塔苑"的门槛,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双亭回廊。过文通塔,即踏上勺堤,左侧是绿波荡漾的湖水,右为与淮中校园毗邻的白身青檐的云墙。由此向东北眺望,清晰可见远处的两道玲珑别致的洞门,令人的芳径通幽之感。这虽然还比不上浓妆淡抹相宜的杭州西湖那么美,但与江南一般园林相比,是毫不逊色的。过了两道洞门,园中的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即呈现眼而这些建筑,皆顺着地形水势,变代多样,色彩柔和宜人,庄重而淡雅。湖心岛上原大悲阁旧地,现建的一座厅堂,东侧的贴水曲廊和扇形水榭,湖中建的石舫,舫上有两层楼阁,登楼可鸟瞰全湖景色。湖心岛南北有虹桥与陆地相连。明代进士阮葵生当年讲学的勺湖书院也按明朝时候的建筑风格修复好了,西侧还增建一座春风亭,供探游者休憩。在桥畔举目平视,但见二三游艇划破水底蓝天,其景别有一种情趣。
  ●镇淮楼●
  镇淮楼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因为淮安“扼江北之要冲,为南北交通之孔道”,纵贯淮安全境的大运河,便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命脉。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船只以到淮安视为安全,无论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都要登楼祭酒,以庆幸运。在元代,淮安“置总管府,用以控制南北舟车转输”,楼上便悬挂“南北枢机”、“天澈云衢”的金字匾额。明代楼上置“铜壶滴漏”,用以报时,故又名“谯楼”。后又置大鼓专伺打更、报警,故又称为“鼓楼”。
  ●梁红玉祠●
  梁红玉祠在淮安市新城北辰坊,纪念南宋中帼英雄梁红玉。始建年代不详,几经兴废,1982年重建。
  梁红玉,生于楚州(即今淮安),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曾在江苏镇江金山击鼓助战抗击金兵,梁红玉“雷鼓抗金兵”,传为千古佳话。后随韩世忠率部进驻淮安,在淮安城北1里多筑新城抗击金兵。后人在此为之塑像建庙。因她排行第七,俗称“七奶奶庙”。
  经过修复的梁红玉祠为三间,有一庭院。三面围墙,南面是大门,门两面各有一只石鼓。洞内建有一座三尺六寸高的神台,神台上设有神龛,神龛三面板壁,南面一块约见六尺见方的玻璃,内置梁红玉戎装配剑的泥制塑像,有五尺高,神采飘逸,雄姿威严。祠内还立有梁红玉身世简介石碑。
 ●刘鹗故居●
  刘鹗书屋是当年刘鹗生活和著书的处所。位于淮安和平路地藏寺巷内。
  刘鹗(1857—1909)近代小说家。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学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其《铁云藏龟》一书,最早将甲骨卜辞公之于世。早年科场不利,曾行医和经商。光绪十四年(1888)至二十一年,先后入河南巡抚吴大□、山东巡抚张曜幕府,帮办治黄工程,成绩显著,被保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任用。光绪二十三年(1897),应外商福公司之聘,任筹采山西矿产经理。后又曾参与拟订河南矿务机关豫丰公司章程,并为福公司擘划开采四川麻哈金矿、浙江衢严温处四府煤铁矿,成为外商之买办与经纪人。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处购得太仓储粟,设平粜局以赈北京饥困。三十四年(1908)清廷以"私售仓粟"罪把他充军新疆,次年死于乌鲁木齐。
  刘鹗以写作《老残游记》而名噪海内,备受赞誉。另外,他对殷墟甲骨文字学的建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天培祠●
  楚州城内市东街有一座古朴肃穆的祠堂——关忠节公祠,为纪念民族英雄关天培所建。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行伍出身,历任苏松镇总兵、署江南提督、广东水师提督等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他率领清兵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1841年2月25日在广州虎门靖远炮台与英军作战中以身殉国。
  他的亲随孙长庆将其遗骸护送回淮安埋葬,并在县城东街建立祠堂以祀之。关忠节公祠淮安县东街,原为三间大殿、两间厢房,被古色古香的花墙小院护围着。神台上,关天培官服塑像栩栩如生,两旁一对亲随,分别执剑捧书。享殿门上悬有“关忠节公祠”长匾额。殿两旁悬有大书法家周木斋书写的林则徐的楠木挽联。神州大地,几经沧桑,关天培原祠己毁于抗日战争的战火之中。解放初,人民政府又按原貌恢复了关忠节公祠,供宾客凭吊瞻仰,激励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清晏园●
  清晏园,过去叫城南公园,位于淮阴市区人民南路之西侧,环城路之北侧,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她揉北方的开阔与南方的玲珑于一处,使游人于玩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清晏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是淮阴市唯一保护完好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据《清河县志》记载,清晏园,曾名为淮园、瞻园、留园、城南公园。城南公园名称时间最长,自1991年10月1日起,才又恢复为“清晏园”古名。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
  黄花塘是新四军军部暨中共中央华中局于1943年1月10日至1945年9月19日所在地。
  这里至今还保留有二师师长罗炳辉、华中局代书记、新四军代政委饶漱石、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副军长张云逸先后住过的旧居和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居住过的两幢草房,保留有当年军部主要生活水源地、旱时为军部指战员操练场所的黄花塘、饶漱石曾山和军部卫生院用房所在地的芦柴塘、陈毅住房所在地和夏季游泳场所的新塘遗址。1982年,新四军军部旧址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公布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淮安的民俗
农历二月初二,是淮安民间得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也叫“龙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
旧时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钱剃头到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了,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他时间的剃头,还有些女孩选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长们选此日送孩子们入学读书。
二月二,家家人家接女儿
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同时还有“出嫁的闺女正月不能看娘家的灯,看了娘家的灯死公公”的迷信说法,因此正月出嫁的女儿不准回娘家。一个多月的时间,闺女想娘,娘想闺女,所以到了二月二,不仅已经出了正月,而且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这天,用过年祭祀下来的蜡烛点着。照房梁和墙壁,以取灭害虫。另外,在这天,孩子们用筷子敲干瓢,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用筷子敲酒盅说:“二月二,敲酒盅,十个老鼠九窝空”,由此来驱鼠灭鼠。用白纸条书写“二月二,诸虫蚂蚁直入地”的“蜒蛐榜”,其中“诸虫蚂蚁直入地”要倒书,然后将其贴在桌腿或床脚上,以避虫蚁。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
用青灰画粮囤或梁仓,或在们门前画不等的圆圈,象征大圆接小圆,祈祷丰收,这又是民间一俗。二月二,有的还吃除夕锅巴和妇女忌用针线的习俗。据说龙抬头东针线,会伤害龙的眼睛。

淮安市兼有南北气候特征 ,一般说来,苏北灌概总渠以南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地区为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特产主要包括:淮安蒲菜、西顺河红衣小花生、淮阴黑猪、洪泽大米、洪泽河蚬、洪泽银鱼、洪泽芡实、金湖白鹅、金湖芡实、金湖甲鱼、涟水鸡糕、盱眙龙虾、淮阴红薯粉丝、涟水千张、涟水萝卜干、钦工肉圆、涟水曲酒、“月塔牌”朝天椒、华佗金针。
还有淮扬狮子头,淮城蒲菜,震丰圆馄饨,淮阴豆腐香,白汤乌·将军过桥,滤浆咸粥,玉米山芋粥,钦工肉圆、曹家小刀面,蟹,银鱼,淮安蟹等

关于气节丰收的谚语
答:• 气节的谚语(潮汕) 更多关于气节丰收的谚语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二十四 气节 谚语 其他回答 共 10 条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因此...

关于气节的谚语140句
答:下面是关于气节的谚语140句,欢迎阅读! 1、立春晴,雨水匀。 2、早起三日顶一工,早起三年顶一冬。 3、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4、光增产,不节约,等于买了无底锅。 5、夏至有雷三伏热 6、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7、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8、霜降来临温度降,...

请问两条以上的农家谚语
答:比如: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气节谚语。请快点!!... 比如: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等气节谚语。请快点!!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活动# 参与造句大挑战,答题瓜分万元豪礼 zl朱林 2008-11-24 · TA获得超过172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0% ...

关于春天六个气节的谚语各两句
答: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

雨水气节谚语
答:雨水节气谚语大全 (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寓意:雨水那一天下雨,会有一个好收成。(2)雨水节,雨水代替雪,寓意:雨水节之后天气会越来越暖,降雨会增多。(3)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寓意:雨水节气里不会只是降雨,仍然会有寒流来袭,气温会骤降,甚至会降雪。(4)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

寒露的谚语
答:关于气节丰收的谚语 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立春晴,雨水均。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储惊蛰闻雷米似泥 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米价便宜。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

关于春天的谚语或俗语
答:关于春天的谚语或俗语1 1、稻花要雨,麦花要风。 2、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3、春季无大风,夏季雨水穷。 4、立春节气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5、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6、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7、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8、种地不看天,瞎了莫埋怨。 9、立春晴,雨水多。 10、三月多雨,...

立春节气的谚语
答:有关立春节气的谚语二 腊月立春节气春水早,正月立春节气春水迟。立春节气晴,一春晴;立春节气下,一春下。最好立春节气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立春节气晴,雨水多。立春节气晴,雨水匀。立春节气寒,一春暖.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雷打立春节气节,惊蛰雨不歇.立春节气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

关于立春的含义和一句谚语
答:立春的谚语 1、立春落雨至清明。寓意:立春那一天如果下雨,预示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2、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离意:立春开始响雷,六畜不安。3、正月展春流。窝意:立春以后,潮汐的海流会加大。4、春天后母面。窝意:入春以后,天气就像后母的脸色,阴晴冷暖无常。5、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春天的谚语和俗语是什么
答:春天的谚语和俗语是什么1 1、春风不刮,草芽不发。2、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3、春天栽树要早,夏天灭虫要了。4、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5、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6、春分栽不妥,再栽难成活。7、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8、两春加一冬,无被暖烘烘。9、春分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