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涅槃的心理学状态

作者&投稿:松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涅槃是个境界,就是《涅槃经》提出来的“常乐我净”的境界。众生皆在痛苦中,都在烦恼中。涅槃就是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绝对快乐清净的境界。

佛学将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

有余涅槃是罗汉得道,自己得道,不彻底。有余涅槃专心于自己的修行,不敢入世,一切不敢碰,眼不见心不烦,只管自己。

无余涅槃是佛境界,是彻底的。无余涅槃的第一个发愿就是使一切众生都成佛,都能够达到“我”的成就一样,“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感官器官的因,造成了接触的果;

接触的因,造成了感觉的果;

感觉的因,造成了贪爱的果;

贪爱带来了所谓的三毒——“贪嗔痴”,“贪婪”带来对愉悦的渴望,“嗔怒”带来对不悦的厌恶,贪婪和嗔怒这前两种毒药是第三种毒药“痴想幻觉”的成分。

在感觉和渴求之间,战斗打响了,如果你被感觉奴役、陷入渴求,你将永世无法摆脱束缚;相反如果你有意识地正念思考感觉的本质,理解了感觉的真面目,不屈服于渴求,不屈服于对快感的渴望,你就能避免渴求的结晶、固化。

一种是此时此地的解放,从贪爱带来的痛苦中得到解放——从对捕捉愉悦感觉和逃避不悦感觉的渴求中得到解放,从对事物永不停歇的欲望中得到解放。

第二种是一旦你在此时此地得到解放,就能进入涅槃境界,享受余生。然后,死去之后——将是你最后一次死去,因为你已经从轮回中超脱——就实现了另一种涅槃。

所以,不管哪一种涅槃,都需要使用正念冥想:培养出对感觉的意识,从而彻底改变你与这些感觉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脑的设计就是要它受输入信息的控制。而控制这台机器的关键就是伴随输入信息产生的感觉。

对感官输入冲击的反应差不多是反射性的。如果你以贪爱处理这些感觉——自然、反射性地渴望愉悦的感觉,自然、反射性地抵触令人不悦的感觉——你将继续被周围的世界控制。

涅槃的方法就是要细细体会这台机器的工作原理,理解之后对其加以改造,推翻它的程序,彻底改变它对因缘的响应方式,对其施加影响。

“自然选择”决定了人类的现状,它的目的就是——“将基因传给下一代”。这是自然选择价值体系的核心,也是设计人类大脑的指导标准。自然选择还在你的身体里植入了另一种观念——“我的利益独一无二”,换言之“我是特别的”。自然选择这个上帝将这些幻觉、观点植入你的大脑,施加幻觉,就是为了奴役你,实现它的目的。

而人类只有刺破幻觉,才能摆脱幻觉的控制,得到自由。

如果你能以正念审视这些感觉,而不是简单地响应,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摆脱大脑程序、感觉、幻觉的控制。你可以抵抗平常塑造行为的因,从而接近涅槃的境界。

从心理学上看,涅槃就是不带任何自私偏见的洞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根本不是任何特定人类的视角,抑或是其他任何物种的视角,就像爱因斯坦观察世界推翻“牛顿力学”得出“相对论”一样,是一种“无源之见”。

这种洞察切实藐视了自然选择的权威,因为自然选择全都在于特定的视角。

【无戒学堂】日更第266天

~

八灯是什么意思?
答:八灯是什么意思与传统佛教相关,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人们也使用这个词语来表达其他意思。特别是在中国的互联网社交媒体中,八灯成了一个流行的网络用语,常出现在讨论哲学、心理学或生活方式的讨论中。有时候,八灯也被用来解释那些造成注意力集中和视线一致的“光点”,比如一个人的眼睛或是摄影中的镜头...

道路——此生彼岸
答:佛陀说而来人生的第三个根本洞见就是,涅槃寂静。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什么是涅槃,涅槃是死吗,不是,因为死只不过是进入了另一种轮回,还要继续之前的生死...世界纷繁复杂的生物和状态就是原初非常简单的物质演化而来。 没有灵魂,人就是简单的物质,和动物、猴子、牛、马没有本质区别。 那么达尔文给人类找到什么样...

最近我在佛经里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事情有因必有果』在我们生活中『因果...
答:现代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一生致力于研究《西藏度亡经》,他认为此书内容深入人心,书中所揭示的生死因果确实存在。他在对此书的书评中写道:‘这部著作一直是我的忠实友伴,我不仅要把许多令人兴奋的观点和发现归功于它,而且还要把许多根本的洞见归功于它。’并热情地把此书介绍给了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精神...

《最好的告别》当你老了……
答:现在,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富有洞见的著作,和阿图·葛文德医生一起去探索生死的奥秘吧! 随着生活水平...1943年,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发表了他影响的巨大动机《人类动机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重要的是, 这个理由赋予了我们生命的意义,支撑着我们走过人生的重重苦难,直至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坐忘的今人解释
答:在现代心理学与现代治疗学中,也有十分多的阐释与运用,这里就不再具体重复了。 这种状态蕴涵了一种神秘体验,在老子中有提及,但是,但是老子后来又回到了现实伦理层面,这与庄子是不同的。后世道家以及各派学人论述很多,静坐修道的境界很深。实际上,“心斋”也是融汇在“坐忘”里的,或说,心斋是开始的一个方法,而...

因果无关宗教,它只是宇宙间的规律
答:现代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一生致力于研究《西藏度亡经》,他认为该书内容深入人心,书中所揭示的生死因果确实存在。他在对此书的书评中写道:“这部著作一直是我的忠实友伴,我不仅要把许多令人兴奋的观点和发现归功于它,而且还要把许多根本的洞见归功于它。”他曾热情地把此书介绍给了本世纪最有影响...

对《叔本华谈人生得失》之解读
答:就在1860年9月叔本华因肺炎恶化而去世,享年72岁,将所有的财产都捐给了慈善事业。01、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819年叔本华发表了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囊括了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这部书标志着叔本华思想发展的巅峰。以此同时,他的哲学思想广泛地影响了哲学、心理学、音乐和...

我法妙难思是什么意思
答:《金刚经说什么》我们回溯此一大事因缘:释迦牟尼自二十九岁出家学道,经过六年来的普遍参学,备历艰辛。到了三十五岁,始证得各种神通境界,洞见人类身心潜能的无比妙用,和生命的根本。同时睹明星而悟道,了彻宇宙人生的真谛,爽然叹息:原来如此。当下他就想进入涅槃(寂灭圆明),懒得说法了。因此震动...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话信的机率多少
答:现代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一生致力于研究《西藏度亡经》,他认为此书内容深入人心,书中所揭示的生死因果确实存在。他在对此书的书评中写道:‘这部著作一直是我的忠实友伴,我不仅要把许多令人兴奋的观点和发现归功于它,而且还要把许多根本的洞见归功于它。’并热情地把此书介绍给了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精神...

从原生家庭到新生家庭
答:经过近十五次的心理咨询,孟老师将我所讲的片片断断慢慢粘连起来条分缕析,引导我去感受去对比,从刚开始地说不出来,但现在逐渐清晰起来,让我去洞见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并让我看到这种模式继续蔓延在后来的新生家庭里。如果不是家庭发生了变故,如果不是孩子出现了厌学弃学的状况,如果不是走上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