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以”解释为“因为”时如何判别其词性是介词还是连词 文言文中虚词“以”翻译成“用”和“用来”有什么区别?词性是动...

作者&投稿:鱼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首先,我们要明确现代汉语的“介词”和“连词”的意义,介词跟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句子的状语(放在动词前面),而连词则起连接作用。我们看下面的例句:

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因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因为(《信陵君窃符救赵》)
你看看这两个例句就可以看出哪个是介词哪个是连词了。

例1的中心动词时“欺”,句子的翻译是:赵王哪里能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呢?这个句子的整体意义是强调“不敢欺骗秦国”,中心动词是“欺骗”,“以”与“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欺”的状语,这个“以”译成“因为”,是介词。
例2是两个句子,,一是公子贤,多客,一是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全句的翻译是:诸侯因为公子贤能,有很多门客,(所以)对魏国不敢动用武力发动战争。这里的“以”(因为)是连接两个句子的,表达的是说明诸侯不敢动用武力的原因,所以,这个“以”是连词。

我们再看两个句子:
3.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战》)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的“以”翻译成“因为”,但它是中心动词“死者”前面的修饰成分(原因),不起“连接”作用,是介词。
例4的“以”翻译成“因为”,它不是与“两人”一起组成介宾短语作“在”的修饰成分,而是“连接”“不敢加兵于赵”和“两人在”这两个句子,表明因果关系的,所以,这个“以”是连词。
其实,文言虚词理解的关键是语言环境,句子的上下文。
上述说明不知道能否让你理解。这个可能要当面讲解才能更好。最好问问你的老师。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介词、副词、连词、叹词、助词、拟声词。
先判断“以”是不是实词,是实词另当别论,是虚词,再判断它后面跟的是不是名词性的词(语),是的,这个“以”就是介词。

翻译为因为好像都为介词

“以 ” 译为“因为 ”当介词时, 在句中是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是用来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的)

例句:
“不以千里称也 ”中的“以”译为“因为” 与“千里”一起作为介宾短语修饰动词“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中的“以”译为“因为” 与“己”一起作为介宾短语修饰形容词“悲”

译为“因为”是介词时,往往还可译为“凭借”或者“因”。

在文言文中,“以”译为“因为”当连词的情况很少,倒是现代文较常见。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连接表原因的分句。

例如:

因为他上课迟到了,所以受到老师批评。

我想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作介词时连接短语;作连词时连接句子。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点帮助,祝你学习愉快!

文言文如何判断虚词是介词还是连词~

能够不翻译,直接用逗号代替就是连词,必须翻译就是介词。

一、词性不同
1、“用”:这里“以”作动词。
2、“用来”:这里“以”作连词。
二、用途不同
1、“用”:这里“以”表动作。
2、“用来”:这里“以”表目的。
以拼音:yǐ
释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连及:富以其邻。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加以[jiā yǐ]
表示给予。
2、以来[yǐ lái]
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4、以内[yǐ nèi]
方位词。。
5、难以[nán yǐ]
难于。

文言虚词“以”解释为“因为”时如何判别其词性是介词还是连词_百度...
答:你看看这两个例句就可以看出哪个是介词哪个是连词了。例1的中心动词时“欺”,句子的翻译是:赵王哪里能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呢?这个句子的整体意义是强调“不敢欺骗秦国”,中心动词是“欺骗”,“以”与“一璧之故”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欺”的状语,这个“以”译成“因为”,是介词。...

虚词"以,之,而,与,为,且,其,因,于"用法
答:(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

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答: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我来答 分享 复制链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3587290947017324 新浪微博 微信扫一扫 举报 3个回答 #热议# 二阳是因为免疫力到期了吗?轩幽恋月 2014-01-12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

因为用文言文怎么翻译
答:因为用文言文可以翻译为盖、以。以:因为,由于——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白话释义:因为贪婪而奴役百姓。盖:因为,由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白话释义: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

请教几个初二文言文虚词,“以”“为”“而”“乃”“可”,要有解释和...
答: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③...

1、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填上序号 a、因为b用c、用 ...
答:一、 "以"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7、“以”后接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常译作“把、用、在、...

文言文虚词“以”作介词解释为“因为”和作连词解释为“因为”要怎么...
答:介词一般连接两个短语,名词,宾语之类的不成句子的成分 连词一般连接句子,以解释为因为的时候其实你可以转化成英语去想...介词就相当于because of...连词就相当于because...

以在古代文言文的用法
答:以yǐ ㄧˇ 1. 用,拿,把,将:~一当十。 ~苦为乐。~身作则。 ~邻为壑。~讹传讹。 ~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 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 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

文言文虚词
答:文言文虚词 de用法 --冲刺 要诀为一、介词。 1、表对象。可译为“给”“对”“替”。 例: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给) 《公输》②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替)《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例:③项为之强(因为)《闲情记趣》 3、表目的。可译为“为了”。 例:④为宫室之美(...

师说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师者,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
答:(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