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表现有哪些 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事例有哪些?

作者&投稿:脂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森林资源的枯竭

其中影响最大森林锐减便是热带雨林减少,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砍伐林木用于出口。

二、酸雨

由于CO2等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明显变暖。科学家预测,到下世纪中叶,地 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从而导致南北极冰雪部分融化。加上海水本身热膨胀, 就会使世界海平面上升25~100厘米,一些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将葬入海底。

地球上的许多 平地,如北京、上海、伦敦、纽约等城市全部被淹没掉。数亿沿海居民将被迫迁居。同时地 球变暖将使不少国家和地区干旱少雨,虫害增多,农业减产。

此外,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SO2、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也在急剧增加。当大气中的SO2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与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H值低到 5. 6以下(正常为5.6),这种雨称为酸雨。如果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浓度很高时,可以使降 雨的pH值低到3左右。

三、水土流失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

四、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指的是由于植被破坏后,在干旱和多风的条件下,出现风沙移动,在土地表层形成沙层的现象,是属土地资源破坏。我国是土壤退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五、生物种类和资源减少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中不少属于稀有品种。由于森林、草原 等自然资源不断地受到人为的破坏,致使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再加上乱捕滥猎,不仅表现在数量减少方面,而且质量也明显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破坏



一、区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严重,林草植被退化,生态功能下降,洪涝灾害、沙尘暴加剧;

海洋和淡水渔业水域污染加重,海蚀范围扩大,水域渔业功能削弱;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破坏问题依然严重,环境恢复治理滞后。

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全国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恶化、种群数量减少,种质资源及野生亲缘种丧失,珍贵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珊瑚礁、红树林破坏严重,近海天然渔业资源衰退。

三、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秸秆、畜禽粪便等各种养殖业的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是当前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扩展资料:

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此外还有湖泊的富营养化、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等。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主要有:乱捕滥猎、乱砍滥伐、毁林造田等。

目前,我国的生态恶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一是积点连片,由原来的局部、小范围的生态破坏恶化逐步演变成区域性、大范围的生态恶化;二是从量变到质变,由原来以单要素为主的生态破坏,逐步发展成整个区域或流域生态的结构性破坏,功能退化甚至是完全丧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突出表现在自然资源的破坏上。主要包括5个方面:
⒈森林资源的枯竭。
⒉草原面积锐减,草场质量下降。
⒊水土流失。我国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⒋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指的是由于植被破坏后,在干旱和多风的条件下,出现风沙移动,在土地表层形成沙层的现象,是属土地资源破坏。我国是土壤退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⒌生物种类和资源减少。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中不少属于稀有品种。由于森林、草原 等自然资源不断地受到人为的破坏,致使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再加上乱捕滥猎,不仅表现在数量减少方面,而且质量也明显下降。

气候变暖,江河的水变少变混浊,泥石流、火灾频发,风沙很大,一些动物濒临灭绝。

森林资源的枯竭经常出现沙尘暴洪水泥石流等一些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

生态环境有哪些破坏~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1.25亿人口生活在污染的空气中;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到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14亿人口的生活环境中没有污水排放装置;全球每年土壤流失达200亿立方米;每年全世界的森林正以46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大气污染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害气体是当今世界极重要的污染源。美国每年有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在欧洲,二氧化硫每年夺走6000—13000人的生命,使20万名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此外,二氧化氮污染,今后几年将使6000万欧洲人肺功能减退;臭氧污染将使100万儿童患感冒或眼睛发炎,全世界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早亡。工业的发展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活。人们应当牢记这样一条警句:“即使没有核战争,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足以毁灭人类自身。”


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答:破坏环境的行为有:砍伐树木、焚烧山野、焚林而猎、涸泽而渔、焚烧垃圾、污水任意排放、江河放药闹鱼、工厂尾气不达标肆意排放、废旧冰箱雪种任意排放和丢弃、废旧电池任意丢弃等。1、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答:4、历史长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5、过分强调工程措施,而忽视了生物措施。6、部分生态建设项目忽视了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7、生态环境建设管理方面“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认真执行。8、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

人类有哪些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呢?
答:1、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2、伐木、破坏植被,破坏生物栖息环境,不利于温室气体的吸收。3、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4、城市的光污染,破坏生物生态环境,如候鸟迷失方向。5、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土地资源和水资源。6、能源开采方式不当,破坏地标植被,污染周边环境。7...

生态破坏有哪些危害
答:1.砍伐树木。2.焚烧山野,3.焚林而猎,4.涸泽而渔,5,焚烧垃圾,6,污水任意排放,7,江河放药闹鱼,8.工厂尾气不达标肆意排放,9,废旧冰箱雪种任意排放和丢弃,10,废旧电池任意丢弃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形式有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人类有哪些破坏大自然的行为?
答:1、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2、伐木、破坏植被,破坏生物栖息环境,不利于温室气体的吸收。3、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4、城市的光污染,破坏生物生态环境,如候鸟迷失方向。5、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土地资源和水资源。6、能源开采方式不当,破坏地标植被,污染周边环境。7...

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
答:森林遭到破坏的后果如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森林被破坏,使全球的大气质量恶化。森林草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野生的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耕地面积减少、沙漠化严重。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核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等重大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淤积河道,使河床抬高...

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有哪些?
答: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有:1、发展工业的时候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环境污染。2、任意捕杀野生动物。3、大量开发耕地导致了大自然的破坏。4、乱砍乱伐,破坏森林,导致树木的减少,破坏大自然。5、大量开发旅游区,破坏自然环境 。

人类有哪些破坏大自然的行为?
答:1、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2、伐木、破坏植被,破坏生物栖息环境,不利于温室气体的吸收。3、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4、城市的光污染,破坏生物生态环境,如候鸟迷失方向。5、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土地资源和水资源。6、能源开采方式不当,破坏地标植被,污染周边环境。7...

人类随意破坏自然环境给地球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
答:2、核污染 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遗留物对环境的破坏,包括核辐射、原子尘埃等本身引起的污染,还有这些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后带来的次生污染,比如被核物质污染的水源对人畜的伤害。3、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

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