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有哪些破坏 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事例有哪些?

作者&投稿:畅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1.25亿人口生活在污染的空气中;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到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14亿人口的生活环境中没有污水排放装置;全球每年土壤流失达200亿立方米;每年全世界的森林正以46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大气污染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害气体是当今世界极重要的污染源。美国每年有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在欧洲,二氧化硫每年夺走6000—13000人的生命,使20万名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此外,二氧化氮污染,今后几年将使6000万欧洲人肺功能减退;臭氧污染将使100万儿童患感冒或眼睛发炎,全世界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早亡。工业的发展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活。人们应当牢记这样一条警句:“即使没有核战争,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足以毁灭人类自身。”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以下几类,
1.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动植物的生命运动有时也会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
2.人类的行为,主要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还有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
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森林被砍伐、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河流、海水被污染(排放工业、生活污水)
土地肥力下降,开始盐碱化
动物被偷猎(藏羚羊等珍惜动物)
许多珍惜动物濒临灭绝的危险
温室效应严重
空气中含有大量对人有害的物质,造成酸雨等现象
过度使用地下水导致地面下降,塌陷
沙尘暴肆虐
沙漠面积扩大,土地沙漠化严重

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污染等原因所引起的。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因环境中元素自然分布不均引起的地方病,以及自然界中放射物质产生的放射病等。另一类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有时候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表现有哪些~

一、森林资源的枯竭

其中影响最大森林锐减便是热带雨林减少,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砍伐林木用于出口。
二、酸雨

由于CO2等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明显变暖。科学家预测,到下世纪中叶,地 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从而导致南北极冰雪部分融化。加上海水本身热膨胀, 就会使世界海平面上升25~100厘米,一些地势低洼的沿海城市将葬入海底。
地球上的许多 平地,如北京、上海、伦敦、纽约等城市全部被淹没掉。数亿沿海居民将被迫迁居。同时地 球变暖将使不少国家和地区干旱少雨,虫害增多,农业减产。
此外,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SO2、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也在急剧增加。当大气中的SO2与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即转化成硫酸与硝酸溶解在雨水中,使降雨的pH值低到 5. 6以下(正常为5.6),这种雨称为酸雨。如果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浓度很高时,可以使降 雨的pH值低到3左右。
三、水土流失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
四、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指的是由于植被破坏后,在干旱和多风的条件下,出现风沙移动,在土地表层形成沙层的现象,是属土地资源破坏。我国是土壤退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五、生物种类和资源减少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中不少属于稀有品种。由于森林、草原 等自然资源不断地受到人为的破坏,致使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再加上乱捕滥猎,不仅表现在数量减少方面,而且质量也明显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破坏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答:破坏环境的行为有砍伐树木、焚烧山野、焚林而猎、涸泽而渔、焚烧垃圾、污水任意排放、江河放药闹鱼、工厂尾气不达标肆意排放、废旧冰箱雪种任意排放和丢弃、废旧电池任意丢弃等。破坏环境罪立案标准是什么1、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它...

说出五种破坏环境的现象
答:废气排放、污水排放、滥伐森林、过度开矿、涸泽而渔。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原有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关系变成了对立的关系,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资源被过度开发。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业生产...

生态破坏包括哪些
答:1、水土流失严重;2、过度采挖珍稀动植物;3、乱砍滥伐;4、生物多样性减少;5、过度垦荒,围湖造田;6、不合理地引进物种;7、草场退化;8、水资源短缺;9、沙漠化;10、荒漠化。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

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答:2、荒漠化 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3、水体污染 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

破坏环境的十种行为
答:1、废气排放 是大气环境 的严重的污染源,工业企业燃烧和生产工艺过 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气。2、污水排放 污染地表水,如琥珀、江河,导致水体水质变差,甚至影响水体功能;污染土壤,导致土壤出现酸碱化、盐碱化等 3、滥伐森林 破坏原始林资源;不能涵养水源,造成河流流量减少;旱涝危害增大;水土流失加剧 4...

环境污染有哪些方面
答:除了产生影响人类身体之外,在生态环境中还存在着环节的关联导致生态系统更大面积的破坏,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上都形成了更大的威胁。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污染首先是加大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完善对于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个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废物...

生态破坏包括哪些
答: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突出表现在自然资源的破坏上。主要包括5个方面:⒈森林资源的枯竭。⒉草原面积锐减,草场质量下降。⒊水土流失。我国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⒋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指的是由于植被破坏后,在干旱和多风的条件下,出现风沙移动,在土地表层形成沙层的现象,是属土地资源破坏。我国是土壤...

我国生态破坏主要有哪()个方面?
答:我国生态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水土流失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1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2、土地荒漠化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目前...

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答:1、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2、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是...

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严重行为,要事例
答: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