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古代文学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投稿:郝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注〕,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关羽兵器:青龙偃月刀(演义) 槊(专家推论)
〔注〕关羽的本字,可能因资料版本不同而有所出入,目前流传比较广泛的是“长生”和“寿长”这两说。
[编辑本段]【《三国演义》对其评价】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编辑本段]【人物事迹】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是很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关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兴。
关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陆树铭饰)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义”出他们的誓词:“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虽是小说家言,但由于符合了动乱频仍的时代中下层百姓的心态,所以影响巨大。后世好多农民起义,都效法结义的形式,来巩固队伍,加强团结。三人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参与了进攻农民起义军的行列。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中平元年(184年)一直到死,关羽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随其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刘备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关羽、张飞担当他的护卫,是他得力的左右手。中平元年(185年),刘、关、张带着刚刚组织起来的兵马,首先投奔涿郡的校尉邹靖。黄巾军打到涿郡,他们配合官兵出动抵抗,首战告捷,立了大功。接着,他们离开涿郡,前去投奔正在广宗(在河北省威县东)围攻黄巾首领张角的中郎将卢植。到广宗后,因卢植遭诬陷被押回京师,他们便决定返回涿郡。归途中,遇到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正在追击接替了卢植职务的董卓。关羽和张飞带领一支人马,突如其来地向黄巾军横杀过去,救了董卓。刘备后来投奔幽州军阀公孙瓒,因屡立战功长任平原相,关羽和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分统部曲。他们三人照样“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关羽和张飞终日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
建安元年(195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后,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皇帝成为傀儡。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次于将军的武官)。时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密谋除掉曹操。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谋士程昱、郭嘉、董昭等认为,不该放走心怀叵测的刘备,曹操立即派人去追,但已不及。袁术南逃寿春(今安徽寿县),朱灵班师回朝,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与朝中反曹势力遥相呼应。东海(今江苏郯城)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司马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暂且取得徐州、下邳地区,作为休养和发展的基地。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子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猝应战,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则逃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投奔了袁绍。
曹操赞赏关羽为人,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不久却觉察关羽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对与关羽关系甚好的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张辽去问关羽,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张辽将关羽的这番话转告曹操,曹操闻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二月,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多万人马进军黎阳(今河南滑县东北),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攻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南进。刘延告急请援。四月,曹操为解除侧翼威胁,北救刘延。谋士荀攸建议:“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曹操依行其计。袁绍闻曹兵渡河,果然分兵向西,挺进延津。曹操趁机引兵向白马疾进,及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大为震惊,仓促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戏曲中的关羽形象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其必去,遂重加赏赐。关羽把曹操屡次给他的赏赐都封存妥当,把汉寿亭侯的印绶挂在堂上,给曹操写了封告辞信,保护着刘备的家小,离开曹营,到袁绍军中寻找刘备。曹操将士闻后,要去追赶,曹操劝阻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从关羽被擒到他立功报曹、重新投奔刘备,这段经历始终口耳相传,流行播衍。到《三国演义》,则形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故事单元,包括关公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曹操厚待关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曹操赠袍,关羽穿于衣底,上用刘备所赐旧袍罩之,不敢以新忘旧;曹操赠赤兔马,关羽拜谢,以为乘此马,可一日而见刘备;关公斩颜良;关公挂印封金;古城兄弟相会等。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这段故事。
袁绍兴师南进,派刘备南下汝、颍,攻掠曹操后方,被曹操部将曹仁击溃。刘备逃回袁绍军中,受到猜忌,暗中打算脱离袁绍,于是建议袁绍跟荆州牧刘表结盟,以使曹操腹背受敌。袁绍信以为真,派刘备率领本部人马,再度南下汝南与黄巾军首领龚都等会合,兵力扩充到数千人,对曹操后方又构成威胁。是年七月,曹操为稳定后方,派大将蔡阳率兵讨伐刘备。刘备预作充分准备和部署,率部迎战蔡阳。两军激战,曹军大败,蔡阳被杀。建安六年(201年)秋,曹操统军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龚都等部皆散。至此,刘备脱离袁绍,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刘表对刘备以礼相待,此后,刘备便在荆州屯兵。
从建安六年到十三年(201—208年),刘备在这八年中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羽和张飞就再也不表示反对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死,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刘备为避开曹军锋芒,便撤离樊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去,并派关羽率领一万多水军,从水路往江陵会合。刘备军撤退到当阳长阪坡(今湖北当阳东北)时,被兼程追来的曹操骑兵打得大败,去江陵的道路被曹军截断,刘备只好斜趋汉津。关羽率水军前去接应,保护刘备退到了夏口。
据《蜀记》记载,当年刘备在许昌,与曹操一起打猎。关羽曾劝刘备乘人散混乱之际,杀掉曹操,以绝后患。可能由于形势不允许,刘备没有答应。这回在汉津会面,飘泊无依,关羽愤愤不平,说:“当年在猎场上,如果听了我的话,就没有今日的困厄之灾了。”刘备解释说:“当时,也是为国家着想,爱惜曹操是难得的人才。再说,如果天意辅助正人,又焉知今日的飘泊不是咱们的福分呢?”不过,被认为不是事实。
曹操占领江陵后,气势更盛,大有吞没“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和消灭江东孙权之势。这就发生了孙权、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今蒲圻县西北)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后人为突出关羽“全交重义”的特点,演义出了他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细节,至今脍炙人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刘备得了四郡,加上孙权借给他的南郡,终于在荆州站住了脚。然后刘备封拜元勋。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益州既平,关羽得赐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刘备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孙权便派诸葛瑾为使去跟刘备商量,要求把荆州南部的几个郡归还东吴。刘备托辞拒绝,孙权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长沙、零陵、桂阳三个郡。关羽坚决不让,将孙权派来的官吏全部轰了回去。孙权一怒,马上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了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带领一万兵马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拒。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彼此对峙。
孙刘两家正在争夺荆州,此时,刘备闻曹操攻下了汉中,急忙和孙权平分荆州,抵抗曹操。在此同时,关羽设宴招鲁肃赴宴,想商议荆州之事,但被鲁肃指责。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今河南南阳)、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今陕西南部),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于是,在手下文武官员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孙悟空[2],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从石中迸裂而出。孙悟空刚出生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成为众猴之王,群猴称之为美猴王。后来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法号悟空。孙悟空第一次到天界时所封官职—弼马温。后因自感受骗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齐天大圣,后天庭被迫承认该封号。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收服压于五指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还被观世音菩萨赐有后脑神奇的头发,可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孙悟空,唐僧西天取经时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从东海龙宫抢得,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或者看不到,大到顶天立地,上伸可到三十三重天,下伸可以至十八层地狱。他占花果山为王,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万年金丹,打败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介绍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精兵良将,为何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宏愿,最终反到落了个国破家亡的悲剧结果呢? 诸葛亮当初拟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统天下的远大恢宏的战略理想,最终成为一场空梦,非但没有统一中原,反到连他亲自辅佐创立的蜀国也顷刻间烟飞灰灭,是蜀国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剧!倘若诸葛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会做何感想?不知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生前是否曾预见到蜀国的灭亡?他是否占卜到自己与蜀国的彻底失败? 诸葛亮最终败给了谁?经在下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诸葛亮最终败给了天意!天不灭曹!在滚滚向前转动的天意巨轮面前,任何人的谋略、智慧的力量,都是渺小可怜的!何为天意?民意也!春秋无义战,其实三国时代也无义战,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为争夺领地城池,所发动的连绵不断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其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人心思安,人心思定,成了三国时代的民意象征。 刘备白帝城托孤辞世,诸葛亮以相父身份,辅佐幼主刘禅,治理蜀国,此时的诸葛亮虽为相父,实为蜀国不是皇帝的皇帝,摄军政大权于一身,独步于蜀国政坛上,纵横驰骋,颇为得志,失街亭后的自贬,也是做做样子,权力丝毫未减,仍在蜀国政坛上叱诧风云,威风不减当年。客观地看,诸葛亮治理蜀国那些年,把蜀国治理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提高了国力与军力,政绩辉煌卓然。但诸葛亮此时也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埋下了蜀国亡国的祸根——完全忽视了对刘禅从政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子不孝,父之过,刘禅日后的腐败昏庸无能,身为相父的诸葛亮是难辞之咎的。当诸葛亮五丈原突然归天后,蜀国的权利中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真空,历史把刘禅真正推上了蜀国政治权力舞台中心。刘禅这位昏庸无能只知纵情享乐的一国之君,便开始把蜀国一步步推进了亡国的深渊。蜀国有刘禅这样胸无大志的昏庸皇帝执掌朝纲,焉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焉能不成为亡国之君?天意便自然转到雄心勃勃、军力日盛的魏国头上了。灭六国者,非秦也;灭蜀国者,非魏也,乃蜀国自己也!乃刘禅自身也!天意难违,诸葛亮终究败在了天意面前! 翻开东、西方的军事战争史,不难发现,东方军事发展的核心是重在一个“谋略”上;而西方军事发展的核心始终是在发展实力(武器装备)上,其明显差异不言而喻。此种差异,在中国古代军事家们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受孙子兵法和诸葛亮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灾难性的后果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频频发生。只有在拥有实力的基础上,运用好谋略,方能常胜不败! 诸葛军师,在下为你的智慧而喝彩,为你的失败而深思

略谈林黛玉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林黛玉的形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一艺术形象为何具有如此魅力?恐怕是许多人未曾深思过的,这也是我感兴趣的问题之一。

要探讨这个问题,还要从曹雪芹塑造这一艺术形象时所依傍的原形谈起。

看过《红楼梦》的人,大都承认林黛玉是书中的第一号女主角。曹雪芹在这一形象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一形象绝非凭空非而来。它融铸了历史上许多人物的优点。除了“四大美人”外,有赵飞燕、蔡文姬、绿珠、谢道蕴、李清照、朱淑真、叶小鸾、冯小青,此外,如神话传说中的娥皇、女英、素娥、洛神。除女性外,其他如正直刚烈力绌遭危的鲧、心有七窍的比干、梦中化蝶的庄生、高标见妒的屈原、贾谊、采菊东篱的陶令、英年早逝的李贺……可以说是许多历史人物优秀人格的集合体。她是美的化身,集外貌美、气质美、才情美、精神美于一身。

在此,侧重谈谈这一形象与“四大美女”原型的关系。

首先是她的外貌美。林黛玉在书中首次出场,是在“进贾府”一场。她给宝玉(其实是广大读者)的第一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一下子攫住了宝玉的心。贾府之人,一见之下,觉虽弱不胜衣,却 “自有一段自然的的风流态度”。小厮们背地叫她“病西施”,无讥笑之意,有爱重之心。“颦眉”使人马上联想到古代越国美女西施。所谓眉目传情,作者以此作为人物描写的切入口,可见其匠心所在。联系到下文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令读者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就是我所喜欢的“那一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嫱、貂蝉、杨玉环,她们的美都较为抽象,无非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类的描写,并未形诸较为具体的文字,可以让人相见其人之美。而黛玉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着力塑造的“活生生”的“这一个”,她的美自始自终都有着真实的生活令人可感可知。所以,她的美是具体的、生动的、传神的,具有强烈感染力。这是林黛玉形象超越“四大美女”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气质美。古代“四大美女”美则美矣,但总觉得美在躯壳。林黛玉之美美在气质。这气质是由文化修养所造成的。西施的文化程度没有记载,大抵是农家文盲女(浣纱女);王嫱除了“不贿画工”的记载,“自请出塞”和蕃,也只有一支琵琶马上相伴;貂蝉原也不过是司徒王允的养女,其身份就是奴婢;杨玉环出身于官宦之家,除了爱好音乐、舞蹈外,其文化修养并未见记载,仅传世的一首诗,经考证,也系他人伪托。而林黛玉则饱读诗书,具有典型的热情、敏感、深刻、倔强、孤傲的诗人气质。文化修养造成的气质美也远迈“四大美女”之上。

再次是才情美。黛玉锦心绣口,灵心慧性,不止一般意义上的多才。这既是教养所得,更是天性所赋。她的言行举止,无不透露出少女的敏感、多心、才智、机锋。她的书房中不仅有满架的儒家诗书,她也偷看《西厢记》、《牡丹亭》一类被封建礼教斥为“诲淫”的书。她在大观园诗社素有“咏絮才”之称,艺压群芳;她自告奋勇当老师,教香菱学诗。这个少女的形像,深入人心,获得了读者的强烈好感。

最后是精神美。如果仅限于上述三条,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才女都可能具备。林黛玉的精神美,突出地体现在她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固然,对自身而言,她摆脱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精神枷锁;对男子,对她心仪的宝玉,她极力反对其走仕途经济,追求功名,是宝玉反封建的志同道合的战友。她敢于斗争,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勇于追求个人幸福,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在她的身上,闪耀着民主、叛逆的光辉。与贾宝玉一起,构成了《红楼梦》中两个耀眼的艺术形象。

林黛玉的结局是人所共知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达到一种悲剧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造成一种遗憾的美。试想,如果林黛玉不死,成了宝二奶奶,成了贵族家庭的主妇,得偿所愿,那么,她的性格将如何发展?我想,曹雪芹把她处理成“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结局,是耐人寻味的,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感慨。

可见,林黛玉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乃是曹雪芹揉合了古往今来许多优秀人物(不局限于女性)的种种闪光点,塑造出的鲜明的“这一个”。在她身上,也有爱哭、怄气、小性、猜疑的缺点,但这与其说是缺点,不如说是女性共有的特点,使得这一形象摆脱了“高大全”的模式,显得更加真实可爱。

林黛玉的形象对当今现代女性的意义何在?

林黛玉形象是曹雪芹倾尽心血塑造出的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它的完美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时代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现代女性而言,我们不需亦步亦趋地模仿林黛玉,而是要从精神实质的高度去学习她的优点,从时代的高度去发扬那个时代的妇女所不具备的新品质,努力提高自身思想与文化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即尊重自己与男性平等的地位,珍视自己的人格,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爱惜自己的名誉,珍惜自己的年华,立志为妇女争光;保持自己的尊严,重视自我教育,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学苦钻,勇于开拓,自强不息,做一个创造新生活的强者,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新女性。

介绍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写出这个人的特点也可以写写你对他的...
答:1. 在《红楼梦》这部古代四大名著中,王熙凤是其中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她是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以其精明能干和独特的个性在贾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2. 王熙凤的容貌特征十分鲜明,有着丹凤三角眼和柳叶吊梢眉,身形苗条而风骚。她在贾府中以铁腕政策和机智应对著称,善于阿谀奉承和见风使舵...

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年代,简介和主要人物
答: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介绍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答: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挥令大军冲杀,袁军大败溃散,遂解白马之围。戏曲中的关羽形象 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关...

介绍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个人物 写出这个人的特点 也可以写写你对他的...
答:王熙凤——《红楼梦》中人物,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能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简介及其著作
答: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è)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

水浒传的主要人物介绍(至少八个)
答:宋江(1073~1124),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2、卢俊义 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祖居北京大名...

写历史名人的文言文
答: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把他征聘在幕府中,后来幕府撤销了。开元(唐玄宗年号)末年,孟浩然背上长疮而死。 4. 推荐一些古代人物传记的文言文 原文 周宅①酆、镐②,近戎人。幽王与诸侯约,为葆③于王路④,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⑤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⑥大...

请介绍一下这几个古代人物
答:同时还精于鉴定古器物、名书画。 赵孟俯的妻子管道生善于画竹,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画家之一,她的书画学自丈夫。他们的儿子赵雍也是知名画家,并且精于书画鉴赏。 赵孟俯的书画作品流失比较严重,许多海外大博物馆、私人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幼舆丘壑图》,这是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画的是晋代...

写一篇介绍古代名著中的一个人物450字
答:孙悟空 : 电视剧中的孙悟空形象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人物之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大师兄。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什么?主要人物是哪些?他们有什么特点?
答:曹作八十回在撰写、修改过程中就以抄本的方式流传。乾隆五十年(1791年),程伟元将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续稿以活字排印,从此一百二十回本流行。但前八十回的文字曾有改动。 介绍:红楼梦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代,内容大旨谈情。隋唐以前中华文化受尚古尚朴潜规则影响,没有专门研究、开示、描画心性的作品传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