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论文“洋务派与洋务思想研究述评”,不少于3000字 简述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洋务派的洋务事业。

作者&投稿:程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奕欣、李鸿章等洋务派和冯桂芬、王韬等洋务运动的思想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处于危亡之中;主张借西法以自强,工商立国、中体西用这些建构起了洋务派的救亡思想,对于冲破传统观念,推进救亡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起了不可抹煞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关键词]借法自强;工商立国;中体西用;救亡思想

两次鸦片战争创深痛巨,对民族危机有更深认识的洋务派及思想家,比较清醒地看到了中国面临危局,不甘屈辱,但又看到了中国贫弱尚无力与强敌抗衡,因而必须忍辱负重刻意内部建设,开始思索如何救亡? 实干家奕欣、李鸿章等则提出了“自强”以消弭外人侵略的方针。洋务运动首先在自强的口号下开展起来。

一、必须借西法以自强

魏源“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1](P2)的劝告为洋务派提供了前驱思想,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西方的制器之法远胜于中国,从而走上了借西法以自强的道路。

1860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因不请洋人为技师,所造之船行速甚慢。洋务派总结教训,开始比较西法与中法。1863年,监察御史陈廷经上奏:“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靡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战舰之精也,一在机器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4](P13)他建议设造船厂、火器局。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等已经兴办,洋务派有了学习西法的实践经验,而英人赫德向清廷呈递《局外旁观论》一书,建议中国“借法自强”。清朝廷视《局外旁观论》为“挟制中国”之书,但接过了“借法自强”的口号,军机大臣密寄曾、左、李地方督抚进行讨论。特别强调:“外国之生事与否,总视中国之能否自强为定准。”[4](P15)

1872年,闽、宁、津局次第兴办,“借法自强”的方针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周家楣奏请在练兵、制器、设厂、筹饷等方面借用西法,总理衙门再令地方督抚讨论。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代表了时人的普遍看法。

关于练兵,李鸿章建议陆军一律改为洋枪炮队,各海口仿照洋式修筑沙土炮台。

关于制器,李鸿章详尽地比较了英、俄、德、法、美的枪、炮、子弹、水雷之优劣,建议仿造其最先进的武器,因仿造用费巨大,他特别建议“中土用洋法自开煤铁等矿。”[4](P45)

关于造船,李鸿章最为重视,认为闽局自造之船,小而易破,费饷亦多,建议购买外国铁甲大船,派出华匠兵士去外国学习造船方法和驾驶操练之法。

关于筹饷,李鸿章强调开采煤铁等矿以生利。在开办矿业的方法上,“一切仿西法行之;”[4](P50)在集资方法上,“或由官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4](P50)

关于用人,李鸿章看到旧官吏皆由章句弓马科举而来,所以“文武兼资,素习风涛驾驶轮船操法者,实不易得耳。”[4](P52)因而建议“另开洋务进取一格,以资造就”[4](P53),请求“凡有海防省分,均宜设立洋学局,……分为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气学数门。”[4](P53)

在洋务运动的后期,借法自强的内容更为广泛。造船、制炮、练兵、采煤、铸钱、织布、筹饷、抽水、育才等等都仿西法。

二、中国必须尽快工商立国

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使中国人以农立国的观念根深蒂固。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不得不支付巨额赔款,使原已十分拮据的财政更为艰难,洋务运动因经费不足举步维艰,筹款裕饷使李鸿章等洋务派大伤脑筋,不得不在田赋、人丁、厘金、关税等传统收税项目外另寻出路。也就在谋求税收新路中,洋务派逐渐形成了工商立国的观念。

1875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开采五金煤油等矿,仿西法“劝远近富商凑股合立公司,开得若干,酌提一、二分归官,”[4](P50)产生了兴办工商业以增加税源的思想。继之,郭嵩焘上《条议海防事宜》指出“西洋立国,在广开口岸,资商贾转运,因收其税以济其用。”[4](P133)不久,薛福成上《应诏陈言》,指出求富是自强之本,“夫欲筹御外之规,必先操裕财之本”,而裕财必须“体恤商情,曲加调护。”[4](P158)这些认识已经有了工商立国观的雏形。

1878年,监察御史李璠上奏,谈工商与国力的关系,“明之中叶,葡萄牙商务最盛,国亦最强,英国起而夺之,称雄海外二三百年,葡则式微甚矣,”“商务之盛衰,关乎国运。”[4](P167)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列强侵华的目的是通商以谋求经济利益,是“商战”。“商战”对华危害极大,“始而海滨,继而腹地,既蚀人之资财,并据人之形性,盘踞已久,遂惟所欲为。”[4](P165)正是“商战”,才使中国民贫财困。对付商战,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都软弱无力,只有采取经济手段,以商敌商,“鼓励沿海义民仿照外国凑集公司,前往贸易” [4](P166),“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4](P167)如此就会“收回

洋务派与洋务思想研究述评
原创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思想主张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上的不同
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
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二、经济上的不同
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
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三、思想文化上的不同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
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
维新派是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新派

急求一篇论文“洋务派与洋务思想研究述评”,不少于3000字
答:[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奕欣、李鸿章等洋务派和冯桂芬、王韬等洋务运动的思想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处于危亡之中;主张借西法以自强,工商立国、中体西用这些建构起了洋务派的救亡思想,对于冲破传统观念,推进救亡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起了不可抹煞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

有关洋务运动的论文
答: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因为洋务运动由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所主持,其根本目的又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所以,他们大规模引进的只是西方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抵制和反对。这就不可能...

求“洋务运动”评价的小论文
答: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法律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内容简介
答:本文深入研究了洋务派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活动,作者通过详尽的史料分析,揭示了洋务派的法律观念。首先,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变化与清政权的主权问题促使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旨在自强和求富。(1-20)在“稍变成法”的进化法律思想中,洋务派试图通过渐进改革引入西方法律以推动国家进步,如...

评价洋务运动,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不超过150字
答:洋务运动是一场由失败的封建大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现了暂时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并...

简述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与洋务派的洋务事业。
答:洋务运动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中体西用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洋务...

高分求一篇关于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比较的论文,3000字左右...
答:[董以山:《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1995.1] 与明治维新相比,同样是由一个皇帝领导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问题的戊戌变法却走向失败。在政治方面,中国维新派提出了开言路、兴民权、裁撤臃肿机构,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等等,所...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议论文
答:洋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在此期间,洋务派还注重人才培养,举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然而,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原因包括: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洋务运动本身的思想路线问题,...

洋务运动评价的论文
答: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为了谋求封建国家的“富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倾向。洋务派是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其内容虽然十分广泛,但核心一直...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议论文
答:但为什么还会是以失败告终的结局呢?我大概地总结了几个原因: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通过各种渠道破坏洋务运动。这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在当时那种情局之下,面对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势必会百般阻扰。其二问题就在于洋务运动它本身不完善的思想路线。就像之前提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