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有哪些重要性 为什么要做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作者&投稿:符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迎来新的机遇与冲击,政府的管理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的困境,预算绩效就是以结果为前提的一种预算方法。我国的经济建设一大特色就是以五年为一个阶段的计划经济,这是从一五计划开始一直进行的发展模式,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政府就在进行着预算方面的一些尝试,并从2003年开始在我国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而2015年正式公布了新预算法,正式以法律形式对预算绩效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以此项政策实行以来到现在的发展来看,依旧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关键词】财政;绩效管理;对策
一、前言
其实绩效管理的概念首先是由其他国家提出的,上个世纪西方国家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过重,导致了各国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一片颓势,各国政府在财政管理上一时间陷入困境。迫于经济压力各国政府开始以改革财政管理的方法力求走出经济困境局面,这就是以结果为主要核心的预算绩效出现的背景,也是经过各国政府不断尝试后总结出的一条有效途径。新型的管理方式由于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逐渐成为各国财政管理的共同趋势。我国也在这种管理方法上不断摸索并全面推行。
二、预算绩效与传统财政管理的区别
1.传统预算管理方式的特

国家会议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文件精神,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需要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促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财务、资产等信息互联互通。

中共中央发文(中发[2018]34号),我国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目前福建省各级财政部门逐步开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了福建财通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信息化。

(一)绩效预算是社会公共问题
绩效预算是比较专业的概念,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就必须明确这一概念与社会公众利益是密切相关的。绩效预算是财政部门着力推行的事情,但财政部门完全是从社会公众的立场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绩效预算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公共问题,直接涉及社会总成本的高低。不仅财政部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关注这一问题。
绩效预算就是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上必须充分考虑绩效这一原则。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钱要花得有成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改革进程中,需要办的事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从人均来看,我们的家底并不厚,因此,把钢用在刀刃上,少花钱多办事,花同样多的钱办更多的事,就成了财政部门从社会公众立场出发必须要考虑的课题。
财政部门是分配财政资金的职能部门,具体花钱的是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因此,绩效预算能否做好,不是财政一家的事,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都得重视。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的立场。从本质上说政府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单位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关键是不要将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一些部门在做预算时想方设法拼命争取财政资金,一旦资金到手,或者是大手大脚不管成效,或是挪用挤占为部门私利。公共部门没有公共利益的立场,绩效二字也就虚化了。
使用公共资源的部门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提供的公共产品在使用价值上无法比较,但这不能成为不讲效率的遁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讲效率就要被淘汰,这是一个普遍的尺度。这里没有特权,也没有避风港,我们相信,如果绩效二字能成为公共部门的自觉意识,我们的事业就能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二)推行绩效预算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要巩固和发展这个成果,必须通过推行绩效预算来配套和完善。
一是当前的预算分配难以摆脱传统的“基数法”。应该说部门预算四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实现了按部门职能需要编制统一、完整的部门预算,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但是,部门预算无形中给部门带来了利益割据的契机。一些部门,特别是支农、教育、科技等有法定支出增长比例的部门,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过于看重部门利益,讨价还价、争基数的现象时有发生,部门与财政之间永无休止的博弈剪不断。
二是财政部门难于从源头上真正实现财政资源的高效配置。一是在政府支出的“权力规则”制约下,目前的预算模式是典型的“投入型”预算。财政部门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奔命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出需求上,而对于资金绩效、有效配置等问题,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编制预算时,部门未能提供事业发展的总体计划,没有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标准作为财政资金安排的依据。
三是资金没有追踪问效。在现行预算资金分配模式下,部门和财政都主要关注钱要投到哪里,怎么投入,预算一经批复即成定局。对于预算执行过程要完成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却问得很少。人大、审计等部门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时,财政资金的效益问题往往又倒逼回财政承担。因此,如何明确财政与部门在资金使用上的权力和责任,扭转财政部门这种被动“挨打”局面,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资金结转折射出部门预算的后遗症。一是预算一经批复,即成为部门的“私有”财产,不管该项目是否已完成,部门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一年滚一年,部门结转几乎成为“第二次预算”。二是采用现金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管理方式,致使未花完的资金必须结转下年。

(一)绩效预算是社会公共问题
绩效预算是比较专业的概念,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就必须明确这一概念与社会公众利益是密切相关的。绩效预算是财政部门着力推行的事情,但财政部门完全是从社会公众的立场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绩效预算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公共问题,直接涉及社会总成本的高低。不仅财政部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关注这一问题。
绩效预算就是在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上必须充分考虑绩效这一原则。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钱要花得有成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改革进程中,需要办的事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从人均来看,我们的家底并不厚,因此,把钢用在刀刃上,少花钱多办事,花同样多的钱办更多的事,就成了财政部门从社会公众立场出发必须要考虑的课题。
财政部门是分配财政资金的职能部门,具体花钱的是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因此,绩效预算能否做好,不是财政一家的事,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都得重视。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的立场。从本质上说政府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单位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关键是不要将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一些部门在做预算时想方设法拼命争取财政资金,一旦资金到手,或者是大手大脚不管成效,或是挪用挤占为部门私利。公共部门没有公共利益的立场,绩效二字也就虚化了。
使用公共资源的部门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提供的公共产品在使用价值上无法比较,但这不能成为不讲效率的遁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讲效率就要被淘汰,这是一个普遍的尺度。这里没有特权,也没有避风港,我们相信,如果绩效二字能成为公共部门的自觉意识,我们的事业就能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二)推行绩效预算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要巩固和发展这个成果,必须通过推行绩效预算来配套和完善。
一是当前的预算分配难以摆脱传统的“基数法”。应该说部门预算四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实现了按部门职能需要编制统一、完整的部门预算,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但是,部门预算无形中给部门带来了利益割据的契机。一些部门,特别是支农、教育、科技等有法定支出增长比例的部门,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过于看重部门利益,讨价还价、争基数的现象时有发生,部门与财政之间永无休止的博弈剪不断。
二是财政部门难于从源头上真正实现财政资源的高效配置。一是在政府支出的“权力规则”制约下,目前的预算模式是典型的“投入型”预算。财政部门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奔命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出需求上,而对于资金绩效、有效配置等问题,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编制预算时,部门未能提供事业发展的总体计划,没有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标准作为财政资金安排的依据。
三是资金没有追踪问效。在现行预算资金分配模式下,部门和财政都主要关注钱要投到哪里,怎么投入,预算一经批复即成定局。对于预算执行过程要完成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却问得很少。人大、审计等部门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时,财政资金的效益问题往往又倒逼回财政承担。因此,如何明确财政与部门在资金使用上的权力和责任,扭转财政部门这种被动“挨打”局面,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四是资金结转折射出部门预算的后遗症。一是预算一经批复,即成为部门的“私有”财产,不管该项目是否已完成,部门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一年滚一年,部门结转几乎成为“第二次预算”。二是采用现金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管理方式,致使未花完的资金必须结转下年。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有哪些~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一级政府财政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为对象,以政府财政预算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为内容,以促进政府透明、责任、高效履职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

国家会议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文件精神,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需要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促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财务、资产等信息互联互通。

我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答:法律分析: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方针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要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预算工作的重点,真...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有哪些重要性
答:其实绩效管理的概念首先是由其他国家提出的,上个世纪西方国家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过重,导致了各国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一片颓势,各国政府在财政管理上一时间陷入困境。迫于经济压力各国政府开始以改革财政管理的方法力求走出经济困境局面,这就是以结果为主要核心的预算绩效出现的背景,也是经过各国政府不断...

龙岗区为什么要将各类预算纳入绩效管理
答:1、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绩效管理,龙岗区可以对各类预算进行评估和监控,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化。绩效管理可以帮助区政府更好地了解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确保民生工程的实施高效化和规范化。2、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绩效管理可以促使龙岗区对财政资金的使用...

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三、绩效管理全覆盖:即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四、全周期:所有重大政策和投融资项目都要实施全周期跟踪问效,建立动态评价和清理退出机制。五、全监督:在全社会树立“要钱需评审,花钱...

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有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的立场。从本质上说政府行政机关和有关事业单位都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关键是不要将公共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一些部门在做预算时想方设法拼命争取财政资金,一旦资金到手,或者是大手大脚不管成效,或是挪用挤占为部门私利。公共部门没有公共利益的立场,...

为什么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答:一是绩效目标管理不断加强。积极发挥绩效目标的先导性作用,将绩效目标管理融入部门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的“三个同步”。二是绩效监控稳步实施。不断完善绩效监控方法,促进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确保了绩效目标如期实现。三是...

为什么要做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答:国家会议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文件精神,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有哪些
答: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一级政府财政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为对象,以政府财政预算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为内容,以促进政府透明、责任、高效履职为目的所开展的绩效管理活动。

各级政府为什么都要做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答:各级政府之所以要做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因为便于。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执己的下属单位才能有序正常的工作做好资金周转资金周转调拨的政策。

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x0d\x0a二是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推行绩效管理制度,有利于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规范行政程序,整合行政流程,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推动行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政府日常管理,优化行政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