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 (13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

作者&投稿:毓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进步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确立(私田取代公田等)。4分
(2)特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规模农场经营。4分
(3)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2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左”倾错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4分
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长。2分
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4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

(1)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后果: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评价: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4)提高生产力,改善或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1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3分)(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1分)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2分)(3)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分)(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2分) 略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
答:(1)材料一是唐初的均田制,材料二是唐初的租庸调制,材料三是唐后期的两税法。(6分)(2)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士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分)(3)农民可以“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生产劳动的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6分)(4)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答:(2)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5分)以下两种观点供参考:观点一:钱穆的观点是正确的。宋之于唐没什么变动,理由:唐的主要政治制度在宋代基本保留,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宋代在政治制度上没什么突破。宋的变化也是迫于时代,理由: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迫使宋加强中央集权;汉代以来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
答:(4分)异:中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了重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人伦道德。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4分) 试题分析:(1)做法:题目问的是“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的做法”根据材料一中的“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7年6月20日,法国外长白里安正式照会美国...
答:(1)加强自己在欧洲的威望与地位,以便与英德抗衡;确保在欧洲自身的安全(4分)(此问突出两方面一提高地位,二确保安全即可给4分)(2)意愿:渴望和平,避免战争。(2分)(回答出争取和平的意思即可给2分)背景:一战带来的严重破坏和灾难引起人民对战争的恐惧;欧洲各国力避战争 的努力效果不明显...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
答:(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面对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西方强势文化,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分)②继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反对恶意贬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 ...
答:试题分析:(1)本题有两问。第一问为图表题,要求考生从图表中概括出有效信息。回答本类试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仔细分析,对图表中的数据加以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注释,这个往往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
答:(4分)(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控制和管理。(2分)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地方的地方行政区划,(1)分析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本质是考虑是否世袭,郡县长官皇帝直接任免,分封制考虑的是血缘关系,然后答出郡县制的实施的意义即可。(2)材料二是西汉时期地方上实行的郡国并存制度,导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洲最大的...
答:(1)因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而与外海隔绝而成湖(2分);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上涨不断外泄入海,湖水日渐淡化,变成淡水湖。(2分)(2)尼加拉瓜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海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2分);在湖水日渐淡化过程中,海鱼也适应了水的淡化存活下来(2分)。(3)湖泊与...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
答:(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2)特点: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私有制经济占优势(2分)变化:从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私有制经济占优势的多种经济形式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计划经济体制。(4分)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分)(3)变化: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高度...

...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答:(5分)(4)形成了以美苏争霸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5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解。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首先根据史实对材料的观点做出判断。理由主要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来分析。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