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始建于哪个朝代? 大交通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那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扩建龙兴寺,修建大悲阁,并铸造起七丈三尺高的千手千眼铜观音像,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 由此一组宋代建筑拔地而起,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由此,龙兴寺遂跃为“河朔名寺”而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重视。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可见当年这里晨钟暮鼓,钟磬齐鸣,香烟缭绕,“南无”声声的历史盛况。

元代曾多次赐金重修,并赐田亩、经卷、长明灯钱资助寺院的经济和佛事,致使龙兴寺僧徒增多,规制完善,日臻隆盛。著名高僧胆巴曾一度住持隆兴寺,并施白金千两重修大觉六师殿。明万历年间敕修寺内主要建筑和佛像。清朝康、乾二帝出巡曾多次与此住架,拈香礼佛,以祈皇图永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至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至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两度奉敕大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清朝末叶至民国年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战争频仍,隆兴寺也随之颓败。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西路行宫被天主教堂侵占,中、东两路建筑也是殿阁倾圮,僧堂损漏。寺院游僧日少,门庭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53年成立专门文物保管机构至今,国家屡拨巨款对寺院进行修葺和扩建,使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北15公里的地方。西望太行山,南临滹沱河,素有“燕南古都,京畿屏障”之誉。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分别从县城东西两侧穿过。城内现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隆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正定县城东隅。

隆兴寺现有面积8520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 南面迎门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弥陀殿、龙泵牛亭、中轴线末端为1959年正定城内崇因寺迁来的毗卢殿。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 ,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单人加零)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北宋开宝四年奉采太祖赵匡胤之命修铸的高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 大悲阁内千手观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其下须弥座当为铜像铸成后砌筑。此须弥座平面呈“了一『”形,全长30.49米。其中正前面长12.52米,东侧面长5.54米,西侧面长5.36米,东翼长3.62米,西翼长3.45米。由上枋、上枭、束腰、下枭、下枋、圭脚组成,高2.23米。其上依位置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将整体表现得既华美多变又严谨匀称,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 年),有三千匠役投身这项工程。

  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工程浩大,工序复杂,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即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寺内尽端的毗佛殿,创建于明代。殿内有铜铸的毗卢佛像,设计精巧,造型奇特,是国内孤例。佛像整体分三层莲座,每层四尊铜像,各向一方,相背坐于莲座中央。莲座的第一莲瓣上刻一小佛,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的观音彩塑。摩尼殿北侧一座五彩悬塑的主体塑像,乍看之下,它最吸引人的便是跷起二郎腿的姿势。 它的眼睛往下朝我们看,只微露笑意,似乎不为人来人往所动,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塑像高有3.4米,但是离地也有三四米,因此看来也就和真人一般大小。“根据碑文记载,这像是在明朝嘉靖年间重塑,距今也近500年。秦先生指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位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曾于1933年把它拍成照片送给鲁迅。“鲁迅先生视它为珍宝,赞美它为东方美神,还一直把照片放在书桌上,今天在北京的鲁迅故居仍然陈列着。”

  这鲁迅眼里的“东方美神”,是否就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似乎不容易有定论,但是它确实让人对菩萨塑像的感觉有了改观。看它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打扮确实不像凡人。然而见它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却又与凡人姿态无异。

隋朝

宋朝



中国近年交通的成就~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板书)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板书)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大交通可以归结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合,而在大交通时代下,注重的是各种交通方式合理配置、优化、整合,使路网通行能力更大化,减少路网资源浪费。2010年国庆期间,一对南京的情侣选择驾车到山东沿海的威海市拍摄婚纱照,全部路程仅花费8个小时。
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交通的方便之处,好处。“大交通时代”的来临,是我们人类历史的进步,这可以大大的减少人们平常走路,开车的时间,使人们更加便利。


扩展资料:
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各项举措中,扩大固定项目投资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最立竿见影的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举措。一方面改善了通行环境,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是一眼就看得出的政绩;
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这一着早在消费市场疲软、出口受阻的宏观经济形势偏紧时候就屡试不爽,而在当前,更被各地运用得炉火纯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交通时代

彭州龙兴寺的历史
答:彭州龙兴寺相传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初名大空,历经梁、隋等朝代的不断扩建、培修,渐具规模。唐武则天称帝时有沙门法明等10人,进《大云经疏》,内称有一女身为佛之传世,当代唐为天子,今神皇是也。武后大悦,令将此经颁行天下,并于天授元年(690年)十月二十九日,诏令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

石家庄隆兴寺值得打卡的原因有哪些?
答:历史悠久:隆兴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建筑艺术:隆兴寺的建筑风格独特,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艺术于一身,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寺内的大悲阁、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都是中国古...

隆兴寺始建于哪个朝代?
答: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扩建龙兴寺,修建大悲阁,并铸造起七丈三尺...

石佛兴建于那个年代什么朝代兴石佛寺?
答:北魏孝文帝时期,实行汉化通婚,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同时支持佛教,佛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发展,兴建很多寺庙,石窟。

我国著名的寺院有哪些?
答: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2001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

中国有名的寺庙有哪些
答:4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寒山寺素以钟声闻名天下,每年除夕晚上,寒山寺都会举行敲钟仪式,钟敲1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之意。游人可以敲钟,但是节假日人太多了。5 隆兴寺,...

古代最早的寺庙是从哪个朝代兴起的?叫什么?
答:我国最早的寺庙当属东汉年间白马寺。东汉时期,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引进的佛教。当时刘庄某天醒来,说自己梦见一个身高六丈,浑身放金光的巨人从西方飞过来,一直绕着他住的房屋转圈。这个时候,他的博士傅毅说,那是西方的神,名为佛。刘庄认为这是上天的指示,于是派了大臣蔡音、秦景等人前去西方&...

摩尼殿是哪个朝代的建筑
答:摩尼殿坐落于河北省正定县的隆兴寺内。此寺始建于隋朝,到宋初(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改建时才用现名。

洛阳白马寺创建于哪个朝代?
答: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为200亩,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1961年,洛阳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洛阳白马寺被国家...

南京四大名寺
答:1、玄武寺 玄武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玄武湖畔,是南京四大名寺之一,寺院始建于东晋,历经南朝、唐、宋、明等朝代的兴建与重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寺内有各种古建筑,如大雄宝殿、藏经楼、佛塔等,雕刻精美,造型优美,独具风韵,寺内还有铁观音、九龙峰、铁钟等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