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 祖国各地,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作者&投稿:褒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甜北咸 东辣西酸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一点,从主食结构上也可看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盛产水稻,因此,以大米为主食;北方气候相对干冷,适宜小麦等作物生长,因此,以面粉为主食。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套传统名菜。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贵州人平生所吃辣椒极多,朝天椒、野山椒均不在话下。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好后,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因此叫“涮涮辣”,四川的“麻辣烫”要是全国闻名,可以说,没有不辣的四川名吃,四川名吃不辣,也就谈不上“名吃”。如今,人们除了管四川女子叫“川妹子”外,还称其为“辣妹子”,原因大概也基于此。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多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其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太吠日”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对当地人而言)。另外,东北地区吃辣还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吃辣可以驱寒,鲁迅留学时为御寒也有了爱吃辣的习惯。

我国北部是内蒙古高原,过去新鲜蔬菜对北方人是罕见的,鲁迅先生说“胶东的白菜运往北京,便用红头绳系了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美其各曰‘胶菜’”,就是指此。我国北方地处暖湿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人说苏州菜甜,其实与无锡的相比,苏州菜不过是淡。无锡炒鳝糊放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对北方人讲,根本没法吃。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也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当然,“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只是个笼统而又相对的说法,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量很大,甚至在局部地区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民族习俗和个人习性也有重要关系。

安徽:淮北平原辽阔,土质肥沃,盛产小麦、山芋、玉米、高粱,人民日常饮食以面食为主,一般口味重咸辣,汤汁口重色浓,惯用生大蒜、香菜佐味和配色。喜食牛羊肉,其中白牛肉、焦炸羊肉,苔干羊肉丝,羊肉汤等,地方风味特浓。
北京、天津、河北地区:该地区人口味偏咸 ,重油、重色,天津人口味咸中略甜,炒菜时放糖,爱吃葱蒜。北京人早点一般爱吃稀饭,午、晚餐必须有菜有汤。口味主要以精致的小吃见长没有什么大菜,而且口味重,高热量是北京地区口味的特色。
重庆、四川:人喜欢麻辣、油重味浓的食品,爱吃火锅,多以牛肉、猪肉为主。川菜居菜系之首。食用川菜人居多主食以白米为主。四川有特色面食:担但面、麻辣烫、四川凉粉等。人口味太极端,麻、辣、咸是重庆饮食的特色
福建:地区人喜咸鲜味、海味,不嗜辣但作为调料也食用一种微辣甜的酱和一种微辣喼汁等,以糟卤出名,主食大米。
东北地区饮食风格: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们以口味咸、辣为主。
山西、内蒙古:一带的人,口味是咸中带酸除了加醋之外,还爱吃香油之类的香料。
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人,口味清淡,喜吃甜食,主食大米,吃面条讲究汤是汤、面是面早点常吃大饼油条、烧卖、糯包等米面制品,多吃泡饭,午晚餐吃米饭和各种炒菜,由于靠近大海,海鲜较多水产品比例较大。
湖南、湖北:一带的人,口味偏爱香辣,苦味,除喜欢吃豆豉,苦瓜、苦荞麦外还喜欢吃腌菜、风干肉食品。日常还喜欢吃比冰糖葫芦、猪血丸子、油炸臭干子等特色风味。
江西:口味浓、油重、做菜芡稠汁厚、口味咸鲜、香辣餐桌上喜欢、整鸡、鸭、鱼和整块猪前腿肉、喜欢吃淡水鱼、和豆制品。
河南:人口味咸鲜味厚、主食面制品、面条有炸酱面、冷面捞面、汤面等、面食有火烧、馒头、烙摸等。地方小吃极为丰富、胡辣汤、开封灌汤包子等早餐喜食稀饭和油条。
广东:口味清淡、以鲜为主、不喜咸辣。调味品常用蚝油、生蚝、老抽等、喜吃海鲜,对早点特别重视、聚友聊天吃早茶。早点品种花样繁多、而精细。
山东:口味咸辣,沿海地区的人喜欢食海味。冬季以大白菜为主,喜吃豆芽、大葱、大蒜、主食以面为主,好吃饺子、包子、馒头、发面饼、煎饼等。煎饼卷大葱十分流行,现代演化成了薄饼夹肉,但也吃煎饼卷大葱。
云南:品味喜酸、甜、辣、爱吃猪油和菜子油,有用猪油拌米饭吃的嗜好。主食大米。喜吃细米粉,早点一般是饵块和米线、有色的小吃是云南过桥米线。
贵州:口味喜辣、爱吃大米,日常很少吃面食、大米制成的米粉佐以牛肉、羊肉食用,早点一般是面条,馒头。包子午餐晚餐吃米饭、炒菜。
西藏、青海、新疆:信奉喇嘛教(佛教一种)主食“糌粑”用炒熟悉青稞或豌豆磨成炒面,每天3-4碗牧民一般以牛、羊和奶制品为主。农为区也吃大米、蔬菜和面食。吃菜要求花样不多,但质量要精,习惯用于抓吃。藏民喜欢喝酥油茶、青稞酒以及各种奶茶、奶酒等。不喜欢吃鱼、虾、蟹等水产品,忌食驴、骡、狗等肉类。
甘肃、宁夏:饮食以牛、羊肉为主。饮品有牛奶、羊奶、奶茶。面食:馒头、面条、饺子、炒面。蔬菜以马铃薯(土豆)白菜为主。农业区的蒙古族喜食牛、羊肉及各种面食、拌饭。半农业区喜吃炒面、奶茶、黄油等。不爱吃米及青菜不爱吃加糖、过辣、带汤、带汁、过油菜肴。不吃鱼、鳖、虾蟹动物内脏、肥肉等。
广西:口味清淡爽嫩而又喜好辣味。
山东:无论富贵贫贱之家,每饭必具葱蒜,具有典型的山东特色。 口味特点:咸鲜,味正,葱蒜的辛辣。
海南、台湾:海南饮食口味清淡。
陕西:一般口味偏辣,有些油腻

非常荣幸能回答您的问题!

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广西壮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苏、浙江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

安徽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关中、河南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饺子与面条同煮的饭,叫“金丝穿元宝”、“银线吊葫芦”。

台湾春节第一餐吃“长年菜”,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莱。有的还在菜里加细长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我是广西博白的,我们这的饮食习惯是做什么菜都放点糖。

谁能告诉,中国各地的生活习惯,人们的兴趣爱好?~

各个地区都不一样的,你的范围确实大··

风俗习惯各地不同

我国各民族风景名胜、生活习惯、节日庆祝都有哪些?
答: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 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

各地民风民俗
答: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编辑本段]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

世界各地居民的生活和习俗是怎样的呢? 他们的生活与当地的环境有什莫...
答:挪威人,讲究守时及与人谈话保持一定距离,拜访或出席家宴,要准备花或糖果等礼物送给女主人,出外郊游不要惊吓河鸟(挪威国鸟),普遍视红色为流行色;德国人,有一种名符其实的讲究效率的声誉。德国谈判者总是很严肃的,要习惯于在所有场合下穿一套西装(不要将手放在口袋里,这被认为是无礼的表现)。

东北人的生活习惯,急!!!
答:1、东北人用耐腐烂的草与黄土轧碎和泥做成坯,晒干之后垒墙盖房,在墙外面再抹一层泥。从山林中砍来细木头截成一人高,将房子和空地围起来,形成一个院落。这房子夏天耐腐烂,冬天保暖,实用还特舒服。2、东北人在一块聚餐吃饭,比美食更重要的必然是一大碗白酒,大家轮着喝,喝光再满,尽醉而止...

不同国家,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习俗
答:当一个典型的法国家庭在餐桌旁团团围坐的时候,他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愉快地享受这一餐上,而不是计算他们摄入了多少卡路里。这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位心理学博士的看法。他曾经出版过一本关于法国和美国女性饮食习惯差异调查的著作。 一名在法国生活了一年多的美国女孩认为,法国人在进餐时那种轻松愉悦...

汉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要简短一点的)
答: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中国 中国大陆 台 香港 澳门 汉族人口90%以上都分布在中国,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0.56%,分布于各个省份;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民俗习惯:...

西方国家人的生活习惯?
答:西方国家人的生活习惯?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匿名用户 2013-08-29 展开全部 英国人生性保守,相当尊重传统,因而保留著相当多的古迹、传统文物与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其中不免有传统的包袱,譬如现仍存在的皇室与贵族,以及无法翻新改建、维修却昂贵的传统建筑。与同为...

中国各省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答:1、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市分为早茶、午茶和晚茶。茶市供应各式咸甜干湿点心,如自助餐,凭君所好,各取所需,价格也很实惠,一般市民都能消费。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

大多数国人都有的好习惯有哪些?
答:众所周知,我们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留下了很多独有的生活习惯,这不仅仅是我们曾经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习惯。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国人大多数都有的一些好习惯。首先,我认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有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古代开始,在大河...

关于中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瑞士人的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同?
答:中国较随意 对工作也是 吃饭喜欢聚餐 吃的种类很多 中国美食是中国人就知道怎么好 讲究礼尚往来 用的东西对金银玉比较喜欢 现在受西方影响对铂金 钻石也十分追捧 好面子 普遍信一些因果报应 神鬼之说 但一般没有确定的信仰 信仰较模糊 英国人喜欢阳光 (他们那里多雾)对骑士精神绅士风度比较重视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