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 “李白”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

作者&投稿:潮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回答: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简介: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人称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喜饮酒作诗、交友等。
李白写的第一首诗为: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之所去,愁倚两三松。
参考资料:《唐诗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等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据研究李白的专家们考定,写于唐代开元初年,当时诗人还不到二十岁。这首诗,在按年代顺序编辑的李白诗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诗人留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首.。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
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不遇:没有遇到
吠:狗叫。
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树深:树丛深处。
青霭:青色的云气。
倚:靠。
译文: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李白的第一首诗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静夜诗

李白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

李白的第一首诗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据研究李白的专家们考定,写于唐代开元初年,当时诗人还不到二十岁。这首诗,在按年代顺序编辑的李白诗集中,常被放在第一篇,似乎是诗人留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首。
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扩展资料:作品鉴赏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
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第一首诗,早年于戴天山读书时所作。
具体原文如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参考如下: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注释如下: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白居易的第一首诗,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从十六岁时写下的第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开始到最终的去世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让他成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给人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第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因此白居易的第一首诗就是就是这首所有人都会背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李白写的第一首诗歌是什么题目?
答:杜甫在成都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因“近无李白消息”,写了一首《不见》诗怀念李白,担心他在外会闯祸,盼他早日归还“匡山”故乡。诗曰:“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次年,李白便死于安徽当涂。李白早年即富有才华...

李白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
答:李白写的第一首诗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之所去,愁倚两三松。参考资料:《唐诗三百首》、《唐诗宋词元曲》等

李白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
答:李白写的第一首诗写于710年 在匡山十年读书其间。古 风(其一)李白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群才...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他什么时候写的?
答:《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的春天创作的。《早发白帝城》别名:《 白帝下江陵》唐代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

李白在写望庐山瀑布时写的另外的一首诗是怎么写题目怎么写
答:是《望庐山瀑布其一》。《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流传较广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则是《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庐山瀑布其一》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是什么?谁写的?
答:新青年》第2卷第6号,是《白话诗八首》的第一首,原题为《朋友》,出书时改题《蝴蝶》。《蝴蝶》是现代诗人胡适于1916年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通过对一只独自在空中飞着的黄蝴蝶的描写;抒写了诗人远离家人、孤身一人在国外求学的孤独苦闷之情,是因景起兴、有感而发,既内蕴丰厚,又含蓄蕴藉。

白流传度最广的10首诗,第1名你猜是哪首
答:NO.1、《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满满的儿时回忆啊,毫无疑问,这是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至少覆盖全球10亿人口。作为一首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了明静醉人的秋夜之意境。诗中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

池上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第二首写什么
答:其二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长相思是一首什么诗?
答:《长相思》是一首五言古诗。白居易的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白居易一生比较顺利,晚年在洛阳,他朋友评价他,深于诗,常与情。这首《长相思》就是白居易写离别情的词。生命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和别离,是一次又一次的遗忘和开始,所以不得不相思。赏析:这首词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