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时期,为什么会发现曾在秦朝不见的象征天子的九鼎?

作者&投稿:狂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的第一个大忽悠应该是新垣平。

他是文帝时期的人,来自邯郸。他号称在长安东北看见了一种状若冠冕的彩色云气。

他建议在渭水北岸修建五帝祠。

文帝这个时候正打算在国家的五行属性上做点改革呢,这个提法正好迎合了他。

当即答应修建了五帝祠。

新垣平作为神气发现者,汉文帝封他为上大夫,赏赐上千金。

新垣平受到鼓励,再接再厉,又号称在北阙之上看见了宝玉之气。

这次他倒没让修庙,而是说很快就有人给文帝送来宝贝。

果然,有个号称献宝的人来到未央宫,他给文帝献上一个玉杯。

杯子上还刻着四个大字:人主延寿。

这是上天在向汉文帝示好呢。

汉文帝那个惊喜啊,少不得对新垣平再给一次奖励。

新垣平太激动了,原来富贵来得这么简单,皇帝这么傻,这么弱鸡的话都信。

他决定玩一票大的。

新垣平决定炒一个古老的概念“泗水沉鼎”。



鼎是个老题材了。

《史记》说大禹当年收九州之铁,铸九鼎。

当时天下分为九州,大禹就把九州风物分别画在不同鼎上。

鼎于是就有了江山社稷的象征。

江山轮流坐,九鼎也就随之转手。

商灭夏,九鼎就到了朝歌。

周灭商,九鼎自然就到了镐京。

西周变东周,九鼎就到了洛阳。

东周的时候,周天子成了怂货。

这九鼎就被诸侯各种惦记。

有秦武王举鼎而死的事,有楚庄文问鼎的事。

理论上后来秦国一统天下,这九鼎该到秦国去才对。

司马迁在《史记》里的确也没这么记载了,他说周的九鼎被搬到了秦国。

但是司马迁还记载了另一种说法:

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这句话很不好理解,宋是当时的诸侯国,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这句话直接翻译就是:宋国太丘的社庙消失,这鼎也就沉到了泗水之中。

也有人说这里的社是社树的意思,因为土地庙里要种树,这里的树不见了,鼎也跟着不见了。

在洛阳的鼎和在宋国太丘的一个社庙有什么关系?谁也搞不清楚,难道社庙的神召唤九鼎一起投河自尽了?

唐朝的张守节在《史记正义》里说,只有一个鼎掉到水里了,其他八个都到了秦国。

不管怎么说,这水里有一个鼎。



《史记》里说秦始皇当年就打捞过这个鼎。

他先是斋戒祈祷,然后派了数千人去打捞这个鼎。

但是失败了。

《水经注》里写得很热闹。

在他记载的故事里,九鼎都掉入了泗水。

九个鼎似乎要给秦始皇开个玩笑,在秦始皇巡游天下路过泗水的时候,竟然一只鼎露出水面。

秦始皇大喜,赶忙命人去找。

但是鼎却跑到水里隐藏起来,不再见他。

秦始皇怒了,让人再去找,还真找到了,拴上绳子就要拉出来。

结果一条龙跑出来,咬断了绳子。

鼎再也不见踪影。

看来龙是这个鼎的守护者啊。



秦始皇以后,再也没有人打过这个主意。

新垣平觉得可以利用这个题材忽悠投资人。

他还经过了一番考察。

提出了新的概念。

他认为泗水现在和黄河通了,所以我通过望气看见了汾阴这个地方有个珠宝气。

在这里打捞应该能发现。

汉文帝一听就信了。

当即就要投资。



但是新垣平太得意了,狐狸尾巴露了出来。

文帝手下的丞相张苍和廷尉张释之已经盯上他了。

他们找到了当初给新垣平杯子上刻字的工匠。

直接将新垣平下狱,他对一切都供认不讳。

堂堂大汉皇帝这样被人戏耍,文帝怒了。

专门为新垣平恢复了吕后时代的一个罪名:夷三族。


但是新垣平可不白死。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有个锦的巫师,再次拿这个概念来炒作,还成功了。

他看见土地拱了起来,他挖开一看,啊,是个大鼎。

鼎上的文字无人认识,层层上报,经过专家论证,这就是当年沉到泗水里的宝鼎啊。

这鼎当即被送到长安。

汉武帝亲自去看,他还厚着脸皮问:“为啥这个鼎现在出来啊?”

他手下那帮人自然各种拍,尧舜禹汤的套话一说,还引用诗经来歌颂了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

不知道有谁会想起当年被杀的新垣平。



~

在汉朝时期,为什么会发现曾在秦朝不见的象征天子的九鼎?
答:汉朝的第一个大忽悠应该是新垣平。他是文帝时期的人,来自邯郸。他号称在长安东北看见了一种状若冠冕的彩色云气。他建议在渭水北岸修建五帝祠。文帝这个时候正打算在国家的五行属性上做点改革呢,这个提法正好迎合了他。当即答应修建了五帝祠。新垣平作为神气发现者,汉文帝封他为上大夫,赏赐上千金。...

秦二世而亡,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汉朝为什么仍然沿用秦朝的制度_百度知 ...
答:汉朝初年中央是三公九卿制而地方是郡国制。秦朝在地方施行郡县制。汉初是用了改良版中央集权制度,实践证明这种改良不是很成功。后来的七国之乱就是个例子。到汉武帝是用推恩令瓦解王国才解决地方威胁中央的问题,秦的制度不是秦亡的原因而在滥用民力的政策。

汉朝的开创者都是楚人,却为何废楚制而承秦制?
答:”这说的就应该是秦始皇了,所以能看出,刘邦对秦始皇是有一些钦佩和尊敬的。所以也就不难解释“汉承秦制”。还有一点就是张良等人的悉心劝导,萧何提供的资料,刘邦也曾堕落过一段时间,后来听了张良萧何等人的建议,重新改革,让汉朝有了起色。因为刘邦的确是很虚心的。而且秦人与楚人是没有什么矛盾...

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汉朝为什么仍沿用秦朝的制度?
答:秦之所以短命,其主要原因是暴政。秦国法制严厉、苛刻,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刑法,例如秦末章邯为抵抗各地起义,仅从郦山就释放10万囚徒以充实军队,可见当时犯法的人得有多少。另外徭役繁重,因服徭役,已到了百姓家中自己的田地无男丁耕种的地步。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起因也是因服徭役,无法按期到达,最终...

汉朝是怎么对待秦朝政权的?是汉承秦制吗?
答:封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政权制度,汉朝使用的的也是秦朝的封建制度,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秦朝虽然是第一个封建王朝,但是它存在的时间太短了。汉朝才是奠定整个封建王朝发展的方向,汉朝存在600多年,是古代封建王朝存在最长的王朝之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等等方面,对后世的封建王朝都给指明了一...

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汉朝为什么仍沿用秦朝的制度?
答:1秦灭是因为残暴、严刑苛法,制度并没有问题 2汉朝开创者是一帮平民,并没有更大的政治修养,只能因袭 3秦开创的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例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

为什么汉朝初建会采取汉承秦制的方式?
答:因秦朝新建,春秋战国连年战乱致使各地动荡,农业收成不稳定。秦始皇为了宣扬自己统一全国的功劳,大兴土木,阿房宫,修长城,建设水利工程都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百姓因战乱而疲惫,因严刑峻法而受压,生理心理都遭受巨大压力,承受不住之时,就是天下各路人起义之时。秦统一六国的壮举令人感慨不已,秦朝在第...

秦朝二世而亡,汉朝沿用秦制,却延续数百年,为何差距如此之大?_百度知 ...
答:秦朝灭亡不是因为制度的问题 而是因为统治者残暴导致的。汉朝采用前朝的制度有利于在战乱后迅速稳定人心。汉朝承袭秦朝的制度并进行了改良,汉朝的相关措施比秦朝相对温和,实行通儒安定人心,对外开边,对内集权政策。加强人才建设整体上相较于秦朝言,人才辈出。汉高祖时期,有张良、韩信等人;汉文帝时期,...

同样是统一,秦朝统一六国造反,汉朝为何如此顺利?
答:所以,六国百姓造反灭秦,其真实原因不是秦始皇残暴和秦二世残虐,而是秦帝国以及秦朝堂所以一直延续的战国模式。02.汉朝一怂到底却让自己能够活了下来 “有时候活得最好的,不是最狠的人而是那些最怂的人”,一个黑道大哥在洗尽铅华之后如是言。刘邦的大汉,就是这么玩的,不仅皇帝怂,...

汉朝为什么没有抹黑秦朝?
答:因为秦朝的历史是由汉朝的史官所写,不抹黑前朝怎么能更好地说明本 朝的合法性,如何才能体现本 朝的好?汉朝到汉武帝的时候独尊儒术,秦始皇的“坑儒”不恰恰说明了他暴虐无道么。有些人生前很成功,身后却声名狼藉,这多半是被后代的史官描黑的。比如秦始皇,如果没有他的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