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数学课件

作者&投稿:大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年级上数学课件怎么设计?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1389000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答:【 #课件# 导语】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生活实例,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展现数学的魅力,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逐渐地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面是 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 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答: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课件
答:小学四年级数学上课件1 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上的数。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有0的...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吃鱼》课件【三篇】
答: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 有一天,猫妈妈有事外出,她给小猫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你们猜是什么?对了,是小猫最爱吃的鱼。(出第一幅图)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课件【三篇】_百度...
答:下面是 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课程标准: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现实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PPT课件
答: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在小学数学“空间图形”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周长”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

一年级全册数学课件
答:一年级全册数学课件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设计意图: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

一年级数学11-20的认识课件
答:以下是我整理的一年级数学11—20的认识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减法塔》课件及教学反思【三篇】
答: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减法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构造三位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 2.能力目标:知道构造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的方法;掌握求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教学难点: 两个三位数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