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教一下六年级的数学题!!!!谢谢!!!

作者&投稿:钞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甲乙二人一起做数学题,如果甲再做4道和乙做的一样多,如果乙再做6道就是甲做的3倍,则甲做了多少道题?乙做了多少道题?
2. 游客在10时15分从码头划船逆流而上,要求在当天不迟于13点返回,以知水流速度为1.4千米/小时,船在静水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如果游客每划30分钟就休息15分钟而且只能在某次休息后往回划,那么他应该怎样安排才能使划离码头的距离最远?
3. 某次数学比赛,有两种评分方法:第一种答对一题得5分,不答得2分,答错不扣分;第二种先给40分,答对一题得3分,不答不得分,答错扣1分,某学生用两种方法评分均得81分,请问这次比赛共有多少道题?
4. 工程队要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多修8米,可提前4天完工;如果每天少修8米,则延后4天完工。请问这条水渠的长度?
一批粮食,运走全部的2/3(三分之二)少1吨.这时剩下的与原存的比是3:5.这批粮食原来有多少吨?
把两筐苹果分给甲、乙、丙三个班。甲班分得总量的2/5,剩下的按5:7分给乙、丙班。已知第二筐苹果重量是第一筐的9/10 ,且比第一筐少5千克。甲、乙、丙班分得的苹果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千克。
3. 设a,b使得6位数 a2000b 能被26整除。所有这样的6位数是________。
4. 把右面8×8的方格纸沿格线剪成4块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使得每一块上都有罗、牛、山3个字。在图上用实线画出剪的结果。

5. 某容器中装有盐水。老师让小强再倒入5%的盐水800克,以配成20%的盐水。但小强却错误地倒入了800克水。老师发现后说,不要紧,你再将第三种盐水400克倒入容器,就可得到20%的盐水了。那么第三种盐水的浓度是_________ %。
6. 设6个口袋分别装有18,19,21,23,25,34个小球。小王取走了其中的3袋,小李取走了另外的2袋。若小王得到的球的个数恰好是小李得到的球数的2倍,则小王得到的球的个数是_________ 。
7. 一水池装有甲、乙两个水管。乙管每小时排水量是甲管的75%。先用乙管排水5小时后,改用甲管排水,结果比只用乙管提前1小时把水池中的水排空;如用乙管排水120吨后再改用甲管排水,则比只用乙管可提前2小时把水池中的水全部排空。那么水池原有水_________ 吨。
8. 右图中,四边形FMCG和FDHG都是梯形。D为BC的中点,BE= BA,MF= MA,△ABC的面积为1。那么梯形FDHG的面积是_________ 。

9. A,B,C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甲市开往乙市。开车后1小时A车出了事故,B和C两车照常前进。A车停了半小时后以原来速度的4/5 继续前进。B,C两车行至距离甲市200千米处B车出了事故,C车照常前进。B车停了半小时后也以原来速度的4/5 继续前进。结果到达乙市的时间C车比B车早1小时,B车比A车早1小时,甲、乙两市的距离为_________ 千米。
10.右图中共有_________ 个不同的三角形。

11.设四个不同的正整数构成的四数组中,最小的数与其余三 数的平均值之和为17,而最大的数与其余三数的平均值之和为29。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四数组中,其最大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
12.一队和二队两个施工队的人数之比为3:4,每人工作效率之比为5:4。两队同时分别接受两项工作量与条件完全相同的工程,结果二队比一队早完工9天。后来,由一队工人的2/3 与二队工人的1/3 组成新一队,其余的工人组成新二队。两支新队又同时分别接受两项工作量与条件完全相同的工程,结果新二队比新一队早完工6天。那么前后两次工程的工作量之比是_________ 。
接力竞赛
1.甲、乙两班各有一个图书室,共有303本书。已知甲班图书的5/13 和乙班图书的 1/4合在一起是95本,那么甲班图书有_________ 。
2.设上题答案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为a。 小宁家的钟和学校的钟走的都正常,但小宁家的钟拨快了,而学校的钟是准确的。小宁按家里的钟8点a分离家去学校,走到学校时学校的钟是7点50分;中午,他按学校的钟12点时离校回家,到家时家里的钟正好是12点34分。如果小宁上学和下学路上用的时间是相同的,那么小宁家的钟拨快了_________ 分钟。
3.设上题答案数为b。 如图所示,大正方形里有一个长为b/4 、宽为1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的边上,而且长方形的对称轴与正方形的对角线重合,那么,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

4.设上题答案数的整数部分为c。 把1/c 表示为两个不同的分数单位之和,那么共有_________ 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仅求和次序不同视为一种)。
5.设上题答案数为d。 当王力的年龄像李同现在这么大时,刘强的年龄比王力和李同他们现在的年龄之和小d岁。当刘强像王力现在这么大时,王力的年龄是_________ 岁。
6.设上题答案数为e。 将用2,3,5,e组成的所有的四位数(数字允许重复)从小到大排成一列,这列数的第56个是_________ 。
7.设上题答案数的个位数字为f。 有10个整数排成一个圆形,将每一个整数换成与它相邻两数的平均值,所得的结果如图所示。那么图中数f所占位置的原数是_________ 。

8.设上题答案数的2倍为g。 有一组正整数,其中任意两数之差的g倍都不小于它们的乘积。那么这组正整数最多有_________ 个。

1. 有 28位小朋友排成一行 .从左边开始数第 10位是爱华,从右边开始数他是第几位?

2. 纽约时间是香港时间减 13小时 .你与一位在纽约的朋友约定,纽约时间 4月 1日晚上 8时与他通电话,那么在香港你应几月几日几时给他打电话?

3. 名工人 5小时加工零件 90件,要在 10小时完成 540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多少人?

4. 大于 100的整数中,被 13除后商与余数相同的数有多少个?

5. 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里不少于 2人,任何三个房间里的人数不少 8人,这四个房间至少有多少人?

6. 在 1998的约数(或因数)中有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是哪个数?

7. 英文测验,小明前三次平均分是 88分,要想平均分达到 90分,他第四次最少要得几分?

8. 一个月最多有 5个星期日,在一年的 12个月中,有 5个星期日的月份最多有几个月?

9. 将 0, 1, 2, 3, 4, 5, 6, 7, 8, 9这十个数字中,选出六个填在下面方框中,使算式成立,一个方框填一个数字,各个方框数字不相同 .

□ +□□ =□□□

问算式中的三位数最大是什么数?

10. 有一个号码是六位数,前四位是 2857,后两位记不清,即

2857□□

但是我记得,它能被 11和 13整除,请你算出后两位数 .

11. 某学校有学生 518人,如果男生增加 4%,女生减少 3人,总人数就增加 8人,那么原来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12. 陈敏要购物三次,为了使每次都不产生 10元以下的找赎, 5元、 2元、 1元的硬币最少总共要带几个?

(硬币只有 5元、 2元、 1元三种 .)

13. 右图是三个半圆构成的图形,其中小圆直径为 8,中圆直径为 12,

14.幼儿园的老师把一些画片分给 A, B, C三个班,每人都能分到 6张 .如果只分给 B班,每人能得 15张,如果只分给 C班,每人能得 14张,问只分给 A班,每人能得几张?

15. 两人做一种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只能是 1, 2, 3, 4, 5, 6, 7, 8.把两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加起来的数是 123,谁就获胜,让你先报,就一定会赢,那么你第一个数报几?

16.一本小说的页码,在印刷时必须用1989个铅字,在这一本书的页码中数字1出现多少次?

17.把23个数:3,33,333,…,33…3(23个3)相加,则所得的和的末四位数是多少?

18.将1、1、2、2、3、3、4、4这八个数字排成一个八位数,使得两个1之间有一个数字,两个2之间有二个数字,两个3之间有三个数字,两个4之间有四个数字,那么这样的八位数中最小的是?

19.从 1, 2, 3,…,2004, 2005这些自然数中,最多可以取几个数,才能使其中每两个数的差不等于4?

20.有一个电话号码是六位数,其中左边三个数字相同,右边三个数字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六个数字之和恰好等于末尾的两位数,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

21.若a为自然数,证明10│(a2005-a1949).

22.给出12个彼此不同的两位数,证明:由它们中一定可以选出两个数,它们的差是两个相同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23.求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5的最小三位数.

24.设2n+1是质数,证明:12,22,…,n2被2n+1除所得的余数各不相同.

25.试证不小于5的质数的平方与1的差必能被24整除.

26. 有甲乙两种糖水,甲含糖270克,含水30克,乙含糖400克,含水100克,现要得到浓度是82.5%的糖水100克,问每种应取多少克?

27. 一个容器里装有10升纯酒精,倒出1升后,用水加满,再倒出1升,用水加满,再倒出1升,用水加满,这时容器内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28. 有若干千克4%的盐水,蒸发了一些水分后变成了10%的盐水,在加300克4%的盐水,混合后变成6.4%的盐水,问最初的盐水是多少千克?

29.已知盐水若干克,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3%,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变为2%。求第三次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的浓度。

30.有A、B、C三种盐水,按A与B的数量之比为2:1混合,得到浓度为13%的盐水;按A与B的数量之比为1:2混合,得到浓度为14%的盐水;按A、B、C的数量之比为1:1:3混合,得到浓度为10.2%的盐水,问盐水C的浓度是多少?
[ 答案 ]

1. 从右边开始数,他是第 19位 .

2. 4 月2 日上午9 时.

3.9名工人 .

4.有 5个 .

13× 7+7=98< 100,商数从 8开始 .但余数小于 13,最大是 12,有 13× 8+ 8= 112, 13× 9+ 9= 126, 13× 10+ 10=140, 13× 11+ 11=154, 13× 12+ 12= 168,共 5个数 .

5.至少有 11人 .

人数最多的房间至少有 3人,其余三个房间至少有 8人,总共至少有 11人 .

6.最大的两位约数是 74.

1998= 2× 3× 3× 3× 37

7.第四次最少要得 96分 .

88+( 90- 88)× 4=96(分)

8.最多有 5个月有 5个星期日 .

1月 1日是星期日,全年就有 53个星期日 .每月至少有 4个星期日, 53-4× 12=5,多出 5个星期日,在 5个月中 .

9.105.

和的前两位是 1和 0,两位数的十位是 9.因此加数的个位最大是 7和 8.

10.后两位数是 14.

285700÷( 11× 13) =1997余 129

余数 129再加 14就能被 143整除 .

11.男生比女生多 32人 .
男生 4%是 3+ 8=11(人),男生有 11÷ 4% =275(人),女生有 518-275=243(人), 275-243=32(人) .

12.最少 5元、 2元、 1元的硬币共 11个 .

购物 3次,必须备有 3个 5元、 3个 2元、 3个 1元 .为了应付 3次都是 4元,至少还要 2个硬币,例如 2元和 1元各一个,因此,总数 11个是不能少的 .准备 5元 3个, 2元 5个, 1元 3个,或者 5元 3个, 2元 4个, 1元 4个就能三次支付 1元至 9元任何钱数 .

14.A班每人能得 35张 .

设三班总人数是 1,则 B班人数是 6/15, C班人数是 6/14,因此 A班人数是:

15.第一个数报 6.

对方至少要报数 1,至多报数 8,不论对方报什么数,你总是可以做到两人所报数之和为 9.

123÷ 9= 13…… 6.

你第一次报数 6.以后,对方报数后,你再报数,使一轮中两人报的数和为 9,你就能在 13轮后达到 123.

16.4

17.甲26又2/3天,乙40天

18.21

19.14又1/3

20.10

21.甲、乙两地相距540千米,原来火车的速度为每小时90千米。

22.750

23.384

24.600

25.一班48人,二班42人

26.15

27.82

28.312

29.最少5个,最多7个

30.784
5. 1.某工厂原用长4米、宽1米的铁皮围成没有底和顶的正方体形状的产品存放处(底和顶用其它材料),恰好够存放一周产品。现在产品增加了27%,能否还用原来的铁皮围成存放处,装下现在一周的产品?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乙单独做需要15天,如果两人合作,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只能完成原来的4/5,乙只能完成原来的9/10,现在要8天完成这项工程,两人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天?

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返回时用原速度走了全程的3/4还多5千米,再改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走完余下的路程,因此返回甲城的时间比前往乙城的时间多用了10分钟,甲乙两城相距多远?

4、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4吨以下,每吨1.8元。当超过4吨时,超过部分每吨3.00元。某月甲、乙两户共交水费26.40元,用水量之比是5:3,请你算一算,甲、乙两户各应交水费多少元?

解:设六一班有x人 .
86%x+78%x=82
164%x=82
x=82/164%
x=50
答:六(1)班有学生50人.
因为六(1)班和六(2)班的学生人数相同,所以可以看成是两个六(1)班,86%的六一班加78%的六(2)班(也就是六(1)班)等于82人,也就是单位一的164%是82人,等于82/164%=50(人),就算出了六(1)班有学生多少人.

解:设六一班有x人 .
86%x+78%x=82
164%x=82
x=82/164%
x=50
答:六(1)班有学生50人.
因为六(1)班和六(2)班的学生人数相同,所以可以看成是两个六(1)班,86%的六一班加78%的六(2)班(也就是六(1)班)等于82人,也就是单位一的164%是82人,等于82/164%=50(人),就算出了六(1)班有学生多少. 人
解:设六一班有X
86%x+78%x=82.......两个班优秀人数和(因为两班人数相同)
164%x=82...........方程左边相加
x=50...............82÷164%的结果

解:设六一班有X人.
86%x+78%x=82
164%x=82
x=82/164%
x=50
答:六(1)班有学生50人.
因为六(1)班和六(2)班的学生人数相同,所以可以看成是两个六(1)班,86%的六一班加78%的六(2)班(也就是六(1)班)等于82人,也就是单位一的164%是82人,等于82/164%=50(人),就算出了六(1)班有学生多少人.

解:设六一班有x人 .
86%x+78%x=82
164%x=82
x=82/164%
x=50
答:六(1)班有学生50人.
因为六(1)班和六(2)班的学生人数相同,所以可以看成是两个六(1)班,86%的六一班加78%的六(2)班(也就是六(1)班)等于82人,也就是单位一的164%是82人,等于82/164%=50(人),就算出了六(1)班有学生多少人。
86%的六一班加78%的六(2)班(也就是六(1)班)等于82人,也就是单位一的164%是82人,等于82/164%=50(人),就算出了六(1)班有学生多少人.

关于六年级数学题会的++++我 教我~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感谢进校郑老师,给我这次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就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2单元教材编排的特点是以写人物为主.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5《古诗三首》,6《李时珍,7《责任》,8《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以及"语文实践活动2".教学这一单元,使学生了解李时珍,里根,爱因斯坦等几位中外优秀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自尊自强,不怕困难,勇于负责,勇于实践的精神,学习他们平易近人的作风.同时,继续学习朗读课文和默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续进行查字典及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等方面的练习;通过班级玩具的展示会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综合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培养主动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难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逐课跟大家交流:

首先给大家提供几种教学古诗常用的方法:1,编文法或者(编故事法):.绘画法:把古诗的意境用优美的画面展示出来,如《小池》.3,表演法:把古诗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如《寻隐者不遇》,《赠汪伦》.4,品读法:让学生品味诵读,如《赠汪伦》.还有观察法,体验法,比较法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其实这些方法我们平时都在用,而且一般的时候不单独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穿插用.
《古诗三首(一)》的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学会本课14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踏tà")及新词,对比指导"插,萸".2,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想象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说说三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5,熟练朗读达到背诵,当堂检查默写.本课教学重点: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说说这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在课时安排上,2课时可以这样分配:①《山中送别》和《赠汪伦》都是送别诗,因此可按体裁安排在同一课时,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三首诗的异同.②《山中送别》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都是王维,也可以将同一作者的古诗放在同一课时,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家乡,亲人都饱含着浓浓的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独立学会《山中送别》和《赠汪伦》两首古诗中的生字及新词.2,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3,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4,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说说两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5,熟练朗读达到背诵,课堂上完成默写.教学重点: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说说这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教学提示: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再现古诗的画面美.学习新课之前,放一首《送别》歌,同时配上画面,歌词.看着眼前的画面,听着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可以说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由词语积累到运用的训练,也是怎样把话说具体的训练.在训练中紧紧围绕"送别"这一内容,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四年级古诗教学与三年级有所不同,学生已经学过很多首古诗,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学,而且教材又有较详细的注释,所以完全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①初读古诗,让学生借助注释,查字典,看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②自学后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可以先读读诗句,再交流读懂的内容(即说说诗句的内容),疑惑的内容(即不明白的词语,诗句),对于读不懂的内容尽力想办法解决.这个环节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千万不要流于形式,要真正使学生有收获.③进行简单地赏析.如,细读古诗,你认为诗中哪些词,句用的好,最能表达诗人情感呢 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这样让学生动口,动笔,动脑,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3,全班交流过程中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情感.(1)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要真正体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切忌直接讲解.可借助历史故事,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如,介绍《赠汪伦》的写作背景,讲诗人李白与朋友汪伦之间的故事: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已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拉近了读者与古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围绕重点词句引导赏析语言,进入诗的意境.《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直成为后人抒发朋友之间感情的千古名句.因此,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①字面理解.读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不及"的意思.(不如,比不上.)在这里可以让学生用关联词把诗句连起来理解: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即使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②深入理解.讨论: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 用桃花潭水的深与送别情深相比,结果更突出了送别情深,使学生感受到比水还深的是友情.③此时学生感受到,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再感情朗读,领悟诗情.(2)在交流理解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想象点,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将诗的意境在头脑中转换成画面,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内容描绘出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如:《山中送别》,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送别朋友回到家时关柴门的动作,心情.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再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望着门前山路时的神情及想法.引导体会作者孤独,寂寞和失落感并带着这种感情朗读.(3)古诗教学要坚持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明诗意,在读中悟诗情.在读中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读的形式力求多样化.①初步感受诗意的自由读.②加深理解的指名读,评读.③提升情感的齐读,配乐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学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生字及新词,对比指导"插,萸".2,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说说三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5,熟练朗读达到背诵,当堂检查古诗默写.教学重点: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说说这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教学提示:这课时大体思路与第一课时相同,需要提示大家的是:1,重视生字的检查与指导,夯实基础知识.如: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自学后重点指导"插——萸".先让学生分别读读这两个字.观察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使学生认识到"萸"与"插"字有同一个部件"臼".接着还可以进行扩展,你知道还有哪个字有"臼"这个部件 (稻,蹈)然后提示"臼"的笔画笔顺,学生书空,在桌子上用手指写写,加深记忆.2,扩展学习古诗.①利用教师或者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扩展.如,简介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来历.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以后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②补充内容相近的古诗,读读,体会不同诗人的不同风采,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学完古诗后,让学生想想还读过哪些关于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还升华学生的情感.

本课教学目标:1,引导运用比较形近字,多音字组词等多种识字方法,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累lěi")及新词,认读5个生字.2,在读书思考基础上,抓住文中所提供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编药物书的重要性.3,联系课文内容和收集的资料,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4,联系第5自然段中的数字,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教学重点: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文中所提供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了解李时珍著书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教学难点:在读书思考基础上,抓住文中所提供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课时安排上:2课时.第一课时,既要突破本课难点"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又要抓住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理解李时珍在编写药物书前做的准备工作.考虑到课文篇幅长,课堂容量大,第5自然段的学习,以及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课前预习,初读正音,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累lěi")及新词,认读5个生字.2,在读书思考基础上,抓住文中所提供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编药物书的重要性.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在读书思考基础上,抓住文中所提供的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来体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编药物书的重要性.教学难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教学提示:1,围绕课后第1题"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编药物书的重要性.①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认识.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旧药物书有哪些缺点 并对这些缺点加以归纳.(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不详;有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不对.)让学生准确的找出这些内容,培养学生提取文中信息及归纳信息的能力.这时学生只是从字面上了解了李时珍重新编写药物书的原因.②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深入认识.追问:旧药物书存在的这些缺点对医生的工作,病人的治疗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③创设情境,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医生,发现正在使用的药物书有许多缺点甚至错误,你会想些什么 经过这样的一步一步,一环一环的启发,思考,多数学生对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这一问题的理解就深刻多了.2,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与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充分利用文本,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这一重点内容.①初读明大概.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了这段话,你对李时珍有了怎样的了解 ②品读悟精神.抓住第四自然段中所提供的重点词句,像"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等语句,引导学生品味,朗读,感悟.③想象入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帮助学生理解.李时珍在采药及访问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会怎样克服呢 这样就把读书,思考,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顺利突破难点,解决重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一字组多词,形近字组词等方式,巩固本课生字及词语.2,进一步联系课文内容和收集的资料认识《本草纲目》的伟大.3,联系第5自然段中的数字,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和收集的资料认识《本草纲目》的伟大.教学难点:联系第5自然段中的数字,体会文章运用数字说明问题的作用.教学提示:1,通过认识《本草纲目》的伟大,体会李时珍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1)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数字,引导学生体会数字背后的意义.如,充分朗读这一段话,然后出示填空:他整整花了( )年, 终于编写出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这部书有( )字,记载了 ( )种药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后来这部书被译成( )国文字,流传世界.学生填空后再齐读这段话,想一想: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27年"突出了编写这部书时间之长;"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突出了这部药物书所写的字数多,记载的药物种类多,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几国"说明《本草纲目》在世界上影响大,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这些数字给人深深的思考,在当时的条件下,完成这部书,李时珍得付出多少精力,需要多少顽强的毅力啊!(2)通过师生搜集的资料,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认识《本草纲目》的伟大.资料的搜集和处理是拓展学生学习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课堂上空出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充分读完第5自然段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以及老师补充的资料,再来说说对李时珍的认识.老师的这段资料虽然简短,但是充分说明了《本草纲目》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我国伟大的药物学著作,也是全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著作.2,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如,巩固生字时,让学生找一找,课文用生字"药"组成了哪几个词 出示:药物,药物书,药物学家,药方,药性,药效,采药,药材.读读这些词语,你还能用"药"组词吗 接着出示:伤,编,材.你能用这几个字组词吗 看谁组的又多又对.学生独立思考后写一写,全班交流订正.这样就为语文实践活动②的第2题一字组多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再做练习时就迎刃而解了.
7《责任》是一篇新课文.
课文内容:课文讲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童年时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窗户的玻璃.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暂时借给他15美元赔偿邻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须想办法把15美元还给父亲.小里根靠打工,捡破烂儿挣了15美元,他把钱还给了父亲,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许多年后,当美国总统的里根说,当年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长大才能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课文特点:课文主要写的是父亲和小里根的表现.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抓重点指导(怒-努-恕),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空kònɡ")及新词,认读1个字.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3,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4,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想象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并能把这一情景写成一段话.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纠正易错字读音,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空kònɡ")及新词,认读1个字.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3,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多角度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教学提示:1,图片导入,感知人物,激发兴趣.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对里根这个人物比较陌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可由老师简单介绍里根.如,出示里根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如果有知道的说一说,没有老师紧接着告诉学生,他就是美国第49届总统,里根,他出生在美国一个小镇,曾经是一名出色的体育播音员,后来成为好莱坞明星,29年间拍摄了51部电影,在69岁时他登上了象征着权力与荣誉的美国总统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总统,并连任两届.这个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美国总统回忆往事时,说:"那次闯祸之后,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里根那次闯了什么祸呢 为什么给他这么深的感触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责任》.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了学习的兴趣.2,注重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平时.①初读课文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抓住文章中主要的意思或故事的主要情节说.让学生先自己准备,然后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一下,再指名说,针对学生发言适当指点.不要要求过高,急于求成.②深入理解课文后,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次学生表达的水平应比第一次有所提高,尽可能抓住主要意思,语句比较通顺.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内容要点,渗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比如思考讨论:文章中哪些比较重要的意思,在说的时候不能丢 通过讨论,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记叙文的六要素不能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指名在全班说一说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评议:重要的意思是否有遗漏,语句是否通顺.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说说第6课《李时珍》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如:打碎,负责,借,终于,责任)要求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主要内容.3,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做法的目的 .围绕课后第二题"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做法有什么不同 发表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展开交流讨论.①抓住父亲的神态来揣摩父亲内心的想法.想象一下,父亲两次板着脸一言不发,可能在想什么 ②抓住父亲的语言来揣摩内心的想法.父亲说了几句话,分别读一读这些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例:"他闯的祸,就应该由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引导理解父亲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承担责任的意识."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你去赔给人家.不过,你必须想办法把钱还给我." 抓住"暂时""必须"引导理解父亲用意是给孩子一个承担责任机会,教给孩子方法.③联系还钱时父亲的表现来理解.还钱时,父亲拍着他的肩膀,高兴地说:"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引导与上文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父亲板着脸一言不发,"冷冰冰地说道","严肃地"进行比较,体会此时父亲对孩子的做法感到满意,对孩子由衷的赞赏的那种高兴的心情.④联系小里根挣钱的不易,还钱时的自豪,感受父亲做法的目的. 引导抓住第四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一边……一边""几个月""终于"等.想象:小里根在挣15美元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引导学生感受到小里根经历了许多同龄孩子没有的经历,克服了许多同龄孩子不可能遇到的困难,终于挣够这15美元!难能可贵的是,在挣15美元的过程中,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而这正是父亲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小里把钱还给父亲时,他为什么觉得很自豪 再次体会因为父亲的做法,才使小里根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去挣钱,去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从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做法的目的,学生应该比较明了.4,回归整体,德育渗透,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责任"是本文的题目,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除了课题,在文章的结尾处,在里根回忆往事时说的话中,也出现了"责任"这个词.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①在深入理解课文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你"责任"的理解.责任就是自己打碎了人家玻璃就要自己想办法赔偿,而不能让家长替自己赔;责任就是自己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勇于负责;责任就是自己要对自己行为负责.②在此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结合生活实际想想同学们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③最后脱离开课文具体内容,生活中具体的事情来理解.把你对"责任"的理解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组词练习,引导比较"怒,努,恕"的音形义,巩固生字及新词.2,继续朗读课文,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想象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并能把这一情景写成一段话.教学重难点: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想象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并能把这一情景写成一段话.教学提示:扎扎实实进行写话训练.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如:教师有生动的语言,使学生转换角色,为学生描述一个画面.现在你就是小里根,为了挣够这15美元,你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终于学会熟练地洗盘子刷碗;为了挣够这15美元,你在捡破烂儿的过程中,遇到多少令人难堪的情景;为了挣够这15美元,你失去了多少游戏,玩耍,甚至睡眠的时间……今天你终于挣够这15美元,在把钱还给父亲的那一刻时是什么心情呢 会跟父亲,母亲说些什么呢 这样学生就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想象会更丰富,自然.2,根据内容,合理想象.引导学生想象的内容要符合课文意思,要合乎情理.如抓住小里根当时"郑重"的态度,"自豪的"心情.父亲满意的态度和"高兴"的心情.

语文实践活动2
课时安排上:4课时.第一课时:字词积累运用.(一,二,三题.)第二课时:句段训练.(四,五题.)第三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班级玩具展示会.第四课时:习作讲评.教学建议:1,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许多题的设计,思路比较宽,范围比较广,要求比较活,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第一次备课时,尽管我努力去解读文本,也力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也尝试着去拓展延伸,但是基本上还是按教材思路来设计教学.于是郑老师就结合查字典一题给我举例说明了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我深受到启发,感触颇深.一,查字典练习.(1)指名读题目要求,明确题意.(2)读读这几个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3)扩展训练."无穷无尽"这个词有什么特点 你还知道哪些,说一说 (无大无小,无法无天,无尽无休,无拘无束,无时无刻,无影无踪,无缘无故,无依无靠)在说到"严寒酷暑"这个词时,观察这个词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有什么特点 (意思相对)这样的词,你还知道有哪些 (4)这时就可以把第三题提前完成:在括号里填上意思相对或相反的词,组成四字词语.尝试独立完成,全班订正,说说这些词语中哪个不理解 针对情况适当解释(5)记时查字典.这样查字典一题不仅是提高了学生查字典的能力,还进行了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可以说是一题多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2,充分发挥阅读短文的作用,使阅读为习作奠定基础.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找准阅读训练的重点,扎扎实实进行训练.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而阅读短文内容是《我的天文望远镜》这就为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文.因此要把这个环节做扎实.(1)自由读短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2)在此基础上围绕文后第1题默读短文,思考:"我"的天文望远镜是什么样子 "我"为什么喜欢它 把有关内容画下来,简单标注.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3)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我的天文望远镜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时要引导抓住第2自然段.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主要从哪几方面来写望远镜的样子的 引导学生从镜筒,三脚架两方面来说.作者主要抓住哪一方面来写的 (镜筒部分)再让学生细致读这部分内容.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具体呢 (渗透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抓住事物主要特点进行描写.)(4)最后快速读短文,想想短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渗透写作顺序要清楚.
习作:要求 :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玩具.提示:1,注重准备玩具的过程.作好充分的准备是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准备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切实选择一个有特点,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具要利于写作,如结构稍微复杂的,作用多的,玩法新颖的.②准备好自己要介绍的内容.2,引导学生要有清晰的表达顺序.无论是口语交际时,还是写作时,时刻提示学生考虑好整篇文章的结构,先说(写)什么,再说(写)什么,最后说(写)什么.还要考虑部分的顺序.比如写玩具样子时,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往后,从头到尾等顺序.注意提示学生不能几种顺序同时运用.3,表达喜爱之情.可以是暗含的,也可以是直接的.
以上是我对第2单元教学的看法,最后希望大家努力做到:正确地解读文本,有明确,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训练的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效果明显;加上一点自己的特色,那将是成功的语文课,我们也将成为出色的语文老师.
由于水平和经验有限,不妥之处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谢谢老师们!

1.设上午的是客船
两船出发时间相差4小时
因此相遇时货船行驶了8小时
(480-8*15)/12=30

2. 280*3/(21/100)=4000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题,急,帮帮忙!请写出详细解题过程!
答:1,设绳子原长为X米 X-5=60%X-1 X-60%x=-1+5 40%x=4 x=10 答:这根绳子原长10米。2,设梨树有X棵,则苹果树有80%X棵 X+80%X=450 180%X=450 x=250 答:梨树有250棵,苹果树有200棵。3,设成本为X元 140*90%*26%=140*26%-X 32.76=126-X X=12...

小学六年级数学难题,请帮忙解决一下。要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多谢...
答:1.设总长为S,则甲的速度为S/16,乙为S/24.已知已提前行走了8小时,则还有S-S/24*8=2*S/3的路程还未行走。再设T小时后两人相遇,由题意可以得出:T*(S/16+S/24)=2*S/3 T*(S/16)+21.6=T*(S/24)+S/3 得出T=32/5, S=108 所以甲的时速为27/4,乙的时速为9/2 2.由题...

求大家教我几道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应用题!!
答:58、 解:设这五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一个数x,最小一个是x-2 x-2+x-1+x+x+1+x+2=5x x-2=5x×11/65 (1-11/13)x=2 x=2÷2/13 x=13 这五个连续自然数依次是11、12、13、14、15.59、200×1/(1+24)=200×1/25=8克 200-8=192克 8×29=232克 加水 232-192...

你们大家教我数学题题啊?小学六年级的报纸。
答:49=1+2+3+4+5+6+7+6+5+4+3+2+1=7²64=1+2+3+4+5+6+7+8+7+6+5+4+3+2+1=8²1/2+1/4+1/8+1/16+1/32 =1/2+1/4+1/8+1/16+(1/32+1/32)-1/32 =1/2+1/4+(1/8+1/8)-1/32 =1/2+(1/4+1/4)-1/32 =1/2+1/2-1/32 =1-1...

六年级下册数学题!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答:解:设花圃的一条边为X米 (X+60)÷(2X-60)=3÷2 2×(X+60) =3×(2X-60)2X+120 =6x-180 6x-2x=300 4X=300 X=75 75×3=225(米)答:这个花圃的周长是225米.望采纳!呵呵!参考资料:自己

小学六年级数学题!看不懂啊~~高手帮下忙
答:1.我觉得第一道题是不需要计算面积的,因为这道题需要和实际结合起来。铁皮是什么,是长方型的,所以不可能是像计算出来的多少多少正好的的面积。所以这道题,需要的长方的铁皮的面积,就是在一张铁皮上剪掉一个圆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首先,做圆筒的一个边就是地面的周长=4*3.14=12.56。所以...

家教小学六年级数学题不会做啊
答:设草场原有草A,生长速度B,羊每天吃草C,则100*200*C=A+200B,100*150*C=A+100B。可知B=50C,如果防止沙化,那么羊总的吃草速度应等于草生长速度,所以最多放50只羊。不论原来有多少草,羊总的吃草速度大于生长速度,必然会沙化,时间长短而已。吃草速度小于生长速度,草就会长高。

几道简单的六年级数学题!加分的!
答:4.第一车队要运一批煤,已经运了5/9,正好是180吨,这批煤有多少吨?180/(5/9)=324 5.农场挖一条水渠,已经挖了3000米,正好是剩下的一又二分之一倍,剩下多少米没挖?这条水渠有多长?3000/(3/2)=2000 2000+3000=5000 6.声音在空气中5/6秒能传送277 1/2(二百七十七又二分之一)...

六年级上的几道数学应用题,我不会做,大家教教我 谢谢
答:所以路面面积应该为半径25+3=28的圆面积减去池塘面积 即3.14*28²-3.14*25²=499.26平方米 2、画图可知,捆住四个罐头的周长,等于四个四分之一圆加上四个直径的长 即一个圆的周长加上四个直径的长 即2*3.14*2+4*2*2=28.56分米 3、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面积最大的形状为圆形...

我有几道六年级数学题不会请大家帮帮我,帮我解一下题
答:第一小题.四年级的棵数比六年级少百分之几?第二小题.五年级植的棵树比四年级多百分之几?(50-35)÷50=30% (45-35)÷35≈28.57 四大题.一块地去年收玉米6.4吨,今年收玉米7.36吨。今年玉米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7.36-6.4)÷6.4=15 第五大题.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