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排列句子的技巧 怎样学高中语文,将一段话按适当的顺序排列怎么做

作者&投稿:畅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序排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连贯能力。快速准确地解答语序排列题,其方法有六种:
一. 线索法
记叙性文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线索可从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事件的发展、人物的变迁、情感的波动等方面去寻找。一段打乱了顺序的句子,只要理清其线索,重新理顺就不难了。例如:(1)“江津号”停泊时,天已微明。(2)朦胧中听见广播说,到了奉节。(3)启碇续行,我来到休息室里。(4)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里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5)只见前边四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船已进入瞿塘峡了。(6)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各处还是云海茫茫。
解析:按时间先后变化,应是:朦胧→微明→露出阳光;按“我”的活动先后,应是:起来看→来到休息室;按船的航行,应是:停泊→启碇→进入瞿塘峡。运用线索法,轻易排出语序为(2)(1)(4)(3)(5)(6)。
二. 顺序法
说明性文段一般有明确的说明顺序;其顺序有时间、空间、程序等,可依此顺序重新排列打乱了的一组句子。例如:
(1)1677年,我国茶花由英国医生甘宁引种,开始传播到欧洲。(2)于是,我国茶花成了世界性的名花。(3)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出现了大量的新品种。(4)茶花原产于我国,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就有种植茶花的记载了。(5)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英人傅礼士又从云南采集茶花种子回国,尔后又被移植到美国。
解析:运用顺序法,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4)(1)(5)(3)(2)。
三. 结构法
议论性语段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层递式、对照式等(说明性文段也有这些结构特点)。排列语序时,可依其结构规律进行。例如:
(1)论点需要论据来证明。(2)论点和论据是什么关系呢? (3)论点是为论据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4)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5)如果不一致,论据就成为文章的累赘,阻塞文章的思路。(6)论据靠不住,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 (7)可见,二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解析:观察语段,用结构法解此题,(2)和(7)为首尾句,结构明显是总分总式。分析余下五句,(1)(3)一组,谈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先(1)后(3);(4)(6)一组,谈论据可靠与否对论点的影响,先正后反,即先(4)后(6),且应先(1)(3)后(4)(6);(5)有“一致”一词紧承(3)。可见,答案为(2)(1)(3)(5)(4)(6)(7)。
四. 首尾词语法
有些文段的句子,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有相同词语相互连接,像铁链一样相互承接下来,据此可给句子排序。还可以通过找上下句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等语言标志,并以此作为连接上下句的语言链,就可以正确排列语序。 例如:(1)“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2)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语言,标志着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化的时代。(3)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4)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5)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纸上的叫“文”。
解析:用首尾词语法解:(1)有“语文”与(5)首尾相称,(5)有“语言”与(2)相承,顺序为(2)(5)(1),而(4)(3)还有“语文”与(1)相承,当跟在(2)(5)(1)后面,据此排为(2)(5)(1)(4)(3)。
五. 话题法
一个语段,一般有个中心话题,或写人、或绘景、或叙事、或状物、或述知、或论理。而这个中心话题在语段里,不可能没有其意义规律。因此,可以找出这个中心话题,发现其意义规律,从而正确排列语序。例如:
(1)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 (2)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正是思维提供了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4)这种周而复始的螺旋式的前进,使人类的思维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历程。
解析:本语段的中心话题是谈科学与思维的关系,于是知道(1)句是首句,余下几句的意义规律是按“科学与思维的辩证关系”来排列,所以,应是(1)(3)(2)(4)。
六. 综合法
有些复杂的文段用上述某种方法不能解答时,可综合运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运用综合法,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准确地排列句子顺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1)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互相促进,是人类有效的交际工具。(2)语言表达思维,是思维的直接显示,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3)语言是人们发音器官发出的语音和一定意义的结合体。(4)人类有了语言,就用来交流经验和知识,协调生活和劳动,增强了人类和自然斗争的能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5)随着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符号来记录语言,这样就产生了文字。(6)有了文字,就有了书面语言,人们就能更好地把经验和知识记录下来,传之后代。
解析:根据首尾词语法:(4)句“促进”;发展”,(5)句开头“随着;发展”紧承上句,(5)句句末“产生了文字”,(6)句开头“有了文字”紧承上句,据此(4)(5)(6)应排在一起。根据话题法:(2)(3)是同一话题,围绕“语言”说明,(3)句回答“语言是什么”,(2)句回答“语言怎么样”,故应先(3)后(2),一般总是先设置问题,再说明或议论问题,所以应按(3)(2)(4)(5)(6)排列。由(4)(5)(6)三句可知,语言经历了一个先口头语言后书面语言的过程,时间顺序明显,所以(1)句是对(4)(5)(6)句的小结,应放在最后。故答案为(3)(2)(4)(5)(6)(1)。

一般用排除法做比较好。这种题一般有5、6句,4个选项,先按一定的顺序排出其中两句,比如确定3句肯定在5句的后面,从选项中就可以排除一到两项,以此类推,选出答案。

1、先通读一遍
2、把肯定能挨在一起的挑出来
3、看有没有时间顺序:清晨到黄昏、以前到现在到将来
4、看空间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下到上、由上到下
5、看一些其他:如动静
6、上面都是老生常谈,关键是技巧
就是对应,一一对应
上下句之间,句式啊,词性啊(尤其形容词)

做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了



句子排列的技巧~

排列句子顺序练习
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
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如: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例如: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
有这么一个习题: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排列的顺序为:2、3、1、4。
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
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譬如:
()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排列句子顺序练习。
关于排列顺序几点要点和步骤:(1)先按照给出的顺序读一读。(2)在读中明确该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找出有代表性的词语,明确该句在文中的位置。(4)试排顺序,按排好的顺序多读,直到满意为止。
1. 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不知什么时候,天渐渐变阴。
( )张大爷真是又累又高兴。
( )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
( )当他刚把最后一袋运到家,大雨倾盆而至。
( )上午,天气晴朗。
( )张大爷赶快把场上的麦子一袋袋装起来往家里运送。
( )张大爷在场上晒了许多麦子。
2. 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有一天,小鸟生病了。
( )“听说你们生病了,”猫说,“请让我进来吧,我给你们治病。”
( )猫的邻居是一群小鸟,它们住在笼子里。
( )小鸟们正想开门,一眼看见它的那几根胡子,认出它是自己的敌人。
( )猫听说了,就戴上眼镜,穿上外衣,把自己打扮成医生的样子,到小鸟家去敲门。
( )小鸟赶快回答说:“不!谢谢你,我们都很好……我们现在的情况,要比打开门请你进来好多了。”
3. 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我从同学家里移来几棵指甲花栽在花园里。天天浇水,盼望它早点开花。
( )我急忙跑过去一看,啊,指甲花开了!
( )它亭亭玉立,枝叶蓬勃,给花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 )我家屋前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 )一天清晨,我刚跃出屋门,就看见花园里的绿叶丛中出现了点点殷红。
( )过了半个月,指甲花长得有一尺多高了。
4. 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到了河边,他拿出一些糠,用水拌湿了,用钓鱼杆比一比远近,才把糠投下去。
( )我闲着没事,就跟着阿成去钓鱼。
( )过了一会儿,这儿一条,那儿一条,鱼儿贴着水面,钻出一张张小嘴,水面上冒出一串串泡泡。
( )一个星期天,晚霞染红了天空。
( )糠渐渐散开了,慢慢往下沉。
5.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他在上小学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数学才能。
( )全班同学都惊住了,老师也惊住了。
( )卡尔.高斯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
( )没等老师说完话,小高斯就说出答案:5050。
( )有一次,老师叫同学算一道题:1+2+3+4+……+100=?
6.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挠了几次后,企鹅妈妈只得张开嘴,让小企鹅把嘴伸到它嘴里,吃它胃里呕出来的食物。
( )企鹅岛上的小企鹅十分可爱。
( )果然,我看到有的小企鹅追着企鹅妈妈,用嘴挠它的脖子。
( )它们浑身是茸毛,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可有趣啦!
()高伯伯告诉我,刚孵化出来的小企鹅还不能下海捕食,只能吃企鹅妈妈嘴里的食物。
7.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小英子想:外婆喜欢花,让我摘一朵最好看的花儿送给她。
( )小英子在山坡上走着,看见路边有许多美丽的花儿。
( )外婆的生日快到了,妈妈叫小英子送一篮子水果去。
( )小英子拎着水果,向山北走去。
( )来到外婆家,小英子把水果放下,把摘的花儿送给了外婆。
8.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把石头卸下来。
(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
( )再把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称一称卸下来的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9.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手帕浸湿后沉到水底。
( )搓了一会儿,肥皂泡沫就多了起来。
( )我将手帕再放到水里摇,不一会儿就洗干净了。
( )我打来一盆凉水,把手帕放进水里。
( )我把洗好的手帕晾在竹竿上。
( )我把手帕捞上来挤掉一些水,打上肥皂。
10.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一天,鲁班看见几个孩子在烈日下顶着荷叶玩,很受启发。
( )鲁班一心想为人们做个既挡风雨又能遮太阳的东西。
( )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 )后来,鲁班终于想出好办法,造出现在这样的伞。
( )鲁班的妻子瞧着丈夫,高兴地说:“要能让它收起来就好了。”
( )于是,他照着荷叶的样子,用竹条扎成架子,蒙上牛皮,做了起来……
11.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不几天,就长出了小苗苗。
( )今天早上,妈妈对我说:“你种的花生开花了!”
( )我忙跑到阳台上去看。
( )我在阳台上种了一些花生。
( )啊!花生苗真的开花啦!金黄色的小花开在花生苗的下部,真好看!
12.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到了春天,白杨树长出新的枝条,被春姑娘抽出细小嫩绿的叶子,像穿上绿色的新衣裳似的,美丽极了。
( )到了冬天,黄叶落尽,白杨树赤裸裸的,我真担心它是否会被冻坏,来年春天是否还会长出绿叶。
( )在我们学校小学部的教学楼前有一块操场,在操场的两边各有一排白杨树。
( )到了夏天,白杨树的枝叶长得郁郁葱葱。在课间,我们常在树荫底下赛跑、唱歌、游戏,它像一把大阳伞似的,为我们遮挡强烈的太阳光。
( )白杨树的主干和支干都是直的,它的叶子像颗“心”。它的生长速度较快,现在已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了。
( )到了秋天,白杨树的叶子都枯萎了,随着秋风的阵阵吹过,心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踩在厚厚的落叶上,仿佛昌站在海绵上,非常柔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好像一群黄色的小飞机飞起来了,非常壮观。
( )挺立在操场边上的这些白杨树,是我们校园生活的见证,它们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我爱它们。
13.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富翁十分惊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 )有一次,富翁遇见了马克.吐温,问到:“作家先生,你猜我哪只眼睛是假的?”
( )这只假眼乍看上去,简直跟真的一样。
( )马克.吐温笑着说:“这很容易,因为你这只眼里没有一点点慈悲,所以我断定是假的。”
( )美国有位百万富翁,花了一大笔钱装了一只假眼。
( )马克.吐温端详了一番,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14.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15.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16.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估计,使用汽油和柴油,每年都导致3万名美国人死亡。
( )这是一种棕黄色的烟雾,它导致人体失调,视力较低,并腐蚀建筑物和纪念碑,使农作物减产,至少是中欧大量森林枯萎的部分原因。
( )也许更严重的是综合作用,众所周知的例子是光化学雾。
( )普通使用汽车所造成的最可怕的影响,可能还不在于耗尽燃烧,而在于它大规模地危害人的健康和破坏自然环境。
( )汽车、卡车、公共汽车实际上是造成所有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中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也是引起酸雨和全球温度上升的主要因素。
17.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五名运动员像五颗出膛的子弹向前冲去。
( )过了一会儿,我们班的王海落在后面了。
( )在掌声中,王海终于获得了100米决赛的冠军。
( )这时,我们拼命喊:“王海加油!王海加油!”
( )“砰”的一声,发令枪响了。
18.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1、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2、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 )6、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自己。
( )8、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 )9、老师像桥一样辛勤。
( )10、老师像桥一样无私。
19. 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 )2、黄盖向曹操假投降。
( )3、选有东风的一天作为进攻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 )4、周瑜带兵从后面追杀。
( )5、黄盖接近曹操兵船时下令点火,让火船冲进曹营。

排序题主要着眼于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是否讲究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因此排序后的语句应该是话题一致,语序合理,意思连贯。
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守内容上的前后照应。
排序类型题目的做题思路及方法总结为“排序题三字经”如下:排序题, 并不难;通读题, 前后看;有代词, 往前串;同话题, 连一连;找顺序, 时空间;逻辑题, 思维变;内容上, 要映现;排完了, 先浏览;不通顺, 再换换;对答案, 笑开颜。

初中语文选词填空和句子排列顺序的技巧,我还有七十多天就中考了,请大家...
答:1 选词填空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2 句子排序技巧:先通观原始材料,如说明性文字,顺序可以按空间方位排列(由外到内、东西南北、天上---树上--花上---草上等。)也可按事物分类(大海---湖泊---小溪、有益菌---有害菌)再如议论文组合,可以是:论点---论据(事实论据...

排列句子
答:排列句子如下: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碧溪河从村前流过。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中考语文关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及句子排序方法?
答:2.准确把握词语的内涵,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3.生动***趣味性***运用了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的作用。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型别: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事物的特征与事理 中考语文关于句子排序的阅读理解 1.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

语文排序题方法技巧
答:5. 实践和反思 思考错题: 在做完题目后,查看答案和解析,思考自己答错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灵活应用: 在日常阅读中尝试梳理文章或段落的逻辑结构,以增强对语序的敏感度。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可以更有效地解答语文排序题。坚持练习和不断总结,可以提高对语句逻辑关系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排列句子的技巧
答:有些文段的句子,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有相同词语相互连接,像铁链一样相互承接下来,据此可给句子排序。还可以通过找上下句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等语言标志,并以此作为连接上下句的语言链,就可以正确排列语序。 例如:(1)“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2)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

重新排列句子?
答:1、给叙事短文的句子排序 语文句子排序方法与技巧:1、给叙事短文的句子排序 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话;其次,要想一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找出短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理清作者的思路再给句子排序就容易多了。2.给状物...

初中语文句子排序答题技巧
答:排序题方法 技巧一:抓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了解每种顺序的特点和标志性词语。技巧二:抓关键性的词语。(1)抓前后有联系的或相同的词语;(2)抓意义相同的词语。技巧三:注意前后一致。(1)句式一致;(2)句中的某一成分一致。1.(2019怀化)阅读下面文段,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

语文语序排列规则顺口溜是什么?
答:语文语序排列 对作文学习有印象的同学,应该还记得表达方式这一概念,表达方式分为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作文中,不同体裁,所需要的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由于不同表达方式运用于不同体裁,就决定了在语序排列中,每个句子的表达方式...

如何做句子排序题
答:其中有一条是“注意合理的句子顺序”,并安排了一道排序题练习. 如何做好这类题,教材中并未具体介绍.本人在《语文报》曾见过一篇《》的文章,文中只强调要抓住代词,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它并不完备.于是就这一问题,我不断探索、研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更具体的办法.主要是:不仅要掌握几...

语文语序排列规则顺口溜是什么?
答:语文语序排列规则顺口溜是如下:1、排序题,并不难。通读题,前后看。2、有代词,往前串。同话题,连一连。3、找顺序,时空间。标志词,抓关键。4、内容上,要映现。排完了,先浏览。5、不通顺,再换换。对答案,笑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