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和个性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郝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刘姥姥最基本的形象,根据第六回中对刘姥姥的描写是:
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刘姥姥本来只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的「老寡妇」,被女婿接来奉养,「遂一心一计,帮趁著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一心一计」正点出了刘姥姥的勤恳实在与对庄稼生活的投入。而第六回劝狗儿时说:
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
刘姥姥对狗儿的劝说中,强调要能安分守己过日子,更责备狗儿「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要狗儿过著量入为出实实在在的生活。
在三十九回至四十一回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但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屡次感叹贾家的奢侈浪费,而且把那些奢侈消费一再换算为平实的居家生计,如三十九回写贾府吃螃蟹: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又四十回中写:
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裏铁掀还沉,那裏拿的动他。」……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刘姥姥也觑著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著糊窗子,岂不可惜?」
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著平实的居家生计:贾家一餐的钱够庄家人过一年的生活,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而上好的纱穷人想他作衣裳也不能,富人却拿著糊窗子,刘姥姥一再地叹息。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提出沈重的谴责。

作者:218.68.183.*

2007-4-25 15:37 回复此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刘姥姥的学术分析
(二)乐观进取、突破困挫的勇者
面对困难,有人坐困愁城、一筹莫展,但刘姥姥却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更能勇於突破眼前困境。第六回的叙述,狗儿因家中冬事未办,心中烦虑,却只能「吃闷酒」,「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当狗儿夫妇愁云重重时,刘姥姥劝勉狗儿:
如今咱们虽离城住著,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狗儿冷笑道:「……有什麼法子可想的?……」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刘姥姥要狗儿勇於面对自己的生活,天无绝人之路,但是必须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刘姥姥热爱生命,他真正懂得生命是甘苦皆备的,对所有的不如意,他并不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以愉快乐观的心情去面对、去解决。这是多麼平实又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能乐观的面对生活,但遇到困挫时,是否有勇气、有毅力面对层层难关?那就未必了。刘姥姥为了突破生活难关,勇敢的带著孙子板儿向著高门大院的贾府前来了。但这却有几个难关要过,首先要先克服自己向人告难求帮为耻的心理障碍。《红楼梦》第六回中,狗儿提出与王夫人陪房周瑞以前极好的,刘姥姥道:
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许多时不走动,知道他如今是怎样。这也说不得了……
可见刘姥姥也知道人情冷暖,以前「极好的」朋友,现在时过境迁,又多时不曾走动,这也说不得如今是怎样了。或许去了要碰钉子,甚至更要被奚落一番。但刘姥姥却马上答应了。甚至认为:
舍著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能以这样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第一个难关,当然勇气十足。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并非真得十分顺遂,仍有层层难关要过,《红楼梦》第六回中叙述他到了贾府门口,请门房通报周瑞的情况是这样的:
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裏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著,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
这些侯门三等豪奴,对这个村鄙老妇先是「打量了他一会」,然后「都不瞅睬」,甚至有人想要加以耍弄欺骗,幸好有一位老年人指点他明路,这是首先遇到的困挫。后来虽得到周瑞家的带领,但仍要得到平儿的批准,又要看凤姐的脸色,太愚曾评论这段历程是:
这是千千万万泥中的蚂蚁,向著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程啊!(太愚著《红楼梦人物论》,收於《红楼梦艺术论》,台北,里仁书局,民75年1月初版)
「泥中的蚂蚁」是多麼的卑微!而「向著天中的明月进发的路程」又是多麼困难艰辛!刘姥姥却不畏惧,一步又一步往前迈进。

(三)滑稽幽默的丑角
刘姥姥到底是不是一个丑角?历来讨论者众,各家皆有自己的看法。张欣伯於〈再谈刘姥姥〉一文中十分鄙视刘姥姥,认为:
曹雪芹十分熟悉这种「打抽丰」的人物,也深深厌恶这种「打抽丰」的人物,所以笔端带著嘲笑……他是刻意糟蹋刘姥姥的。尤其刘姥姥二进荣府的时候,作者写他装疯卖傻,磕头跌跤,更把「打抽丰」的种种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台湾日报,第九版,民63年8月22日)
张欣伯以为曹雪芹是厌恶「打抽丰」的人,所以刻意糟蹋刘姥姥,而刘姥姥二进荣府时,各项表现都视为丑态,认为是曹雪芹故意丑化刘姥姥,但这样的批评实在太过了。
而述先於〈红楼梦的神话与幽默〉一文中,则对刘姥姥给予高度的肯定,说:
如果笑能给林黛玉那种悲剧美人很多快乐,刘老老是很乐於变成可笑的人。……大观园中的山水花木,鸟兽虫鱼,是用尽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却能敏感到一种不完美。在这个人间天堂画龙点睛,使他最生动地大放光明,却是那个土头土脑的刘老老。这位老农妇从田野走进大观园,给大家带来了朗笑的阳光,使花园的生机常青……(,中央日报,第十二版,民63年5月27日)。刘老老是全书中的丑角……在小说的结构中,丑角最接近作者与读者,也最能洞察情节的神秘运转(中央日报,第十二版,民63年5月28日)。

作者:218.68.183.*

2007-4-25 15:37 回复此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刘姥姥的学术分析
〈红楼梦的神话与幽默〉一文中,傅述先对刘姥姥推崇备至,以为刘姥姥为大观园带来阳光,使花园的生机常青,补足了大观园的不足。这样的说法似乎过誉了,因为刘姥姥的确为大观园带来短暂的欢笑,但仍不足「使花园的生机常青」。傅述先接著又在〈欲海与情天〉一文中说:
在刘老老进大观园之后,有一种新的发展:黛玉哭得更少,笑的更多,她和宝钗的关系变得更和谐,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改变看成小说情节的关键……(中央日报,第十二版,民63年6月3—5日)。
这似乎又将刘姥姥的地位提的太高,刘姥姥於《红楼梦》一书中的确有其地位,但把它视为小说情节的关键,则又过度抬高。
童元方〈论红楼梦中的丑角〉一文,仍是将刘姥姥归为丑角,但他却是带著同情与了解的态度,他说:
在这许多伤痛的扭曲脸谱中间(指《红楼梦》中的丑角),刘姥姥遍历岁月的刻痕,依然晃漾著明朗的笑容。……知道为了取笑儿,刘姥姥很能欣赏自己的土气,狡猾还胜过鸳鸯凤姐一手。……刘姥姥在大观园的种种丑态,制造出一连串的笑料,然而不论就事实来说,就心智来说,读者嘲笑刘姥姥,也嘲笑自己。(收录於《红楼梦研究集》,台北,幼狮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印行,民71年3月五版,页79。)
童元方以为刘姥姥虽是丑角,但绝非丑恶的人物,而是明朗而有自信的,能够欣赏自己的土气所带来的欢笑。
太愚於其〈刘老老是丑角吗?〉一文,则对丑角的说法表示反对,他说:
她是内心蕴藏著沉重的使命,艰苦的心情而来的∶来了之后自必须一方面战战兢兢进行争取;而另一方面却必须随机应变,敷衍环境。她哪裹是什麼滑稽逗笑的人物?她不过偶然闯上了一个陌生的舞台,遇到了一群喜欢看热闹戏的观众,这才被人强制化装,临时做了一回票友罢了。……她似乎粗直,却绝不鲁莽;似乎无知,却绝不低能;也颇有心机,但不邪佞。……就实质上说,她不过是一个冒充的丑角而已(收於《红楼梦艺术论》,王国维、林语堂等著,台北 ,里仁书局 民75年1月初版,页111—112)。
太愚以为刘姥姥只是一个冒充的丑角而已,其实在她的内心是痛苦的,她更非一般丑角角色的鲁莽、低能、邪佞。另罗湛德於〈圆通世故的刘姥姥〉一文,也持相同看法:
作者将这个村妇写得太生动深刻了,刘姥姥虽曾有言行引得大家发笑,但她并不是一个可笑的人物。只是她的处境穷困,只有如此才能巴结到一门有钱有势的亲戚。所以我们加果认为刘姥姥是个可笑的人,毋宁说她是个可怜的人。(见罗德湛著,《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民87年增订再版,页387。)
罗湛德於文中对刘姥姥是带著同情的态度,认为刘姥姥种种表现并非装疯卖傻,而是对於有钱有势亲戚不得已的巴结。梅苑於《红楼梦的重要女性》中的看法相近,他说:
刘佬佬是丑角吗?不错,她是丑角,她是一名非常出色的丑角,因为她表演得太精彩!然而,在那些傻憨的表情中,却隐藏著一份泪影。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佬佬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 ……所以,刘佬佬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如果她有贾母的地位、财势,她也会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决不是一个可笑的谐角,因为境境有时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特质。(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81年10月二版,页20—21)
综观以上说法,张欣伯与傅述先的说法,一个过度贬抑,一个又过度尊崇,应以童元方、太愚与罗湛德、梅苑的说法较为恰当。至於刘姥姥是丑角,还是冒充的丑角?我想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综合两者看法,刘姥姥的确曾是丑角,但是丑角只是她众多面貌中的一种,再需要她当丑角时,她愿意当一个开心果。但需要她展现魄力与智慧时,她就展现了她智者与侠客的一面。
至於刘姥姥是否有心逗人开心?恐怕是有的;是否有心巴结?恐怕也免不了。但是批评她是「装疯卖傻」、「种种丑态」,又未免太过,其实她种种引人发笑的举动,除了配合凤姐与鸳鸯逗弄大家外,很多都是来自於乡下人本色,如行令时脱口而出「一个罗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引得大家几次大笑,那是因为这些内容完全不同於贾府的生活体验,大家觉得新鲜有趣!至於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虽引人发笑,但那是因为她以前从没见过这些人事物,当然处处透露著新鲜无知,好奇多问,处处引起哄堂大笑。不过,她对每项新奇东西所引出来的神态,流露的每一句言词,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做作。所以她俗虽俗,却俗的可爱。刘姥姥所以深得人缘,原因就在这里。
而刘姥姥究竟是可笑还是可怜呢?《红楼梦》作者於书中并没有加以评断,但由刘姥姥种种泰然自若的表现来看,恐怕较接近童元方所说的「知道为了取笑儿,刘姥姥很能欣赏自己的土气」的看法,刘姥姥并不可怜,她也知道大家都取笑她的土气,但她乐在其中,更以为大家带来欢笑为乐。

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
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与贾府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女婿王狗儿说起,王狗儿的祖上曾经是一个小小的京官,与贾府王夫人的父亲认识,又因同是姓王,借着“一处做官”的机缘便“连了宗”成了“本家”。 于是王狗儿家就结了贾府这一富户。后来偏偏这王狗儿家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这个关系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于是就有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此刻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的使命仅仅完成了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戏份还在后头,这一回,刘姥姥可是大展身手,穿红戴绿,备受瞩目,让读者永远记住了这个老太太。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她第四个作用,就是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笔。这里边就写到当时王熙凤的女儿,大姐抱着一个大釉子玩,那时候还没取名,还没取名叫巧姐呢,抱着一个柚子玩,见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然后她就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这个佛手给大姐换了柚子,板儿呢已经对佛手玩腻了,玩很久了,他看见那个柚子又圆又香,就换了,好,这里头什么讲究呢?这个好像是冥冥之中缘分是佛手指引的结果,曹雪芹在这儿他是进行了这么一番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

刘姥姥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善良诚信。

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一以贯之。她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救济之恩,同时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二是在意义上的象征作用。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刘姥姥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的欢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她还有中国普通老百姓所与生俱来的处世美德。

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一以贯之。她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搭救巧姐,以报当年救济之恩,同时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二是在意义上的象征作用。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刘姥姥是一个才智若愚的善良人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1、与贾母,王夫人等人交流语言得体,讨人欢心。
2、非常配合凤姐等人的戏弄,以此使贾府中的人开怀大笑。故意做各种滑稽的事哄主子开心。是出色的公关学家,社交能力极强。
3、有一定胆识,敢于来贾府打秋风(要钱),并得到了很多钱。三进荣国府时(原稿遗失),救了巧姐,知恩图报。

扩展资料
1、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这个老婆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从篇幅上看,第6回、40回、41回三大整回,以及39回后半回、42回前半回、113回前半回、119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
2、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饱经风霜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刘姥姥善良淳朴,聪明能干,重情重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个老婆婆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3、刘姥姥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贾府建立关系;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凭着她的智慧、幽默,本色演出,带来欢声笑语无限;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
参考资料刘姥姥_百度百科

刘姥姥在《红楼梦》情节推进中,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既然刘姥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刘姥姥人物形象。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先从刘姥姥的外观和衣着打扮开始说起。刘姥姥出场时,已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妪,她穿着朴素,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此时,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出现在荣国府附近,年事已高的刘姥姥虽然满头白发,但是她身体依然硬朗。当她局促地出现在周瑞家时,可以看出刘姥姥自卑的心理。从刘姥姥外观和打扮来看,她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人。
但是刘姥姥身上具备农村人淳朴、乐观、善良等优秀品质。当她面对生活窘境时,刘姥姥敢于主动解决生活危机,她前往周瑞家央求见王夫人一面,从中展示了刘姥姥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特征。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刘姥姥是位知足常乐、生性乐观的人。刘姥姥到荣国府之后,她好不吝啬的将自己作为笑料,以供贾府众人玩乐。刘姥姥逗乐大家,不仅是为了给贾府众人留有一个好印象。刘姥姥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感念贾府上下对自己的恩情,为了让大家开怀一笑,刘姥姥甘之如饴地牺牲自己。
从刘姥姥屡次逗乐贾母来看,刘姥姥是位生性乐观之人,虽然生活窘迫,但她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之情。作者对刘姥姥进行这一形象塑造,也是为了和贾府位高权重之人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

扩展资料
二进荣国府,有四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活动写出大观园之大、之豪华、之美丽。那时候大观园的所有院子都已经住了人了,因此它就不是一般的观景,这当中还有很多跟大观园内少爷小姐们,那些少奶奶们的活动和交流。
这次还到了好几个贾政当初没有去过的地方,这样就把大观园更加全面地介绍出来了。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所以这个活动内容就非常丰富,从而把大观园的豪华美丽表现得非常充分。而且,她看景物的角度和从贾政、宝玉眼里看不一样了。
第二个作用是写活了许多人物。写活的人物当中最重要的是妙玉。我们看妙玉献茶当中表现出来她的个性,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杯子,给贾母用的杯子,给其他人用的杯子,都是珍品。给黛玉和宝钗的,上边还有晋朝人的题字,还有苏东坡用过的笔迹,都是稀世珍宝。
贾母喝过的那一杯茶,她喝了一口,然后就给刘姥姥喝,妙玉就不要了,让道婆放到外头,准备扔掉了。宝玉就说赏给刘姥姥吧,可以卖个钱,过日子,妙玉说幸亏我自己没用过这杯子,如果我自己用过,我就是砸碎了也不给她,这个地方就写出妙玉喜洁。
通过妙玉献茶反映出妙玉非常微妙的这种潜意识,就是妙玉把她平常自己喝茶的那个绿玉斗给宝玉喝了,给他用了。这些地方反映了曹雪芹对于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那种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三个作用自然也写出了刘姥姥自己。刘姥姥可以说是个编故事的天才,张嘴就来,而且特别适合听众的需要,用时髦的话说,她就是能够适应听众的审美需求。她编的第一个故事,她说下雪天,听见外边柴堆响,一看是个漂亮的十七八岁小姑娘。
她为什么说是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当时贾母身边好些个小姐少奶奶还有那些漂亮的丫头,不都是十七八岁上下吗?说个十七八岁正好,肯定是讨人喜欢。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刘姥姥只讲了外边听见那个柴堆响,有人好像抽柴。
所以贾母就说是不是因为雪天,外边有人路过,抽柴生火取暖。正好这时候外边着火了。刘姥姥可没说个“火”字,刘姥姥要说火字,完了,那底下就没她的活了,就不会讲第二个了。那个火字是贾母说的。所以等火救灭了以后,贾母让她接着讲。刘姥姥接受教训了,不能沾这个火字,要特别小心。
这回她编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说有个九十多岁老太太,本来要绝后了。观音菩萨念她心诚,赐给她一孙子,那孙子十三四岁。你说她编得多好,贾宝玉她看得出来就这一个男孩是贾母最钟爱的,90多岁老太太比七十岁要年长二十多岁呢,老人都愿意听长寿的故事,而且肯定讨人喜欢。所以说,民间艺术家刘姥姥善于根据听众的审美需要,进行即兴创作。
第四个作用,就是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笔。这里边就写到当时王熙凤的女儿,大姐抱着一个大柚子玩(那时候还没取名字呢),见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然后她就要。丫鬟就哄着板儿把这个佛手给大姐换了柚子,板儿呢已经对佛手玩腻了,玩很久了,他看见那个柚子又圆又香,就换了,好,这里头什么讲究呢?
这个好像是冥冥之中缘分是佛手指引的结果,曹雪芹在这儿他是进行了这么一番暗示。所以,让刘姥姥起名,刘姥姥不就说了嘛,取个“巧”字,将来必定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从这“巧”字上来。而刘姥姥在第四十回中说的两句连句也是值得注意的:“大火烧了毛毛虫(指一场大火(谐音:”祸“)将会把贾府烧得一干二净),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指巧姐本是如花朵享受大户人家的富贵,但是贾府之败使她流落了烟花巷,后来经刘姥姥救助在农村有了个很好的结果),刘姥姥用庄稼人乐观、幽默的本色,来暗示了贾府未来的处境,也体现了雪芹对乡下人一种由衷的赞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姥姥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及作用
答:2、人物作用 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饱经风霜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她们家祖上曾与四大家族之王家同姓连宗,因此书中写她进荣国府求见王夫人打秋风。刘姥姥善良淳朴,聪明能干,重情重义,而且...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答:刘姥姥坦率纯真、智谋过人、知恩图报。一、坦率纯真 《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作者用寥寥数字写出了真实的乡下人那种坦率纯真之态:“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锣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

刘姥姥的人物性格特点
答:刘姥姥是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曾三进荣国府,带来欢声笑语无限,具体人物性格特点包括有:1、淳朴纯真:刘姥姥初进荣国府,贾家奢华和刘姥姥对于粮食珍惜的对比,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突出刘姥姥的淳朴和纯真。2、智谋过人: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虽然是一个乡下佬太太,但是为改变...

刘姥姥的人物性格特点
答:5、藏精于拙:刘姥姥看似粗鄙,实则深藏不露,能够在平凡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才能,这种性格特点使得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帮助贾府度过难关。6、阅历丰富:刘姥姥来自农村,经历了许多生活的艰辛和磨难,这使得拥有了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能够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在与人交往中展现...

(《红楼》)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红楼》)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 我来答 6个回答 #活动# 作为妈妈,母亲节你期待收到什么礼物? 崔淑洁 2009-02-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这是刘姥姥最基本的形象,根据第六回中对刘姥姥的描写是: 这刘姥姥乃是个...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
答:她原本与贵族社会毫无交集,但作者巧妙地通过她的借款请求,让这位生活在贫困线上的老妇人与贾府的奢华生活产生了联系。刘姥姥的形象不仅反映了底层人民与贵族阶级之间的冲突,也深化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内涵,展现了她在困境中的生存智慧和坚韧不拔。刘姥姥的性格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朴实憨厚、在贾府...

刘姥姥的性格介绍
答: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是聪明、风趣幽默、社交能力强、胆识、知恩图报等。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从篇幅上看,第6回、40回、41回三大整...

刘姥姥进大观园人物性格特点
答:刘姥姥人物分析 《红楼梦》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甚至连里面的每一个小人物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通过小人物刘姥姥的视角,不仅鉴证了大家族繁华一世的荣耀,更见证了荣国府和封建王朝的兴衰。刘姥姥不仅诙谐幽默、善良机智、深谙世故,还有着农村人所具有的爱财奸巧等特点,如第七...

《刘姥姥》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答: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一。一提起她,自然就会想到一个“乡气”十足的老妈妈,插了满头的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层出不穷的闹笑话。然而,正是这个人物在大观园中的出现,带来了与这个腐朽糜烂的贵族大家庭极不调和的新鲜、朴实的农村气息;表现了与贵族地主阶级衰老、空虚的精神面貌极...

...如何逗众人开心的?这体现了刘姥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小人物,她是曹雪芹从乡下选上的一位贫穷的老太婆,她来贾府是为碰碰运气,讨点油水,贾府人觉得刘姥姥粗俗、可笑、无知,是来讨钱的,带有乡下人的野趣,都拿她取乐,她给别人的这些印象是因为她穿梭于巨大贫富差距之中,没有别的选择,生活使她扮演这样的角色,她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