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樟树市或南昌的历史,文化或其它相关的,只要有趣就好,大家帮忙介绍哦!

作者&投稿:姚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区位人口面积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原名清江县,1988年12月撤县建市,2000年,国务院定为江西省直辖市。全市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城市面积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53.6万,市区人口14万。现辖11个镇、5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

历 史 沿 革 樟树境内4500年以前已有繁荣的城邑。秦代樟树就成了县级治城,西汉(公元前203年)驻有重兵扼控南方,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组建清江县,治所在市境内潇滩镇(现临江镇),宋设临江军,元改临江路,明为临江府,一直沿袭至清末民初。清江以其经济繁荣,人文昌盛,军事要塞而名冠华夏,历为上县。樟树镇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

经 济 特 色 樟树的区域经济特色明显,药业、酒业、盐化工业成为支撑樟树地方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药 业 樟树药业源远流长,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历1800年不衰。各个不同时期,都有相应的雅号:吴叫药摊,唐谓药圩,宋号药市,明为药码头,清称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美誉,为海内外药界同仁公认的"国药之都"。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樟树"药都"的内涵不断丰富,药地、药市、药企三大医药经济要素竞相发展。现有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1个,每年举办一次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制药和药品流通企业聚集效应不断增强,药品生产和流通基地的地位日益凸显。

酒 业 樟树酿酒始于商周,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云:"好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清代樟树娄源隆酒店酿出好酒,以四个"特"字相标,远销邻省,故名"四特酒"。1958年周恩来总理称赞四特酒"清香醇纯,回味无穷"。1989年四特酒获国家银奖,是江西省首批36个名牌产品之一,现已跻身全国同行业10强。2004年,“四特”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盐化工业 樟树现已形成40万吨真空制盐和1.6万吨芒硝的生产规模,是江西省最大的盐生产基地。樟树冠京香料公司为新崛起的精细化工企业,产品远销欧美等19个国家和地区,主导产品甲基柏木酮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

交 通 条 件 樟树地处襟带江西东南西北的天心地胆之地,自古就是"四会要冲,八省通衢"的水陆交通要津。境内浙赣铁路纵贯东西,京九铁路衔接南北,两条铁路在境内设有9站,铁路支线11条。清宜、清高公路、105国道、昌樟高速公路相互衔接,赣粤高速与沪瑞高速公路在境内昌傅镇交汇。市区距昌北机场不到1小时车程。千里黄金水道赣江中分樟树,樟树港为江西省三大港口之一。

社 会 事 业 樟树的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日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腾飞之翼。

通 讯 樟树通讯发达,京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光缆主干线途经市区。程控电话交机总容量达7万门,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及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广播电视光缆已延伸到农村千家万户。

教 育 樟树教育历来发达,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286所。樟树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现为全省优秀重点高级中学、现化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已通过全国千强中学验收。2004年,江西航天科技学院生物医药学院在樟树落成,为樟树市的教育事业再添实力!

卫 生 樟树医和药同享盛名,历代医坛圣手辈出。樟树市人民医院是一所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樟树市中医院的骨伤、针灸技艺名扬海内外。

水 电 樟树市地表水的水质优,现已形成日产6万吨的供水能力,可充裕满足城区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与工业开发区相配套的第二水厂正在抓紧建设。电力供应可靠率高,丰城火力发电厂、井冈山华能电厂等四条输电主线交汇樟树,供电总容量达20万KVA。

金 融 樟树金融体系比较完善,中、工、建、农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对经济的再支持能力强。

江西省樟树市或南昌的历史,文化或其它相关的,只要有趣就好,大家帮忙介绍哦!谢谢!~

自西周至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汉至隋唐,先后分属新淦、建成、汉平、宜春、新余、始平等县。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析高安、新淦部分地区置清江县,治所潇滩镇(宋改临江镇),宋设临江军,元改临江路,明为临江府,一直沿袭至清末民初。民国时期撤府设道,清江属庐陵道,不久直属于省,先后属江西省第一、二行政督察区。1930年在临江建立清江县苏维埃政权。
1949年6月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人民政府,同年7月迁临江镇,翌年3月迁回樟树镇,属南昌分区专员公署,1959年改属宜春专员公署。1987年12月清江县实行省计划单列。1988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江县,设立樟树市,12月正式挂牌。 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村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葛洪,总结行医经验,著成《时后备急方》,流传于世。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
“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面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悠久的历史为樟树市留下很多名胜古迹,境内已发现的古遗址就有122处之多,居江西省的首位,其中包括距今4500年前的筑卫城。樊城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吴城商代遗址。古遗址中出土的一批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书画、金石等珍品被誉为“国之瑰宝”。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南唐的太平观碑和建于宋朝的阁皂山鸣水桥等。阁皂山距市区20公里,是全国道教三大名山之一,唐高宗曾赐号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朱熹、文天祥等我国古代名人都在此留下过名言佳句。
道教圣地--阁皂山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赣江东岸,绵直200余里,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相传道学家葛玄曾在此修真悟道、后云游四海,最终仍回到阁皂山、并在骆驼峰之侧修建卧云庵,筑坛立灶,炼丹8载,终成“九转金丹”。他服丹“飞升”后,被道教尊为“太极仙翁”。葛玄的“仙迹”使得阁皂山成为一名胜,道学家云集于此。北宋杨申《阁皂山景德观记》云:学道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千五百间、可见当时之盛况。
阁皂山峰峦越百,仙道遗迹比比皆是。骆驼峰为葛玄得道藏丹处。太极峰为玉女理鬃处,西坑桂壁峰为张道陵修炼之地、有张天师坛。剑劈石、双鲤门、风门、一天门、丹井等处、无不俊美奇特,加上那美丽的神话传说,更显得神奇无比。凌云峰峡口的悬崖上,飞跨着一座石拱桥名曰鸣水桥。它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历经了800多年的风雨、桥拱至今完好无损。
吴城商代遗址
位于樟树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吴城村、肖江上游的丘陵坡地上。它是在江南首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商代文化遗址。考古界称之为“吴城文化”。遗址中心在吴城村土城内。1973年修水库时,被民工发现。后经6次发掘,面积达61.3万平方米,清理出房基2座,灰坑和窑地55个,墓葬16座。陶窑2座,出土较完整的石器、铜器、玉器、牙雕等900余件。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为探讨江西地区商周青铜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樟树市博物馆陈列有部分实物和资料,供游人参观。与吴城遗址相伴相随的是樟树市境内最大的水库--吴城水库,水库面积将近10平方公里,为樟树市一大旅游胜地!

顾名思义

江西省樟树市或南昌的历史,文化或其它相关的,只要有趣就好,大家帮忙介 ...
答:区位人口面积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原名清江县,1988年12月撤县建市,2000年,国务院定为江西省直辖市。全市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城市面积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53.6万,市区人口14万。现辖11个镇、5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历 史 沿 革 樟树境内...

江西省樟树市的历史以及风景
答:同年,江西省决定樟树市由宜春市行政代管。 樟树市地处赣中,交通方便,可进入性强,处在南昌-井冈山-赣州金牌旅游线路的必经之道上,又是赣西旅游网络开发与全省金牌旅游线路的结合部。 樟树市旅游发展是发掘和彰显樟树药文化、道教文化、古文化底蕴,重点开发建设樟树市药都旅游区、阁皂山药道养生旅游区、吴城商邑文化旅...

南昌的历史文化
答: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在此诞生了中国 *** 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曾是中华民国军事首都。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南唐时期南昌府称为南都”。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曾荣获国家创新...

樟树镇的历史沿革
答:樟树镇,原江西省清江县治,1988年撤销,现为樟树市城区。樟树镇历史悠久。距今四千五百多年前,先民们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活和繁衍。活跃在樟树一带的早期居民,是古三苗族的一支,叫做“越族”。他们从原始人群中走了出来,度过了漫长的母系氏族时代,在赣江两岸的丘陵冈阜地区依山傍水建立居民...

樟树市简介
答: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樟树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八省通衢、四会要冲”的水陆交通要津。浙赣铁路、京九铁路等交织成了樟树内外沟通的大交通网络,具有对接长、珠、闽,连接港、澳、台。加速承东启西辐射,便于接受沿海产业转移和发展科技型新兴产业的区位优势。

江西省南昌市历史
答:距今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原始先民在南昌繁衍生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南昌,人类活动更加频繁,人口增加,生产得到发展。约在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国——夏朝,南昌当时的土著居民有“三苗”之称,三苗为炎帝神农氏后裔,即后来的古越族。在唐、虞、夏、商、周时期...

樟树的由来
答:樟树市,江西省辖县级市,由宜春市代管,地处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介于东经115°06′33″至115°42′23″,北纬27°49′07″至28°09′15″之间。在历史上,它曾是我国中原与岭南舟车孔道,是1988年10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的新兴城市。樟树市历史上曾名清江县,是...

南昌历史文化遗迹介绍
答:地址:南昌青云谱路259号 4、绳金塔 开放时间:7:30-19:30 门票价格:20.00元 绳金塔,位于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建于唐朝,相传里面有铁函,古剑三把,金瓶,舍利子感觉就很符合古代中国的寺庙塔,这个建筑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都有1100多年的历史呢!在南昌素有绳金塔“水火既济,坐镇江城”...

江西的风土人情
答:江西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全介绍 江西简称“赣”,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的内陆省。 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省名至今未变。江西行政区域组成部分:南昌市、九江市、新余市、景德镇市、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萍乡市、鹰潭市、宜春市、上饶市。省会:南昌市 江西现任省委书记:苏荣,省长:...

南昌历史简介 南昌历史介绍
答:8、明洪武三年(1370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9、1914年为豫章道。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 撤道,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辖。10、1949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南昌政权,成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江西省辖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驻地。1955年南昌市设东湖、西湖、胜利、抚河4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