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鲍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一切多样、有限和可灭的现象形式世界实乃幻相,完全是虚幻和虚假的。

希望你们好自为之,好好珍惜自己的慧命,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每个人想到过去对不起别人都会掉眼泪,对不起外公外婆、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爱过我的人,对不起父母亲。父母给了你们一辈子,你们给了父母一阵子。今天一个马来西亚的男同修打进节目电话,最早的时候父亲还没投胎,梦里告诉他说“我会经常来看你们的” ,后来再梦见, 已经变成别人家的一个婴儿了。 他问台长: “是不是我父亲投胎了?”我说“是的” 。 “我对不起父亲啊,对不起啊……”一个人的一生,永远在对不起别人和别人对不起你中活着,这就是缘分,所以我们不能再去对不起别人。心中要常生佛,才能拥有觉受。和大家讲得很深,但最后就是“觉受”两个字。

我们在人间的生死沉沦中,今天我们生,以后我们会死;我们的亲人比我们生的早,死得比我们早;我们的孩子生出来,终有一天他会死,就像大海波涛一样沉浮。当了一辈子演员,小时候当少年儿童,长大当青年人,做学生就演学生的戏,大学毕业进公司就演公司里职员的戏,做了父母亲就开始扮演父母的角色,到了晚年就扮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角色,到最后死了之后就扮演过世祖宗的角色,就是演员。当了一辈子的演员,或许要到走的那一天,我们才知道、才真正相信人生是空的,人生什么都得不到,却累苦了自己的一辈子。

看看很多女孩子,年纪很轻,脸天天保护地很好,但是手却很粗糙,我没有看不起她们,师父是心疼这些弟子,说明这个孩子很会干活,很懂得孝顺,不停地做。看看我们母亲的一双手,看看我们的母亲驼背为了谁,走的时候甚至连最爱的人也不能跟她永远在一起。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在人间所有得到的一切就像做梦,就像泡泡一样,是泡影。

你们在座的弟子有些人生过癌症,不管生在什么部位,有的人开刀割掉了,有的人没动手术好了,想一想,如果当时没有处理好,你们说不定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如果你们知道生病后什么都会没了,今天所拥有的难道还不要珍惜吗?不要再去争了,要珍惜自己、珍惜现在。要知道我们天天在做梦,哪天醒不过来就真的在梦里醒不过来了。

不要住色生心,不要把看到的有色世界常住心中——这个车子好,这个房子好……印度尼西亚有一个地方经常有火山,房子特别便宜,有很多外国投资者在那里买了一大片庄园,到火山爆发的时候房子全部都没了,梦幻泡影。“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 ,不要看到好的、听到人家说好话、闻到香的东西就心动,不要去动。看到漂亮的就想要,就是动心了;看到好的衣服不舍得离开橱窗,就是动心了;看到一个女人长得很好看,眼睛在她身上多停留一会儿,就是有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将这个心住到上面去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要住任何心, “我没有住任何心,我无所谓” ,你生出来的心才是大无畏的心,没有对谁好,对谁不好,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

有人说: “师父,我要给你一块地造观音村。 ”师父无所住心,感恩他。过了一个月,他变卦了,不送了,因为我没有把心住在这块土地上,所以我没有觉得痛。如果当时很开心地天天看天天想,他后来说不送了,就会很难过。我无所谓,不送就不送,本来就不是我的。来也去者,去也来者,来来去去,时有时无,空无一场

出自《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出自《金刚经》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意识、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金刚经》里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观,就是叫我们作观想。修观时要端身正坐,金刚结跏,坐好了,再修观。我们修的是止观法门。修行人靠一天坐两次修观,远远不够。佛门的规矩,出家人一天要修六次定,时间不一定很长,长也可以。我们居士,一天要修六次定是很困难的,我们一天修两次好像也够忙了,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晚上工作回来,疲劳得很,一坐就要昏沉,打瞌睡。所以,基本上只有早上一次。难免心理上不太踏实,每天修一次定,短短半小时,乃至一小时,到底行不行啊?其实,我们对佛法的修行,或者作观,还没有全面地了解。我们这样盘起腿来修定叫静中修,我们一醒来到睡着,白天的时间里,我们都应该作观想。

“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什么意思呢?
答:《金刚经》里面的“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意思: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思
答:一切有为法,为法,即指世间一切使人执着的事物,比如某一个人或者某些金钱亦或者是使我们产生爱恨的感情等等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指明这些我们执着或者感知到的东西都是不长久的,不真实的,都有离开或者破灭的时候,所以,我们不能太过于执着而纠结着,应该放下这些,明白它的短暂性、不...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什么意思?
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金.刚.经》。大意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地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地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本性。

...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什么意 ...
答:因 为你沉迷在人间的烦恼之中,因为你是永远用你的观点 去看人的。有一个孩子,他的妈妈很勤劳,他就把所有 的人都当成他的妈妈一样,他看自己的媳妇也好,看任 何人都不如他的妈妈,都不勤劳,所以他看谁都不满意, 他就执著,最后他就脱离各种人缘,沉迷在人间的自私 的狭隘的空间里。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出自《来金刚经》的末尾。原句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自,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理解《金刚经》的这四句话简单百的说就是:一切有的度东西,都如梦如幻,如水中的气泡,如镜中的影子,问如早晨的露水,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瞬息即逝,对于...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答:【作如是观】作这样的看法,表示对某一事物所持的观点。这句话出于《金刚经》中著名的“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佛教徒应持这样的观点:所有事物现象,都是空幻的,生灭无常的。“如是”是指示代词,犹言如此,是这样。在佛经中,“如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答:出自《金刚经》,是佛经中的一句话。原文:应化非真 篇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出自《金刚经》的末尾。原句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理解《金刚经百》的这四句话简单的说就是:一切有的东西,都如梦如幻度,如水中的气泡,如镜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知太阳出来后就会消失;如同闪电一般,瞬息即逝,对于一切...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何意?
答:个人理解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等价转换为 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应作如是观。拆解,如梦 含义是,梦,一定会醒。如幻 含义是,幻,一定成不了真。如泡 含义是,泡,一定会破裂。如影 含义是,影,一定会跟随着移动。如露 含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出自哪里?
答:出自金刚经 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讲的应该是为人处世的方法、态度。世间的一切有为的方法只不过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少纵即逝,纵然美妙、激烈,依然不留痕迹。这句话要告诉人们应该有为、怎样做的同时,内心却应该持无为、坦然的态度。“一切”:就是全部的意思,存在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