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历朝历代的粮食产量?

作者&投稿:厨人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粮食
(1)“粟”(黄粱、谷子、小米):西周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耐旱,原产中国黄河流域,也有认为“稷”就是“粟”的,西汉时“五谷”的顺序是:粟、豆、麻、麦、稻。
(2)“黍”(黄米),西周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耐旱,原产中国黄河流域。
(3)“稻”(水稻、大米):西周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唐宋以后稻米产量逐渐超过小麦,到明代,稻米产量约占到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七,原产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
(4)“麦”(小麦、大麦):春秋、战国开始重视发展,以冬小麦为主,并随着石磨的发明由粒食转为面食,与粟相提并论,汉代以后逐渐形成规模,原产西南亚。
(5)“菽”、“豆”(大豆等):西周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原产中国黄河流域。
(6)“麻”(大麻):西周、秦、汉时代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宋以后逐渐退出粮食作物范畴,主要用来织布,原产中国黄河流域。
(7)“粱”(高粱),先秦、两汉以来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原产中国黄河流域。
(8)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向日葵:明代末年传入中国,原产美洲,从菲律宾等地传入。
(9)辣椒:明代末年传入中国,原产美洲。
(10)甘蔗:大约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先秦以前即有大片野生甘蔗林,原产大洋洲新几内亚。
(11)白菜:大白菜(菘)、小白菜,原产地中国北方。
(12)棉花:南北朝时期多在边疆种植,宋末元初棉花大量传入内地,明代朱元璋强制在全国推广,原产地印度、阿拉伯,长绒棉原产南美洲。
(13)葡萄、大蒜、香菜、黄瓜、蚕豆、芹菜:汉代张骞自西域引入。
(14)油菜(“芸薹”):西周以来的主要作物之一,原产地中国、欧洲、中亚。
(15)中国原产蔬菜:葵(冬葵、冬寒菜)、藿(大豆的嫩叶)、蔓菁(芜菁)、苋、芥菜、香椿、瓠瓜、藕、慈姑、菱角、荸荠、莼、萝卜、冬瓜、丝瓜、笋、葱、姜、韭等。
(16)黄花菜:后汉时已广泛种植,原产印度。
(17)空心菜(“蕹”):三国时曹操就吃过。

古代中国粮食的生产概况~

解放前。小麦好地能达到100来斤,次地就是几十斤。谷子能达到200多斤,水稻300来斤(水田),玉米也是200来斤(明朝以后有了玉米),高粱300来斤。
工业革命前,差不多的产量,但看土地的好次,是否能浇水。大约平均100多斤到200斤粮食

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规模,但由于农耕机械的落后和原始以及水利灌溉的限制,粮食产量都不高。从有记载的史料看,战国时期约232斤/亩,汉朝264斤/亩,唐朝334斤,宋朝381斤/亩。扣除本身消费,每个粮农应向社会提供;明万历年约458斤/亩,康乾441斤/亩,乾嘉121斤/亩,晚清仅为50斤/亩。

1、汉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关于汉代的农业生产水平,学术界争议还很大。对汉代平均亩产估计高者,如吴慧认为汉代平均亩产折市制为每市亩264斤。
估计低者,如马大英就认为折市制仅66.36~67.83市斤/市亩[14]。更为普遍的是居中者,认为汉代亩产折市制为100市斤/市亩上下。差异如此之大,令人无所是从。这里且按曹贯一的估计,认为汉代亩产58.5市斤到117市斤之间,人均原粮占有量为456市斤。
2、唐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唐代是历史上相当繁荣的一个时期,对这一时期人均粮食的估计,传统上一向是被认为居历代最高峰的。
近年来,随着对宋、明经济的研究的深入,虽然这一观点已经不再被认可,但不影响我们对唐代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的评价。鉴于唐代亩产争议较少,这里取吴慧的说法,认为唐代人均原粮占有量达到1256市斤。

3、宋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关于宋代的人均粮食计算,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估计:宋代1159市斤。但吴慧的数据采纳了金代的数据跟南宋进行加权平均,而忽视了金人入侵中原造成的破坏。
因此,对吴慧的数据进行适当的修改是有必要的。郑正,王兴平利用《宋史卷173•食货上》重新计算了宋代人均粮食耕种面积,并将宋代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修正为661.5kg,折合1333市斤。这里采用这个数字。
4、明代人均粮食占有量,学界对于明代的粮食生产的讨论,张显清作过一个相当细致的总结:“余也非提出,北方折合今制,每市亩平均产麦,两宋为0.694市石,明清为1.302市石;南方每市亩平均产稻米,两宋为1.387市石,明清为2.604市石。
5、清代人均粮食占有量。明清之际天灾不已,又战乱频繁,直到康熙二十二年,国内战争才基本结束。农业经济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恢复,到了乾隆中前期,清代经济达到最高水平。

但是清初农业经济的具体水平,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主张低水平的,认为清初与清末水平相当,即亩产二百斤多;主张高水平的,则认为清初较明代又有发展。从上面张显清的总结性的文字里,我们可知现在的一般看法:清初的单位亩产高于明朝,但由于人口增加过快,人均反而下降。

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基本情况,并说明晚清粮食生产有何变化?
答:基本情况:粮田占比高,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人均所占粮田持续下降,人地矛 盾尖锐;粮食亩产量呈上升趋势,生产技术进步;人均占粮呈下降趋势,粮食短缺。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粮食大量出口;经济作物种植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影响了粮食生产和消费,导致粮食短缺。

中国古代各朝代粮食产量比较
答:1. 明万历年间:约458斤/亩 2. 康乾年间:约441斤/亩 3. 乾嘉年间:约121斤/亩 4. 晚清:约50斤/亩 具体到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朝代的情况如下:1. 汉代:学术界对汉代农业生产水平的估计存在较大争议。吴慧认为汉代平均亩产折合市制为每市亩264斤。马大英则估计为每市亩66.36至67.83市斤。一...

历朝历代的粮食产量?
答: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规模,但由于农耕机械的落后和原始以及水利灌溉的限制,粮食产量都不高。从有记载的史料看,战国时期约232斤/亩,汉朝264斤/亩,唐朝334斤,宋朝381斤/亩。扣除本身消费,每个粮农应向社会提供;明万历年约458斤/亩,康乾441斤/亩,乾嘉121斤/亩,晚清仅为50斤/亩。1、...

汉代的粮食产量
答:下田一亩只收粟130斤,之所以下田收粮如此之少,一是缺水看天吃饭,二是粗放式播撒,当时种植的粟米也就是小米已经是耐旱易种植的类型,换成小麦在下田种植收成更不稳定 中田一亩收粟340斤,和当代没有大搞水利化肥工程前的贫地产量相当 上田一亩收稻860斤,这个产量基本达到现代没使用复合肥料前的...

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封建营垦制度。封建时代,统治者把土地分为封建营垦,由官府负责管理,把营垦的粮食产量归入国家的粮库,以满足国家的粮食需求。(2)农具和耕作方法的发展。中国古代农具和耕作方法有所发展,如犁、锄、织布机等,使农民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垦土地、耕种作物。(3)农业...

我国古代的粮食种植,主要经历了哪三种演变方式?
答:到了秦汉时期,农民已经基本掌握了轮作制和间作套种。这两种种植方式统称为土地连种制最后的多熟农作制就是在轮作制和间作套种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来的。到了明清时期,大量的外来农作物物种被引入我国。这就出现了农作物一年二熟或者二年三熟,甚至一年三熟的情况,这就是多熟农作制。综上所述,...

粮食的由来,60字?
答:稻谷: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最早的国家,浙江余姚河姆渡曾发现距今6700——7000年的稻作遗址。玉米:原产美洲墨西哥、秘鲁和智利一带,当地古代印第安人种植玉米已有7000年的历史。1500年前后,玉米传入我国。大豆: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804年大豆被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大豆在美国南部...

战国七雄打了数百年仗都不缺粮,为什么孔明老是缺粮?
答:缺粮的不只是诸葛亮由于没有科学的种植培养方式,三国时期的粮食生产能力是非常低的,并且当时战争频繁,百姓家中的年轻劳动力基本上都要外出参军。所以缺粮现象也诸葛亮的并不是蜀军所特有。在曹操与吕布濮阳之战的时候,双方军队相持不下,时间久了,曹操的部队便出现了缺粮的情况,这时程昱为了支援前线...

中国古代基本生产模式是什么?精耕细作的主要表现
答: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反映社会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这一时期耕地面积虽有增加,但比例不大,粮食增产主要出自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水稻、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大量推广和精耕细作措施的进步,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玉米和甘薯栽培的大发展,正好发生在乾隆以后,在不少地区成为主粮,尤其显示出这种关系。

唐朝粮食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答:李唐王朝通过控制粮食价格,使得本应能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价值规律受到干扰,这也是李唐王朝粮食生产技术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粮食战略政策得与失。在古代,粮食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在维护国家安全及政权稳定方面起到的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古代的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