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锻炼是否越多越好? 每天走路步数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作者&投稿:邴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究竟每天要走多少步最好呢?青壮年每天8000—10000步是正常步行量。老年人每天3000—5000步可达到运动效果。

  行走过度危害大

  1、四肢无力

  运动之后出现疲劳感是正常的现象,一般休息一刻钟的时间就可以恢复正常的体力。但如果出现四肢无力,且好几天都无法恢复正常的体力,则是过度运动的表现。因为过度走路使自身的脾受到损害,同时四肢的肌肉也会出现受损的现象。

  2、关节疼痛

  年纪较大的人群会将关节疼痛归结于风湿病,其实这与过度走路有较大的关联。因为过度走路会使腿部的韧带处于绷紧的状态,易使韧带拉伤,从而导致关节疼痛。

  3、肌肉酸痛

  多数人在进行走路运动时是没有时间规律的,导致一会长时间运动,一会休息,这易腿部肌肉出现酸痛。

  一般正常的运动后出现腿部酸痛是正常的现象,只要休息两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如果几天过去还是酸痛则明显是过度走路造成的。因为过度走路导致肌肉软组织受到损害,所以会出现肌肉酸痛的现象。

  4、头痛心慌

  正常步行是不会出现头痛心慌的症状,只有过度步行才会出现这种症状,这时应该立即停止步行,进行休息,最好去医院对脑部进行检查。

  5、头晕目眩

  有些人在进行暴走之后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其实这是因为过走路的引起的。过度走路会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但同时也提醒人们自身是否有颈椎方面的疾病。

  以上就是关于每天要走多少步最好的介绍,虽然走路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但是行走过度忧伤健康哦。



走路锻炼在防病、抗癌、长寿方面功效突出,通过走路,能走出健康。

一是很多人觉得走路锻炼很简单,如果不连续走到话,并没有太多的健身价值。二是有些人认为运动的强度越大,效果越好,而在走路中,运动强度大一般就是指速度快。但是速度太快,很容易造成关节损害。三是有一些人的微信运动步数高达几万步,并且以此感到自豪,殊不知,锻炼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几万步的运动量其实已经过量了,我国健康指南为标准,成年人每天应达到相当于步行6000步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果体力充足,可以每天走1万步,但是运动量要时时刻刻的跟自己的身体状态匹配。四是走路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且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



双脚是人体健康的根,走路可以刺激脚底的穴位,舒经通络、活血顺气、强身健体。

步行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功能,帮助人体缓解压力、解除烦恼。饭后步行,能帮助食物在胃内更好地消化吸收,还能帮助人体改善睡眠质量。

长远来看,坚持步行的人,可以降低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患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概率。

医学角度来讲,每日最好步行一万步,若一分钟走100步,则每天步行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但是这个要求比较苛刻,所以对普通的大众来说,每天保证步行6000步,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其实就完全能达到健身的作用了。

【注意事项】步行需要注意什么

1.可选择在晚饭后一小时进行,这样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能帮助减肥;

2.穿着尽量宽松,鞋子要合脚,选择空气新鲜的公园或操场;

3.如果打算长距离步行,可以带一瓶水,必要时能及时补充水分;

4.步行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时间和距离,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5.每天步行的时间,一定要是一次性、持续地,若断断续续进行则没有效果。



微信圈、运动软件上都有步数排名,有人热衷刷步数,日行万步,感觉自己是运动达人,却不知,走路步数过多,可能令锻炼效果大打折扣,也会伤害膝盖使之加快老快。一般来说,成年人最多可以走1万步(不是零散步数累加,而是正式快步走),但是,对于50岁以上人群,有慢性疾病者、体能较差的人,1万步则有些“超标”,每天6000步足矣,甚至可以再适当减少步数。

为什么走路步数越多,反而会令锻炼效果起反作用?

走路步数过多,强度过大,会增加体内「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激素」分泌,分泌量过多则会引起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头晕胸闷、肌肉软弱、骨质疏松等症状,对健康形成伤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不宜走路步数过多。

关于走路,这3点也需注意:

1、 单纯走路锻炼,快步走6000步较为适宜;

2、 起床后不吃早餐去走路,这样是错误滴,不吃早餐,血液中血糖低,加之早起后血液粘稠,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导致晕倒;

3、正确的走路姿势,长时间走路姿势不正确,又每天走几万步,那么对身体的损害也将更大,甚至严重影响我们的颈椎、骨骼健康,使身体“变歪”。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①上体伸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②摆胳膊,后臂摆直,前臂略弯;③伸直膝盖,后脚脚尖点地,膝盖伸直,前脚挺直,脚板踏实地面;④腿伸直,膝盖伸直,前脚自然向正前方迈进(不外八不内八)。

“餐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被指不靠谱?

餐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古时即有记载,如今,消化专家指出一个误区:餐后快步走会起反作用,缓慢散步才有益,饭后快步走不但不利消化,反而影响消化,而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头昏眼花、乏力等不适症状。所以餐后散步,应缓慢舒心,不宜求多求快。

既然说到吃餐后散步,小圈要顺便提醒大家,这些事也不宜餐后立即做:

  • 餐后洗澡,易造成血压瞬间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 餐后就躺,不利消化,更容易长肉,不利于血液循环,对血管硬化的(老年)人更不好;
  • 餐后吸烟,此时胃肠蠕动消化,血液循环快,烟雾中有毒物质更易进入人体。

走路锻炼,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无需去健身房,也不用健身器材,一身轻便服装上阵,就可以去走路锻炼啦,早在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便提出过“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关于走路,其实有很多好处:

1、“踮脚走”增强小腿肌肉力量。每天走路时,抽出10分钟踮脚走,即脚尖撑地,脚掌离地,双脚交替前行,可以锻炼小腿和踝关节力量,腿部有力量,走起路来气场十足。

2、走跑交替,减脂肪除疲劳。如果感觉自身体能不错,可以选择走跑交替运动方式,燃烧脂肪量大,可缓解压力和疲劳。

3、倒着走对腰背好。经常腰痛、或有腰间盘突出的朋友,平时可倒着走30分钟,倒走时我们的腰背挺直,腰部肌肉和脊柱得到锻炼,血液循环加快,带走乳酸(乳酸易引起腰部酸痛),也可缓解腰间盘突出。

4、坚持走路,提高记忆力。根据自身体能,坚持走路锻炼,尤其是中老年人,可有效增强记忆力,让大脑保持年轻。

5、步行提高心脏功能,增加血管弹性。长期坚持适量步行的人,能够拥有慢而有力的心脏,心脏供血充足,血液循环顺畅,降低 冠心病、血管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与其他健身方式相比,走路方便又实惠,我们每天抽一点时间走路,既是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独处时间,又是锻炼锻炼身体的好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每一个人每天走6000步就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了,当然,这个步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会根据人的身体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一般身体素质比较差、比较虚弱的人,每天坚持走5000步左右就能够达到健身的效果了,但是身体素质好的人每天就需要走8000步左右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

每天坚持走路对每一个人的身体都很有帮助,特别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每天都坚持散步,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把自己的血压控制的很好,减少发病率。

每天坚持走路,坚持走6000步,其实这也帮助了身体排汗,帮助一些不能通过大便、小便的方式排出体外的毒素、垃圾等等排出体外,最终也就达到了增强身体免疫力、强身健体的效果。

每一个人每天走路的步数不要过多,并不是走的步数越多,运动效果就越好,身体就会越健康的。如果人们每天都坚持走10000步或者是更多,这是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因为人的膝盖无法承受这么高强度的压力,会不断的磨损。所以说即使是每天走路的步数也要适量,走得太多或者是太少都是不行的。

再次强调,步行运动量必须要以个人身体情况为准,达到身体发热、稍微出汗、不疲惫、关节不疼痛为标准即可,千万不可强求。



走路运动是坚持越多越好吗?~

走路运动肯定不是坚持的越多越好,这个要看个人身体健康程度来确定,有的身体健康比较好,可能走个10来公里都没什么问题,如果自己的身体本身就有毛病,可能走个1公里都很困难,因此走路运动不是坚持的越多越好,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量力而行那才是最好的。
其实走路运动坚持得太多了,可能反而对身体健康有害,比如膝盖,脚踝等这些器官因为走路损伤会很大,在走路过程中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追求越多越好。
如果真的是要走路运动的话,普通人我觉得每天不要超过10公里最好,走完10公里让人会感觉很舒服,如果真的太多的话,反而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还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负担。
走路运动,我觉得也不是要一直走,适当的时候可以慢跑,一天慢跑在5公里左右,最好是跑完1公里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样慢跑就会锻炼人的肺活量,这样跑完后让人特别舒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锻炼身体,也要每天坚持走路运动,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控制好,锻炼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过多的去追求,坚持的越多越好这种想法。
通过自己不断地走,来确定自己每天走多少公里比较适合,以后再走路的时候就按这个量来锻炼,因此走路运动不是坚持得越多越好。

大家一起慢跑

今年刚刚发布的一项研究,观察了16741名美国老年妇女每天的行走步数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研究发现,与那些运动量最少的人(平均每天2700步)相比,每天走4400步的人死亡率明显降低。

如果走得更多,死亡率会进一步下降。但当步数上升至7500步时,死亡率便不再继续下降。



当然,这项研究只是观察性的,并不确定步数与全因死亡的因果关系,但提示了日行万步对老年女性似乎并非最佳目标。



平时运动量不大的老年人通常会有肌肉力量薄弱、关节退化等情况,若强行“日行万步”,不仅不会带来运动的益处,反而可能会加剧关节磨损以及局部软骨组织的损伤。

对于平时缺乏运动的人

平时不运动的人突然要走上一两万步,可能出现关节、韧带、骨骼的损伤。



其中,下肢关节的损伤较多,最常见的是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此外诸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跖腱膜炎等风险也大大增加,都属于负重部位软组织的慢性劳损。

更有甚者,会发生疲劳性骨折等更严重的情况。

走路锻炼什么强度是最好的?

其实,走路锻炼重在速度和时间,而非步数。

以散步为主的运动方式,实际上很难为健康带来真正的好处。这是因为运动次数不足、强度不够。



活动至少要中等强度及以上才是有效的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心率=最大心率×(60%~80%),而每个人的最大心率一般用“220减去年龄”这一公式来推算。

所以,运动时可以通过心率来自我监测运动强度。

对于步行运动而言,年轻人每分钟步数需在130~135步左右,中年人每分钟在120步左右,60岁以上者每分钟在100步左右,连续走上30分钟。

也就是说,在每日行走的步数当中,至少要有3000步是连续的,并且达到中等强度及以上。



最后,再强调一点,运动时常会伴随着损伤,建议大家步行锻炼之前先评估一下身体情况,科学运动。

锻炼时,选择专门的场地、合适的运动鞋,同时要注意行走的姿势避免关节的磨损和局部的受力过大。

进行锻炼时,是不是运动强度越大越好?为什么?
答:运动强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运动量不足达不到降血脂的效果,在公园里随便走走远远达不到控制血脂的目的;运动量太大,又容易造成关节肌肉的损伤、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保持正确的运动心率,是保证运动安全强度的简单方法。运动安全强度就是在运动过程中,运动量保持在正确的强度,不过分强不过分弱。而控制运...

请问健身增肌肉,是不是组数不是越多越好?
答:不是的,凡事都要有度,健身增肌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每天都努力坚持去做,这样的效果会更好。相反你的运动量太大,可能会对你的身体起一些反作用,比如容易肌肉拉伤,所以要控制好运动量。

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健身运动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答:众所周知,运动中的“越多越好”的心态已成为过去:你不需要每天花一个小时做剧烈运动来最大化你将得到的益处。相比之下,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双周刊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或剧烈运动的人,全因死亡率较低。也就是说,你每天只需进行大约22分钟的体育锻炼,即可获得...

健身时是少做几次运动好呢还是多做几次运动好呢?
答:健身时,是少做几组、多做几种运动比较好呢,还是少做几组、多做几次运动比较好呢?嗯,我不知道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你一直在做什么类型的练习。人们的训练目标各不相同。一些用于肌肉质量,一些用于最大力量,还有一些用于最大限度的减脂。但是,每4-8周改变一下你的训练计划绝对是件好事...

走路是最便宜的长寿药,一天中走路步数是越多越好吗?
答:其实,走路的步数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走走停停,而是要连续走,且每次走路的时间在30-40分钟,一次性走完6000步,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有助于改善健康的。提醒:老年人每分钟走100步,30分钟走3000步就可以了,而年轻人或者是中年人可以走得更快,一次性走6000步即可,不要一次性走得太多。那么,走路...

锻炼肌肉是大重量,少次数还是小重量,多次数好?
答:但是,这两种方式是分阶段的,大重量低次数通常是有经验,且方法标准的健身者用的路子,因为这样能够让他们的肌肉快速达到充血,力竭的目的。因为接下来还有其它动作等着他去做,通过多角度的刺激才能够让肌肉更好的得到发展。轻重量多次数这个方法则对健身初学者相对较友好,在提高技能的同时,还能让肌肉...

运动强度越大越养生?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答:跑量并非越大越好。过量跑步、频繁的参加马拉松、超级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极端、高强度、极长时间运动,是有可能导致心脏毒性的,虽然说这种风险较低,但是风险仍然是存在的!每天最佳锻炼的时间在60-90分钟之内,因为这个时间之内您的大脑注意力专注度最高!精神最集中!反复实验与大量运动实践证明,恰如其...

正常人每天走步多少比较合适?
答:每天要走多少步最好 步行不是越多越好 每天要走多少步最好 步行不是越多越好(图片来自摄图网)3、肌肉酸痛 多数人在进行走路运动时是没有时间规律的,导致一会长时间运动,一会休息,这易腿部肌肉出现酸痛。一般正常的运动后出现腿部酸痛是正常的现象,只要休息两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如果几天过去还是...

对于篮球这项运动,真的是打得越多打得越好吗?
答:1、打篮球、运动需要适量,不是越多越好 对于篮球这项运动,相信除了专业的篮球远动员,每天可以接受大量的专业训练,身体素质很强,才可以承受得住。而对于一般的篮球爱好者来说,并不是打的越多越好,需要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不要运动过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所以打篮球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人而异,...

人到50 岁以后天天锻炼与偶尔锻炼的两个人,谁的身体会更好?
答:3. 天天锻炼可以帮助减缓身体的衰老过程。长期坚持锻炼可以减缓身体的衰老过程,降低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从而延长寿命。而偶尔锻炼的人则可能无法获得这些好处,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因此,对于 50 岁以上的人,长期坚持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天天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力量,维持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