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庆铁人精神纪念馆有感怎么写?

作者&投稿:登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就像一个勤奋的登山者,又似一个坚韧的跋涉者,大庆油田实现着一次次的突破。2008年12月31日,大庆油田年产原油4020万吨,4000万吨持续稳产首战告捷。

关键时期的思想解放

在大庆人看来,“解放思想就是用最符合实际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用最创新的行动方式解决新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庆人一直用最朴素的话语、最朴实的行动、最创新的科技诠释着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

在备受世人瞩目的高产稳产5000万吨之后,大庆以什么样的姿态向前发展,更令世人关注。是在产量递减中走向衰退,还是在有序调整中寻求新的发展?是在回忆辉煌中扼腕叹息,还是超越自我演绎新的神奇?

2008年,为了共和国的能源战略安全,大庆油田吹响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号角,这支铁军又投入了新的征程中。

自1959年以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近20亿吨,占同期中国原油总产量的40%左右。1976年至2002年,大庆油田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被称为世界石油开发史上的奇迹。对一个已开发近50年的油田来说,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大庆油田能实现这一目标吗?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铁人的话仍在大庆人耳边回响。大庆油田领导班子持续稳产信念坚定不移:依靠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打好新时期的新会战,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

思想的大解放,带来认识的大发展,认识的大发展,带来战略上的大手笔:油气勘探攻坚战、老区精细挖潜攻坚战、海—塔盆地增储上产攻坚战、外围有效开发攻坚战、产业升级攻坚战,5场攻坚硬仗无不闪耀着突破禁区、挑战极限的思想光辉,无不充溢着高科技新会战的浓郁氛围。大庆人知道每产出一吨油,就是对持续稳产的一份贡献;多产一吨原油,就对国家石油安全多一分保障。

只有突破思想禁区,才能释放地下潜能。2008年,大庆油田通过打好油气勘探攻坚战,在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三肇老探区新增探明石油储量数千万吨,古龙南地区新增石油控制一批地质储量,朝阳沟—长春岭地区新增一批石油预测地质储量;在大庆外围海—塔盆地的塔南、南贝尔、贝中、乌尔逊地区有了新发现;在徐家围子断陷新增天然气预测储量几百亿立方米,创造了大庆勘探史上又一次储量增长高峰。

思想解放迸发出奋进的激情。大庆人在思想的解放中不断挑战极限,积极落实上产措施,深挖增产潜力。大庆长垣老区开采潜力巨大,有实现持续稳产的现实基础。因此,大庆油田努力开采主力油田40亿吨剩余储量,使更多的地质储量转化为可采储量,以实现采收率60%以上为目标,唱好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重头戏。

大庆外围油田油井单井产量低,开采难度较大。大庆油田以加快低效难采储量动用为目标,按照精细化技术、标准化建设、市场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瓶颈技术攻关,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难采储量动用,力争到2017年,累计新增石油可采储量逾亿吨,年产原油达到730万吨。

20多年来,大庆油田始终在海拉尔盆地探寻,有很多大庆人把青春、汗水和智慧献给了茫茫草原。“加快勘探开发一体化步伐,力争到2017年,年产油量达到500万吨。”千里之外的海塔盆地,成为大庆油田的重要战略接替区,这里增储上产攻坚战如火如荼,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永不停步的科技创新

大庆人认为,思想解放永无止境,创新步伐永不停止。因为大庆人知道:科学发现了大庆,创新发展了大庆。

“对大庆油田来讲,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一个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持续创新的过程。这就意味着,要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不但是一个基于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的高起点的4000万吨,而且是一个高水平的4000万吨、高科技的4000万吨。”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玉普深思熟虑地说。

历经近50年的高强度开采,大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油田综合含水已高达90%,储采结构严重失调,成本攀升和效益下降矛盾突出,油田开发难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面对这么大的困难,大庆人的“底气”从何而来?面对勘探开发遇到的许多世界级难题,大庆人认识到,科技正成为油田持续稳产的决定性因素,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必须紧紧依靠高科技。

2008年,大庆油田科技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大庆挑战勘探开发极限,瞄准能够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先进性”技术,能够引领技术发展走势的“前瞻性”技术,能够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技术,确定“十一五”后三年及“十二五”期间的科技攻关方向,制定开展9项配套技术研究、11项专项技术攻关、6项储备技术探索和22项重点现场试验的科技发展规划。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进一步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非常重要。通常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可采收30%至40%左右原油,二次采油后的剩余潜力在60%至70%左右,因此三次采油一直是世界各国石油专家攻关的课题。大庆油田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三次采油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大庆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应用三次采油技术已累计产油1亿多吨,喇萨杏等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世界同类油田高出10个至15个百分点。

国内第一大采油厂——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为实现原油1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再10年这一目标,干部员工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目前,这个厂主力油层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采收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萨零组工业化注水试验投产一次成功,预计采收率可提高15%以上,有望成为这个厂新的储量接替点。采油一厂总地质师隋新光说:“水驱加密调整和聚驱将规模化应用,三元复合驱也将是一项主导技术,这是1000万吨稳产的重要保证。

“产量规模小但责任不能小,上产难度大但希望也大,资源品质低但贡献不能低。”产量规模仅80万吨左右的采油九厂引导干部员工围绕科技创新,明确聚合物纳微米球逐级深度调驱等四大主攻方向,坚定2010年上产100万吨的信心。目前,这个厂聚合物纳微米球逐级深度调驱现场实验已展开,预计可提高采收率3%以上。

历久弥新的“精神家园”

大庆精神源于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给大庆人提供了战胜各种困难的强大力量。大庆精神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得到丰富,在实现新的使命中得到发展。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位于大庆萨尔图区中七大路旁,建在大庆人心目中神圣的地方——二号院(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旧址所在地),余秋里和康世恩等老一辈石油工业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指挥那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

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记录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讲述的不仅仅是一段故事,更是一种力量,这里已经成为大庆人的“西柏坡”,大庆人的“精神家园”。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诞生于上个世纪的那场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它为什么历久弥新,答案只能从其自身寻找。

在铁人纪念馆,人们看到许多与铁人同期“老会战”的名字被加上了黑框。铁人和他的战友离去了,他们为共和国的石油事业奉献了热血年华和宝贵生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蒋洁敏饱含深情地说。

在大庆油田20多万职工中,每到险难关头,共产党员向一线、向井场冲已经成为一种不用命令的习惯。会战年代如此,5000万吨稳产中如此,今天为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中更是如此。在大庆人心中,大庆精神就是他们永远飘扬的旗帜,铁人就是他们永远的楷模。尤其是在危急关头,更彰显出“铁人”后辈的英雄本色,再现了渗入大庆人骨髓里“见困难就上”的大庆精神。

在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的一个展柜里静静“躺”着一张用红纸书写的“生死决心书”,虽然有些褪色,但上面的一句句誓言和30个名字仿佛向人们讲述着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是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107队的队员和油建十一中队的电焊工在封堵升深2号天然气井临战时的宣言。在这场生与死面前,他们经受住了考验。

已近古稀之年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正在组织油田重大项目“新型驱油剂驱油技术”攻关。他说:“油田需要我,国家需要我,我觉得自己还和年轻的时候一样,浑身有用不完的劲!”

在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大庆油田最多时上千人同时施工作业,从未发生过违章作业和破坏当地草原的事件。当地报纸报道说:“在蒙古的草原深处,飘动着许多红旗,那是中国铁人的旗帜。” 2008年,大庆钻探派出包括钻井、录井、钻技等数十支施工队伍参加海塔会战。数九寒冬,大庆钻探海拉尔探区各项目部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提速,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丝毫也挡不住海塔会战的热情,钻井、进尺的指标明显好于往年。

这一切不禁让人想起“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会战年代。在这里你会深切地感受到,大庆红旗依然高高飘扬。

在创建百年油田过程中,大庆人把创业变成了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享受,一种成就。

在大庆人心里,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自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作出一个又一个贡献。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人奉献给国家、人民和时代最珍贵的财富,也是大庆人人格魅力、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庆人创造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展现,是这个时代所有为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国家强大而努力的人们的集体精神。对此,大庆油田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永春说:“在责任和使命面前,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庆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持用大庆精神谋发展,用大庆精神攻难关,用大庆精神保稳产,用大庆精神带队伍,坚决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

大庆油田的名字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与共和国息息相关。不畏路途崎岖,哪怕巅峰遥远。在大庆人心中,国家利益永远高于天!
~~~~~~~~~~~~~~~呵呵呵~~~~~~~~~~~~~~~~~~

大庆铁人纪念馆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5月18日,教育局党委组织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我们踏着铁人的足迹开始了意义深刻的参观。深入展馆,我们看到了铁人王进喜同志艰辛的童年生活。王进喜同志的父亲双目失明,年幼的他早早地担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担,十岁给地主放牛的他饱受世间饥苦。
参观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因为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过上学念书的经历,他就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认字、写日记,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他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我学会一个字,就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多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出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也是因为这种不懈的努力,才能有“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的豪迈。
铁人王进喜,对于我们70后的一代是不太熟悉的,只是经常听到老人们在耳边述说他们那时候的故事,说铁人怎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听完后最多也只是感到现在的我是幸运的生在了幸福的年代里,从未真正去设想父辈们走过的到底是一种怎样艰辛的道路,现在我有机会学习两进精神的时候,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太多的感受,深深体会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油田出现了井喷,在危机的时刻却偏偏没有重金石,只有用水泥代替,但是水泥容易凝固,在没有搅拌机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拖着那条伤腿,毅然跳下了搅拌水泥的池子,充当人肉搅拌机,看着石油工人们纷纷跳进去,最终抑制住了井喷。我的心情有点激动,在那危急的关头,他们想到的不是个人利益,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了保住国家的利益,牺牲自我的精神,现在已经很难再看的到了,那样宝贵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曾经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我每次都想尽全力把事情做好,争取让难题圆满解决,在“铁人”精神面前,我顿时觉得惭愧万分,因为我付出的努力实在微不足道。作为70后的干部,我们更应该学习的就是“铁人”精神,学习和发扬不怕艰苦、坚持到底、勇于奉献的精神,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把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如果说发自肺腑地感受到铁人精神的伟大是学习王进喜的一个“初级阶段”,那么如何将铁人精神转化为我立足本岗、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行动,则是学铁人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
学习铁人精神,弘扬奉献精神,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奉献精神是一种为他人服务,为他人提供方便的利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谐思想”。弘扬奉献精神,会使人们更加尊重他人,与他人建立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关系,营造团结互助、亲密友爱的和谐局面。弘扬奉献精神,更有利于培养人们踏实做事的实干精神。从而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奉献精神其实就是艰苦奋斗、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强调的就是“做”。诚然,不同的时代对奉献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求人们踏踏实实地做事情。
此次展览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踏踏实实干工作,构建和谐秀美的肇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三岁随父母来到大庆参加会战,那时还不懂事,但是住过牛棚和干打垒还是有印象的,十三岁离开大庆到北京上学工作至今。幼年时的伙伴以及同窗的同学现在也都是半百的人了,这些年每年差不多都要找点事或出差或旅游回大庆看看老同学和老朋友。去了很多次大庆但是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却一直没机会参观,这不前些日子参加同学的孩子婚礼前往大庆抽出时间由几位同学和同学夫人陪同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还是很有感触的。小时候因为父母和铁人老乡的原故经常见到王进喜,印象很深,记得他在非常平易近人,那时候也没把他当作是什么大人物。但是来北京后还是感到全国人民都在学大庆和学王铁人,那是还是很自豪呢!

  大庆,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基地,是一座因油而生、由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铁人纪念馆位于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是1989年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旧址上新建的。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在主馆前面广场平台上,两大片草坪间,耸立着一尊铁人王进喜手持刹把的高大塑像。绕过塑像,进入展览室,室内开放三个展厅,共陈列了200余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贵实物,展示出了铁人的主要经历,他在大庆石油会战中的英雄业绩和大庆人的35年来学习铁人精神的情况。


  纪念馆是免费观看的,平时也是有很多人参观那!


  大厅里的大庆石油工人雕塑


  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600字
答:铁人纪念馆观后感600字 范文1 今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马上和妈妈、姥姥就去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天空灿烂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说了半天,还没说铁人是谁呢!告...

弘扬铁人精神传承不朽力量观后感及感悟7篇
答:从大庆回来后,通过互联网我阅读了一些关于弘扬铁人精神的文章,记得有一篇文章提到过,大庆在创业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气,对一个国家来讲,就是要有民气;对一个集体来讲,就是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是要有志气。”细细品位这段话的含义,对我触动很大。是呀,人总得有一种精神,为什么说一些人死了...

观大庆铁人精神纪念馆有感怎么写?
答:在大庆人心中,大庆精神就是他们永远飘扬的旗帜,铁人就是他们永远的楷模。尤其是在危急关头,更彰显出“铁人”后辈的英雄本色,再现了渗入大庆人骨髓里“见困难就上”的大庆精神。 在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的一个展柜里静静“躺”着一张用红纸书写的“生死决心书”,虽然有些褪色,但上面的一句句誓言和30个名字仿佛向人...

大庆铁人纪念馆写作文
答:7. 观大庆铁人精神纪念馆有感怎么写 就像一个勤奋的登山者,又似一个坚韧的跋涉者,大庆油田实现着一次次的突破。 2008年12月31日,大庆油田年产原油4020万吨,4000万吨持续稳产首战告捷。 关键时期的思想解放 在大庆人看来,“解放思想就是用最符合实际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用最创新的行动方式解决新问题。” 近半...

弘扬铁人精神心得体会怎么写弘扬铁人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答:1、这次到大庆参观学习,我有幸以党的积极分子的身份参加了这次活动。使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新的震撼,仿佛又看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辛勤工作场面。尤其是这一次,在我们即将迎来共和国五十七岁生日的时候,党委精心组织这次活动,我感到其意义非比寻常。2、从大庆回来后,通过互联网我阅读了一些关于弘扬铁人精神...

参观铁人纪念馆有感
答:参观铁人纪念馆有感 大庆市西苑小学四(2)班 郝卓明 清明节前夕,学校为了纪念铁人王进喜,组织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 一进铁人纪念馆馆门,一幅大型石雕映入眼帘,这是一支以铁人王进喜为首的打井队伍。在两旁的墙上,写着醒目的大字: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答:没想为了参观而参观,所以并没有刻意地去记忆关于王进喜前辈的生平,只想用简单而直接的实物视觉感受来真切地体味他的精神。因而,整个观看过程,是无语的,馆内解说员详细而真切的解说仿佛让我顿觉自己置身那个时代,那个境遇……他是甘肃人,他的出生境遇一点儿都不难想象,因为我也是彻头彻尾的甘肃人...

游铁人纪念馆有感
答:游铁人纪念馆有感 大庆西苑小学四(3)班 宋峙壮 今天下午一点半,全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每班选五名同学去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我们上了一辆大客车,车缓缓地开着,不到10分钟,就到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我们来到大门,一个王进喜的塑像展现我们面前,我们在雕塑前照相。进入馆内,...

参观铁人纪念馆观后感1000字作文5篇
答: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早上很早就醒了,大概四点都不到就醒了,而且还是自然醒!也许是要去大庆兴奋吧,不管还是什么,心情都挺好的! 七点的时候我们就准时到科厦南门等候着上车,等候着去大庆,等候着去铁人纪念馆,等候着一次精神教育,等候着一次优秀时代精神的教育。 去的时候是非常开心的,在车上同学们快乐着自信的...

铁人纪念馆参观记
答:做为一名大庆孩子,我景就有参观“铁人纪念馆”的愿望,2006年8月3日,我的愿望实现了。马上到那里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了一尊很大的雕像,他就是“铁人”王进喜。“铁人”身穿灰棉袄,目视前方,他的手里握着一个沙把,注视着钻机情况。雕像后面是展厅,这时,“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