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风名俗有哪些? 目前中国有哪些正在失传的民风民俗

作者&投稿:超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广东省 《乳源县志》还记载,中秋节吃芋头,可治疥癞。广东中秋也有儿童提灯的风 俗。灯的材料有红柚皮雕的柚灯,素馨茉莉花结的花灯,明亮的灯火带著阵阵的花 果清香,使人爱不释手。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霞浦有中秋曳石的风俗。曳石是戚继光发明的,以石块系上绳索,沿街拖拉,虚张 声势,用来恐哧敌军。

北京人的祭灶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称“春节”。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 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节日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 布朗族实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为主。火葬多数是僧侣和高寿者,此外,一般都采用土葬。布朗族的每个寨子附近,亦有一块墓地,布朗语称墓地为“坝消”。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选择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 布朗语叫“坝朗木瓦”;中间一段是埋葬青壮年的,布朗语叫“坝格登”;最低一段是埋葬儿童和婴儿的,布朗语... 爱尼族的丧葬习俗 报丧是爱尼族的一种子习俗。大凡一死人,都有要向亲戚朋友、本寨乡亲报丧,其方法宰杀一头肥猪,将其肉改作若干条手指般大的肉条子,用竹签穿好,分别送到亲戚朋友家里,插在自己屋檐上,把死讯通报给乡亲们,爱尼话 叫“西捏着”(意为:有死鬼在家)。当人们看到报丧肉条后,便会拿着砍刀,自动来到死者家里帮忙。爱尼人死...

2w34

我国都有哪些民风民俗?~

中原婚嫁礼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对偶婚末期和个体婚初期,至西周时期趋于完善,逐步形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此基础上又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婚俗,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主要的婚俗。
据考古发掘,中原地区早在两万年前就有了葬仪,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丧葬礼仪,并成为中国重要的礼俗。
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中原俗称春节为“过年”或“大年”。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年货。
早在商周时代,祭灶王爷就是“五祀”之一。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从东汉开始,中原人称之为“除夕”,这天,家家都要包饺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户户都要贴春联,这源于黄帝所创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饺子,主要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内的拜贺,初三之后是邻里和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中原民间元宵节活动内容丰富,规模盛大,素有“小过年,大十五”之说。正月十五点灯盏是元宵节重要的祭神祈福活动。
春节期间中原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自秦汉以后,演变成为民间传统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并成为全国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
中原地区长期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历来崇拜能呼风唤雨的龙神。传说龙在农历二月初二抬头升天,古代中原人便把这一天定为“龙抬头节”。这一天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来祈求龙王降雨,二来祈福消灾祛毒。
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一到清明,人们就拿着祭品到墓地烧纸点烛,祭奠先祖。清明这天,各家门头要插柳枝,男女都戴柳环。
先秦时期中原便有了端午节俗。中原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贴艾虎、悬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而且还流行一些消灾祛病、预防瘟疫的风俗。每到这一天,人们把采来的艾叶插在门上以避邪。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源于最早流传于中原的“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神话。因参加活动者都是青年女性,故又称为“乞巧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由来已久,源起也是说法不一,古代中原民间多从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的“桓景避难”说。在这一天,有出游、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避灾避难的风俗,故又称“登高节”。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蕴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这一天还有许多以老人为中心的尊老、爱老、敬老活动。中原民俗不仅体现在各种礼仪习俗中,还体现在民间节会、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中。
中原古代民间庙会长盛不衰,主要有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庙会、热闹非凡的中岳庙会和规模盛大的浚县古庙会。
其中,太昊陵庙会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太昊伏羲陵,淮阳等地俗称“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来自河南、安徽、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他们有的朝祖进香、有的摸“子孙窑”。
庙会期间,前来烧香拜佛的“经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载歌载舞,杂技、狮子、龙灯、竹马、旱船等也是忙个不停。庙会上售卖的玩具“泥泥狗”古朴别致,逛庙会的人都忘不了买几个回去。

数不胜数,随着社会的进步,旧的民风民俗失传在所难免!关键是要给旧民风民俗与时俱进的能力,包括赋予新的合乎时代要求的内涵和新的符合时代文化的包装。

中国的习俗有哪些?
答:1、喜庆春节 春节:便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一年之始,万象更新,“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贴春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祭祖等。除夕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然后“守岁”,迎接新年到来。在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

中国的民风名俗有哪些?
答: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

汉族民风民俗有那些?
答:4. 居住建筑:在大中城市,汉族人的住房多为楼房,也有砖瓦平房。在农村,尤其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住房类型为砖瓦平房或土木结构平房,通常是一户或几户人家共用一个院落。5. 服饰特色:汉族的服饰历经变迁,男女常见的服装有对襟或斜襟上衣和长裤。夏季偏好穿着浅色衣服,冬季则多选择黑色或蓝色的衣服。6...

中华民俗有哪些
答:有关部门因势利导,于1982年举行办了首届山寨歌会。从此约定俗成每年举办一次。铜梁龙灯会 表演艺术。又称龙灯。龙灯流行全川,以铜梁龙灯最为有名。四川民间一直保留着舞龙的崇龙习俗。铜梁龙灯以扎制精巧、形象生动、舞姿优美闻名,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经济文化活动表演,受到人们赞颂。 参考资料: http://www.psfshl...

中华民风民俗有哪些
答:一. 春节 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二.元 宵 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

民风民俗包括什么?举例说明,秒懂!
答:可能感兴趣》》 什么是江右民系 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

民风民俗
答:•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互相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考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

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答: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 初二至十六 、“东岳庙” 初一至十五 、“白云观” 初一至十九 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

民风民俗
答:老师叫我们收集我国民风民俗的资料,但我不知道该收集哪里的民风民俗,你们说呢?该找哪里的民风民俗呢?... 老师叫我们收集我国民风民俗的资料,但我不知道该收集哪里的民风民俗,你们说呢?该找哪里的民风民俗呢? 展开  我来答 6个回答 #热议# 武大靖在冬奥的表现,怎么评价最恰当?Liang4821 高赞答主 2009-...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风俗?
答:—(公历4月5日前后)习俗:扫墓、踏青。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