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圣手”王昌龄

作者&投稿:嵇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一说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曾离家学道,入都求仕。谗讥困顿,投笔从戎。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以边塞诗著称。其名篇如《从军行》、《出塞》,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代表。“投笔从戎”是众多热血男儿的少年理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他们任侠肆意,豪气干云,希望提刀上马,建功立业。而真实的边塞又是什么样子呢?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异域雪山,连天大漠,孤城蔽日,春风不度,单是这苍凉景象就足以令人心生退意、思乡情切。何况战事惨烈,风刀霜剑,当真是“古来征战几人回”,动不动“五千貂锦丧胡尘”。金戈铁马,九死一生,但这些铁血将士想到的仍是坚守、仍是希望、仍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这是国力鼎盛给他们信心、是封疆拓土给他们的信念、是封侯拜相给他们的信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秦汉、万里,时空转换,气象全出。龙城飞将、胡马阴山,往事如烟,战事长存。虽则如此,仍不见颓丧、不见胆怯、不见怨怼、不见哀戚,心若磐石,稳如泰山。“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五)这就是王昌龄笔下的战事,恰如《三国演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一般,没有血腥厮杀的残酷场面,只有一来一往风云背后的气定神闲。

与这种英雄气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细腻闺情。王昌龄的闺情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思妇离情,也有“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的宫嫔幽怨。无论《春宫曲》、《西宫春怨》还是《长信秋词》,都含“美人香草”之寓,发“明珠暗投”之哀。与孟浩然相似,王昌龄也“不才明主弃”,仕途不顺利。天宝年间,唐玄宗独宠杨玉环,荒淫无度,江河日下。一众贤臣或弃或走,与后宫失宠的“三千佳丽”并无不同。一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写尽多少女子之悲凉,又道尽多少士子之无奈!

人生最难是放过自己,最怕是心有不甘。如若王昌龄弃了本心、依了权贵抑或失了希望、离了仕途,皆不会那般痛苦。开元十五年他一举中第,开元二十二年再中博学,科场得意,官位无升,备受打击。开元二十八年贬至岭南,胸中块垒难消,只得学魏晋名士放浪形骸。从长安赴江宁任所,他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到江宁后,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带游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明显以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手段,过于意气用事也实在容易授人以柄。《芙蓉楼送辛渐》正是作于这种情境。屡遭非议、四面楚歌;好友将离,孑然一身。连夜风雨,寒的并非天气;天明送友,孤的岂止楚山?若是一般人,早已抱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想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恨不能破罐破摔、醉生梦死了。王昌龄呢?“一片冰心在玉壶”,他是孤标傲世的山峰,也是心境澄明的玉器,更是“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热血男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家君子。

心之美者谓之“情”,唐诗最动人之处即在有情。王昌龄这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恰能概括唐诗的真谛——纯粹、温润。有情则落笔生花、妙趣横生,而非刻意堆砌、呆板木讷。

唐人并非无忧无虑,而是能以混融之心境、豪阔之胸襟消解这些忧虑,从容、积极地面对生活。王昌龄过得很苦,但他,以及他的朋友们仍能苦中作乐。

一日,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在旗亭饮酒论诗,席间有几名歌女歌诗助兴。王昌龄提议以歌女唱诗的多寡定三人名气的高下。一位歌女光唱了王昌龄的两首绝句,又一歌女唱了高适的一首绝句。王、高二人喜形于色。王之涣说:“这两个歌女都是唱的下俚之曲。”说着指着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且听这位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响,宛转的歌喉悠然而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凉州词》。歌女又唱了两首绝句,都是王之涣的作品,三人相视大笑。

与友人相交,诚意拳拳,念念不忘。王昌龄在襄阳一见孟浩然,没几日孟浩然旧疾复发身亡,他因此悲伤不已。谁知在返程路上于巴陵邂逅李白,一见如故,相交莫逆。二人在江边小船泛舟饮酒,对诗畅谈。此后歧路别离,天各一方,然情谊不改,互有唱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甚是著名,而王昌龄的《巴陵送李十二》也别具特色:“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王昌龄有不少送别、留别之作。我最爱其“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柴侍御》)。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之别虽有离伤,却不必歧路沾巾,而是携手共勉、再启征程。

可惜的是,大唐是一个人才辈出的美好时代,又是一个辣水摧花的残酷时代。这样一位“七绝圣手”,也成了“安史之乱”的刀下亡魂,不得不令人扼腕痛惜。而人们会永远记得他、记得他的明月边关、他的冰心玉壶、他的昭阳日影、他的秋城日暮,更会记得他的热血豪情、铮铮铁骨与浩然气魄。盛唐之音,自此而成。

附:王昌龄诗辑评

唐•岑参: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

唐•殷璠:“风骨”的代表。……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河岳英灵集》)

唐•司空图:国初,上好文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江宁,宏思于李杜。

宋•刘克庄: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后村诗话》)

明•王世贞: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明•陆时雍:王昌龄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龄得之锤炼,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龄之意象深矣。(《诗镜总论》)

明•胡应麟: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余尝谓古诗、乐府后,惟太白诸绝近之;国风、离骚后,唯少伯诸绝近之。

明•吴乔:王昌龄五古,或幽秀,或豪迈,或惨恻,或旷达,或刚正,或飘逸,不可物色。……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围炉诗话》)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绪密而思清。

清•潘德舆:七绝第一,其王龙标乎?右丞以淡而至浓,龙标以浓而至淡,皆圣手也。(《养一斋诗话》)

近代•闻一多:王昌龄为盛唐诗坛“个性最为显著”的两个作家之一(另一个是孟浩然)。

~

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谁
答: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哪位?
答: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如李白、孟浩然、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等交游颇多,交谊很深。

王昌龄被后人誉为什么
答:王昌龄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年少期间日子贫穷困难,一直以犁地保持日子,30岁左右入朝为官,终身宦途弯曲,好事多磨。但因拿手写诗,与李白、王维等人联系甚好。而他自己的著作中以七言绝句为主,而且在唐代诗人傍边,他的七言绝句最为优异。诗句通常使人联想起战役的严酷,诗句慷慨激昂,意境...

王昌龄作为边塞诗的鼻祖为何被人称为七绝圣手呢
答:王昌龄从边疆游历归来后,就积极应试科考,30岁的时候进士及第,走上了仕途。不过他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官场上需要的圆滑,所以终其一生,职位始终没有得到大的升迁,反而被贬过两次。先后干过秘书省校书郎、龙标尉、河南汜水县尉、江宁丞等职务,所以王昌龄又被称为“王龙标”、“王江宁”。王昌龄在...

七绝圣手是谁
答:七绝圣手是王昌龄。王昌龄,是唐代的一名诗人,本名邵伯,之所以叫七绝圣手,是因为他是唐代杰出的边塞诗人。旧乐府标题基本上是用来表达士兵的爱国奉献和思念家乡的感情。王昌龄善于捕捉典型场景,概括程度高,想象力丰富。他的诗歌语言丰富,语气委婉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有多首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七绝...

《七绝圣手》 是谁?
答:王昌龄 七绝圣手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

“七绝圣手”王昌龄
答: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以边塞诗著称。其名篇如《从军行》、《出塞》,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代表。“投笔从戎”是众多热血男儿的少年理想。“宁为百夫长,胜...

唐代诗人中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
答:唐代诗人中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王昌龄,以下是关于诗人的简介:王昌龄(698年-756年),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字少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王昌龄早年曾经参与安史之乱,后以才华著称,被唐玄宗赏识并多次任命为官。先后担任过秘书监、吏部尚书等职务。尤其在文学创作上,王昌龄以律诗七绝而闻名...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谁及作品精选
答: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谁七绝圣手王昌龄个人简介
答:2、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3、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