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知识 我们国家的历史知识3种

作者&投稿:自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帝国
是对领土非常辽阔,统治或支配民族众多,拥有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强大国家的通称。帝国一词并没有非常精准的科学定义,使用十分混乱。根据使用的场合与习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狭义的帝国
狭义的帝国一般仅指领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续传统的强大君主制政体国家。而且帝国称号的使用一般需要国际上普遍的认同。帝国的国家首脑一般为皇帝,汉语对于中国以外的帝国首脑也常使用音译(如奥古斯都、哈里发、苏丹、沙皇等)。帝国君主通常为世袭,但也有通过选举和指定产生的。这些国家常自称为帝国,或把帝国一词写入正式的国号(如大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限于帝国对领土规模、政体和国际影响力的要求,几乎所有狭义的帝国都出现在亚欧大陆。

现代以前的中国人一般认为只有统治整个中国的君主才能合法地使用皇帝(大皇帝)这一称号,所以理论上只有中国的历代王朝才是帝国(最狭义)。藩属国及其他国家的君主只能被称为国王、王、酋、汗或使用音译。

在欧洲,罗马帝国前期的国家首脑称元首(奥古斯都及凯撒,同时担任共和国的执政官),政体在形式上仍为共和制,但实际上已具备后来欧洲出现的各帝国的主要特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拥有皇帝这一称号的君主通常被视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所以在同一时期内,理论上讲西欧至多只能有一个帝国存在,即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尽管这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有些荒谬)。在中世纪,按照惯例要得到皇帝称号的君主一般要去罗马由教皇加冕,而这一头衔基本上被神圣罗马帝国的君主所垄断,直至19世纪。

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法国、奥地利与德国先后升格为帝国;俄罗斯则一直以拜占庭的继承者自居(第三罗马),形成了欧洲近代的帝国。但与古代的帝国相比,除俄罗斯帝国以外,其余的国家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内都是王国或公国,帝国称号存在的时间很短。还有很多领土不大,统治民族也不多的王国或公国常被称为帝国(如瑞典帝国、丹麦帝国等),但实际上没有达到狭义帝国的标准,它们可以被归入广义的帝国。

世界史上主要的帝国(狭义)

世界历史符合上述标准的狭义帝国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纪的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孔雀帝国、笈多帝国、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等王朝,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的中国历代“正统”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后至4世纪的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大秦国),神圣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大食国,或萨拉森帝国,包括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

注: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的波斯帝国也常被视为王国。古希腊历史著作中一般称波斯君主为国王(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另外,对于神圣罗马帝国是否是一个国家尚存在争议。

广义的帝国

广义上的帝国范围要宽泛很多,只要是统治或支配的地域广阔,在国际上或某一地区强盛一时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帝国。通常这些国家只达到狭义上帝国的标准中的一点(领土广阔)或几点,而且不论政体是否为君主制。这些国家本身一般并不称自己为帝国,而是王国、共和国、联邦、联盟等。

如古希腊的“雅典帝国”,中世纪的“威尼斯帝国”,近代的葡萄牙帝国、西班牙帝国、荷兰帝国(殖民)、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

历史上有一些规模庞大但统一时间很短,通过短期的军事征服暂时建立起来的国家,如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时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时的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也被称为帝国。但严格的说它们都不能达到狭义上的所有四个标准,仍然只是王国。

现代的“帝国”虽然很少有君主制政体的,但实际地位和影响则与古代狭义的帝国没有太大区别。比较著名且被接受的概念有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罗纳德·里根提出的邪恶帝国(苏联帝国)、被称为新罗马帝国的美帝国。

君主国的通称

有些君主制国家(一般实际上是王国)以帝国作为正式国号。如1822年至1889年的巴西帝国,1822至1823、1864至1867年间的墨西哥帝国,1889年至1974年的埃塞俄比亚帝国,1897年至1910年的大韩帝国,1977年至1979年的中非帝国。

很多强大的(以及不那么强大的)古代君主制国家被后世历史学者称为帝国。如赫梯帝国、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帕提亚帝国(安息)、匈奴帝国、萨珊帝国、拉丁帝国(罗马尼亚帝国)、尼西亚帝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桑海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等。

这些所谓的帝国其实与王国没有实质区别。

其他
还有一些存在时间很短,疆域辽阔又没有一个正式的(或合理的)的国号的政权,常被以其创立者的名字命名为帝国。如阿提拉帝国、塞尔柱突厥帝国、帖木儿帝国(理论上属于西察合台汗国)。

非历史学上的概念
在某一领域居于垄断地位或实力强大的组织和集团(如大型跨国公司),也常被称为帝国。如微软帝国、默多克传媒帝国等。
2、共和国
共和政治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国家和政府应当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应当为私人利益而奋斗。共和政治的另一个基本含义是,国家各级政权机关的领导人不是继承的,不是世袭的,也不是命定的,而是自由公正的选举产生的。因而,公正而自由的选举,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共和政治的又一基本准则。在现代世界,虽然仍不乏专制独裁统治,但明确表示自己不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国家已经寥寥无几。即使一些明显专制独裁的国家,也挂上了民主共和的旗号。所以判断一个国家是表示真正的“人民共和国”,关键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及其实践,特别是政治选举制度、权利监督制度和一系列确保公民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有效实施这些制度的政治实践。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例如,我们健全和完善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建立了村民和居民自治制度,实施了行政诉讼和行政监督制度,等等。
然而对于社会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建设而言,制度环境与公民的素质是相辅相成且同等重要的。纵使有最好的民主制度,若公民没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民主政治也往往会流于形式。公民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价值的政治文化和政治认同。公民形成民主的政治认同和政治文化的主要途径是政治社会化过程,通俗地说,就是政治教育。
不能说我们不重视政治教育,应当说,从表面上看,我们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政治教育的国家之一: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有政治课,一直到博士研究生还有。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往往还有政治学习。这样密集的政治教育在世界上恐怕不多见。但是,如此强调政治教育的结果却是许多公民连自己国号的真实含义都不知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有关部门实在应当好好反思一下了!
共和国决不需要每个公民去热衷于当官,但确实需要每个人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共和国决不需要人们天天谈论国家大事,但确实需要人们关心政治选举和监督;共和国决不需要空洞的政治说教,但确实需要扎实的民主教育
3、资产阶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在经济基础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按两种谋生手段生存。一种是投资者,主要靠投资的回报来获得经济利益。另一种是工薪者,主要靠拿每月的薪水来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投资者,就被定义为资产阶级。

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有一定程度上的模糊化。比如说一个工薪阶层的人也会有一定的投资行为,也会购买一些股票。但是这里要问的是,主要的谋生手段是什么?

比方说,如果一个人在中国想要专门靠买卖股票为生,不再上班挣钱,也不找工作,他大致需要多少钱呢?假设每月通过炒股挣到五千元。则可以设想他总能够选中一个股票一个月平均能够上升一角钱,则他总需要五万股。现在的股票价格约每股十元左右,则他的股票总值就约为五十万元左右,加上空仓的钱也是五十万元,因此他的资产约在一百万元左右。

即使是在最发达的美国社会,二亿七千万人中,绝大多数也还是工薪阶层,是靠着薪水来过日子的,靠着投资的回报来过日子的人总是少数。

资产阶级又可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先说小资产阶级。一个农民可以认为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因为他要对土地种什么东西作出投资决策,他同时也要劳动,也要雇一些工人,他的回报是劳动加投资的回报,并非固定薪水。在城市里遍布的小饭店,小吃店,发廊,小杂货店,这些店主们也是小资产阶级,小本经营,也要雇一些工人。而且我注意到大部分的小资产阶级多年总是维持那么一种状态,十年前他在那儿开发廊,十年后他还是在那儿开发廊,规模即不扩大也没有缩小。

而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极小部分的小资产阶级有机会爬到大资产阶级的地位,大部分小资产阶级从长远看是注定要破产的。比如在深圳,我就注意到饭馆和发廊的价格都是在不断下跌的,这说明经营这些小店的老板们是越来越艰难了的。一个特殊的行业是农业。由于农业的至关重要性,因此政府通常都是要给农业大量的补贴的,因此农业的小资产阶级能够在这种补贴下长期生存。

在发展中国家的大资产阶级又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两种。买办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代理人,主要的作用就是将帝国主义的产品倾销进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没有生产新产品的能力,科学技术和制造技术长期落后。因此,买办资产阶级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无法发展上去的重要原因。

虽然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结果是资产阶级一定会被无产阶级所消灭。但是至今为止,共产党的革命主要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员和资产阶级的私人关系向来是好的,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共产党领导人长期和资本家都是有着友好往来的。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时期,资产阶级都是可以合法存在的。即使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那些私营企业也只不过是变成了公私合营,而非剥夺。公私合营的状态也一直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即1966年。因此可以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至1966年,资产阶级都是合法存在的,但是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压制。在改革开放以后,外国的资产阶级,港澳的资产阶级,台湾的资产阶级,都可以到大陆来投资,大陆的资产阶级也开始从小资产阶级中向上发展。因此总的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部分时期资产阶级都是一个合法的存在,而并非一个消灭的对象。

而在当今世界,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我认为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革命的目的仍然是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通道路。在那些国家,革命的对象仍然是封建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革命的力量。也就是说,要想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必须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自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总共出现过三种主要的生产关系。一种是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生产关系。在这种生产关系中,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象货物一样地被买卖。一种是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农民必须为地主提供劳动,种植地主的土地。一种是投资者的雇拥者之间的关系,投资者进行投资,雇佣一些劳动力为他劳动。诸位说社会复杂,能复杂过这三种基本的生产关系吗?说给我听听?

而马克思主义经过分析则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决非人类社会的终极的,万年万万年再也不变的,最最合理的生产关系,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也是会结束的。

再来分析美国社会,哪些人属于资产阶级这个集团。我上面虽然说到拿薪水。但薪水的高低也还是不同的。资产阶级要进行统治,必须有一群附庸,必须要有上层建筑的支持。比如《白毛女》中的穆仁智,就是地主黄世仁的狗腿子。这狗腿子虽然也是被雇佣的,但和劳动人民完全是两回事。同样,资本家也需要有一些打手,一些狗腿子,一些管理人员和高科技人员。这里面因为资本家要掌握生产资料,而高科技人员则本身属于生产资料的一部分。

因此,美国社会中属于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包括,大资本家,高级白领,包括总经理在内的高级管理层,高级科技人员,国家的军队,警察,及为资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统治的知识分子,歌星,球星,等等。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即二亿七千万人中的二千七百万人。

我相信美国社会中的属于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人不会超过二千七百万人这个数,而大部分美国人民,也还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做着普通的事情,如开货柜车,在流水线上劳动,送报纸送信,在建筑工地上盖房子,等等。而且他们这一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发大财。实际上美国的媒体的焦点也是在这二千七百万人的统治集团上。
4、社会主义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大致有这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照搬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论述的阶段。马克思之前,社会主义学说带有空想的性质,叫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把空想变为科学,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得出资本主义自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二是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
三是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强调一定要以实践而不是以书本作为认识社会主义的标准。列宁当时讲了两句有名的话语。第一句:“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了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第二句:“对俄国来说,根据基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之后,斯大林时代,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是什么?就是强调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强调实行计划经济,强调发展重工业,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我们照搬了苏联的模式,也作了一些探索。但在这一阶段,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就停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计划经济,是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第二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当时仍然是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毛泽东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时期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受着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和限制,没有突破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甚至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蓝本。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升华,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分析社会主义,认识社会主义,有三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最终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的体制;
第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这个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基本是按照邓小平的分析和指示,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和要求去认识社会主义的。在实践中,把握以下几点,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点,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要求,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点,坚持不要争论“姓社”“姓资”的信念,用实践检验一切,只要能发展生产力就去试,就去闯,就去干。
第三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5、资产主义
本主义革命的主要目的在于推翻封建主义,在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领导阶级也有所不同,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如此,还有像美国一样的即是资本主义革命又是民主解放运动.
6、封建社会
所谓封建,应该为封土地、建诸侯。但我也感觉现在我们所说的封建和本义是错位的。现在的封建好像有传统的,和我们的民主自由相违背的东西。我们常说的还有封建家长制等等。
封建社会(feudal society),意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封建这个字的由来,马克思主义史家基于法律的论点,认为它主要强调划分土地所有权。目前一般将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做为对比。

争议
许多西方及海外史家并不认为中国有过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或者认为中国封建制仅限于周朝甚至西周时期(请参见分封制)。但根据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封建社会时期,如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都算是封建社会时期。而中国从战国时期开始,也历经很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中除了强调土地划分拥有权之外,通常也有上对下,很明显的阶级制度。

封建社会的定性
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中的关键生产资料掌握大部分都掌握在地主(或封建领主)手中,故而能够形成“地主(封建领主)剥削农民”的阶级关系。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其他阶级。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作为一个阶级社会的本质。

独有的封建思想
封建社会中往往存在相当明显的阶级制度,如中国的宗法制,西欧的教主-国王-领主-爵士制,形成金字塔式的统治架构,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也是如此完善的,通常领主的爵士不会再对国王效忠,也因此有了一句名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然而这种统治结构能够长期维持下来的,就是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通常以“君上大权”为骨架,融入一些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而汇集成,其中也含有一些优秀的道德价值观,最典型的是中国的“儒家思想”。
以上是本人引经据典的资料,不当之处很多。其实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以剥削而构成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权力而组成。
参考资料:百度搜索

封建阶级是一个广义说法,它包括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而地主阶级又有士族地主阶级(王公贵族、士大夫)和庶族地主阶级(土豪、地主)之分。

洋务运动就是地主阶级的人领导的。
原因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直接影响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所以一些“开明地主阶级”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本性领导了洋务运动。

封建皇帝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地主,而地主阶级,则是指其之下掌控土地的封建官僚之类的;
洋务运动是属于封建中国政权的自身改革,自然是由地主阶级领导的

有哪些人们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很多人认为历史只是纸堆里面的一些旧故事,并没有什么用处。但其实不然,历史可以让你产生不一样的思路,对人生有不一样的境界,甚至可以指引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博古通今的原因。而我们现代人去看历史,更多的是看这个人的英雄事迹或者所做的历史贡献。但是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些历史常识必须要掌握,例如历史人物的年龄。
一、知晓年龄的益处观看身边的人学习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忽略年龄这个常识。我们不要小瞧年龄,你知道了历史人物的年龄,就比较容易梳理历史的脉络。有一部分人认为知晓年龄是那些历史的专业学者,才去研究的。我觉得,知晓年龄并不是什么专业技能,而是一种衡量历史常识性方法。将技能不需要你专门的去训练,只要在你看历史的时候,有这种意识就可以。
二、案例分析根据历史记载,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但是比西楚霸王项羽大二十四岁。很多人认为刘邦跟项羽因为不断的发生战争,所以年龄应该相差无几,但事实上刘邦跟项羽就是小鲜肉跟老腊肉的差距。而且刘邦是经历六国灭亡之前的历史的,而项羽就没有,所以刘邦跟项羽对战,项羽会失败也是情有可原,论心思深沉他比不过刘邦。从中也可以看出,刘邦老当益壮。为他在做事方面会相当谨慎惜命,这些都是从年龄当中看出来的。
三、以史明镜历史是一个民族兴旺衰亡的证明,就像一个镜子一样,无论前面的人做的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他都能给出公正的评价。而且历史还凝聚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所以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因为我国的历史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影响了几代人的思维。

1、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2、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3、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4、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5、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6、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7、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8、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9、约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出现一位最早的天才人物叫伏曦氏(又叫包牺氏或庖牺氏),根据天象地理变化规律,制出八卦,造书契,并教导人民进行佃作、畜牧、渔狩,且有“味百药而制九针”传说,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0、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1、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2、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3、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14、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15、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骄奢淫逸,残暴无道。约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6、周朝建立后,施行“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政策,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被称作诸侯。
17、公元前841年,周朝出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公认为中国最准确的历史纪年时间。
18、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19、至公元前771年,宣王之子周幽王被犬戎人谋杀于骊山之下。公元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即周平王,将都城由东迁于洛邑,史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0、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相互征讨,胜者成为霸主,出现“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历史基础常识·之一

高中历史的详细知识点
答:三、世界近代现代史 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

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
答: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2007-12-29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的重点 7 200...

历史知识点有哪些?
答: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威海卫战役。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

历史的知识
答:世界史上主要的帝国(狭义) 世界历史符合上述标准的狭义帝国主要有:公元前6至4世纪的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孔雀帝国、笈多帝国、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等王朝,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的中国历代“正统”朝代(秦至清),公元前后至4世纪的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大秦国),神圣罗马...

请问历史学主要学什么?
答:历史学主要学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从先秦到当代)、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国,拉美、非洲、中亚、...

历史知识
答:“史有二义”和今人的“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与“知识体系”说、“超科学”或“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科学”说,可以看作是分别对应于历史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个时代的客观存在事实在历史学家思想上或理论上的表现形式。其中,“科学”说中的一般“科学”说和其他...

关于历史的知识
答:小小史学家 2008-03-28 · TA获得超过2.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7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

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答:这些都是从年龄当中看出来的。三、以史明镜历史是一个民族兴旺衰亡的证明,就像一个镜子一样,无论前面的人做的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他都能给出公正的评价。而且历史还凝聚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所以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因为我国的历史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影响了几代人的思维。

历史知识的分类
答:历史分类下的开放分类共有85个,分别有远古史(22) 中国古代史(27) 中国近现代史(21) 世界历史(15)远古史 冥古代 太古代 元古代 震旦纪 古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中生代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新生代 第三纪 古新世 始新世 渐新世 中新世 上新世 第四纪 中国古代史 三皇 五帝 ...

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仅仅指的是人类史。人类历史发展本身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历史知识具有综合性特征。历史知识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现代著名文学家王蒙说过“一切学科都是历史学科的分支。”历史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知识,是知识的海洋。4、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