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光对种子萌发到底有无影响

作者&投稿:韩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小的一颗种子,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下,它便能长成一棵完整的甚至高大的植株。在这一过程中,它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所需的物质,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生长,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而这一切,都始于最初的阶段——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是它开始新生命的一次爆发,也正是这种勃发的激情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绽放的绿叶和花朵。
我们已经从有关的探究实验中发现,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它自身具有完整的结构,还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那么,它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呢?光照对于种子萌发有何影响呢?
1提出问题2005年4月12日-4月19日的观察记录、实验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期 天气状况 实验组(B组) 对照组(A组)
05.4.12 阴雨 放入完好的绿豆20颗,无光照 放入完好绿豆20颗,有光照
绿豆吸水变得饱满 绿豆吸水变得饱满
05.4.13 先阴后阳 全部绿豆破皮、露胚轴 全部绿豆破皮、露胚根
基本如上 基本如上
05.4.14 阳光 大部绿豆露出胚根,但梢比A组短 开始脱离种皮、漏出长约2~3毫米胚根
情况基本与早上一样,胚根稍长,但仍比A组的短 与早上基本一样,但有3颗绿豆明显比其他的胚根长
05.04.15 阳光 基本情况与A组一样 完全脱离种皮,露出整个子叶,胚根、胚轴长长
大部份胚根、胚轴长长1~5毫米,达1厘米的占35% 大部份胚根、胚轴长长1~3毫米,达1厘米的只占25%
05.04.16 阴雨 与昨天基本一样 与昨天基本一样
少部分幼根、胚轴长长6毫米左右,长者比A少,短者比A多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5毫米左右
05.04.17 阴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3毫米左右,子叶及胚轴部分略带紫色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3毫米左右,子叶及胚轴部分略带紫色
全部种子幼根长达3厘米,子叶及胚轴部分紫色较A浅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达3.5厘米,子叶部分颜色更深
05.04.18 阳光、有和风 基本同A 基本同上,幼根继续伸长、胚根以下大部分很细,
露出了胚芽,但子叶与胚轴部分颜色明显比A浅得多 大部分有胚芽出现,大部分幼根长达5厘米
05.04.19 阳光、有和风 子叶的紫色稍褪,胚根的上部分开始直立,下部分继续伸长 大部分胚芽长长了点,幼根延长1~5毫米
个别幼根长有侧根,全部均露出胚芽,40%胚芽较长、呈绿 幼根比B组细,约75%露出胚芽,子叶、胚根上部分紫色加深

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也许需要光照,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它才能发芽得更好。
3制定计划
3.1实验前准备
实验材料:40颗完整、饱满、大小相当的绿豆种子。
实验装置:取一个大小适合的盘子,将其分为近似相等的两部分;用黑色卡纸将塑料盘子一部分遮盖住;在卡纸上开几个大小合适的小孔,保证空气流畅。
3.2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B组(无光照),对照组A组(有光照):两组均放入20颗绿豆,并加入适量的搁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把盘子放在有阳光照射、空气流畅的地方。
4实施计划
为期8天时间,对两组绿豆萌发状况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有关数据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⑴实验装置所选择的盘子表面不宜过于光滑,以免产生较多是镜面反射对实验组B组有影响;
⑵注意天气的多变,随时为更换装置的位置做准备,避免昆虫等动物对种子的破坏;
⑶每天要在固定时间观察,实验装置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005年4月12日-4月19日的观察记录、实验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期 天气状况 实验组(B组) 对照组(A组)
05.4.12 阴雨 放入完好的绿豆20颗,无光照 放入完好绿豆20颗,有光照
绿豆吸水变得饱满 绿豆吸水变得饱满
05.4.13 先阴后阳 全部绿豆破皮、露胚轴 全部绿豆破皮、露胚根
基本如上 基本如上
05.4.14 阳光 大部绿豆露出胚根,但梢比A组短 开始脱离种皮、漏出长约2~3毫米胚根
情况基本与早上一样,胚根稍长,但仍比A组的短 与早上基本一样,但有3颗绿豆明显比其他的胚根长
05.04.15 阳光 基本情况与A组一样 完全脱离种皮,露出整个子叶,胚根、胚轴长长
大部份胚根、胚轴长长1~5毫米,达1厘米的占35% 大部份胚根、胚轴长长1~3毫米,达1厘米的只占25%
05.04.16 阴雨 与昨天基本一样 与昨天基本一样
少部分幼根、胚轴长长6毫米左右,长者比A少,短者比A多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5毫米左右
05.04.17 阴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3毫米左右,子叶及胚轴部分略带紫色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3毫米左右,子叶及胚轴部分略带紫色
全部种子幼根长达3厘米,子叶及胚轴部分紫色较A浅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达3.5厘米,子叶部分颜色更深
05.04.18 阳光、有和风 基本同A 基本同上,幼根继续伸长、胚根以下大部分很细,
露出了胚芽,但子叶与胚轴部分颜色明显比A浅得多 大部分有胚芽出现,大部分幼根长达5厘米
05.04.19 阳光、有和风 子叶的紫色稍褪,胚根的上部分开始直立,下部分继续伸长 大部分胚芽长长了点,幼根延长1~5毫米
个别幼根长有侧根,全部均露出胚芽,40%胚芽较长、呈绿 幼根比B组细,约75%露出胚芽,子叶、胚根上部分紫色加深

6小结
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绿豆种子的萌发不需阳光;在它尚未长成完整的、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植株前,它萌发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自身(胚乳或子叶)。
其实,不只是绿豆种子,大多数种子(中光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只有少数部分的植物种子(需光种子),如莴苣、紫苏、胡萝卜、桦木以及多种杂草种子,它们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在黑暗中则不能发芽或发芽不好。[1]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生产者,它的生活以及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光照的强弱、时间长短等变化,无不关系着植物的开花、结果、长叶、营养物质的制造等生命活动。然而,不具备光合作用的种子在其萌发过程中不能靠光照来制造有机物、从而为它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它的萌发的营养物质来源于本身就储存在胚乳或子叶的有机物。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细胞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部分。这时,胚根、胚芽、胚轴的细胞得到水分、氧气以及养分的供应,一方面分解一部分物质来获得能量;另一方面利用养料和能量来制造原生质。因此,细胞就大量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体积增大,沿着胚轴方向伸长。而胚根的尖端是对着种孔的;当水分由种孔进入种子时,胚根比其他部分先吸收到水分,生长得最早。[2]
因此,我们可以从图片上看到,A、B组的绿豆种子在光照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依然正常萌发。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A组(有光照)的绿豆种子的幼根要比B组(无光照)的细(平均长度相近),同时,也许由于有太阳的照射,A组绿豆种子的胚轴、子叶部分紫色特别深,而B组的子叶、胚轴的颜色近似白色。
可见虽然光照对种子的正常萌发无太大影响,但对种子的颜色,幼根的粗细等方面有一定影响。

小小的一颗种子,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下,它便能长成一棵完整的甚至高大的植株。在这一过程中,它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所需的物质,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生长,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而这一切,都始于最初的阶段——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萌发是它开始新生命的一次爆发,也正是这种勃发的激情使我们看到了春天绽放的绿叶和花朵。
我们已经从有关的探究实验中发现,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它自身具有完整的结构,还离不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那么,它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呢?光照对于种子萌发有何影响呢?
1提出问题
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也许需要光照,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它才能发芽得更好。
3制定计划
3.1实验前准备
实验材料:40颗完整、饱满、大小相当的绿豆种子。
实验装置:取一个大小适合的盘子,将其分为近似相等的两部分;用黑色卡纸将塑料盘子一部分遮盖住;在卡纸上开几个大小合适的小孔,保证空气流畅。
3.2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B组(无光照),对照组A组(有光照):两组均放入20颗绿豆,并加入适量的搁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把盘子放在有阳光照射、空气流畅的地方。
4实施计划
为期8天时间,对两组绿豆萌发状况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有关数据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⑴实验装置所选择的盘子表面不宜过于光滑,以免产生较多是镜面反射对实验组B组有影响;
⑵注意天气的多变,随时为更换装置的位置做准备,避免昆虫等动物对种子的破坏;
⑶每天要在固定时间观察,实验装置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005年4月12日-4月19日的观察记录、实验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期 天气状况 实验组(B组) 对照组(A组)
05.4.12 阴雨 放入完好的绿豆20颗,无光照 放入完好绿豆20颗,有光照
绿豆吸水变得饱满 绿豆吸水变得饱满
05.4.13 先阴后阳 全部绿豆破皮、露胚轴 全部绿豆破皮、露胚根
基本如上 基本如上
05.4.14 阳光 大部绿豆露出胚根,但梢比A组短 开始脱离种皮、漏出长约2~3毫米胚根
情况基本与早上一样,胚根稍长,但仍比A组的短 与早上基本一样,但有3颗绿豆明显比其他的胚根长
05.04.15 阳光 基本情况与A组一样 完全脱离种皮,露出整个子叶,胚根、胚轴长长
大部份胚根、胚轴长长1~5毫米,达1厘米的占35% 大部份胚根、胚轴长长1~3毫米,达1厘米的只占25%
05.04.16 阴雨 与昨天基本一样 与昨天基本一样
少部分幼根、胚轴长长6毫米左右,长者比A少,短者比A多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5毫米左右
05.04.17 阴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3毫米左右,子叶及胚轴部分略带紫色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长3毫米左右,子叶及胚轴部分略带紫色
全部种子幼根长达3厘米,子叶及胚轴部分紫色较A浅 大部分幼根胚轴长达3.5厘米,子叶部分颜色更深
05.04.18 阳光、有和风 基本同A 基本同上,幼根继续伸长、胚根以下大部分很细,
露出了胚芽,但子叶与胚轴部分颜色明显比A浅得多 大部分有胚芽出现,大部分幼根长达5厘米
05.04.19 阳光、有和风 子叶的紫色稍褪,胚根的上部分开始直立,下部分继续伸长 大部分胚芽长长了点,幼根延长1~5毫米
个别幼根长有侧根,全部均露出胚芽,40%胚芽较长、呈绿 幼根比B组细,约75%露出胚芽,子叶、胚根上部分紫色加深

6小结
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绿豆种子的萌发不需阳光;在它尚未长成完整的、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植株前,它萌发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自身(胚乳或子叶)。
其实,不只是绿豆种子,大多数种子(中光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只有少数部分的植物种子(需光种子),如莴苣、紫苏、胡萝卜、桦木以及多种杂草种子,它们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在黑暗中则不能发芽或发芽不好。[1]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生产者,它的生活以及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光照的强弱、时间长短等变化,无不关系着植物的开花、结果、长叶、营养物质的制造等生命活动。然而,不具备光合作用的种子在其萌发过程中不能靠光照来制造有机物、从而为它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它的萌发的营养物质来源于本身就储存在胚乳或子叶的有机物。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种皮被水浸软,胚和胚乳细胞的原生质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各种酶活化,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种子内的养料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转化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胚根、胚轴、胚芽的各部分。这时,胚根、胚芽、胚轴的细胞得到水分、氧气以及养分的供应,一方面分解一部分物质来获得能量;另一方面利用养料和能量来制造原生质。因此,细胞就大量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体积增大,沿着胚轴方向伸长。而胚根的尖端是对着种孔的;当水分由种孔进入种子时,胚根比其他部分先吸收到水分,生长得最早。[2]
因此,我们可以从图片上看到,A、B组的绿豆种子在光照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依然正常萌发。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A组(有光照)的绿豆种子的幼根要比B组(无光照)的细(平均长度相近),同时,也许由于有太阳的照射,A组绿豆种子的胚轴、子叶部分紫色特别深,而B组的子叶、胚轴的颜色近似白色。
可见虽然光照对种子的正常萌发无太大影响,但对种子的颜色,幼根的粗细等方面有一定影响。

取可以萌发的种子若干,随机分成等量的两份,放入全营养液,一组提供光照,一组无光照,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取可以萌发的种子若干,随机分成等量的两份,放入全营养液,一组提供光照,一组无光照,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用控制变量法
准备两个相同的容器装相同的种子,用相同的水量浇它们,但一个容器放在有光的地方,另一个就放在黑暗的地方.然后观察,记录数据,最后比较一下,总结.

取可以萌发的不同种的种子若干(用来观察光对不同种子对光的作用),将同种的种子随机分成等量的两份,放入石英砂培养基(注意不用全营养液,种子萌发不需要太多的外部营养。如果用培养皿水培注意水不要没过种子,以保证氧气供应)
一组提供放在人工光源下,一组放在暗室中。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培养,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发芽率,种子根长度)

光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对于栽培植物的种子,光作为萌发的一个因子也许并不普遍地觉察到;可是在自然界的植物中,对光敏感的种子却很多,其中有些种子只能在暗处萌发,而更多的种子萌发却受到光照所促进。早在1907年就有人研究过946种种子,发现光对其中672种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而对258种种子有抑制作用,其余的为不受光影响的种子。萌发时需要光的种子叫需光种子,如莴苣和烟草;而另一些植物种子的萌发则受到光的抑制,叫嫌(忌)光种子,如老枪谷(苋属的一种)、葱属的若干种。大多数农作物种子萌发时对光照的敏感性不大。

种子对光的需要是一种保护作用。小粒种子贮藏物少,假如在埋土太深下萌发,未出土前已耗尽贮藏物质,萌发对光的需要可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使种子只能在地面或靠近地面萌发。为光所抑制的萌发也是一种保护作用,可使缓慢生长的种子免于在一次阵雨后在地面上萌发,以至在幼苗根部长成前已干燥死亡。

种子的感光性是可逆的,即在红光(660nm)照射下具有促进萌发的效果,而远红光(730nm)照射可以逆转,这种可逆现象,能在同一种子中反复多次。目前已知这一可逆反应是由于光敏色素吸收了这两种光而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从而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

在研究赤霉素和激动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发现赤霉素可以代替红光的作用,促进莴苣种子在暗处萌发,对烟草种子也有同样的作用。激动素也能在暗处促进需光种子的萌发。可是赤霉素和激动素的促进作用,都不能被远红光照射所抵消,表明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
建议你看看植物生理学,上边有详细的介绍!!

光对一般植物种子的萌发没有什么影响,但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是需要光的,这些种子叫做需光种子,如莴苣、烟草和拟南芥等植物的种子。还有一些种子萌发是不需要光的,叫做需暗种子,如西瓜属和黑种草属植物种子。

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光照能够打破种子的休眠,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够提高植株的成活率。种子在生长期间,除了需要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也是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光照对植株的生长也很重要,充足的光照可促进植株枝叶、花朵和果实的生长。光对种子萌发的作用 种子萌发与水分、光照、温度有关,将种子播种在土壤中...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有哪些?
答:1、充足的水分: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启动一系列酶的活动,开始萌发。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含蛋白质较多的种子如豆科的大豆、花生等吸水较多。2、适宜的温度:各类种子的萌发一般都有最低、最适和最高三个基点温度。温带植物种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范围比热带的低。3、足够的氧气:种子吸水后...

种子萌发与土壤17不同土壤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影响?急急_百度知 ...
答:土壤粗分为三类,⒈壤土类土壤⒉砂土类土壤⒊粘土类土壤,一般来说,壤土类土壤透气性好,保水性强,土质颗粒大小适中,适宜种植。而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源,有机营养物,所以较松软的颜色较深的壤土类土壤对种子萌发影响大,需要谨慎挑选啊。

水分对种子发芽有什么影响?
答:水分是控制种子是否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种子萌发时,水主要起如下生理作用:(1)使种皮膨胀软化只有使种皮膨胀后,氧气才易透人种子内,促进种子的呼吸代谢;(2)改变细胞原生质状态水分促进了种胚中的原生质的变化,由不活跃的凝胶状态转变为活跃的溶胶状态。  原生质只有在溶胶状态下,各种酶...

光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答:种子的感光性是可逆的,即在红光(660nm)照射下具有促进萌发的效果,而远红光(730nm)照射可以逆转,这种可逆现象,能在同一种子中反复多次。目前已知这一可逆反应是由于光敏色素吸收了这两种光而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从而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在研究赤霉素和激动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发现赤霉素...

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都有哪些
答:2. 种子营养储备:种子内含有为幼苗早期生长提供营养的胚乳或胚根。种子的营养储备越充足,萌发率就越高。3. 保存条件:种子的保存条件对萌发率有重要影响。种子应该保存在低温、低湿度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以保持其活力和萌发能力。4. 湿度和温度: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不同植物种类对...

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
答: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计与材料 三、实验步骤 准备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培养基;提取相同类型的种子进行培养;定期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并记录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不同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不同光照时间对种子发芽速度的影响 2.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

光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答: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各类种子的萌发一般都有最低、最适合最高三个基点温度。温带植物种子萌发,要求的温度范围比热带的低。如温带起源植物小麦萌发的三个基点温度分别为:0~5℃, 25~31℃, 31~37℃;而热带起源的植物水稻的三基点则分别为10~13℃,25~35℃,38~40℃。还有许多植物种子在...

影响植物种子发芽的因素
答:亚热带及热带植物以25-30℃为适。4、光线: 有些植物的种子需要有光线才能发芽,也有些植物则正好相反,前者称为好光性种子,后者称为嫌光性种子。所以播种后应考虑植物对光线的好恶来决定覆土与否。一般细小的种子由于养分贮藏少,不足以支持胚芽由土中长出仅能在地表发芽,多属于好光性种类。

土壤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
答:种子萌发需要三大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只要满足这三大条件,种子就能萌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自身的胚乳或子叶提供的,所以土壤对于种子的萌发是无关紧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