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倪检厉文言文

作者&投稿:种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陶侃检厉》和《陶侃惜谷》文言文翻译

《陶侃检厉》译文如下: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惜谷》译文如下:

陶侃曾经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十分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拿鞭子抽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检厉》全文如下: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陶侃惜谷》全文如下: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2. 文言文《陶侃检厉》阅读答案加翻译

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3. 陶回丹杨人也,文言文答案

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原文】

陶回,丹杨人也。祖基,吴交州刺史。父抗,太子中庶子。回辟司空府中军、主簿,并不就。大将军王敦命为参军,转州别驾。敦死,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迁司马。苏峻之役,回与孔坦言于导,请早出兵守江口,语在坦传。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亮不从。峻果由小丹杨经秣陵,迷失道,逢郡人,执以为乡导。时峻夜行,甚无部分。亮闻之,深悔不从回等之言。寻王师败绩,回还本县,收合义军,得千馀人,并为步军。与陶侃、温峤等并力攻峻,又别破韩晃,以功封康乐伯。

时大贼新平,纲维弛废,司徒王导以回有器干,擢补北军中候,俄转中护军。久之,迁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时人饥谷贵,三吴尤甚。诏欲听相鬻卖,以拯一时之急。回上疏曰:“当今天下不普荒俭,唯独东土谷价偏贵,便相鬻卖,声必远流,北贼闻之,将窥疆场。如愚臣意,不如开仓廪以振之。”乃不待报,辄便开仓,及割府郡军资数万斛米以救乏绝,由是一境获全。既而下诏,并敕会稽、吴郡依回振恤,二郡赖之。在郡四年,征拜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如故。

回性雅正,不惮强御。丹杨尹桓景佞事王导,甚为导所昵。回常慷慨谓景非正人,不宜亲狎。会荧惑守南斗经旬,导语回曰:“南斗,扬州分,而荧惑守之,吾当逊位以厌此谪。”回答曰:“公以明德作相,辅弼圣主,当亲忠贞,远邪佞,而与桓景造膝,荧惑何由退舍。”导深愧之咸和二年,以疾辞职,帝不许。徙护军将军,常侍、领军如故,未拜,卒,年五十一。谥曰威。

四子:汪、陋、隐、无忌。汪嗣爵,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陋冠军将军,隐少府,无忌光禄勋,兄弟咸有干用。(《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译文】

陶回,是丹杨郡人。他的祖父陶基,是吴国的交州刺史。他的父亲陶抗,官至太子中庶子。陶回被征召为司空府中军、主簿,都未去就职。大将军王敦任命他为参军,转任州别驾。王敦死后,司徒王导提拔他为从事中郎,升任司马。苏峻之役发生后,陶回与孔坦对导进言,请求及早出兵据守江口,这些话都被记载在《孔坦传》里。苏峻快攻到的时候,陶回又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不敢直接来,一定向小丹杨进发从南路步行来,应当(在那里)伏兵拦截他,(这就)可以一战生擒他。”庾亮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苏峻果然从小丹杨经过秣陵进军,(但是)迷了路,遇到郡里的人,抓住他让他做向导。当时苏峻在夜里行军,他所处的位置很不明了。庾亮听说了此事,很后悔没听从陶回等人的建议。不久朝廷部队打败,(不得不)回到本县,收拾集合义军,只剩下一千多人,全是步军。(后来,陶回)与陶侃、温峤等人合力攻打苏峻,又单军打败了韩晃,因功被封为康乐伯。

当时叛贼刚被平定平,国家纲纪弛废,司徒王导因为陶回有才干,提拔他补任北军中候,不久转任中护军。过了很久,升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当时因收成不好粮食很贵,三吴尤其厉害。皇帝诏令想听任百姓互相买卖,来救一时之急。陶回上疏说:“当今天下不全国到处都歉收,唯有东部粮价偏贵,这样就(允许百姓)互相买卖,这种传闻必定传播得很广,北方贼人听说了,就会窥侍边疆。按愚臣的意见,不如打开粮仓来救济粮食歉收地区的百姓。”于是不等答复,(他)就打开粮仓,并且拨出府郡的军粮数万斛米来救济那些缺粮户,因此全境百姓获得保全。不久朝廷下诏,一起敕令会稽、吴郡按照陶回的办法赈济百姓,这两郡也赖此(得以度过饥荒)。(陶回)在职四年,被征召征授任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仍然保留。

陶回本性端正,不怕强权。丹杨尹桓景谄事王导,很为王导所喜欢。陶回常常情绪激昂地说桓景不是好人,不宜亲近。适逢荧惑星(即火星)守着南斗(斗宿)很久,王导对陶回说:“南斗星,是扬州的分野,而荧惑星守着它,我应当让位来对应这一天谴之兆。”陶回回答说:“您凭借高尚的德行作宰相,辅弼圣主,应当亲近忠贞之士,远离奸佞小人,而您与桓景促膝过从,荧惑星怎么能退去呢!”王导觉得很是愧对他。咸和二年(327),因病辞职,皇帝没答应。转任护军将军,常侍和领军仍然保留,没有就任,去世,享年51岁。谥号是威。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陶汪、次子陶陋、三子陶隐、四子陶无忌。长子陶汪继承了他的爵位,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次子陶陋官至冠军将军,三子陶隐官至少府,四子陶无忌官至光禄勋,兄弟四人都很有才干,很受重用。

4. 陶公性俭厉 文言文翻译

译文:

陶侃性勤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的官史时,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原文: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扩展资料:

出处:

本文选自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政事第三》,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有名的著作,记述汉魏一直到东晋间流传的上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按事情的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鉴赏:

陶公生性俭厉,是严肃认真,办事勤勉的人。

本文述说的是陶侃为官节俭、使物尽所用的故事。

体现了陶侃节约的品质。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陶公性俭厉

5. 陶答子妻文言文翻译

陶答子妻就是陶大夫答子的妻子。答子治理陶邑三年,名声并不好,但家财却三年富了三倍。他妻子多次告劝,不听。过五年,退休回家,有上百辆装满财物的车子随后。宗族的人们杀牛庆贺,他妻子却抱着孩子哭泣。婆婆生气说:“这多部吉利!”答子妻说:“他才能浅薄而官大,这是遭遇(婴害:遭害、遭遇);没有功绩而家暴富,这是积祸殃。从前,楚国一个叫子文的令尹(官),使国家得到安治,自家穷而国家富有,国王敬他、百姓爱他,因此,幸福延及子孙,大名留在后人的心中。现在,答子不是这样,贪求大富,不顾后害。我听说过南山有黑豹,雾雨中七日不下山觅食,为什么呢?是因为自己爱惜斑斓的皮毛,所以藏身远离雨害。只有猪狗不择食,为了自己长膘,坐着等死而已。今答子治理陶邑,家富国贫,上级不喜欢,百姓不爱戴,败亡的征候已经显现了。希望我和年幼的小儿子都能脱离灾祸。”婆婆怒,不再理她。

过一年,答子的家果然因盗窃遭惩处,只有他母年高老免予刑罚。答子妻与小儿子发送回家养婆婆,有了善终。有见识的人说答子妻能以义换利,离开丈夫虽违封建礼法,但能保全自身可以有机会赡养婆婆,可谓有远见了。《诗经》说:“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你们所想的许许多多办法,总不如我得以自尽其心为好。)”正可以解释这件事。

望能有所帮助。

6. 陶谐传 文言文

明史 列传·卷九十一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譌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敭〉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李筜所蹙。邦瑞投水死,折桂还所执指挥二人,乞就抚。谐居折桂等东莞,编为总甲,使约束其党五百人为新民。兵部以降贼群聚,恐乘隙为变,令解散其党。已,阳春贼赵林花等攻城,与德庆贼凤二全相倚为患,谐讨破百二十五砦。帝曰:“谐功足录,第前纵患者谁?”乃仅赉银币。琼山沙湾洞贼黎佛二等杀典史,谐复剿平。为总督三年,俘斩累万。母忧归。起兵部左侍郎。九庙灾,自陈致仕归。卒,赠兵部尚书。隆庆初,谥庄敏。

7. 读书文言文余一夕坐陶太史楼启示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②,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③,恶楮毛书④,烟煤败黑⑤,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盖不佞生三十年⑥,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⑦,略为次第⑧,为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⑨,声名藉甚⑩。薛公蕙校越时(11),奇其才,有国士之目(12)。

然数奇(13),屡试辄蹶(14)。中丞胡公宗宪闻之(15),客诸幕(16)。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17),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18),威振东南,介胄之士(19),膝语蛇行(20),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21)。

会得白鹿(22),属文长作表(23)。表上,永陵喜(24)。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25),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26)。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27),遂乃放浪曲蘖(28),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29)。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30),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31);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32),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33)。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34)。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35),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36),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馀态”者也(37)。间以其馀(38),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39),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40),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41),佯狂益甚(42),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43)。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馀,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44),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45),托以钞录,今未至。

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46):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47)。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48),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49),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50):“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8. 《元史·杨景行传》文言文翻译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

延祐二年进士及第,授官为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历来不知凿井饮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盖屋顶,因而多发生火灾。

杨景行教当地百姓凿井饮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众才免受疾病、大灾之害。当地有十个豪民,号称“十虎”,干扰政事,危害百姓,杨景行将他们全部拘捕,绳之以法。

于是创办学舍,礼敬儒生并以他们为师,劝导百姓开拓肥沃的田地以缮养士人,管弦诵之声于是盛行起来。调任为永新州判官,奉郡府之命,核实百姓田地,铲除了多年的积弊,奸邪欺瞒之事都无地自容,贫穷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赖。

改任为江西行省照磨,转任抚州路宜黄县尹,处理解决了长久得不到解决的冤狱数十件。升任为抚州路总管府推官,揭发惩治许多奸邪之事,郡中因而没有冤狱。

金溪县刁民陶甲,财大而凶恶奸险,曾多次诬陷本县长官,使他们被罢官离职,从此官吏们都畏惧他,不敢将其治罪,陶甲因而在一郡横行不法。杨景行到任后,依法严惩陶甲,将其流徙五百里之外。

金溪县豪猾僧侣云住,挖掘民家墓家窃取财物,事情被发觉,官员受其贿赂,放宽不治。杨景行严格审理,云住也想以贿赂打动杨景行,杨景行却不为所动,云住又贿赂主持政务的官员,以强横的言辞相威胁,杨景行仍置之不理,终于将其绳之以法。

从此豪强之民收敛劣迹,善良百姓得以安宁。转任为湖州路归安县尹,奉行省的命令,整顿荒田田租,百姓中没有一人对官府欺瞒。

杨景行所经州县,都有良好政绩,离去的时候,百姓立碑刻石颂扬他。



~

陶倪检厉文言文
答:是时公督数边兵(18),威振东南,介胄之士(19),膝语蛇行(20),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21)。 会得白鹿(22),属文长作表(23)。表上,永陵喜(24)。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25),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