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能以丞相褒侯?

作者&投稿:景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孙弘是西汉丞相,而且他还是西汉第一位以丞相身份封侯的人,开创了丞相褒侯的先例。要知道在汉武帝时期,多数丞相的下场都不算好,而公孙弘是当时少数能够善终的丞相,所以不少朋友就对公孙弘感到好奇,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实际上公孙弘为推广儒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好汉武帝也是以儒为尊,两人在这点上算是志同道合。

弘每朝会,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大说之,一岁中迁至左内史。

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弘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廷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上问弘。弘谢曰: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辛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资治通鉴》第十八卷•汉纪十

公孙弘每当在朝廷讨论问题时,总是列举陈述事情的端绪,让武帝自己抉择,不肯在朝廷之上与武帝当面争辩。

因此武帝看出他为人谨慎厚道,善于辩论,熟悉文书法令和具体的官府公务,又会用儒术加以文饰,对他非常欣赏,一年之中升官到左内史。

公孙弘上奏,遇到武帝不同意时,他不在朝廷上争辩。

常与汲黯请求单独召见,先由汲黯提出问题,后由公孙弘进一步补充,武帝经常听得很高兴,所提的建议都加以采纳,因此,公孙弘越来越得到武帝的亲近和重用。

公孙弘曾经和公卿商定某一问题的处置意见,到了武帝面前,他却完全背弃了原来的约定,而迎合武帝的心意。

汲黯当即在朝廷上批评公孙弘说:齐人大多欺诈而不忠诚老实;他开始和我们一道商定此条建议,现在却全都背弃了,这是不忠!

武帝责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

武帝认为他说得对。武帝身边的亲信经常诋毁公孙弘,武帝对他却更加优待。

在汉武帝时期,丞相是个高危职业。

有多危险了?

在汉武帝在位期间总共有13位丞相,其中自杀、被杀、吓死的有7个,剩下的6个,虽然没有丢了性命,但是有的被治罪,有的被罢免。

真正的丞相不倒翁,做到善始善终的,只有两位:公孙弘和田千秋。

那么公孙弘有何过人之处,能在汉武帝身边一直受到信任,最终老死在岗位上呢?

答案就在《资治通鉴》里这段对公孙弘的记载。

皇权与相权之争

在汉朝初期,丞相的权力非常大,甚至到了能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地步,有时还会干涉皇帝的决定。

由于相权的膨胀使皇权受到威胁,皇帝就会想办法制约相权,等到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极端独裁的皇帝登位,丞相们的灾难就接踵而至。

公孙弘当时还没做到丞相的位置,但是已经嗅到了这里边的危险和机会:

领导要收回权力,贪权的人会倒霉,交权的会好运。

智者当顺势而为。

公孙弘每当在朝廷讨论问题时,总是列举陈述事情的端绪,让武帝自己抉择,不肯在朝廷之上与武帝当面争辩。

自己压缩自己的权力,只保留建议权,把决定权给领导。

不肯在群臣面前跟武帝争论,也是不想给武帝压力,让武帝不舒服了,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本质上是在把自己的权力还给武帝。

在职场中,领导如果是一个喜欢大包大揽,自己拍板做决定的人,那么其他人就只能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想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那就是和领导对着干了,风险自担。

外儒内法

汉武帝时开始弃用汉初的道家治国思想,开始其外儒内法,杂而用之的新指导思想。

从汉武帝开始,这种作为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一直延用到清代。

但是毕竟是试用一套新的治国思想,刚开始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一方面是法家、儒家的人才还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改革遇到的阻力也不小。

在前面提到过,张汤是法家的信奉者,自己不懂儒学,但是为了迎合武帝的想法,假装尊敬儒家大师,任用儒家弟子给自己的判决案件引用儒学经典加以修饰。

所以受到了武帝的好评,得到了重用。

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公孙弘,是一位精通儒学和法学的双料人才。

公孙弘早年曾担任狱吏,在司法系统的工作经历,让他精通法律条文,吸收了法家的思想。

后来他又研习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这样一个亦儒亦法,儒法兼备的人可谓完美的契合了武帝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

武帝看出他为人谨慎厚道,善于辩论,熟悉文书法令和具体的官府公务,又会用儒术加以文饰,对他非常欣赏,一年之中升官到左内史。

这种人才,正是汉武帝渴求的,于是公孙弘得到火箭提拔,奔向了自己的丞相之位。

根据领导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工作,这是得到重用的基础。

善于进谏

汲黯和公孙弘,这是一对冤家,哥俩一直相爱相杀,今天这段是他俩的的首次交锋。

虽然公孙弘小心翼翼不敢冒犯武帝,但遇到跟武帝意见不和的时候,还是想进谏的话,就不得不考虑方式方法。

所以他在朝堂上不与武帝争辩,而是叫上汲黯一起,私下里去找武帝。

去了之后,让汲黯先提出问题,承受武帝的所有火力,自己在后边观察武帝的状态,见机行事。

如果武帝赞同汲黯的说法,就附和汲黯;

如果武帝犹豫,就提出更多的建议,引导武帝接受自己的意见;

如果武帝反对,就沉默或者顺应武帝的观点。

如此,不管是什么情况,公孙弘都不会得罪汉武帝,所以愈发受到武帝的亲近和重用。

可怜汲黯这个铁憨憨,挡枪和背锅都是他的事,这俩人算是结下梁子了。

扪心自问,诸位在职场中是公孙弘还是汲黯呢?

优秀的危机公关

后来这招公孙弘又在同僚身上用了一次。

本来大家商议好的谏言,公孙弘一看武帝不同意,立马抛弃了同僚,投向了武帝的立场。

这下把汲黯惹火了,众目睽睽之下,在朝堂上揭露了公孙弘这种两面三刀的虚伪行径。

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武帝一听有这种事,也责问公孙弘。

面对此刻这种剑拔弩张的局面,公孙弘只用一句话就巧妙的处理了这次职场危机。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读到这一句,北海不仅拍案而起,说声:高,实在是高!。

关键词:了解

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

请问什么算了解,谁能定义对一个人的了解。

没有,千人千面,每个人的位置不同,想法不同,经历不同,对别人的了解都有自己主观的影响,没有完全一样的。

它暗含的意思是:每个人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忠

公孙弘的公关对象是群臣吗?

不是,是汉武帝!

只有汉武帝才能决定他的命运。

身为职场人,你得明白你对谁负责。

汲黯说不忠

请问这个不忠,是对群臣不忠还是对汉武帝不忠?

汲黯的意思是说公孙弘对群臣不忠,这就犯了官场的大忌了。

公孙弘想告诉汉武帝我之所以违背了群臣的谏言,是因为我只忠于武帝,不能被群臣把我绑架了。

在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背景下,公孙弘脱离群臣队伍,站队武帝。

这番暗里向武帝表忠心,可谓转危为机的典范。

汲黯此次告状的结果是,汉武帝更加信任公孙弘,外人再难撼动他在武帝心中的地位,最后官至丞相,得以善终。



~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大都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却能得善终?
答:因为他本人的能力不是很让人认同的,但是也是不错的,所以只能在取悦帝王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了,别人在帝王提出一些偏离轨道的问题时他们会反对,而公孙弘不是反对,而是赞同帝王的做法,无论对错都赞同帝王的做法,这让帝王很有成就感,所以为了培养自己的人,所以没有杀了公孙弘。还有一些就是丞相大多...

世界上最悲催的人诸葛亮侄子曾受百姓拥护:后死于非命被夷三族
答:第一个人是中书令孙弘。历史上出镜的机会极少,他的职位是帮助皇上处理政务,类似于秘书。他有一件事比较出名,那就是害死了朱据。朱据是孙权的驸马,在二宫之争中,由于支持太子孙和太卖力,引起孙权反感,先被杖打,又被降职。孙弘和他关系不好,趁孙权病重,伪造诏书赐死朱据,朱据死时57岁。孙弘对诸葛恪...

文言文《公孙弘》的翻译及注解
答: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 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 但暗中却 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 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 加祸于人予以报复。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 加祸于人予以报复。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 都是公孙弘的主意。 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

孙弘的人生经历
答:孙弘在史书上的记载的辉煌事迹,除了陷害国中将领便是和诸葛恪争权。不知道这位兄弟究竟有没有本事,但是,后来他还和诸葛恪等人一起做了顾命大臣。但仅仅在孙权去世后一天,这个人便决心除掉诸葛恪,可事机不密,反为诸葛恪所杀。他,或许也只能算个悲剧人物,仅此而已。

中国古代聪明少年的故事
答:1、曹冲称象 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2、智救库吏 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

张昭传 译文 谢谢了、希望在线翻译。要快点
答:做一个人君的人,是说能驾御英雄,任用群贤,哪里是说在原野上驰逐,和猛兽一较勇力的呢?一旦发生祸害,怎奈天下人的嘲笑?”孙权向张昭道歉说:“年纪轻,考虑事情不够深远,这件事我对您觉得很惭愧。” 但孙权还是不能罢手,他就制作一部射虎车,开个方洞,中间不加盖子,一人驾驶,自己在车中射杀老虎。时常有离群的...

孙权的皇后最后竟被人暗杀,究竟是谁谋害了她?
答:事实证明,孙泉说,自229年他称皇帝称,他没有对齐女王,他最初计划跟随女士,但他反对中国部长,最终没有实现。直到251年,孙泉利说,李潘是东吴的第一个女王。换句话说,此时,潘和她的儿子孙梁夫人已成为东吴最受欢迎的人。然而,潘潘在心里工作,“性欲崇拜”,“”人民币的和谐正在等待。 “第...

历史上孙权的四个女儿分别都是谁?他为何有五个女婿
答:孙权的长女孙鲁班,下嫁周瑜的长子周循。众所周知,周瑜是汉末三国出了名的美男子,大帅哥,作为周瑜的儿子,周循也不差,颇有其父周瑜的风采,应该也是一个美男子。史书《三国志》记载:有瑜风。这足以说明周循的帅气。然而,可惜的是,周循和他父亲周瑜一样,英年早逝,年纪轻轻就死了,去世年份不祥...

文言文阅读吴主病困召诸葛恪孙弘的答案
答: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 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

孙权死后东吴内部在疯狂自相残杀 他们为何毫无灭国焦虑
答:太子党是一个以吴郡人士为主、以顾陆两大家族为核心、容纳了多方势力的派系。鲁王这边,步骘为淮阴人,是鲁肃的同乡。吕岱同样为南渡人士。吕据为吕范之子,则属于汝南人。全琮则是吴郡钱唐人,但与顾雍、陆逊这样的士族有所差别,属于凭军功晋升的将领。全琮与陆逊的反目,也是孙和与孙霸争相争的体现。孙弘是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