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的形态以及特征 网络教育,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吗?

作者&投稿:咸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网络教育形态的理念
网络媒体不仅是一种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也不仅是一种在整合作用下形成的教育方式,我们应当看到在网络媒体上还可以运行一种教育形态。这种形态是具有新属性特征的教育体系:网络的软硬件技术是网络教育形态的运行平台;传统教育与网络的整合是网络教育形态的资源;网络教育理念决定了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网络教育形态的基础,这就是知识学习的数字化理念、非线性理念、跳跃性理念。这些理念是网络媒体与技术特性所构造出的,是网络教育形态固有的本质。它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表现出不同的思维。应用这些理念所建立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之处正是目前我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改革的方面。
目前我们的教育是知识内容的教育形态,而网络教育理念可以建立起培养人的知识结构的教育形态。知识的分割、非线性学习过程和跳跃性的知识重组是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传统教育知识的分类、课程与教材、教与学以及学习的测试与评价等诸多方面提出质疑和挑战,结合教育变革的时代特征,建立网络教育形态完整的机制,解决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下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不适应现象,把网络教育引入一个更高的运行层次。
二、网络教育形态的特征
1. 教育变革与网络手段,知识的重新分割
 随着知识总量的不断递增与更新,原有的学科和课程受到愈来愈多的质疑。建立学科的新概念和新课程,是传统教育的解决办法。在传统教育观念下,知识的分割是以学科形式为概念、以专业分类为手段、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以章节教材为单位。在学校教育及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这种分割的方式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成功地进行了知识的教育传播。
在网络教育的环境下,遵循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网络的应用只能体现在工具层面或整合层面上,是一种教育形态的改良。真正实现网络教育形态的关键是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引入新的知识分割概念,赋予知识网络教育的新属性。这将成为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与理论基础。
在网络条件下知识将怎样建立新的属性,我们就要从知识的本质谈起。什么是知识、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出版局1996年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引用了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求知的“4个W”概念:知道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道怎样做(know-how)、知道谁来做(know-who)。在以后的研究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再增加2个“W”:知道什么时间(know-when)、知道什么地点(know-where)。吴季松在他的研究中认为在中国还应该增加1个“Q”:知道是多少(know-quantity)。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把求知看成6个W和1个Q这7个方面。我们从这7个方面赋予知识的新属性。这7个方面代表着学习知识不同的难度、掌握知识不同的深度、应用知识不同的程度。我们的学习可以从“是什么”开始进行,逐项选择,达到和掌握某项知识的最高境界。

  结合传统合理的分类,引入求知的7个方面,我们可以建立知识的网络教育传播和学习的新型“课程”。这不同于传统教育下的“课”的概念。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网络学习的“课”:在某个知识学科分类下,将一个知识点的7个属性进行表述,形成几个学习的基本单元。这种基本单元的学习就是网络学习的“课”。而网络学习从形式上讲是没有课程这个概念的,因为在这种网络“课”的学习中很难形成完整的传统课程的学习过程。它的课程将是另一种概念。
知识的新型分割充分体现了网络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在当今教育变革的进程中,这种知识分割的网络学习,可以快捷地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培养出按照自我与社会需要而设计的知识结构,形成网络教育的独特风景。 
2. 个人特点与网络工具,知识学习的重新排序
与学校教育相比网络教育可以建立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我们说网络学习只有“课”的概念,而没有“课程”的概念,更难形成“教材”的概念。这是因为学习者根据自己学习计划的特点,可以学习知识某一方面,而不学其它方面。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就不会形成传统的课程学习顺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知识的学习顺序、进度和难度将是个性化的,完全表现出学生主导性学习的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必要提供网络教育的学习指导和形成学习顺序的基本准则,指导学习者建立能充分体现其素质背景、认知结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等因素的最优化的学习过程。因此,在网络教育的形态中可以制定出可供选择的、适应不同知识结构和培养标准的学习顺序或学习过程,这将是一种网络教育形态的课程概念。
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课程的概念具有独特的表现,它可以在物理的学习中加入化学的“课”,甚至于加入社会学的“课”。这在传统教育形态下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可以建立新概念下的网络“课”、“课程”与“教材”。我们同样需要建立各种学习过程的网络评价体系。利用网络的技术工具可以十分容易地实现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制定,同时还可以进行学习效果的测定,自行修正未来的学习过程。我们还可以建立学习者的动态评价体系与动态管理体系,这是网络教育形态所独有的。
3. 人才需求与网络引导,知识分割的重新组合
网络教育形态下,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的结构应该是一种多样的组合。这一切都在学习者个人的特点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合中形成。按传统教育形态的专业设计的知识学习,培养的人才其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明显表现出一种陈旧、偏离和不完整。每个专业都在强化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培养出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协同能力和拓展能力就愈来愈差。网络教育形态将以新型的课程概念实现知识结构的新组合,设计并培养具有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的人才。
知识学习的动态性表现在:有些知识可以重点学,学习它的全部属性;有些知识可以一般性地学,学习它的个别属性。个人的素质特点、人才需求与网络教育形态的引导是决定知识结构学习的依据。传统的学校教育形态下,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有些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因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千变万化的,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有限的选修课也不足以支持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网络教育可以进行学生素质与知识结构的测定(这种测定不一定是公开的),从而提供适应每一位学习者的课程与学习过程,较好地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当然,学习者的自我认识与主动选择也是这一过程的有效因素。

网络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必然成为美的最通用的载体,远程教育中表现教学内容的多媒体信息可以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出这种知识的美与传播的美。任何具体的特殊的文化内容,只要它能够使自己数字化,就可以转化为网络文化。这一点正如马克·第亚尼在《非物质社会》一书中所引用当代法国学者斯卡帝格利的话:“一种声音或光线,均可以变成基本的数码系统,不仅可以储藏,而且可以输送,还可以随时复制,最后还可以发明和改造。如此一来,声音和视像、思想和行动,全部都数字化了”。使自身数字化,这应该是任何传统文化自身为了适应时代的变迁(信息时代的来临)所作的必然选择。而网络则先是从技术上保正其成为通用载体的可能性。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以往的一切艺术构成要素都可以通过日渐成熟的信息技术转换、贮存与传输到网络之上,使之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出原来的艺术效果,甚至表达得更好。再从思维习惯上保正了人们对这种艺术形象的接受。当代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没有了网络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对美的观照不会因为其客体表现形式的改变,而阻碍美的意象的产生。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网络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信息交流工具,而是更多地被当作了一种思维习惯,使用在对美的把握上。

再观通过网络所进行的这场远程教育的变革,不也是从网络成为知识传播的新载体所开始的吗?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就可以发现,曾经作为人类知识积累的传媒工具有很多,例如纸张、广播、电影、电视等都曾代表过一个传媒的时代,但它们都无法把知识的全部容纳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声音还是声音,文字还是文字,就像水还是水火还是火一样不能同时通过一个传媒通道在人际间进行传播。只有在计算机和网络时代中,这种状态才发生了质的变化,“声音和视像、思想和行动,全部都数字化了”,都可以在网络传媒这个统一的通道中进行传播了,这是多么重大的变化呀。所以我们从审美的角度说:网络成为了美的通用载体。如果从网络化的远程教育上看这个命题就更真切了。所有的知识,不管其来源于哪个学科,也不管它出自哪家哪派,只要它被数字化了,那怕只是一次一个接入点,只要能引起人们认知上的兴趣和需要,那这一个数字化的知识点就可以在网络上跨过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快速地复制,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高效地传播开来。因为它们具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通道,网络化地进行远程教育的通道,说到底就是它们具有同构的数字的基础,不管形式上存在多大程度异构,这一基础都可以保障教育信息在网络这个通道中畅通无阻。网络成为了美的通用载体,网络也成为了教育内容远程传播的通用载体,因为在它上面一切相互排斥的成份都不存在,它们只有两种明确区分和相互依存的状态:0和1。

首先,网络文化与远程教育的共通点是它们的主客体是分离的,但它们主客体之间的审美距离却是被无限拉近的。由于网络媒体所具有的电子化、多媒体、交互性等特征,网络将远程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尽管这种距离带有虚拟的性质,但传播的双方都会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与式微。数字化的内容在现实中的存在方式在网络中以比特的形式得以高度的仿真与再现,网络间交互的主体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无限接近地把握客体的原本与真实,在这样的无距离接触中得到充分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在远程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性也使得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客体在网络上的存在形式也提供给主体更多交互的可能,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需求通过网络来了解有关客体的更多的背景资料,可以深入了解客体所有细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客体本身所具有了物态的形式。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审美对象的创作者或者其它的观赏者进行交流,通过不同的主体间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客体的了解,丰富其审美活动。

其次,网络间的主客体角色的互换会频频发生。在网络中,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不再明确,传播和接受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人们在瞬间就能进行角色转换。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又都是受众,这一点就是远程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样。这是由于网络的互动性造成的,它的互动性给予了人们转换角色的自由,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掌握和控制信息,并参与到信息的提供和传播之中。网络的这种特性,在网络的审美活动中也是同时存在的。在网络上,审美主客体间往往在审美过程中会发生角色的互换,这是由于网络的多样性和强大的交互性所造成的。在网络上一切都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的,主体与客体的出现都是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之中,所以主客体的界限也会模糊。在远程教育中,当前热门的教育博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经常可以在一门课程的博客上出现的一篇课程参与者的心得体会,不多久就会引起众多学习参与者的注意,大家很快就会参加到这篇讨论之中,而在这些迅速增加的讨论留言中,新的观点会不断的出现,也就是原本的审美客体发展成为了新的审美主体,而针对这新的审美客体会引起网络参与者的新的关注,这时原文的往往又出现在讨论者的行列之中……类似的角色的变换随时都会在远程教育的过程中发生,但参与其中的人谁也不会感到奇怪,因为在网络的思维方式上主客体的严格区分已经不存在,主体关心的不再是客体,客体的来源也不再是单一的固定的主体,或许我们可以认为主客体都在数字化的过程中相互统一在一起了。

再者,网络中曾经的价值评价威权与标准存在着不确定性。网络文化又是一种多元快变的文化,每一个问题多是多维的、变化的,试图直接给出每一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或者仅用一种价值观念去评判是非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网络上,文化的空间向每一个人开放,权威不再存在,每个人都能取得传播与交流的权利,每个人都能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思想与各种文化观念。可以说,网络比其它任何媒介都要强调对大众权利的珍视,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媒介。它使大众文化开始作为一种言说的主体,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利自主地表达自身的文化。而这恰恰说明了网络文化存在的最重大意义。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交互平台,这就决定了权威与评价标准在网络文化中难以生存。网络文化中的文化产品的供应是没有配额的,不受数量的限制,也不受供应时间的限制。这就确保了网络文化的共享性。而网络文化中的每一种文化产品都具备“世界性”与“全民性”,不论贫富贵贱,不分男女老少,谁都可以尽情享受。这就确保了网络文化传播与接受的平等性。在网络文化中,有一句流行语:没有一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这里没有权威、没有明星,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们不会因为权威的论调与审美标准的差异也把自己的发言权随意放弃,只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个人的审美情感,审美权威以及评价标准在网络中变得不确定。

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到底如何区别?~

远程教育
硬件:电视、PC、移动设备等
网络:卫星信号、互联网、其他通讯网络
形态:传统电视讲座、各种富媒体
特点:强调教育空间时间与传统教育的差别

网络教育
硬件:PC、移动设备
网络:互联网、局域网
形态:各种富媒体
特点:强调以IT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介质

互联网教育
硬件:PC、移动设备
网络:互联网
形态:各种富媒体
特点:强调以互联网为教育介质

在线教育
硬件:PC、移动设备
网络:互联网
形态:各种富媒体
特点:强调互联网教育中的即时在线

上述四种教育本质都属于新型教育形态,从上而下属于父子级关系,远程教育相对最为传统,后面依次概念更新,一些典型例子:
远程教育:电大
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学院
互联网教育:知名补习机构的线上网站
在线教育:新兴的各种教育网站

这是各人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好,网络教育是国家承认的学历。
网络教育文凭国家承认。网络教育应实行学分制。学历教育的学分有效期和修业年限由学校决定。对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何种形式的毕业证书,由学校慎重研究后自行决定;学历证书由学校自行印制,并实行电子注册制度,注册办法另行规定;电子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

教育的形态有哪些
答: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种类型。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这种划分是众所周知的,也没有留下什么理论上的问题。有意义的...

网络教育的形态以及特征
答:这种形态是具有新属性特征的教育体系:网络的软硬件技术是网络教育形态的运行平台;传统教育与网络的整合是网络教育形态的资源;网络教育理念决定了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是构建网络教育形态的基础,这就是知识学习的数字化理念、非线性理念、跳跃性理念。这些理念是网络媒体与技术特性所构造出的,是网...

德育的历史形态和特点?
答:但这一形态道德教育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其缺点也恰恰来源于它的“生活化”特点,即除了德育的自觉性、系统性较差之外,习俗性德育的缺点主要是实际上的强制性和非批判性。由于习俗道德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它具有全社会认同、“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性质。在古希腊,智者们受到排挤、打击,苏格拉底甚至因“煽动青年”的...

10远程教育起源的原因怎么样?
答:通常认为,远程教育已经历经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进行教育学活动,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真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需要说明的是...

教育的形态有哪些?
答:2. 按照教育活动的实施场所,教育形态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3. 教育形态描述了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状态,从教育产生起便呈现出多样性。4. 学校教育是在学校系统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5.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

简述划分教育形态的标准及具体包含内容?
答:前者是指基本的教育形态,而后者是指专门的教育类型。下面,我们来分别阐述和比较这些教育形态的关键特征。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例如: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A.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B....

比较欧美和亚洲国家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应用的措施,分析措施的发 ...
答:信息技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更广泛地传播、更充分地利用,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信息技术进步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随着高速、宽带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与完善,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与社会活动,都将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对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信息化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变化极快...

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A.教育资源数字
答: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

教育行政组织形态有哪些类型?
答:第二种类型一般能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等,但也容易造成各地方自行其是、制度纷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缺点;第三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纠正前两种类型具有的缺点,但实际上都还未臻完善。因此,各国仍在不断改革自己的教育行政组织。三种不同的教育管理组织形态各具特征以及利弊得失:中央集权...

社会服务产业的特征是( )
答:社会服务产业的特征是产品具有无形态性、中间消耗性以及经验性商品而非搜寻性商品的特征,是现代服务业的三个重要产业特性。1、产品具有无形态性 社会服务产业的产品通常是无形的,无法触摸或看到。例如,教育、咨询、法律和医疗服务等都是无形的服务。这些服务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提供知识、技能、建议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