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语言学界对于一词多义现象都有过哪些研究? 英语的一词多义可以从什么角度研究

作者&投稿:靳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目前,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在中国知网数据信息库上搜索的相关论文不计其数,大部分的论文都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进行阐述的,如马明的《认知视野中的一词多义研究》、李瑛、文旭的《从“头”认知一-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和董银燕的《从认知角度看一词多义的拓展机制一一以“head”和“头”为例》等都是主要论述了一词多义现象义项的发展模式,从范畴化、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等方面来说明一词多义的拓展机制;而张莉的《现代汉语一词多义成因论析》一文则是从语法功能和修辞语用方面来分析成因,得出词汇多义生成过程中渗透着语法、修辞等多种语言因素作用的结论;除此之外,王文斌的《从图形与背景的可逆性看一词多义的成因一以汉语动词“吃”和英语动词“make”为例》一文是从图形与背景二者可以转换的方面来分析一词多义现象,并得出一词多义的形成多半取决于图形与背景的转化的结论;敖世翠的《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魏红的《从原型理论看一词多义现象》等文章都是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充分解释分析了一词多义现象,得出一词多义现象是原型范畴理论的一种延伸的结论。

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索绪尔认为,“绝对不变性是不存在的;语言的任何部分都会发生变化。”田Baugh和Cable认为,词汇最能反映语言的变化,旧词消亡,新词产生,现存词汇的语义变化。用已有的词来:表达新义既方便人类的交际需要,又体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通过赋予同一个词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汇的数量,以达到减轻人们记忆词汇负担的目的。语言的这种发展与认知是密切相关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一词多义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词义扩展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一个多义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意义范畴,并以不同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在翻译依力哈尔江沙迪克先生的著作《命运之槛》时,在多义词的翻译方面遇到一定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助动词、系动词等语法形式,因此选择研究一词多义现象的问题。我选择“Lj”作为样本,是因为它是维吾尔语词典中义项最多的几个动词之一,选择它为样本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典型意义。

张莉的《现代汉语一词多义成因论析》一文则是从语法功能和修辞语用方面来分析成因,得出词汇多义生成过程中渗透着语法、修辞等多种语言因素作用的结论;除此之外,王文斌的《从图形与背景的可逆性看一词多义的成因一以汉语动词“吃”和英语动词“make”为例》一文是从图形与背景二者可以转换的方面来分析一词多义现象,并得出一词多义的形成多半取决于图形与背景的转化的结论。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某些特定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所以总是单义的。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获得新的意义,就形成了一词多义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义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新事物也在不断产生,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这些发展和变化,每种语言都在造新词、借词或给原有的词增加新义来达到提高其表达能力的目的。

自然语言中语符的多义性大部分是从隐喻派生而来的,也可以说大部分多义的语符是隐喻化的结果,这都是利用隐喻手段形成的。多义词的词义之间存在理据性关系,就是因为词义的扩展主要是通过人的隐喻思维来完成的。隐喻不仅构建我们的语言,还构建我们的思维、态度和行为。认知隐喻理论不仅为维吾尔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还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商务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写文献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向)~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语言现象,更是英语词汇的一大特色。英语中纯粹的单义词很少,绝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即一个词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一词多义现象中,词义拓展的方式有两种:辐射(radiation)与连锁(concatenation);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说,隐喻与转喻是多义词词义延伸和拓展的途径。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不仅会加深我们对多义词的理解,而且它对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词汇时会产生一些重要的启示。

多义词产生的原因。一词多义(polysemy)即一个词具有多种意义,而且意义之间密切相关,如英语中mouth of a river 与mouth of an animal。前者是后者意义的隐喻性延伸,两个意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month 属于多义词的范畴。多义词现象是语言经济性和灵活性的一种体现。它是语言的一种优点,而非缺点。这是因为,语言词语在获得新的意义的同时,并不一定要以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作为代价。在不增加词汇数量的情况下,可表达的意义范围扩大了,这是语言经济性和创造力的表现。产生多义词的原因有多种。不同学者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论述。本文作者归纳并认真分析后,认为在词义变化过程中产生一词多义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使用范围的转移(shift in application)。这是产生一词多义最主要的原因。如handsome 原来一般只用于形容男性的相貌,义为“英俊的,帅的”。如果用来形容女性,如a handsome woman,其意义就变成了“健美而端庄的,标致的”。如果用于修饰金钱,如ahandsome sum of money,意义则是“可观的,相当多的”。一些词在不同场合下使用时意义也各不相同,以形容词sharp 和blunt 为例。sharp(刀具)尖利的→(言语)苛刻的→(行动)直截了当的→(感觉)剧烈的→(智力)敏捷的;blunt(刀具)钝的→(言语)直率的→(行动)笨拙的→(感觉)迟钝的→(智力)愚笨的。由此可见,一个词由于使用范围的转移,可用于不同的语义场,具有不同的意义。

2.不同社会领域中词具有特殊专业意义(specialization in asocial milieu)。属于社会原因。如律师们所说的action 往往是legalaction,而士兵们所说的action 可能就是military action 了;又如生意人谈论company 一词时多指公司,而船长说company 时意义多为全体船员。

3.由于修辞用法而产生多义。因篇幅所限,我们只选择最主要的两种修辞方法,即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来讨论。在多义词形成的途径问题中,我们还会从认知角度来具体分析这一点。在暗喻修辞里,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相似之处,所以在eye of aneedle(针眼),teeth of a tomb(梳齿),neck of a bottle(瓶颈),bridgeof a pair of glasses(眼镜架),lip of a cup(杯口)中,eye,teeth,neck,bridge 和lip 都是比喻用法,它们和本体之间外形相似。从而这些词具有了多种意义。再来看转喻。转喻也称为借代,就是用一个密切相关的事物来指另一个事物,例如:She sets a good table,其中table 在此处的意思是supply of food,用“桌子”来指代“食物”。在He is nice,but he hasn’t got much brain(他人很好,却不太聪明)中,用“头脑”来指代“智力”。4.外来词的影响(foreign influence)。如汉语中的“的”由于英语中的taxi 音译的影响,其“出租车”的义项似乎也得到了确定。

国内语言学界对于一词多义现象都有过哪些研究?
答:目前,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在中国知网数据信息库上搜索的相关论文不计其数,大部分的论文都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进行阐述的,如马明的《认知视野中的一词多义研究》、李瑛、文旭的《从“头”认知一-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和董银燕的《从认知角度看一词多义的拓展机制一一以“head”和“头”...

英语中为什么会频繁出现一词多意的现象?
答:在英语的世界中,一词多义如同一个魔术,看似复杂,实则源自人类认知的微妙机制。所有语言,包括英语在内,都因相似的原理而呈现这种现象[1]。让我们揭开这背后的神秘面纱,探索一词多义的根源。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揭示了谜底</:每个词汇的核心,即原型,是其最原始、最基础的含义。狭义的一词多义,即通...

英语一词多义事哪来的?
答:英语中纯粹的单义词很少,绝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即一个词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李福印,2006)。那么多义词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一词多义现象中,词义拓展的方式有两种:辐射(radiation)与连锁(concatenation);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说,隐喻与转喻是多义词词义延伸和拓展的途径。对以上问题的研究...

为什么汉子会出现一字多义的现象比如“输”,既有运输
答:词多义现象是词汇语义聚合关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被称为多义聚合关系.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以隐喻模式等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一聚合关系.在确定多义词义项时,语言环境的词汇搭配和句法结构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都对其进行了有力的说明.

语言学纲要词为什么会有多义现象
答:一字多音是常见现象。“和”念什么?二声“he”,“和气生财”嘛。二声“huo”,行不行?行。“和面”就念这个。那么打麻将时“和了”呢。这就不能念成“huo”,这得念二声“hu”。“和”可不可以念四声“he”呢?也行。“一唱一和”就是。看,光一个“和”字就多少种念法。。

英语多义词的成因
答:1 英语多义词多个语义形成的原因 <<文教资料 >>2005年36期 梅文静 英语多义现象是由于社会发展事物增多,同时语言遵循经济原则而产生的结果.本文从传统的社会历史角度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中多义词多个语义形成的原因进行解释,这对语义学的研究和英语教学都有重要意义.2从认知角度解释动词多义词的...

一词多义是属于语言学里面的什么学,词汇学
答:是的,词的多义性,是语言学中词汇学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汉字中要一词多义?
答:词多义现象是词汇语义聚合关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被称为多义聚合关系.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以隐喻模式等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一聚合关系.在确定多义词义项时,语言环境的词汇搭配和句法结构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都对其进行了有力的说明....

英语中为什么要一词多义?
答:2、用组合词,例如,把其称为:mousepointer.3、沿用mouse这个词。第一种方法不易为大众所接受,第二种方法不符合英文简练的习惯,而德文则可能这样做。因此,只能第三种方法:把鼠标和老鼠都用一个词:mouse.个人认为,过多的一词多义必然造成语言的混乱。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英语的缺陷和汉语的丰富和与...

一词多义现象属于影响沟通的什么障碍
答:一词多义现象,属于影响沟通的文化障碍。沟通障碍是人际之间、团体之间交流意见、传递信息时所存在的困难。有如下几种类型:语言障碍。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但不是思想本身,加之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千差万别,故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信息时,难免出现误差。观念障碍。人们的社会经历不同,信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