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结构是怎么构建的?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者&投稿:邴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今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大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进入新的世纪,《十五计划纲要》又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的前五年,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下功夫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全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经过近几年的改革,我国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建立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表现得非常突出,以致影响到公司的有效运作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来讲,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这四个层次按照权力和义务划分,分别代表了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他们在公司中应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公司健康有序地发展。然而,在现在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并不规范,有的实质上就是原有“工厂制”的翻版。对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缺位。现有的国有企业其出资者属于国家,其产权相应的亦归国家所有。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企不分,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均隶属于某个主管上级,由其主管上级代表国家对企业实施管理,自然其主管上级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实行公司制以后,对大多数企业来讲,由于国有股仍然占有绝对的控股或独资地位,企业最大(或唯一)的股东还是国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即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成,国家一般不派人员,而是授权委托企业作为国有股权的代表。这样,真正代表国有出资者的往往还是企业“内部人”。他们中不乏才华横溢和管理才能出众者,但由于他们确系工薪阶层,不可能也无法持有公司太多的股份,因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代表。他们既要代表国家,替国家负责,又要代表职工,为职工负责,同时他们又是众多企业职工中的一员。他们往往会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有时会较多地考虑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以致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因此,在改制后的企业,也就出现了所有者不能完全到位、经营者与所有者在某种程度上出现错位的现象。二是没有真正实现产权多元化。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没有吸收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造成企业产权比较单一。许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国家仍是企业的唯一股东。即使有些上市公司,发起人往往也是国有企业或国家事业单位,有的甚至是虚设发起人。这样,这些企业虽然也建立了“三会制度”,但仍然由国家绝对控股。有些上级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成为公司的所有者,造成政企难分,由此而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往往难以规范。三是一些企业不愿意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因为,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需要建立起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公司的重大事项需由董事会民主决策,董事会、总经理要受到监事会的监督检查,董事会对股东负责,总经理要对董事会负责。这样,企业领导的责任加大,权力要受到限制,企业领导的“人治”思想不能得到顺利贯彻。因此,这些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采取了应付甚至“实用主义”的态度。但是,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无法也不能回避的。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确保所有者到位,只有这样,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才能真正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才能组成真正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对企业经营主体违犯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股东的利益不受侵犯。要确保所有者到位,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和企业产权的多元化,通过股票市场、企业间的资产重组、相互参股以及部分国有产权的出让等方式将部分国有优良资产进行出售,使各种经济成份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一般性竞争领域,打破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的绝对控股地位;对部分确需国家控股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中型企业,只要达到相对控股即可。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对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二是通过吸纳各种经济成份进入企业,使企业不必付出任何成本即可获取大量资金,这对企业以后的创新和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出资人到位,企业才能真正有人操心,有人去管。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才能在法律赋予各自的权力和义务范围内发挥作用,才能建立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公司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前,国有独资公司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确是一个难题。由于股东只有国家一家,因此不存在建立股东会的问题。即使建立了董事会,董事长往往由国家授权和任命,董事、监事成员往往也都是企业内部人。国家利益的保全和维护,其责任完全靠董事长本人的能力和觉悟。企业搞好了,可给董事长以重奖,企业搞砸了,董事长仅靠自己的薪金收入甚至变卖家产也是很难赔得起的。因此企业改制,应尽量少搞国有独资公司,必须要搞产权多元化,这样有利于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才能真正转换机制,否则只能是一个翻牌公司。《公司法》规定,“国务院确定的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者属于特殊行业的公司,应当采取国有独资形式”。但具体如何界定?以电力行业为例,目前除部分地方电力企业和发电企业已经在改制中开始触及产权外,中央电力企业,尤其是电网管理企业仍然属于高度集中垄断。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在电力企业、尤其是电网管理企业的改制中,能否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情况下,适当放开产权限制,吸纳一些效益较好、企业实力雄厚的法人企业参股,同时向自然人让出部分股权。笔者认为,这对促进我国电力工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利大于弊。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试点的进一步深入,发电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迅速扩展,相信电网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也将为期不远了。

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啊?~

现代企业制度是什么,就是老板做好老板该做的事就行了。那老板该做什么事呢?二件,一是把权力和责任打好包放出去,二就是数钱。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
  1、改革企业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1)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处理好国家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应该是国家是国有企业财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拥有对企业财产的最终支配权,但政府和监督机构不得直接经营或支配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拥有独立行使的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2)建立经营者的所有权制约机制。两权分离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利益仍要在企业经营者那里得到实现。为此必须建立一套能保证国有资产在真正具有经营才能的人手上经营、能明晰企业应负的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责任、能对经营者“用脚投票”等所有权相制约的机制。   (3)明确产权关系上的自负盈亏责任。目前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主要限于收入分配上,而在产权关系上仍有许多亏损企业把债务包袱推给国家或者拖欠其他企业的债务,国家实际上为企业承担着无限责任。产权制度改革是要在产权关系上明确企业承担的债务责任和破产责任。当企业破产时,国家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4)在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国有企业进入产权市场可以使一定量的国有资产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产的产权功能,提高其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又能使国有企业经营受到更多国有产权的制约,以保证国有资产营运效益的提高。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产权市场实现产权转让和流动,推动国有资产存量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流向国民经济需要重点发展的部门,实现国有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
  2、改革企业组织制度
  (1)要改革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可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可以依据法律制定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培育和促进市场体系的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规则和社会秩序。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可以合理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和运用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和协调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政府不能再用行政管理的方法使国有企业运行行政化,否则国有企业组织制度的改革将流于形式。   (2)国有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公司制企业,为此,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即建立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内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建立由国务院向大型国有企业派驻稽查特派员制度,地方政府向所属大中型企业派财务总监制度。再次,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即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改变国有资产过度分散的状况,集中力量发展和加强国家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扩大企业组织规模。
  3、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1)要更新企业经营管理上旧的思想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和依托的现代化管理观念。   (2)要实现管理组织现代化建立市场适应性能力强的组织命令系统,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彻底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   (3)要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开发机构和高效率的决策机构,加强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   (4)要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用于决策与预测的、用于生产组织和计划的、用于技术和设计的现代管理方法,以及采取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手段。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除就企业制度本身这三方面进行改革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进行金融、财政、税收、投资、计划等方面的改革为企业进入市场自主经营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体系、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和加强市场经济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为企业走向市场创造市场条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福利分配社会化、市场化步伐等。

企业的管理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答:说成体系,那是一大批的管理思想,集合在一起,目的是通过这些管理思想,去管理内部和外部的平衡,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标。\x0d\x0a包含:\x0d\x0a1. 企业战略规划\x0d\x0a2. 战略规划分解,指标确定\x0d\x0a3. 项目的开发和执行与落地\x0d\x0a在这么一个大的框架下面,有...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答:我认为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遵守前后关系原则,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十二个步骤.一,建立公司组织架构 首先要充分了解公司三至五年的中短期规划,特别是公司的发展目标及实现此目 标所采取的战略手段, 只有公司的目标与战略明确了, 才能设计足以实现公司目标并与之相 配套的组织架构.建立公司组织架构是...

如何建立公司有效的治理结构
答:“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出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美国提出。当时美国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大型公众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董事会职权弱化,董事未能为股东的利益勤勉尽职,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1971年,美国学者玛切(Myles L Mace...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的公司机构是() 单选
答:选D,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的公司机构应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组成。现代企业的组织体制:以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事会共同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

企业标准化的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答: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运用,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协调越来越广,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你明确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对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岗位操作要求要求的精分化,定量化、标准化,以敦促便捷掌握、实施和检查企业长远目标的...

企业都要建立那些管理制度
答:一方面,企业职工是国家的主人,享有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与合法权益,享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要保障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的落实;另一方面,主人翁地位并非只是与资产所有者画等号,即使是在公有制企业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也不仅是生产资料所有者意义上的主人。这是因为无论什么企业,都是由资本、技术和劳动等诸要素共同...

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制度?
答:扩展材料:企业制度是指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组织,为了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和实现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在财产关系、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

1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我国为什么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答:二是在政府所有权职能中,实现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同国有资产的营运职能的分离。三是在资本营运职能中,实现资本金的经营同财产经营的分离。4.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如“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公司结构的各种形态等。一般...

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哪些
答:3、事业部制:事业部制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故有“斯隆模型”之称,也叫“联邦分权化”,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4、矩阵制: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称为矩阵组织结构。5、委员会:...

为什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答: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既是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从职能、体制和运作方式上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推行公司制,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框架已现雏形;国有经济布局得到...